一、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细胞Fas-FasL和TNFR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顺泰[1](2021)在《桔梗皂苷D基于JNK/PUMA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在我国患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人的80%。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细胞凋亡一直是被研究的热点,并被认为是细胞发育和程序性死亡的主要机制。细胞凋亡的失调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诱导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向。因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机体内细胞的增殖与程序性死亡恢复平衡是治疗肿瘤的关键。JNKs可以通过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调节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调节诱导细胞凋亡。Bcl-2家族蛋白是调节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PUMA是Bcl-2家族成员中BH3的亚组中最有效的杀手之一,激活PUMA能够恢复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它可能是一个极好的肿瘤细胞治疗靶标。“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并且结合现代医学药物筛选结果研制了具有确切肺癌疗效的肺瘤平膏。将肺瘤平膏拆分为益气类药物,解毒类药物,活血类药物,化痰类药物,通过前期的拆方析因研究,解毒组主要发挥抑瘤作用,益气组主要可能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抑瘤作用,益气类药物与解毒类药物合用可起到协同提高抑制肿瘤的作用。而理气化痰类的桔梗发挥的作用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桔梗是全方化痰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宣肺平喘,化痰排脓的之功效。根据《中国药典》桔梗皂苷D是中草药桔梗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发现,桔梗皂苷D具有抗炎镇痛、降脂降糖、抗肿瘤等多种活性作用。而有研究报道桔梗皂苷D可以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因此,我们推测桔梗皂苷D可能是肺瘤平膏化痰组的有效组分之一。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肺瘤平膏(化痰组)含药血清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以及其主要组分桔梗皂苷D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荷瘤动物模型中肿瘤组织及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JNK/PUMA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诱导凋亡的角度揭示肺瘤平膏(化痰组)及桔梗皂苷D防治肺癌的分子机制,旨在阐释肺瘤平膏防治肺癌的科学内涵,同时为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肺瘤平膏(化痰组)含药血清作用于H1299细胞后,CCK8检测H1299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JNK表达的影响;(2)桔梗皂苷D作用于H1299、H2030、A549细胞后,ATK发光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桔梗皂苷D对以上细胞的IC50值;(3)桔梗皂苷D干预H1299、H2030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表达;(4)桔梗皂苷D干预H1299、H2030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JNK/PUM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分子表达,qPCR检测PUMA mRNA变化;(5)通过合成si-RNA、转染技术降低H1299细胞JNK1以及JNK2的表达,桔梗皂苷D干预后,qPCR验证干扰效率,Western blot检测JNK/PUM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6)桔梗皂苷D干预H1299细胞后,构建质粒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转录因子AP-1的变化;(7)采用H1299细胞株,接种到NSG裸鼠的右侧腋下,建立H1299人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动物模型,用生理盐水、低剂量桔梗皂苷D、高剂量桔梗皂苷D干预14天后,取材,测量瘤重,计算抑瘤率;(8)采用H1299细胞株,接种到NSG裸鼠的右侧腋下,建立H1299人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动物模型,用生理盐水、低剂量桔梗皂苷D、高剂量桔梗皂苷D干预14天后,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与caspase-3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肺瘤平膏(化痰组)含药血清较空白血清在一定程度能够影响细胞的CCK8 OD值结果,肺瘤平膏(化痰组)在一定程度能够抑制H1299细胞的增殖;肺瘤平膏(化痰组)含药血清组干预H1299细胞48小时后,肺瘤平膏(化痰)组P-JNK表达量为1.17±0.11,对照组为0.07±0.02,肺瘤平膏(化痰)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瘤平膏(化痰)组PUMA表达量为1.46 ± 0.05,对照组为0.19±0.04,肺瘤平膏(化痰)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瘤平膏(化痰)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为0.95±0.07,对照组为0.95±0.10,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2)桔梗皂苷D对H1299细胞的IC50值为7.9 μmol/L;桔梗皂苷D对H2030细胞的IC50值为9.7 μmol/L;桔梗皂苷D对A549的IC50值为 10.3 μmol/L。(3)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桔梗皂苷D组细胞凋亡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H129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表明,5 μmol/L、10 μmol/L、15 μmol/L组细胞PARP表达量分别为0 μmol/L组的2.38±0.60、22.29±6.40、43.14±15.3倍,其中 10μmol/L、15μmol/L组较0μmol/L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10μmol/L、15 μmol/L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 0μmol/L 组的 1.87±0.40、19.86±7.22、74.61±6.88 倍,其中 10 μmol/L、15μmol/L组较0μmol/L比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1);Western Blot检测H203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表明,5 μmol/L、10 μmol/L、15 μmol/L组细胞PARP表达量分别为0μmol/L组的2.82±0.59、15.1±6.14、52.52± 15.95倍,其中10μmol/L、15 μmol/L组较0μmol/L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5μmol/L、10μmol/L、15 μmol/L组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分别为0μmol/L组的2.24±0.75、29.08±13.62、115.6±13.8倍,其中10 μmol/L、15 μmol/L组较0 μmol/L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1)。(4)Western Blot检测H1299细胞,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干预48小时之后,5 μmol/L、10 μmol/L、15μmol/L组H1299细胞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0 μmol/L组的2.80±0.45、17.96±0.27、29.5±1.82倍,其中10 μmol/L、15μmol/L 组较0μmol/L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μmol/L、10μmol/L、15μmol/L组H1299细胞PUMA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0 μmol/L组的1.24±0.1、7.97±3.07、12.08±3.86倍,其中15μmol/L组较0μmol/L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15μmol/L组P-c-Jun、c-Jun的表达也较0 μmol/L有所上升。JNK的表达在不同浓度桔梗皂苷D干预后都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检测H2030细胞,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干预48小时之后,5μmol/L、10μmol/L、15μmol/L组H2030细胞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0μmol/L组的3.32±0.73、31.99±11.63、20.5±4.10倍,其中10μmol/L、15 μmol/L 组较0μmol/L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μmol/L、10μmol/L、15μmol/L组H2030细胞PUMA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是0μmol/L组的1.32±0.25、9.26±2.99、10.97±4.04倍,其中10μmol/L、15 μmol/L组较0μmol/L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15 μmol/L组P-c-Jun、c-Jun的表达也较0μmol/L有所上升。JNK的表达在不同浓度桔梗皂苷D干预后变化不明显;qPCR检测H1299细胞,干预48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桔梗皂苷D组H1299细胞PUMA 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JNK1沉默组JNK、JNK1表达较空白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JNK2沉默组JNK、JNK2表达较空白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桔梗皂苷D JNK1沉默组JNK、JNK1、P-JNK、P-c-Jun、c-Jun、Cleavedcaspase-3、PUMA表达较桔梗皂苷D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桔梗皂苷D JNK2沉默组JNK、JNK2、P-JNK、P-c-Jun、c-Jun、Cleavedcaspase-3表达较桔梗皂苷D阴性对照组有所下降,其中只有JNK、JNK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干预24小时以及48小时,两组结果比较均有差异,干预48小时比24小时两组差异更大。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浓度桔梗皂苷D干预14天后,低剂量与高剂量桔梗皂苷D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桔梗皂苷D低剂量组抑瘤率为36.87%,桔梗皂苷D高剂量组抑瘤率为52.49%。(8)干预14天后,桔梗皂苷D低剂量组与桔梗皂苷D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Ki-67表达量的72±1%以及5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4天后,桔梗皂苷D低剂量组与桔梗皂苷D高剂量组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Cleavedcaspase-3表达量的2.66±0.17倍以及3.60±0.16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在肺瘤平膏中,化痰类药物能激活肺癌细胞JNK/PUMA通路。(2)桔梗皂苷D通过调控JNK/PUMA通路诱导肺癌凋亡。(3)化痰法发挥抗肿瘤作用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实现。
甘日植[2](2020)在《裂果薯皂苷Ⅰ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凋亡及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曦文[3](2020)在《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够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免疫,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关键。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Tumor-associated dendritic cells,TDCs)中脂质过氧化激活内质网应激,引起未折叠蛋白反(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激活下游 IRE1α-XBP1 通路,产生的剪切型XBP1-s通过靶向多个脂质合成基因,诱导TDCs内脂质的异常积累,表现出未成熟表型和功能障碍,抑制了抗肿瘤免疫。有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途径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能够通过调节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脂质合成,XBP1过表达会导致PI3K/mTOR表达的上调,敲除XBP1后,PI3K/mTOR表达下调,还有研究表明,抑制mTOR2可以下调脂质的生成。“脂浊”既为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多归属于中医学“痰浊”的病理范畴。肺瘤平膏是由“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研制的临床治疗肺癌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活血的功效,可通过多作用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前期研究表明,肺瘤平膏(FLP)能够明显提高DCs功能,通过调节DCs的抗原递呈功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并且在调控PI3K/mTOR通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作为肺瘤平膏中化痰类代表药物桔梗的主要有效组分,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PlatycodinD,PD)具有明确的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脂和抗氧化等功能,并且具有抑制ROS聚集、调节PI3K/mTOR信号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PD可能是FLP调控脂质代谢逆转TDCs功能的有效组分之一,可能通过抑制TDCs脂质异常堆积逆转TDCs功能,并希望对其效应机制进行初探。目的:(1)构建TDCs共培养体系,探究肺瘤平膏在毒胡萝卜素(TG)诱导ERS剪切XBP1s后,对TDCs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初探PD对TDCs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探究TG激活ERS剪切XBP1s后,对TDCs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1)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建立体外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模型。(2)模拟肿瘤微环境,通过FLP含药血清干预TDCs模型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CK8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流式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Luminex技术检测TDCs细胞因子分泌。(3)毒胡萝卜素干预TDCs模型,观察TG激活ERS,对IRE1α-XBP1通路的影响,及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4)FLP含药血清,作用TG干预后的ERS激活后的TDCs模型,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5)通过 Western blot、qPCR 技术,检测 FLP 含药血清对 BiP-IRE1α-XBPI、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6)通过LDH、CCK8检测技术,观察PD对DCs毒性和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7)模拟肿瘤微环境,通过PD干预TDCs模型后,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8)通过构建TG激活ERS后的TDCs模型,观察PD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9)通过 Western blot、qPCR 技术,检测 PD 对 BiP-IRE1α-XBPI、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流式检测诱导后DCs表面分子CD1 1c+阳性表达比例为76.5%,并与肺癌细胞培养上清共培养,冻融抗原刺激,构建TDCs共培养模型。(2)在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FLP含药血清干预后,降低TDCs胞内脂质含量(P<0.01),提高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其中以提高CD80、CD86的表达最为明显(P<0.05),FLP刺激共培养淋巴细胞增殖(P<0.05),明显提高T细胞中Th、CTL细胞亚群比例(P<0.05),降低Tregs细胞的表达(P<0.05),提高细胞因子 IL-12p70、IFN-γ 的分泌(P<0.05)。(3)TG作用后,在TDCs培养模型中,BiP-IRE1α-XBP1(t/u/s)通路mRNA、蛋白表达增加(P<0.05),脂质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影响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MCH-Ⅱ、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抑制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降低Th、CTL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提高Tregs亚群的表达(P<0.05),同时抑制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分泌(P<0.05)。(4)FLP含药血清作用于TG干预后的TDCs,脂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恢复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其中以提高CD80、CD86表达水平较为明显(P<0.05),提高TG干预后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提高Th、CTL细胞亚群比例(P<0.05)、降低Tregs细胞的亚群表达(P<0.05),促进TG作用后 TDCs 细胞因子 IL-12p70、IFN-γ 的分泌(P<0.05)。(5)qPCR、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对于 TG 激活 ERS 后,BiP-IRE1 α-XBP 1、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FLP含药血清干预TG作用后的TDCs,FLP+TG组能够显着降低BiP-IRE1α-XBP1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对重要脂质调节转录因子XBP1-s,具有降低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同时,肺瘤平膏含药血清作用后,TG激活的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明显降低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6)LDH结果显示,30uM以下的PD浓度,对DCs无明显损伤,或影响DCs细胞LDH的释放;CCK-8实验结果显示,PD能够有效杀伤Lewis肺癌细胞,其IC50值在13uM左右。(7)在TDCs共培养体系中,PD高中低浓度均能够有效降低TDCs中的脂质含量(P<0.01),提高TDCs表面MCH-Ⅱ的表达(P<0.05),提高CD80(PDH、PDM,P<0.05)、CD86(PDM、PDL,P<0.05)的表达;PDH较强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PD高中低组均能提高Th、CTL细胞的亚群表达率(P<0.05),抑制 Tregs 亚群表达(PDH,P<0.05);提高 IL-12p70(PDH、PDM,P<0.05)IFN-γ(PDH,P<0.05)细胞因子的分泌。(8)TG干预诱导RES后,PD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TG干预后TDCs中脂质含量(P<0.01);PDH能够提高表面MCH-Ⅱ的表达(P<0.05),各剂量组均能提高CD80及CD86的表达(P<0.05),PDH具有提高淋巴混合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DH、PDM能够明显提高Th、CTL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PD各剂量组均能降低Tregs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并能促进 TDCs 分泌 IL-12p70(PDH,P<0.05)、IFN-γ(PDH、PDM,P<0.05)细胞因子。(9)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激活ERS后,PD+TG组能够显着降低BiP-IRE1α-XBP1(t/u/s)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PD+TG组作用后,TG激活的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降低p-AKT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水平作用较为明显。结论:基于本实验条件下,我们推测:(1)TG诱导ERS,激活IRE1α-XBP1通路,产生XBP1-s剪切形式,可造成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TDCs的功能障碍。(2)FLP含药血清能够逆转TG激活ERS诱导XBP1剪切造成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障碍。(3)PD可能是FLP发挥改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的有效组分之一。(4)FLP含药血清及其有效组分PD调节改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iP-IRE1α-XBP1 和 PI3K-AKT-mTOR 通路实现的。
金丹[4](2020)在《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良好而确切的临床疗效,几千年来为国人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变更,中医药在各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更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医学理论,肿瘤的产生因为是阴阳失衡,气血不调,五脏之气机紊乱。中药治疗肿瘤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给予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行滞、清热解毒等方法进行整体观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中药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开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肿瘤放化疗时的增效减毒、提高患者整体免疫机能、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的作用日趋凸显,使得中药抗肿瘤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现代临床研究者们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的角度对中药抗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发现中药抗肿瘤具有多靶点、多效应、多环节的特点,但其抗肿瘤的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中药对于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免疫逃逸和肿瘤耐药的调控,都有待更加深入地研究。外泌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体液中。作为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信使,外泌体不仅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还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耐药等过程。目前外泌体作为理想的液体活检标志物和药物载体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监测和治疗。近些年来,亦有许多中药单体、复方和中药活性成分被发现能通过调控外泌体释放来发挥抗肿瘤作用,这使得外泌体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因此,研究中药如何调控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快速、准确地监测肿瘤外泌体在中药作用肿瘤时发生的变化是研究者们首先需要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当前报道的文献中主要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等传统分析方法来检测外泌体。这些检测方法虽然经典可靠,但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限,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而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所以,发展简单快捷、准确可靠、灵敏特异且成本低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实施外泌体的检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快速、准确和方便的特点,生物传感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卫生和临床医药等领域。目前已有多种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外泌体的检测,如电化学、表面等离子共振、表面声波、场效应晶体管等。这些基于界面修饰的外泌体生物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是其生物传感器件的制备通常需要复杂的纳米制备工艺或者繁琐的界面工程,并且大多数生物传感技术都以昂贵的抗体来作为外泌体的识别元件。然而,在临床常规实验室中,可靠有效且成本合理的外泌体检测仍然是个艰难的任务,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足够简易和快速的测定平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DNA固相合成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DNA的成本显着降低。体外合成的DNA可以作为功能性分子或纳米材料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DNA可作为核酸探针对其互补序列进行特异性识别,也能作为核酸适体来靶向识别结合包括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无机金属离子、蛋白质、多肽、微囊泡甚至细胞和组织在内的各种靶标。将DNA的生物识别属性与一些纳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的优良传感特性和信号转导机制相结合,可通过各种常规实验室检测平台(如荧光分析、比色分析等)实现对包括外泌体在内的各种生物样本的高灵敏检测。值得注意的是,DNA本身还可利用互补链之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自组装形成结构有序、功能可控的DNA纳米材料,并可构建成为对外泌体具有信号响应功能和信号扩增功能的DNA纳米分子机器。鉴于外泌体的纳米尺度,功能化DNA组件和外泌体都限制在同一个纳米空间内,反应物有效浓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实现检测信号的快速放大。本研究拟利用功能化DNA的生物识别特性,结合纳米材料和DNA纳米分子机器的信号转导功能和信号扩增功能,设计均相体系中基于荧光分析的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外泌体及其表型分子的检测。采用此技术分析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不仅可以准确反映肿瘤发生时的外泌体丰度及表型特征,也可以实时监测各种药物作用肿瘤的过程中外泌体发生的变化,这对于研究中药抗肿瘤机制以及抗肿瘤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首先制备了基于DNase I催化的氧化石墨烯核酸适配体纳米探针,用于肿瘤外泌体的高灵敏检测和表型分析;然后构建了外泌体激活的无酶放大的多价DNA纳米分子机器实现了外泌体的超灵敏检测以及表型分子的双色检测,并可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监测。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构建的传感器监测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外泌体定量和表型分析外泌体的膜表面及囊泡内携带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多为核酸、蛋白质、多肽和脂质等。由于外泌体的分子特征可以精确地反映其生物来源,因此肿瘤外泌体正逐渐成为肿瘤诊断的新型标志物。然而体液中外泌体的分子表达谱精准分析和定量检测在技术上仍具有很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肿瘤外泌体表型分析和检测。ExoAPP通过氧化石墨烯和靶向外泌体表面特定蛋白的适体荧光探针相结合形成“Off”纳米探针复合物。在DNase I参与下,核酸适体纳米复合物探针可反复识别目标外泌体,不断循环放大荧光信号“On”,从而可甄别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细微变化,实现了5种不同来源外泌体的表型分析,揭示了外泌体的异质性。相比已报道的外泌体均相检测方法,ExoAPP的灵敏度至少提高了12个数量级,检测限达到1.6×105 particles/mL。这种高灵敏的ExoAPP技术还可监测药物诱导肿瘤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变(EMT)。通过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液样本外泌体表面的PSMA等标志物表达差异分析,ExoAPP可准确鉴别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进一步证实PSMA等标志物在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潜力。第二部分: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用于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和抗PD-1免疫治疗监测受到细胞内高效运行的分子机器的启发,我们将外泌体与核酸适体的多价识别与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循环反应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由外泌体激活的具有多价循环放大效应的DNA纳米分子机器(ExoADM),可实现超灵敏的外泌体检测和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并可用于抗PD-1免疫治疗监测。ExoADM包含三个核心部件:可对外泌体表面标志物产生响应的识别探针、包含两个Toehold区域的信号探针以及可驱动链置换反应循环进行的燃料探针。外泌体通过其表面标志物与识别探针中的特异适体发生多价结合,释放识别探针中的引发链;引发链侵入信号探针,通过结合Toehold区域Ⅰ,驱动链的分支迁移释放出猝灭链,解放荧光报告基团,并暴露出隐藏的Toehold区域Ⅱ;燃料探针通过结合Toehold区域Ⅱ,启动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循环反应,发生连续的分支迁移和多价回收。基于信号探针中的荧光信号转导机制,单个分子识别事件可引发ExoADM连续释放大量荧光报告基团,实现信号放大,为外泌体分析提供了一个超灵敏(3.3×104 particles/mL)、高特异的无酶催化生物传感平台。此外,两种靶向不同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ExoADM可以协同运行,实现外泌体的双色表型分析。利用双色策略,我们可以同时追踪由IFN-γ和白藜芦醇分别诱导PC-3细胞引起的外泌体PD-L1和外泌体CD63表达的动态变化。我们还发现PD-L1和CD63在循环外泌体上的表达水平可以很好地区分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更重要的是,循环外泌体PD-L1水平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对不同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和抗PD-1免疫治疗)的治疗反应,有助于指导抗PD-1免疫治疗,并揭示外泌体PD-L1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的潜力。第三部分: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细胞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选取四种中药活性成分:白藜芦醇、紫草素、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分别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在分析了这四种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的基础上,采用ExoADM监测了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外泌体释放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首先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了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流式凋亡检测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证实四种药物有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接下来从四种药物分别处理A549细胞48 h后的细胞上清中分离提取外泌体,并采用ExoADM技术检测外泌体CD63和PD-L1水平。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同时,也影响了细胞内外泌体合成、内容物装配和转运释放等相关的信号路径,可诱导或抑制外泌体的胞外释放及影响外泌体携带的生物信息分子的表达。在选用的四种中药活性成分中,除了紫草素可以轻度抑制A549细胞的外泌体释放,其他三种均表现出对外泌体释放的诱导增强作用。与此同时,这四种药物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外泌体PD-L1的表达。我们用NTA法、BCA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这提示我们,当这四种中药活性成分被用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时,在抑制原发肿瘤病灶细胞增殖的同时,可能会通过上调外泌体PD-L1水平来激活外泌体介导的PD-L1/PD-1路径,促进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和转移;也有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的PD-L1水平来提高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这提示我们联合应用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将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们的实验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中药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同时也揭示了中药对肿瘤外泌体及其携带的信号分子调控的复杂性,体现了中药对肿瘤的多靶点、多效应、多环节的调控特点。结论1.发展了一种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实现了肿瘤外泌体的高灵敏定量检测和外泌体蛋白达谱分析,为基于外泌体的肿瘤液体活检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生物传感平台。2.发展了一种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实现了无酶催化的超灵敏外泌体检测和外泌体双色表型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抗PD-1)的监测。3.白藜芦醇、紫草素、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对A549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4.采用ExoADM技术监测了中药活性成分对肿瘤细胞外泌体及外泌体PD-L1的调控。紫草素可以抑制A549细胞外泌体的释放,白藜芦醇、桔梗皂苷D和紫杉醇均可诱导A549细胞外泌体释放;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A549细胞外泌体PD-L1的表达。
李美男[5](2019)在《狼毒大戟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中筛选出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增殖抑制最优的药物,观察其对三种人乳腺癌细胞株周期及凋亡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2.实验药物:狼毒大戟总提取物、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3.方法:用CCK-8法检测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三种细胞株增殖影响,采用药物浓度为10mg/ml、50mg/ml、100mg/ml、300mg/ml、500mg/ml、1000mg/ml。用CCK-8法检测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三种细胞株增殖影响;用流式检测术检测狼毒素A对三种细胞株凋亡及周期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狼毒素A作用MDA-MB-231细胞24h后FAS、FASL、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明确狼毒素A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1.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对三种细胞株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MCF-7、MDA-MBA-231、SK-BR-3的IC50分别286.76mg/ml、486.69mg/ml、754.79mg/ml;并使三种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均阻滞于S期。2.狼毒素、狼毒素A、狼毒素C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狼毒素对三种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的IC50分别75.81mg/ml、80.42mg/ml和107.30mg/ml;狼毒素A对MCF-7细胞、MDA-MB-231细胞、SK-BR-3细胞的IC50分别32.99mg/ml、62.49mg/ml和68.96mg/ml;狼毒素C对MCF-7、MDA-MB-231、SK-BR-3细胞株的IC50分别47.18mg/ml、98.64mg/ml和94.31mg/ml。3.狼毒素A可使三种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均阻滞于G1期,并可诱导三种细胞株发生凋亡。4.狼毒素A作用与MDA-MB-231细胞24h后,细胞中FAS、FASL、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1.狼毒大戟总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狼毒素A、狼毒素、狼毒素C对乳腺癌三种细胞株MCF-7、MDA-MB-231、SK-BR-3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狼毒素A对三种细胞增殖抑制效果最好,相同药物浓度下MCF-7细胞株抑制率最高,MDA-MB-231细胞株抑制率其次,SK-BR-3细胞株抑制率最低。2.狼毒素A可以使三种乳腺癌细胞株均阻滞于G1期,并可促进三种细胞株凋亡,相同药物浓度下,MDA-MB-231细胞株凋亡率最高、MCF-7细胞株凋亡率其次,SK-BR-3细胞株凋亡率最低。3.狼毒素A作用于MDA-MB-231细胞株,可使FAS、FASL、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说明狼毒素A促进MDA-MB-231细胞株凋亡可能是通过使FAS、FASL表达上调来实现的。
陈鉴聪[6](2019)在《健脾化痰方对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NF-κB通路调控机制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肿瘤微环境理论,从临床和细胞两个层面探索健脾化痰方对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NF-κ 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为健脾化痰方的应用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1.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以肺占位性病变就诊,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根据服用中药情况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健脾化痰方(Jianpi Huatan Fang,JPHTF),对照组不服用中药,均接受病理活检和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剔除最终病理诊断不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 β(IL-1 β)、肿瘤坏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和肺癌脾虚痰湿型辨证标准参考表积分(TCM score)。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CM score及血清IL-1 β、TNF-α、MMP-9、ICAM-1水平及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值。2.制备JPHTF冻干粉后,研究在24h、48h及72h作用时间下,不同浓度JPHTF冻干粉溶液时间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绘制JPHTF冻干粉剂量反应曲线计算IC50值。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健脾化痰方组,对照组加入基础培养基,健脾化痰方组加入合适浓度的JPHTF冻干粉A549细胞孵育72h。ELISA法检测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IL-1 β、TNF-α、MMP-9、ICAM-1含量;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IKK β mRNA、I κ B α mRNA、NF-κ BmRNA、TNF-α mRNA、IL-1β mRNA、MMP-9mRNA、ICAM-ImRNA 水平;划痕试验比较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1.①本研究纳入45例肺占位病变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试验组15例(剔除3例),对照组15例(剔除12例)。试验组中腺癌8例、鳞癌7例,对照组中腺癌14例、大细胞癌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U)、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一致性较好。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I β、MMP-9、ICAM-1及TCM scor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血清MMP-9、ICAM-1水平及TCM scor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IL-1 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ICAM-1及TCM score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 β、TNF-α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①不同浓度JPHTF冻干粉作用于A549细胞24h、48h及72h后,均能抑制A549细胞活力,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②JPHTF冻干粉作用A549细胞24h时,IC50为 20.69mg/ml;JPHTF 冻干粉作用 A549 细胞 48h 时,IC50 为 17.43mg/ml;JPHTF 冻干粉作用A549细胞72h时,IC50为9.753mg/ml。③健脾化痰方组细胞上清液IL-1β、MMP-9及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化痰方组细胞上清液TNF-α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健脾化痰方组细胞 IKK β mRNA、I κ B α mRNA、NF-κ BmRNA、TNF-α mRNA、IL-1 β mRNA、MMP-9mRNA、ICAM-1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划痕试验显示健脾化痰方组A459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下降。结论:1.健脾化痰方可以明显改善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脾虚痰湿证及降低血清ICAM-1、MMP-9水平。2.健脾化痰方能降低NF-κ B信号分子IKK β、Iκ B α、NF-κ B的mRNA表达以及降低下游产物IL-1 β、MMP-9、ICAM-1及其mRNA表达,从而抑制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侵袭和迁移。
孙剑峰[7](2019)在《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Meta分析:虽然与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文献数量非常多,但是各个文献的结论差异较大,质量也良莠不齐。本课题Meta分析部分通过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分析概括出各个文献结论的大体方向,并评价其结果的可信度,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2、临床研究:靶向治疗有效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均会出现耐药,导致其疗效逐渐下降,且吉非替尼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突出。本课题临床研究部分通过研究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验证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增效减毒的作用。3、实验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EGFR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主要通过作用于EGFR受体,抑制下游Ras/Raf/MAPK等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增殖、血管生成以及促进凋亡作用。其获得性耐药的主要突变机制包括20外显子的T790M和MET基因扩增。然而,本课题研究通过使用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分析不同实验组的肿瘤抑制效果、各类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探索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增效减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Meta分析方面,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概括和分析,收集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其疾病控制率为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对同一问题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性分析,用量化的平均效果来解释研究的问题。2、临床研究方面,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常规服用吉非替尼单药,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试验结束后,以RECIST标准、Karnofsky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和安全指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了解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是否优于单用吉非替尼,中医药的配合应用是否有增效减毒的作用。3、实验研究方面,裸鼠接种人肺腺鳞癌NCI-H596细胞,造模成功后进行分组灌胃给药,观察吉非替尼联合不同浓度的扶正抑癌1号方的抑瘤重量率,抑瘤体积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的P63及TTF1的阳性表达率,用蛋白印迹实验了解各组肿瘤组织细胞P63和TTF1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评估各组给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转分化的影响,阐释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的增效机制与非小细胞肺癌转分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1、Meta分析方面。通过对21篇文献所报道的总有疗效进行研究,各文献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2,95%CI(1.75,2.81),P<0.01]。选取疾病控制率为指标绘制倒漏斗图,显示左右两侧的点估计值分布基本对称,说明不存在发表偏倚。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所有文献没有提前进行估算试验样本量,这些试验对随机化的描述有限,多数研究随机分配方案是否隐藏未描述,部分研究未采用盲法,所有研究均无病例脱落标准与病例剔除标准,所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不高,结果有夸大试验组疗效的嫌疑,可靠性降低。2、临床研究方面。治疗开始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Karnofsky评分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①RECIST标准评定: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26.5%,肿瘤控制率为7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1.2%,肿瘤控制率为51.5%。试验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P=0.61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控制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0.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Karnofsky评分:试验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79.4%;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51.5%,Karnofsky评分改善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0.01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中医临床疗效:试验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48.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0.03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不良事件:试验组和对照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38.2%和39.4%;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2.4%和63.6%;试验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3%和60.6%;试验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1.2%和42.4%。皮疹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P=0.922>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腹泻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且P=0.0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且P=0.03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P=0.918>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研究方面。实验期间,除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的一只裸鼠因灌胃速度过快而猝死以外,其余各组裸鼠活动正常,未见活动迟缓及四肢肌张力异常改变的表现,饮食及二便情况正常,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①细胞免疫荧光实验:TTF1和P63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细胞质的胞浆中;肺腺鳞癌NCI-H596细胞同时在细胞核中表达TTF1和P63。②肿瘤体积观察实验:肿瘤体积方面,空白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抑瘤体积率最高,为90.2%;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为88.8%;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为64.9%;吉非替尼组抑瘤体积率最低,为26.8%。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抑瘤体积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抑瘤体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重量观察实验:肿瘤重量方面,空白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抑瘤重量率最高,为90.8%;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为90.8%;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为53.4%;吉非替尼组抑瘤重量率最低,为18.0%,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抑瘤重量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抑瘤重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免疫组化检测实验:各组TTF1阳性细胞加上P63阳性细胞数量之和呈现递减的趋势,依次为空白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总数量之和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各组的TTF1阳性加上P63阳性细胞总数量之和占整个瘤体细胞的比例呈现递增的趋势,依次为空白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阳性细胞总数量与P63阳性细胞总数量的比值,空白组为1.59、吉非替尼组0.20、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1.16、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1.55、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1.71,除了空白组与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肿瘤组织蛋白印迹实验:各组P63蛋白表达呈现递减的趋势,依次为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P63蛋白表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空白组P63蛋白表达最低;各组的TTF1蛋白表达呈现递增的趋势,依次为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低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除了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方中剂量组与扶正抑癌1号方高剂量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空白组的TTF1蛋白表达比吉非替尼组的TTF1蛋白表达高。研究结论:1、Meta分析方面。在提高疾病控制率方面,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优于单纯使用EGFR-TKIs,两组不存在异质性,不存在发表偏倚。然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纳入研究的试验样本量较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2、临床研究方面。虽然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没能比单用吉非替尼更有效的减少癌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但是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扶正抑癌1号方在消除靶向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效果尤为突出。总之,在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扶正抑癌1号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着。3、实验研究方面。TTF1是肺腺癌的特异性抗体,P63是肺鳞癌的特异性抗体,而肺腺鳞癌NCI-H596细胞同时在其核中观察到TTF1和P63的表达。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优于单独使用吉非替尼的治疗,且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当中药达到一定浓度时,其抑制肿瘤的效果就不再提升。伴随着抑制肿瘤的效果的逐渐提升,肿瘤细胞绝对数量减少,但在剩余的组织中肿瘤细胞所占比例却有所增加。推测吉非替尼联合扶正抑癌1号提高了抑制肿瘤的效果,是通过抑制了这些肺癌细胞亚型之间潜在的谱系转换,从而阐释了与先前建立的涉及到分子信号通路耐药性机制不同的细胞层面上耐受药物治疗的新颖机制。
张兴[8](2019)在《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究肺瘤平膏调控自噬影响肺癌进展的效应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意义: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并且癌因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近40年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肺癌1年生存率从34%提升到45%。但治疗手段(如: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进一步探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发现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自噬主要受AMPK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自噬可以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毒性产物,阻止肺癌发生;另一方面,自噬可以为应激状态下的肺癌细胞提供能量供应,促进肺癌细胞存活。肺瘤平膏(FLP)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剂,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活血的功效。前期研究表明,FLP可以通过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并且可以抑制AKT表达,而AKT-mTOR是调控自噬的关键通路。所以,我们推测FLP可以调控自噬影响肺癌的进展。研究目的:明确FLP通过AMPK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影响肺癌进展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接种到BALB/C裸鼠右侧腋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用生理盐水、FLP干预14d、21d以及35d,测量瘤体重量,计算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相关Ki-67的表达情况。(2)A549肺癌荷瘤小鼠,用生理盐水、FLP、Metformin(Met)、Met+FLP、Chloroquine(CQ)以及FLP+CQ干预14d、21d以及35d,用Western Blotting(WB)和IHC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ULK1、P-ULK1、Beclin1、ATG3、ATG5、ATG7以及P62的表达水平。(3)A549肺癌荷瘤小鼠,用生理盐水、FLP、Metformin(Met)、Met+FLP干预14d、21d以及35d,用WB和IHC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LKB1、AMPK、P-AMPK、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4)A549肺癌荷瘤小鼠,用生理盐水、FLP、Metformin(Met)、Met+FLP干预14d、21d以及35d,用WB和IHC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XIAP、Survivin以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水平。(5)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诱导成巨噬细胞,和A549细胞体外建立共培养模型,模拟肿瘤生长炎性微环境,用WB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ULK1、P-ULK1、ATG3的表达水平。(6)用WB方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A549细胞LKB1、AMPK、P-AMPK、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7)用ELISA方法检测A549共培养模型中细胞上清液炎性因子TNF-α、IL-1β以及IL-6的水平。研究成果:(1)FLP可以抑制A549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并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抑瘤率逐渐增加,35d大于21d,21d大于14d,抑瘤率从高到低分别为:40.7%,29.3%以及8.8%。在肿瘤增殖相关指标Ki-67表达方面,FLP组表达低于Model组,并且14d和35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14d、21d以及35d时,WB结果显示:FLP组肿瘤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均高于Model组,并且ULK1、P-ULK1、Belin1、ATG3、ATG5和ATG7表达较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62表达低于Model组;Met和FLP+Met组蛋白表达情况和FLP组相一致。IHC结果各蛋白表达情况和WB结果一致。结果提示:FLP可以上调A549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自噬水平。(3)WB结果显示:在14d、21d以及35d时,FLP组、Met组和FLP+Met组肿瘤组织中LKB1、AMPK和P-AMPK蛋白表达高于Model组;14d和21d时,FLP组mTOR和P-mTOR表达低于Model组;35d时,FLP组mTOR和P-mTOR表达高于Model组。IHC结果方面,FLP组在LKB1、AMPK以及P-AMPK表达方面同WB结果一致,而FLP组P-mTOR表达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Model组。结果提示:FLP可以上调A549荷瘤小鼠肿瘤组织AMPK信号通路活性,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4)在14d、21d以及35d时,WB结果显示:FLP组肿瘤组织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高于Model组;凋亡抑制蛋白XIAP、Survivin表达低于Model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低于Model组。并且IHC结果与WB结果相一致。Met为AMPK激动剂,活化的AMPK可以促进自噬依赖性的细胞凋亡,结合实验三的结果FLP可以上调AMPK水平,本实验FLP组和Met组结果均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结果提示:FLP可能通过上调AMP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5)体外共培养模型中,WB结果显示,FLP含药血清组(CO-FLP)A549细胞中自噬蛋白LC3Ⅱ/LC3Ⅰ比值、P-ULK1和ATG3均高于空白血清组(CO-NRS)。结果提示:FLP含药血清可以上调共培养模型中A549细胞的自噬水平。(6)体外共培养模型中,WB结果显示,CO-FLP组A549细胞中LKB1、P-AMPK均高于CO-NRS,而P-mTOR蛋白低于CO-NRS组。结果提示:FLP可以上调共培养模型中A549细胞AMPK信号通路活性,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性。(7)含药血清在24h和48h可以不同程度降低A549和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细胞上清液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提示:FLP含药血清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状态。结论及意义:基于本实验条件下,我们推测:(1)FLP可以抑制A549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增殖;(2)FLP可能通过调控AMPK和mTOR信号通路,从而上调A549细胞自噬水平;(3)FLP可能通过上调AMPK信号通路促进A549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4)FLP可能改善肿瘤微环境的炎性状态。本结果为FLP防治肺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但仍需更加严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验证。
孙超[9](2019)在《消癌解毒方中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消癌解毒方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多年辨治肿瘤的临床实践经验,创制的治疗肿瘤的有效验方。导师吴勉华教授课题组通过大量的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该方可以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然而,对于消癌解毒方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如何发挥抗癌效果以及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旨在研究其君药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活性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HMA)的抗肺癌作用,并观察消癌解毒方提取物的抗肺癌、胶质瘤、乳腺癌和结肠癌作用,以及消癌解毒方中多种有效成分(山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豆留醇、麦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2-羟基3-甲基蒽醌、人参皂苷Rg3、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的抗胶质瘤作用,并进一步深入探讨白花蛇舌草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熊果酸(UA)和麦冬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麦冬皂苷D’(OPD’)的联用抗胶质瘤效果,以期探究消癌解毒方抗肿瘤的物质基础,并评价复方中不同组分联用的协同作用。方法:MTS、CCK-8法观察上述提取物及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活性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球形成能力;蛋白芯片检测多种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Real time-PCR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MA可以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此抑制作用与下调IL-6诱导的MMP-1,MMP-2和MMP-9有关。HMA可以逆转IL-6诱导上升的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A549细胞上清中一系列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包括IL-6、IL-6R、G-CSF、IL-8、MCP-1、RANTES和TNF-α等。消癌解毒方水提物、乙醇热提物、乙醇冷提物、正丁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肺癌、胶质瘤、乳腺癌、结肠癌作用,其中对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显着。乙醇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效果优于水提物。消癌解毒方中12种有效成分(山萘酚、熊果酸、齐墩果酸、豆甾醇、麦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2-羟基3-甲基蒽醌、人参皂苷Rg3、麦冬皂苷B、短葶山麦冬皂苷C、麦冬皂苷D、麦冬皂苷D’)对人胶质瘤U118、LN229、SW1783和SW1088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君药白花蛇舌草中的有效成分UA和臣药麦冬中的有效成分OPB、DT-13和OPD’的作用尤为显着。UA和OPD’可显着抑制人胶质瘤U118、LN229、SW1783和SW1088细胞的生长,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以LN229细胞更为敏感。UA和OPD’联用在抑制LN229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侵袭能力和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上呈现协同效应,并且能协同增加LN229细胞的凋亡。OPD’能够引起LN229细胞G2/M期阻滞,在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上UA和OPD’联用未显示出协同作用。此外,人凋亡因子蛋白芯片结果显示,UA和OPD’联用可以协同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水平,降低Survivin、Claspin、HO-1和HTRA2的水平。结论:消癌解毒方中有效活性成分HMA可以抑制人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其下调IL-6诱导的JAK2/STAT3通路有关。消癌解毒方中有效成分UA和OPD’具有显着的抗胶质瘤作用,二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用组,显示出了协同作用。我们的研究验证了中药复方组方的科学性,为部分阐明消癌解毒方的抗癌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研究中医复方中不同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提供了参考。
汪桃利[10](2018)在《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β-细辛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化疗已达到其疗效平台,而靶向药物仅对某些基因突变型有效及产生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均限制了它的使用。.近年来,石菖蒲提取物β-细辛醚在抗癌方面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癌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未明。本研究旨在研究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并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β-细辛醚为代表的中药单体对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提供新的观点和理论基础。方法:1.四种肺癌细胞株(A549、NCI-H1299、NCI-H1650和HCC827)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β-细辛醚共培养(0μM、200μM、400μM和800μ M),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4h、48h、72h和96h)细胞的增殖活性。2.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不同浓度β-细辛醚(0 μ M、100 μ M、200 μ M和400 μ M)对肺癌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粘附能力的影响。3.应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β-细辛醚(0μM、100μM、200 μ M和400 μ M)对肺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4.β-细辛醚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细辛醚对 A549 细胞 Caspase 通路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ARP)表达的影响;(2)使用不同的Caspase抑制剂作用于A549细胞后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β-细辛醚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抗凋亡蛋白(XIAP、Bcl-2、Survivin、Bcl-XL)及促凋亡蛋白(XAF1、Bax、Bad、Bak、Puma)的表达;(4)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质分离技术,分别提取A549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蛋白,再应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β-细辛醚对A549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中Cytochrome C、Bax、Bad、p-Bax 和 p-Bad 表达水平的影响;(5)JC-1 检测β 细辛醚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β-细辛醚对A549细胞Wnt/ββ-catenin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检测β-细辛醚对 A549 细胞 Wnt/β-catenin 通路相关蛋白(p-GSK-3 β、DVL2、β-catenin、Cyclin D1、GSK-3 β)表达的影响;(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Wnt/β-catenin通路活性的影响;(3)采用RT-PCR检测β-细辛醚对A54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D1、MMP-7)表达的影响。6.激活Wnt/β-catenin通路逆转β-细辛醚诱导的抗肿瘤效应:(1)采用TOPflash/FOPflas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Wnt3a对A54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的活化效应;RT-PCR验证Wnt3a对A54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MMP-7)表达的上调效应;(2)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加入Wnt3a后β-细辛醚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加入Wnt3a后β-细辛醚对A549细胞株粘附能力的影响;(3)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加入Wnt3a后β-细辛醚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4)Western blot检测加入Wnt3a后β-细辛醚对A549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3、Bax、pBax(S184)、Puma、Bcl-2、Survivin)的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加入Wnt3a后β-细辛醚对A549细胞内Bax、Bad、Cytochrome C蛋白定位的影响。结果:1.MTT检测结果提示,β-细辛醚对四种肺癌细胞株(A549、NCI-H1299、NCI-H1650、HCC827)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β-细辛醚作用24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肺癌细胞株(A549、NCI-H1299、NCI-H1650)细胞迁移、侵袭、粘附能力的作用。随着β-细辛醚浓度增加,肺癌细胞株迁移、侵袭、粘附能力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与未加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未加药物组比较,不同浓度的β-细辛醚作用48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A549、NCI-H1299、NCI-H1650细胞凋亡的作用,且随浓度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0.05)。4.β-细辛醚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研究:(1)与未加药物组比较,procaspase-3、procaspase-9、PARP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 cleaved caspase-3(Active p19/17)、cleaved caspase-9(Active p37/35)、cleaved PARP(p89)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增高逐渐升高。procaspase-8及其活性产物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没有显着改变。(2)加入Caspase-9抑制剂(Z-LETD-FMK)和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用β-细辛醚组降低(p<0.05),加入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后β-细辛醚诱导的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变;(3)β-细辛醚呈剂量依赖性促进XAF1、Puma、pBax、pBad的表达及抑制XIAP、Bcl-2、Survivin的表达,对Bax、Bad、Bak及Bcl-XL的表达影响很小。(4)随着β-细辛醚浓度的增加,线粒体内Cytochrome C的含量逐渐减少,相反地释放到胞浆中的Cytochrome C逐渐增加。随着β-细辛醚浓度的增加,线粒体内Bax、Bad、phospho-Bax、phospho-Bad逐渐增加,胞浆内这四种蛋白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表明β-细辛醚促进Bax、Bad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及Cytochrome C从线粒体内释放到细胞浆。(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β-细辛醚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中的JC-1红色荧光逐渐减弱,JC-1绿色荧光逐渐增强,说明β-细辛醚处理后,A549细胞发生了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5.β-细辛醚对A54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β-细辛醚明显下调A549细胞中p-GSK-3 β、DVL2、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及上调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2)β[-细辛醚呈剂量依赖性下调肺癌细胞Wnt信号报告基因TOPflash-luciferase的表达,与未加药物组比较,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Pflash-luciferase的表达(对照质粒)则未发生改变。(3)同时RT-PCR结果提示,在A549细胞中,β-细辛醚呈剂量依赖性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MMP-7)的表达,与未加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激活Wnt/β-catenin通路逆转β-细辛醚诱导的抗肿瘤效应:(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结果提示Wnt3a明显上调Wnt信号报告基因TOPflash-luciferase的表达。RT-PCR检测结果提示Wnt3a明显上调c-Myc、Cyclin D1、MMP-7基因的表达。(2)模拟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β-细辛醚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减弱,能明显逆转β-细辛醚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粘附能力的抑制。(3)模拟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能明显逆转β-细辛醚所诱导的细胞凋亡,(4)能明显逆转β-细辛醚所诱导的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β-细辛醚所诱导的pBax、Puma、Bcl-2、Survivin的表达改变以及pBax、Bax、Cytochrome C在细胞内的定位,都能被Wnt3a有效逆转。结论:(1)β 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具有抗肿瘤活性。(2)β 细辛醚抑制肺癌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及迁移、侵袭、粘附能力。(3)[-细辛醚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4)β-细辛醚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肺癌的作用。
二、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细胞Fas-FasL和TNFR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细胞Fas-FasL和TNFR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桔梗皂苷D基于JNK/PUMA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痰法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 |
1 中医理论中“痰”的概念 |
2 痰与肺癌的关系 |
3 化痰法的理论内涵 |
4 化痰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JNK/PUMA在调控肺癌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进展 |
1 细胞凋亡的机制 |
2 JNK信号通路 |
3 PUMA与凋亡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肺瘤平膏(化痰组)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桔梗皂苷D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299、H2030、A549杀伤能力的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桔梗皂苷D对非小细胞肺癌凋亡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桔梗皂苷D对非小细胞肺癌JNK/PUMA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桔梗皂苷D通过作用于JNK1调控H1299细胞JNK/PUMA通路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六:桔梗皂苷D通过转录因子AP-1调控H1299细胞凋亡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七:桔梗皂苷D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八:桔梗皂苷D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肿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应答防治肿瘤的研究进展 |
1 先天性免疫调节 |
2 适应性免疫调节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
1 树突状细胞亚群分类 |
2 肿瘤免疫中树突状细胞功能 |
3 肿瘤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
4 肿瘤治疗中的树突状细胞功能 |
5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 |
6 抗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桔梗皂苷D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调控肿瘤细胞凋亡途径 |
2 调控肿瘤细胞自噬 |
3 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
4 抑制血管生成 |
5 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6 体内抗肿瘤调控 |
7 免疫调节及降脂活性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树突状脂质及功能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逆转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TDCs脂质及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BiP-IRE1α-XBP1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六: 桔梗皂苷D对树突状细胞毒性和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七: 桔梗皂苷D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脂质含量及功能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八: 桔梗皂苷D逆转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TDCs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九: 桔梗皂苷D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BiP-IRE1α-XBP1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参考文献 |
附件 |
(4)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核酸适体纳米探针的ExoAPP技术用于外泌体定量和表型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
1.2 实验所用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以及外泌体的分离提取 |
2.2 外泌体的表征 |
2.3 外泌体和适体识别结合的表征 |
2.4 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纳米适体探针的制备 |
2.5 外泌体的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原理 |
3.2 外泌体的表征 |
3.3 ExoAPP检测外泌体表面蛋白的可行性 |
3.4 外泌体表面蛋白谱分析 |
3.5 上皮-间充质转变的监测 |
3.6 外泌体的定量检测 |
4 结论 |
第二章 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用于外泌体表面标志物的双色分析和抗PD-1免疫治疗监测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1.2 实验所用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以及外泌体的分离提取 |
2.2 外泌体的表征 |
2.3 外泌体和适体识别结合的表征 |
2.4 DNA纳米分子机器的构建 |
2.5 DNA分子机器的运转可行性实验 |
2.6 外泌体激活的DNA纳米分子机器(ExoADM)对外泌体表面分子的检测 |
2.7 血浆总PD-L1的ELISA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原理 |
3.2 外泌体的表征结果 |
3.3 DNA纳米分子机器检测外泌体的可行性 |
3.4 DNA纳米分子机器的优化 |
3.5 ExoADM定量检测外泌体 |
3.6 双色ExoADM检测用于外泌体表型分析 |
3.7 ExoADM用于实际样本分析和抗PD-1 免疫治疗指导 |
4 结论 |
第三章 基于DNA纳米分子机器的ExoADM技术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细胞外泌体释放及外泌体PD-L1 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1.2 实验所用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和外泌体提取 |
2.2 外泌体表征 |
2.3 CCK-8 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2.4 细胞凋亡检测 |
2.5 双色ExoADM对外泌体CD63 和外泌体PD-L1 的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四种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 外泌体表征 |
3.4 中药活性成分对A549 外泌体释放的影响 |
3.5 Exo ADM 监测中药活性成分对 A549 外泌体 CD63 和 PD-L1 的调控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中药对于肿瘤来源外泌体的调控作用研究 |
1 中药的起源和历史 |
2 肿瘤与外泌体 |
3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外泌体抗肿瘤 |
3.1 中药对肿瘤的作用和调控 |
3.2 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对外泌体的调控作用 |
4 外泌体检测对于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意义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狼毒大戟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健脾化痰方对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NF-κB通路调控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健脾化痰法防治肺癌的研究进展 |
1.1.1 健脾化痰法治疗肺癌的理论基础 |
1.1.2 健脾化痰方药治疗肺癌的现代研究 |
1.2 肿瘤微环境与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1.2.1 肿瘤微环境的组成 |
1.2.2 肿瘤微环境的特点 |
1.3 NF-κ B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1.4 中医药治疗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1.4.1 中医药改善“土壤”环境 |
1.4.2 中医药抑制“种子”发育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基线均衡性分析 |
2.3.2 治疗前观测指标分析 |
2.3.3 治疗后观测指标分析 |
2.3.4 治疗前后观测指标差值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细胞实验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健脾化痰方冻干粉剂量反应曲线 |
3.3.2 划痕试验结果 |
3.3.3 健脾化痰方冻干粉对NF- κB通路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全文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前期研究成果 |
1.1 非小细胞肺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各种治疗方法百家争鸣 |
1.2 NSCLC传统化疗方案的局限性与分子靶向药物的兴起 |
1.3 EGFR-TKIs的抗肿瘤机制 |
1.4 肺癌组织细胞的异质性 |
1.5 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 |
1.6 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
1.7 免疫组化在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的应用 |
1.7.1 肿瘤蛋白-63 (P63)与肺癌的关系 |
1.7.2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与肺癌的关系 |
1.8 中医理论认为本虚标实是肺癌中晚期临床的关键病机 |
1.9 以扶正固本为基本治法的“扶正抑癌1号方”的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
1.10 “扶正抑癌1号方”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1.11 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存在增效减毒作用 |
2 文献的Meta分析及系统性评价 |
2.1 现代文献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检索方法和资料来源 |
2.1.4 资料分析 |
2.1.5 技术路线图 |
2.1.6 方案设计 |
2.2 Meta分析情况 |
2.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2.3 Meta分析结果 |
2.2.4 发表偏倚分析 |
2.3 讨论 |
2.3.1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2 结局分析 |
3 临床研究 |
3.1 病例选择 |
3.1.1 诊断标准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剔除标准 |
3.1.5 病例脱落 |
3.2 纳入试验病例数 |
3.3 随机方法 |
3.4 病例分组 |
3.4.1 对照组 |
3.4.2 试验组 |
3.5 观察指标 |
3.5.1 疗效评价 |
3.5.2 安全指标 |
3.6 统计方法 |
3.7 本试验技术路线图 |
3.8 结果 |
3.8.1 一般资料与基线研究 |
3.8.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RECIST标准的比较 |
3.8.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率的比较 |
3.8.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的比较 |
3.8.5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的比较 |
3.8.6 安全性评价 |
3.9 讨论 |
4 实验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细胞株 |
4.1.2 实验动物 |
4.1.3 实验试剂耗材 |
4.1.4 实验仪器设备 |
4.2 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
4.2.1 细胞的复苏培养 |
4.2.2 扶正抑癌1号方的配制 |
4.2.3 吉非替尼的配制 |
4.2.4 常用试剂的配制 |
4.2.5 裸鼠转移瘤模型的构建 |
4.2.6 动物的处理与分组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方法 |
4.3.2 肿瘤体积观察实验方法 |
4.3.3 肿瘤重量观察实验方法 |
4.3.4 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方法 |
4.3.5 肿瘤组织蛋白印迹实验方法(Western blot) |
4.4 统计方法 |
4.5 本试验技术路线图 |
4.6 结果 |
4.6.1 裸鼠模型给药后一般状态观察 |
4.6.2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4.6.3 肿瘤体积观察实验 |
4.6.4 肿瘤重量观察实验 |
4.6.5 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实验 |
4.6.6 肿瘤组织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4.7 讨论 |
结论 |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浅谈单细胞测序技术与蛋白质组学对于肺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8)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究肺瘤平膏调控自噬影响肺癌进展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自噬与肺癌 |
1 概述 |
2 自噬相关信号通路 |
3 自噬与炎性微环境 |
4 自噬和凋亡 |
5 自噬相关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肺瘤平膏治疗肺癌的系统综述 |
1 研究内容 |
2 结果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肺瘤平膏对A549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二: 肺瘤平膏对A549肺癌荷瘤小鼠肿瘤自噬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三: 肺瘤平膏对A549肺癌荷瘤小鼠肿瘤AMPK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四: 肺瘤平膏上调A549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AMPK信号促进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五: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共培养条件下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六: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共培养条件下A549细胞AMPK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七: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共培养条件下细胞上清液炎性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消癌解毒方中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癌毒”理论学说 |
1. 中医典籍对肿瘤的论述 |
2. 癌毒理论 |
3. 消癌解毒方的抗肿瘤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原发性肺癌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3. 中医治疗肺癌的研究 |
4. 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胶质瘤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胶质瘤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胶质瘤的认识 |
3. 现代医学治疗胶质瘤 |
4. 中医药治疗胶质瘤的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一节 消癌解毒方中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2-羟基-3-甲基蒽醌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HMA抑制肺癌细胞的活性 |
3.2 HMA抑制IL-6诱导的A549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 |
3.3 HMA诱导IL-6抑制的A549细胞凋亡 |
3.4 HMA抑制IL-6诱导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3.5 HMA抑制IL-6诱导的A549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
3.6 HMA增加A45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
3.7 HMA抑制A459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消癌解毒方中不同有效成分的联用抗胶质瘤作用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消癌解毒方提取物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
3.2 消癌解毒方中多种有效成分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UA和OPD'联用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
3.4 UA和OPD'联用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克隆形成 |
3.5 UA和OPD'联用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 |
3.6 UA和OPD'联用阻滞胶质瘤细胞的周期 |
3.7 UA和OPD'联用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
3.8 UA和OPD'联用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3.9 UA和OPD'联用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1.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不足之处 |
3. 研究展望 |
附录 |
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β-细辛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1.1.1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
1.1.2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基础研究 |
1.2 经典Wnt信号通路与肺癌 |
1.2.1 经典Wnt信号通路的简介 |
1.2.2 NSCLC中的经典Wnt通路 |
1.3 细胞凋亡 |
1.3.1 内源性通路(线粒体途径) |
1.3.2 外源性通路(死亡受体途径) |
1.3.3 内质网途径 |
1.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的调控 |
1.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
1.6 β-细辛醚抗肿瘤研究进展 |
1.7 石菖蒲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 |
第2章 β-细辛醚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细胞 |
2.1.2 药物及常用试剂的配制 |
2.1.3 实验试剂与耗材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复苏 |
2.2.2 细胞培养 |
2.2.3 细胞传代 |
2.2.4 细胞冻存 |
2.2.5 细胞计数 |
2.2.6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
2.2.7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 |
2.2.8 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2.2.9 JC-1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2.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 |
2.2.11 线粒体蛋白分离实验 |
2.2.12 RT-PCR检测相关mRNA表达 |
2.2.13 Western Blot检查相关蛋白的表达 |
2.2.14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增殖抑制率的影响 |
2.3.2 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迁移、侵袭、粘附能力的影响 |
2.3.3 β-细辛醚对肺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
2.3.4 β-细辛醚促进A549细胞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 |
2.3.5 β-细辛醚对A54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
2.3.6 激活Wnt/β -catenin通路逆转β-细辛醚诱导的抗肿瘤效应 |
2.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四、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细胞Fas-FasL和TNFR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桔梗皂苷D基于JNK/PUMA通路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的机制研究[D]. 陈顺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裂果薯皂苷Ⅰ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凋亡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 甘日植. 广西医科大学, 2020
- [3]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D]. 张曦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功能化DNA纳米探针用于外泌体检测及其监测中药活性成分调控肿瘤来源外泌体[D]. 金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狼毒大戟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李美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健脾化痰方对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NF-κB通路调控机制探索[D]. 陈鉴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扶正抑癌1号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D]. 孙剑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基于AMPK信号通路探究肺瘤平膏调控自噬影响肺癌进展的效应机制[D]. 张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消癌解毒方中有效成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D]. 孙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β-细辛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汪桃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