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层细胞论文-王晋,罗红,宋清芸,杨太珠

粒层细胞论文-王晋,罗红,宋清芸,杨太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粒层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卵巢粒层细胞瘤,术前分期

粒层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王晋,罗红,宋清芸,杨太珠[1](2019)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和术前分期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病理科诊断的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56例,将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分期数据对照分析。结果 56例粒层细胞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占位叁类,瘤体体积大小和囊性化程度呈线性关系,使用ROC曲线分析取得各个分期的瘤体体积的最佳截断值,Ⅱ期患者最佳诊断截断值为瘤体体积129cm3,Ⅲ期为1 227cm3。结论超声对卵巢粒层细胞瘤术前分期有一定指导意义,瘤体体积越大越容易囊性变,瘤体体积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姚欣欣,杨宁江,李英女[2](2018)在《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粒层细胞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卵巢囊性粒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肿瘤均为单侧性,肿瘤大小分别为19.0cm×14.0cm×9.0cm、20.0cm×16.0cm×10.0cm和10.0cm×6.0cm×5.0cm。1例患者性激素六项检查,血清睾酮0.74ng/ml(正常值0.43~0.68ng/ml),表现为男性激素水平增高。结论: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粒层细胞瘤非常罕见,易误诊为良性浆液性囊肿。囊壁内衬细胞中找到单层或复层排列的粒层细胞、纵行的核沟、Call-exner小体、微囊结构及患者男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助于确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辅助诊断。(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何亚平,何愿真,王丹,金萍萍,万东[3](2018)在《原发于结肠粒层细胞瘤伴出血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层细胞瘤是一类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又称颗粒细胞瘤,发病率低,好发于卵巢,卵巢外偶有报道,原发于结肠更为罕见,其临床症状复杂,需结合病理学及相关实验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我科于2015年5月诊断1例原发于结肠的粒层细胞瘤,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何亚平,何愿真,王丹,金萍萍,万东[4](2018)在《原发于结肠粒层细胞瘤伴出血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粒层细胞瘤是一类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又称颗粒细胞瘤,发病率低,好发于卵巢~([1-2])。卵巢外偶有报道,原发于结肠更为罕见,其临床症状复杂,需结合病理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科于2015年5月诊断1例原发于结肠的粒层细胞瘤,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罗红,王晋[5](2016)在《超声对成人型粒层细胞瘤术前分期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人型卵巢粒层细胞瘤为一种较少见的低度到中度恶性的功能性肿瘤,既往文献提示该病预后与分期相关,2~4期患者预后不佳,本文旨在综合分析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及实验室检查与超声图像特点的关系,探讨超声图像的特点及超声对该病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手术并由病理证实的卵巢粒层细胞瘤成人型患者56例,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48岁±2.1岁)。排除非原发于卵巢者及复发患者。回顾分析资料,统计对比其术前促卵泡激素(FSH)、雌性激素(E2)、促黄体素(LH)及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水平。临床分期使用AJCC的FIGO分期法。有性生活者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无性经历者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经腹扫查。发现病灶后测量其叁个径线,并使用球体体积公式(V=4/3π**(d1)/2*(d2)/2*(d3)/2,其中d1、d2、d3分别为超声测量的叁个径线)大致估算其体积。观察其图像内部回声及包膜回声等特征,探查其血流信号,并使用alder分级。【结果】按照临床分期,56例患者中Ⅰ期51例、Ⅱ期3例、Ⅲ1例、Ⅳ0例,未能明确分期1例。术前超声发现病灶者50例,瘤体平均体积160cm~3。超声表现多样,按照实性部分占病灶多少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单纯实性占位(24例)、实性占位中出现单个囊性灶(14例)、实性占位中出现多房囊性灶(9例)、囊性病变为主的占位(3例);不同囊性化改变组的瘤体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体积大小与囊性部分多少呈正相关(P<0.01,r=0.626)。探查其血流信号,使用alder分级,Ⅰ~Ⅱ级居多,占88%(P<0.01)。合并内膜病变者25例,其中绝大部分为单纯增生,3例为内膜癌;合并内膜病变组年龄范围32~72岁,平均年龄55.7岁,与总体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例合并盆腔积液,平均深度约2.2cm,合并腹水组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腹水组瘤体大小平均值50cm~3,大于未合并平均大小40cm~3(P=0.01)。行ROC分析,分期与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瘤体血流信号分级及盆腔积液深度均无关系,仅瘤体大小与分期相关,Ⅰ期与Ⅱ期约登指数最高体积129cm~3。曲线下面积0.846(P=0.045)。【结论】依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瘤体越大,其内坏死形成的囊性灶越多,声像图表现越趋近囊性占位,反之瘤体越小,越接近实性占位表现。瘤体大小与是否合并腹水及CA125升高相关,由于此类肿瘤易于自体破裂,此数据提示瘤体越大,越容易破裂。患者是否发生内膜癌与病程长短可能有关系。瘤体大小与肿瘤分期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六届全国妇产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12-02)

许艳梅[6](2016)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抑癌基因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卵巢粒层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5%左右,按照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可分为成年型及幼年型,其中以成人型最为多见,目前发生机制不明;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腹痛腹胀、内分泌紊乱及腹部包块,术前一般难以明确诊断,确诊主要靠术后病理;镜下形态复杂多样,按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微滤泡型、小梁型、岛状型及弥漫型等,各种方式常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为粒层细胞瘤的诊断及组织学分级造成困难;粒层细胞瘤的诊断指标相对单一,主要为常规HE染色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辅助,而现阶段用于粒层细胞瘤诊断的一线免疫组化抗体如a-inhibin、 CD99、calretinin、EMA、vimentin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在治疗和预后方面,粒层细胞瘤具有低度恶性、远期复发的特性,迄今为止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放化疗能延缓或预防其复发。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表观调控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表观调控异常是指不发生DNA序列变化的基因表达的改变,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可以沉默相应抑癌基因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同时发现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均具有可逆转特性,去甲基化处理可以重新激活沉默的抑癌基因的表达,发挥抑癌功能,从而使甲基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研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思路。本课题拟通过对卵巢粒层细胞瘤(Ovary. Granulosa Cell Tumors, GCTs)中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状况的研究,为粒层细胞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寻找新的研究靶点。研究方法:(1)收集2010-2013年间齐鲁医院及单县中心医院成人型卵巢粒层细胞瘤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71岁,中位年龄50岁),同时收集卵巢滤泡囊肿30例作为对照,其中五例为上述粒层细胞瘤合并的对侧卵巢滤泡囊肿,另25例为同时期同年龄段因子宫肌瘤等病变手术时切除的卵巢滤泡囊肿。(2)所用病例均经齐鲁医院病理科两名高级职称专家双盲复审阅片,证实诊断准确可靠,同时挑选出合适的组织蜡块。(3)收集所有粒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包括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有无复发转移。(4)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3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组织标本及30例卵巢滤泡囊肿组织标本中3个抑癌基因(tumor supper-ssor genes, TSGs) CDH13, D KK3, FOXL2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 try, IHC)两步法检测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蛋白在卵巢粒层细胞瘤及滤泡囊肿标本中的表达状况。(6)利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抑癌基因(CDH13, DK K3, FOXL2)甲基化与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7)利用 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的表达与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8)利用X2检验法分析抑癌基因(CDH13, DKK3, FOXL2)甲基化率与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表达率的相关性。(9)从上述30例粒层细胞瘤中随机挑选出10例,利用巢氏PCR法对10例粒层细胞瘤进行SNP检测,检测CDH13, DKK3外显子及FOXL2突变热点C134W基因序列有无改变。结果:(1)在3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中叁个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6.67%、80%和70%,显着高于滤泡囊肿(分别为23.33%、26.67%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显示p<0.01。(2)3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中11例EZH2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6.7%),而30例滤泡囊肿组织均呈阴性(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本组数据未发现粒层细胞瘤中叁个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的甲基化与临床病理指标间(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及转移复发情况)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4)本组数据未发现粒层细胞瘤中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间(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及转移复发情况)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P>0.05)。(5)本组数据未发现卵巢粒层细胞瘤中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的甲基化率与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的表达率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6)10例粒层细胞瘤中,CDH13全部外显子未发现有集中突变点,仅个别病例在二、五、九号外显子检测到散在的突变点; (7)10例粒层细胞瘤中有4例在DKK3基因七号外显子检测到A-->G突变;10例粒层细胞瘤均发现在FOXL2-C134W位点存在C-->G突变。结论:(1)叁个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启动子甲基化率均达到70%及以上,并显着高于卵巢滤泡囊肿,提示叁者的甲基化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属于频发事件,推测其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粒层细胞瘤敏感性较强的诊断性指标。(2)粒层细胞瘤中组蛋白甲基化酶ZEH2的表达率虽低于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的甲基化率,但显着高于其在滤泡囊肿中的表达率,且在全部30例滤泡囊肿中失表达,提示组蛋白甲基化可能在粒层细胞瘤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同时提示其作为粒层细胞瘤诊断性指标,敏感性较差,而特异性较高,可以和CDH13, DKK3及FOXL2甲基化联合应用,提高卵巢粒层细胞瘤诊断率。(3)本课题未发现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启动子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的表达率与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提示CDH13, DKK3和FOXL2启动子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可能是卵巢粒层细胞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与其发生有关,而与其进展及预后无关;亦可能与粒层细胞瘤自身低度恶性、进展缓慢和远期复发的特性有关,需要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分析;抑或与本课题研究样本小有关,需要有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讨。(4)组蛋白有多种不同的甲基化模式,EZH2可靶向催化H3K27发生叁甲基化,并进一步发挥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本课题未发现粒层细胞瘤中抑癌基因CDH13, DKK3和FOXL2启动子甲基化率与组蛋白甲基化酶EZH2表达率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DNA甲基化与组蛋白H3K27甲基化之间可能不存在交互作用。提示在粒层细胞瘤中,某些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与组蛋白的某种类型甲基化可能通过各自的途径沉默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粒层细胞瘤的发生。(5)本课题在10粒层细胞瘤中未检测到CDH13的十四个外显子存在集中突变点,仅个别病例在个别外显子检测到散在突变点,提示CDH13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单独起作用,不改变基因序列而沉默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相关蛋白水平,促进肿瘤的发生。逆转启动子的甲基化则可能重新启动CDH13的表达活性,使相应的RNA转录量及蛋白水平显着增加,发挥抑癌作用。(6)10例粒层细胞瘤中有4例在DKK3基因七号外显子检测到A-->G突变,文献中尚未见报道,可以经过转录、翻译造成相应的氨基酸由精氨酸R转变为甘氨酸G,有可能因此而改变相应蛋白的功能,与DKK3启动子甲基化共同作用,促进粒层细胞瘤的发生;有关DKK3七号外显子在其他肿瘤中是否存在A-->G突变及其意义,文献中尚未见相关报道。(7)本课题研究发现1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中FOXL2-C134W位点均存在C-->G突变,与文献报道一致,是成人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一个特征性分子事件。(8)本课题发现在1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有7例同时发生FOXL2启动子高甲基化与FOXL2-C134W的C-->G突变,3例同时发生DKK3启动子的高甲基化与DKK3七号外显子A-->G突变,提示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特定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通过某种机制造成特点位点基因序列的改变;亦有可能作为表观调控的异常,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本身并不改变基因序列,但可能与基因突变同时存在。若二者为同时存在,逆转启动子的甲基化则无法同时逆转基因序列的改变,并不能重新激活基因的表达活性,单纯去甲基化治疗则可能无效,从而为以去甲基化为靶点的药物的研发作出了有益的提示。因本研究样本较小,无法对DKK3启动子的高甲基化与DKK3七号外显子A-->G突变、FOXL2启动子甲基化与FOXL2-C134W位点突变的相关性作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需要通过对大样本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9-16)

叶薇,薛德彬,陈智伟,肖芳,杨丽英[7](2014)在《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卵巢粒层细胞瘤(GCT)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形态学特征讨论此瘤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GCT(成年型18例,幼年型4例)与13例SLCT(高分化6例,中分化7例),检测5种常用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以及其他多种非特异性标记物(包括CK5/6、CK18、EMA、Vimentin、SMA、S-100、CD10、ER、PR、AR、p53、Ki67)在这两种肿瘤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在GCT的粒层细胞,Inhibin的表达率最高(94%),而WT1的表达率最低(78%);而在GCT的间质细胞,WT1的表达率最高(100%),CD99的表达率最低(阴性)。其它非特异性标记物在GCT和SLCT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结论结合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特点,用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作为一组抗体,有助于GCT与SLCT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4年11期)

杜萍,高洁[8](2014)在《具有甲状腺滤泡样结构的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29岁。因月经量稀少2年,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上方可扪及一孕4+月大小肿块,界清,活动度尚可,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600∪/ml,其余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查见肿瘤细胞。B超示:左侧附件区可探及一囊实性肿块,边界清,内见囊腔,腔内为清液,腹腔内有少量腹水。(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王文涛,乔忠杰,彭国睿[9](2014)在《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21岁。因"发现左睾丸占位1年"于2013年5月18日入院,查体:无男性乳房发育,左睾丸可触及一实性肿物,质地硬,约2.0 cm×2.0cm×1.5 cm大小。血AFP 1.1 ng/mL,β-HCG<0.100 mIU/mL,LDH 117 U/L。男生殖彩超示左睾丸大小3.8 cm×3.0 cm×2.2 cm,左侧睾丸上部见低回声结节,大小1.9 cm×1.9 cm×1.6 cm,边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胸部X线片及全腹彩超未见异常。患者来本院前1周在外院行彩超引导下左睾丸肿物穿刺术,病理回(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游小林,尹如铁[10](2014)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粒层细胞瘤(GCT)是一种少见的卵巢功能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5%。卵巢GCT按照组织病理学类型分为成年型GCT(AGCT)及幼年型GCT(JGCT),其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其临床上最常见临床症状为雌激素刺激症状。手术是卵巢GCT的首选治疗方法。卵巢GCT具有远期复发特点,目前认为其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抑制素(inhibin)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等可作为诊断卵巢GCT的血清学标志物,为其复发提供一定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参考。研究发现,在AGCT中,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FOXL)2基因中存在一个单一、复发的体细胞突变(402C→G),而在JGCT患者中却少有该突变。FOXL2及其突变体对卵巢GCT发展的病理生理作用,迄今尚不清楚。总之,卵巢GCT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而复发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因其具有远期复发特点,所以应对该病患者坚持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2期)

粒层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粒层细胞瘤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卵巢囊性粒层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肿瘤均为单侧性,肿瘤大小分别为19.0cm×14.0cm×9.0cm、20.0cm×16.0cm×10.0cm和10.0cm×6.0cm×5.0cm。1例患者性激素六项检查,血清睾酮0.74ng/ml(正常值0.43~0.68ng/ml),表现为男性激素水平增高。结论: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粒层细胞瘤非常罕见,易误诊为良性浆液性囊肿。囊壁内衬细胞中找到单层或复层排列的粒层细胞、纵行的核沟、Call-exner小体、微囊结构及患者男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助于确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辅助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粒层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晋,罗红,宋清芸,杨太珠.卵巢粒层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和术前分期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2].姚欣欣,杨宁江,李英女.卵巢巨大完全性囊性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

[3].何亚平,何愿真,王丹,金萍萍,万东.原发于结肠粒层细胞瘤伴出血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

[4].何亚平,何愿真,王丹,金萍萍,万东.原发于结肠粒层细胞瘤伴出血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

[5].罗红,王晋.超声对成人型粒层细胞瘤术前分期的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六届全国妇产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6

[6].许艳梅.卵巢粒层细胞瘤中抑癌基因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

[7].叶薇,薛德彬,陈智伟,肖芳,杨丽英.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在卵巢粒层细胞瘤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J].中国处方药.2014

[8].杜萍,高洁.具有甲状腺滤泡样结构的卵巢幼年型粒层细胞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

[9].王文涛,乔忠杰,彭国睿.成人型睾丸粒层细胞瘤1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

[10].游小林,尹如铁.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

标签:;  ;  ;  

粒层细胞论文-王晋,罗红,宋清芸,杨太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