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詹琰,胡宇齐

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詹琰,胡宇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水画,近代科学,数学,希腊

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文献综述

詹琰,胡宇齐[1](2016)在《宋画与中国博物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溯到希腊时代,希腊科学或者说学术,只分数学与哲学。而即便是数学,也并非应用型。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柏拉图说"算术有很伟大和崇高的作用,它迫使灵魂用抽象的数来进行推理"。数学是希腊人追求自然理性、探索世界本原的工具,只有学会数学,他们才能获得自由理念、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样看来,当时的科学更像今天所说的哲学。简言之,虽然"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古代学问相去甚远,但在起源之初的"科(本文来源于《森林与人类》期刊2016年06期)

吴国盛[2](2016)在《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没有。在博物学意义上,有,而且很发达。李约瑟用数理实验科学为标准编织的中国古代科学史,要么以技术混充科学,要么是一些脱离历史语境的历史碎片的汇集。应该用博物学的眼光重新看待中国传统科学,用博物学的编史纲领重建中国古代科学史。在新的编史纲领看来,中国古代四大学科应该是天、地、农、医,而不是天、算、农、医。(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6年04期)

余欣[3](2014)在《中国博物学传统的世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学术话语下的博物学(natural history),被看作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传统。我认为,这个定义不切合中国历史经验,或者说不能用来统摄中国博物学。因为说到底,它仍然认为,博物学是一门科学,是以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野对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12-26)

余欣[4](2013)在《中国博物学传统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国学"忽然成了一种时尚。"国学"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们姑且不论。究竟什么才算是"国学",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这"国学"热潮中却从来见不到博物学的身影,多少令我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而并不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也不是如今已沦为附庸风雅的"六艺"。正是敦厚而鲜活的博物学传统,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觉得博物学的"缺席",乃是(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3年10期)

江晓原[5](2011)在《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这种博物学传统可以视为一种世界观。并以西晋张华《博物志》为中心,讨论了这种博物学传统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能够容忍怪力乱神的博物学传统",在当下作为"消解唯科学主义的解毒剂"的理论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周远方[6](2011)在《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变迁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博物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是人们所见所闻的各种知识的总汇,它既包括自然世界的知识,也包括社会生活的人文知识。中国特有的"博物"学术系统的分合消涨、源流演变构成了中国博物学的变迁史,它是和西方博物学既有联系,又有显着差异的另一种学术体系。(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秦艳燕[7](2009)在《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博物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期,西学的传入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传统。以民间博物学和官方类书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传统博物学,依旧保持着强大的优势。本文以《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这两部书为视角,分别代表民间博物学着作和官方类书,来审视当时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发展。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博物学在西学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并到达顶峰。但最终由于洋务运动大规模的西学引进,造成了它最后的终结。第一章对中国传统博物学这样一个强大的体系做了整体介绍,包括了它的来源、表现形式。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强大的体系,形成了有别于西方近代科学的另外一种科学范式,对《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两部书有着很深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科学范式下的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从长远的文化价值来看,这一点与强调征服自然的西方生态观相比更具优越性。第二章对《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的内容、体例、方法还有写作特点等进行具体的阐述。结合书中内容,分析中国传统博物学的特点,及其在认识自然的方式上是如何有别于西方近代科学。第叁章论述了在第一次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传统博物学与西学的互动情况。《康熙几暇格物编》和《格致镜原》受西学影响发生了实证性和实用性的转向,并为大规模的西学引进做了准备。西学在传播中采用“格致”之名,并最终终结了中国传统博物学。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中国传统博物学的价值着重探讨,提出它会由于时代的需要而再次强大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6-01)

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在数理实验科学意义上,没有。在博物学意义上,有,而且很发达。李约瑟用数理实验科学为标准编织的中国古代科学史,要么以技术混充科学,要么是一些脱离历史语境的历史碎片的汇集。应该用博物学的眼光重新看待中国传统科学,用博物学的编史纲领重建中国古代科学史。在新的编史纲领看来,中国古代四大学科应该是天、地、农、医,而不是天、算、农、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1].詹琰,胡宇齐.宋画与中国博物学传统[J].森林与人类.2016

[2].吴国盛.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J].学术月刊.2016

[3].余欣.中国博物学传统的世界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4].余欣.中国博物学传统的重建[J].中国图书评论.2013

[5].江晓原.中国文化中的博物学传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6].周远方.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变迁及其特征[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

[7].秦艳燕.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博物学[D].浙江大学.2009

标签:;  ;  ;  ;  

中国传统博物学论文-詹琰,胡宇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