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条纹放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心阴极放电,条纹,发射光谱,分子振动温度
条纹放电论文文献综述
何寿杰,哈静,郭树青,刘志强,董丽芳[1](2014)在《氮气中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的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发射光谱法,在氮气环境下研究了圆柱型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的特性。测量得到了气压为20Pa,放电电流为1.3mA时条纹区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发射光谱主要为氮分子的第一正带系(B3Пg→A3Пu)和第二正带系(C3Пu→B3Пg)。利用双原子光谱发射理论,计算得到了氮分子振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光谱线强度呈周期性分布,明纹中心处的谱线强度高于暗纹中心处的谱线强度。明纹中心处的N2分子振动温度为3 500~4 400K,并且从阴极到阳极,明纹中心处光谱线强度和分子振动温度逐渐下降。同时测量得到了放电电流为1.0和1.5mA时的发光条纹特性,研究了放电电流对条纹特性的影响。随着放电电流的增加,明纹中心处的分子振动温度升高,条纹间距增加。另外,利用测量得到的发光条纹,计算得到了条纹区的平均约化电场强度为44~49m-1·Pa-1,并且由阴极向阳极逐渐降低。对于揭示气体放电中发光条纹的形成机理和促进空心阴极放电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4年01期)
哈静,刘立芳,何寿杰[2](2013)在《平行板放电发光条纹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发射光谱法,在氮气环境下研究了平行板放电发光条纹的特性.利用测量得到的氮分子的第二正带系(C3Пu→B3Пg)发射光谱,结合双原子分子发射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级别明纹处氮分子振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放电电流为0.5mA,气压90Pa时明纹中心处的N2分子振动温度为3 970~4 300K.同时研究了气压对条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增加,明纹中心处的分子振动温度升高,条纹间距减小,条纹区长度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李雪辰,刘润甫,贾鹏英,孔柳青[3](2012)在《流动氩气放电系统中条纹斑图形成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下流动氩气中产生了稳定的条纹斑图,并采用拍照和电学方法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条纹斑图仅出现在外加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在较高电压下放电会过渡到均匀模式.低电压下的条纹斑图是由于放电丝沿着气流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该定向移动速度几乎与电压无关,主要由气体流量决定.分析发现放电空间中活性粒子的记忆效应对条纹斑图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电学测量发现放电电流和放电的气隙起始电压都随着气流的增加而减小,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本文结果对斑图动力学研究和介质阻挡放电的工业应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何寿杰,何锋,李赏,欧阳吉庭[4](2011)在《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特性的光谱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圆柱型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的特性。测量了条纹区的发射光谱,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电子激发温度、相对电子密度和电子平均能量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条纹区的光强、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均呈非等幅的周期性变化。与暗纹中心处相比,明纹中心具有较高的电子激发温度和较低的电子密度。由阴极向阳极,明纹中心处的电子激发温度幅值逐渐减小。此外,条纹区的电子激发温度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1年03期)
刘洋[5](2010)在《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中条纹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放电条纹现象的机理研究从法拉第1830年开始至今已经快两个世纪了,目前研究的主要进展还集中在纯稀有气体的条纹放电的机理,混合气体在交流条件下的条纹放电的机理还有许多研究工作尚待开展。本论文对交流放电条件下,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中的条纹放电现象的原因及性质进行研究,希望找出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条纹放电的成因,更好的了解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的性质,为在实际的应用中消除这种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在实验研究中,采集了灯管在不同冷端温度下的发射全光谱,发现在条纹放电剧烈的时候,总光谱中来自稀有气体原子的辐射占据较大比例。根据理论分析,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条纹放电源于稀有气体原子的分步电离在电离平衡中占据了主要位置。ICCD相机对条纹放电灯管的高速成像表明条纹放电仅出现在灯管电流的上升阶段,而在灯管电流的下降阶段放电是均匀的,这一现象目前罕有报道。用ICCD相机和单色仪组成耦合系统实验发现,在灯管电流的上升阶段,来自稀有气体原子和汞原子的原子谱线都较强;而在电流的下降阶段,来自这两类原子的原子谱线都较弱。在电流的上升阶段,若汞蒸汽压比较低,稀有气体原子的分步电离就会在电离平衡中占主导位置,放电就会出现条纹。在理论研究中,我们首次采用电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低气压Ar-Hg放电中电子对空间波动电场的响应情况,模拟时考虑非局域场条件,即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的分步电离在电离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时的情况。模型基于稳态波尔兹曼方程,通过Crank Nicholson差分格式求解电子能量分布函数(EEDF。模拟的结果可以更加详细的揭示不同能量电子在空间波动电场中的分布情况,揭示非局域场效应对放电产生的影响。EEDF分为低能部分与高能部分,它们对电场的响应是不同步的。慢电子主要在电场作用下在空间中做迁移运动;而快电子则主要与Hg原子和Ar原子做非弹性碰撞。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的宏观参量,如折合电子浓度、电子温度、激发频率、电离频率与空间电场的波动不同步,这一机制导致了条纹的传播,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根据实验和理论的结果,发现在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中,条纹放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稀有气体原子的分步电离在电离平衡中占据了主导位置,使电子能量分布函数EEDF处于非局域场条件下。这样,存在于放电中的扰动会被放大并传播下去,从而形成条纹放电。因此,消除条纹放电的可行方法是抑制亚稳态稀有气体原子的大量产生,这可以通过添加混合气体或增加放电电流、提高汞蒸气压、提高频率等方式来实现。本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通过给灯管的阴极增加额外的加热电流以抑制阴极区的扰动,同时利用光电二极管记录灯管中的条纹放电情况,最终证明50 Hz交流工作状态下和相应的实验条件下,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中的条纹现象并非由阴极区的扰动造成。2.利用灯管的光输出作为信号触发高速ICCD相机,记录了灯管在交流工作的一个周期内,条纹放电随灯管光输出的变化情况,从而发现,条纹放电仅出现在灯管电流的上升阶段,在灯管电流的下降阶段,几乎无条纹出现。3.首次提出了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条纹放电的电子动力学模型,应用Crank-Nicholson方法直接求解Boltzmann方程,考察了低气压Ar-Hg放电下电子对空间周期变化电场的响应情况,对位于不同场强处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EEDF进行了分析,对等离子体的主要宏观参量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4-10)
赵晓菲,何锋[6](2009)在《非均匀放电管正柱区条纹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非均匀管径放电管中直流辉光放电发光条纹的特性及条纹特性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阶梯状的放电管,并测试了条纹间距与管径、电流和气体气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管径处的条纹间距明显不同,条纹间距与管径之间具有分数指数关系;气压升高使条纹间距几乎呈线性下降;放电电流密度增大使条纹间距略微增加.(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何寿杰,樊潇潇,何锋,欧阳吉庭[7](2009)在《空心阴极放电中的发光条纹》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圆柱型空心阴极放电及发光条纹.在氩气环境下测试了放电伏安特性和发光图像.结果表明,放电过程呈现3个明显不同的阶段:随着放电电流增加,负辉区增长,但条纹区总长度、条纹数及清晰度降低;条纹间距随电流增大,但与放电阶段有关;气压的升高导致条纹间距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8-19)
赵晓菲,何锋,欧阳吉庭[8](2009)在《管径对直流辉光放电稳定条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条纹是直流辉光放电的基本现象之一,其机理研究及利用条纹现象来探索气体放电和等离子体中基本过程一直是等离子体领域的研究课题.放电条纹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模式.本文将通过实验和模拟,利用阶梯型放电管研究管径对稳定条纹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09-07-20)
刘德龙,屠彦,杨兰兰[9](2009)在《等离子体放电单元阳极条纹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PIC-MCC(Particle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模型的XOOPIC软件模拟了表面放电结构等离子体放电的基本过程,并结合电子、离子浓度和电位分布的变化过程,详细分析了表面放电结构中阳极条纹形成的基本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壁电荷的积累是条纹形成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同时新条纹的产生将使现有的电位分布得到调整。(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刘德龙,屠彦,杨志龙,杨兰兰[10](2008)在《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放电气体对阳极条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等离子体显示单元中的阳极条纹现象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通过研究条纹现象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等离子体放电单元的放电机理,从而可以找到提高放电效率的途径。采用基于PIC-MCC(Particle in Cell-Monte Carlo Collision)模型的Oopic Pro软件模拟,并分析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SMPDP)放电的基本过程,研究了不同气体组成成分对阳极条纹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阳极条纹对放电空间电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8年06期)
条纹放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发射光谱法,在氮气环境下研究了平行板放电发光条纹的特性.利用测量得到的氮分子的第二正带系(C3Пu→B3Пg)发射光谱,结合双原子分子发射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级别明纹处氮分子振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放电电流为0.5mA,气压90Pa时明纹中心处的N2分子振动温度为3 970~4 300K.同时研究了气压对条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增加,明纹中心处的分子振动温度升高,条纹间距减小,条纹区长度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纹放电论文参考文献
[1].何寿杰,哈静,郭树青,刘志强,董丽芳.氮气中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的发光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
[2].哈静,刘立芳,何寿杰.平行板放电发光条纹特性[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李雪辰,刘润甫,贾鹏英,孔柳青.流动氩气放电系统中条纹斑图形成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2
[4].何寿杰,何锋,李赏,欧阳吉庭.空心阴极放电条纹特性的光谱诊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5].刘洋.低气压稀有气体—汞放电中条纹现象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
[6].赵晓菲,何锋.非均匀放电管正柱区条纹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
[7].何寿杰,樊潇潇,何锋,欧阳吉庭.空心阴极放电中的发光条纹[C].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五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8].赵晓菲,何锋,欧阳吉庭.管径对直流辉光放电稳定条纹的影响[C].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09
[9].刘德龙,屠彦,杨兰兰.等离子体放电单元阳极条纹现象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9
[10].刘德龙,屠彦,杨志龙,杨兰兰.荫罩式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放电气体对阳极条纹的影响[J].电子器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