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宋小龙,陆海,王玮,刘友宽

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宋小龙,陆海,王玮,刘友宽

导读:本文包含了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仿人智能控制,协调控制系统,主汽压控制

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宋小龙,陆海,王玮,刘友宽[1](2018)在《仿人智能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对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对主汽压力进行平稳的控制,提升变负荷速率,本文尝试引入仿人智能PID来取代常规的PID来进行优化控制。本文先通过对单回路的经典主汽压力系统加入仿人智能PID控制策略,观察其与文献中调试的相当合适的常规PID效果的对比,结果显示其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PID,然后将其运用到经典的两输入两输出协调控制系统中,同样与论文中的PID效果进行对比,显示其确有提升变负荷速率的效果,且控制品质良好。本文通过对比研究,验证了仿人智能PID在协调控制系统中调压调负荷的良好表现,反映了其在现场生产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冯茜,王磊[2](2014)在《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主蒸汽压力和床体温度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了基于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相结合的解耦控制策略,并将此控制策略应用于燃烧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非线性、大滞后和强耦合问题,实现了燃烧系统中主蒸汽压力和床体温度的解耦控制,并且在施加扰动后,体现出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10期)

唐永川[3](2014)在《平面倒立摆系统的模糊自校正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倒立摆被誉为自动控制领域中“皇冠上的珍珠”,是一种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不稳定等若干典型特征的被控对象,能够模拟研究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火箭的飞行控制、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控制等若干尖端科学技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特性系统的稳定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平面倒立摆系统,有时又被称作空间倒立摆系统,是自由度数最多的一类倒立摆系统,工程实践应用背景更逼真、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对其研究自然也更具挑战性;因而是本文的研究中心点。仿人智能控制理论是国内学者提出的控制理论与方法,体现人类的控制经验和逻辑,已经形成基本理论体系并在工业过程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工程应用,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针对多变量耦合系统的仿人智能协调解耦控制是仿人智能控制理论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已有较多出色的工程应用案例。但是,传统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可能存在的控制量跳跃的问题,从而限制了其环境适应性,开始越来越制约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索将是本文的理论研究落脚点。本文充分分析平面倒立摆系统的物理结构与特性后,采用拉格朗日力学原理以更贴近控制系统物理实际和更简洁的步骤建立了平面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而后将系统非线性模型在摆杆的倒立稳定平衡位置附近线性化,得到各坐标轴方向上线性化解耦后的系统数学模型。随后,针对仿人协调控制存在的控制量跳跃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一种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算法对控制器参数实施在线、实时、动态调整的模糊自校正仿人协调控制策略;所设计控制策略在对各个单回路的仿人智能控制器设计时,采用与仿人智能控制理论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九点控制器方法。最后,本文作者成功地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成功应用于平面倒立摆系统的模糊自校正仿人协调控制器的设计,随后的MATLAB仿真实验和实物对象系统的实时控制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糊自校正仿人协调控制策略简便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新颖之处阐述如下。首先,系统性地介绍了本文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特别地,以一系列表格、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性地呈现出本文所研究的平面倒立摆系统和仿人智能控制理论已经走过的研究历程。接着,为了更好地分析、认识被控对象,建立了平面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在倒立稳定平衡位置附近将其线性化,得到了系统在正交的X-Y方向上线性化解耦后的模型,为后续控制器设计找到了突破口。区别于其它文献中建模时将摆杆在空间上的任意转角表示为X与Y方向偏转角度合角的方式,本文在建模时摒弃了这一步骤,而是分别直接采用X、Y方向旋转编码器所测的角度值作为直接参数;本文认为,这样不仅简化了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而且有助于人们从直观的物理角度认识、理解平面倒立摆系统稳定控制的真实物理过程。再者,通过文献综述阐释了仿人智能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九点控制器与仿人智能控制思想的相似之处,提出了将九点控制器和仿人智能协调控制思想结合起来,并引入模糊控制方法,从而形成一种针对多变量耦合系统的新型模糊自校正仿人智能协调解耦控制策略,通过该方案解决传统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存在的控制量跳跃的问题。随后,本文正式提出针对平面倒立摆系统稳定控制的模糊自校正仿人协调控制策略,并详细描绘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各个环节。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控制参数在线、连续自校正功能,量化因子、比例因子、放大因子的设计也为优化控制器的关键参数,进而优化控制效果起了重要作用。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和平面倒立摆系统实物对象实时控制实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控制器的鲁棒性。在MATLAB软件中Simulink仿真平台的仿真实验表明,较之于基于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LQR控制方法,本文所采用控制策略不依赖于被控对象数学模型、且摆杆的稳摆范围扩大了大约一倍,这表明本文所设计控制方案具有优秀的控制效果;而且,在仿真实验条件下摆脱了对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依赖,这能大大缩短控制器设计周期。通过平面倒立摆系统实时控制的对比实验,则更加证实了所设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其良好的鲁棒性。最后,总结了全文工作内容,并勾勒出本文所研究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愿景。(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3-30)

冯茜,李胜玉[4](2008)在《发酵过程中基于动态解耦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霉素发酵过程为对象,建立了能够反映发酵过程中比生长速率和pH值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将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和仿人智能模糊控制融入到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中进行仿真,对发酵补料系统进行动态解耦控制,实现发酵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处理,达到优化发酵生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冯茜[5](2008)在《基于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的发酵补料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素发酵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和复杂相关性的生化过程。发酵过程中状态的控制决定了青霉素的产物效率,因此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进行建模与控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由于一些重要的过程变量不能在线测量,使得经典控制方法在生化过程优化控制的应用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为生化过程的优化控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它能够绕过生化过程控制中建立数学模型的难点,也能够很好地利用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的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是传统数学方法所无法利用的。此外,对于发酵补料系统这类变量间耦合严重的多变量复杂系统,采用常规PID控制无法达到控制目的。本文在分析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之后认为仿人智能控制是从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最低层次(运行控制级)着手,直接对人的经验、技巧和各种直觉推理逻辑进行测辨、概括和总结,具有简单实用、精度高、鲁棒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针对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人智能控制理论的青霉素分批补料发酵过程优化控制策略设计方法。论文以青霉素发酵过程为对象,建立了能够反映发酵过程中比生长速率和pH值变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将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和仿人智能模糊控制融入到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中进行仿真,对发酵补料系统实行动态解耦,实现发酵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处理,达到优化发酵生产的目的。在对发酵过程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组态王支持自制ActiveX控件的特性,本论文使用通过Visual Basic开发算法控件,组态软件调用控件实现上位机管理和控制双重功能的方法,也为先进的控制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供了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08-06-02)

王新增,吴刚亮,严国莉[6](2007)在《基于内模结构的自适应仿人智能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模结构为基础,把仿人智能控制与内模控制结合起来,构造自适应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系统;采用多模态控制策略,以被控对象输入量的变化和模型误差作为仿人智能控制器和内模控制器之间的协调参数,使控制器的快速性、平稳性、鲁棒性和抗扰性得到极大改善。仿真实验证明在该控制结构下的控制策略非常有效。(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07年04期)

吴刚亮[7](2005)在《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模控制可成功应用于含纯滞后对象的控制,其具有稳态鲁棒无差的良好性能,且鲁棒性强,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单,在线调整参数少。内模控制器中可调节因子的参数决定了的系统响应性能,系统的结构特点和控制策略决定了系统性能指标只能在稳定性和快速性之间折衷设计。仿人智能控制是包含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其模拟人类在信息处理和控制决策过程中的智能活动规律,研究具有仿人智能特性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的系统。通过运用仿人智能控制中智能特性,结合内模控制的优点,设计出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的新型控制策略,使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快速性的设计达到统一。 在充分分析内模控制和仿人智能控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内模结构的定参数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的方法:内模控制器的设计采用常用的相消法,保证系统稳态无差,其调节因子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系统响应的快速性、平稳性和鲁棒性,调节能力有限;协调控制器采用仿人智能控制思想设计,用误差、误差的变化率和模型误差的变化率作为仿人智能控制器的输入信号,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在线辨识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采用多模态控制策略调节控制对象的输入量,参与系统过渡过程的调节;在系统处于稳态时,协调控制器输出为零,整个系统的稳态性能由内模控制器单独保证。这种设计方法使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了系统响应平稳性和快速性设计的统一。 智能协调控制可采用定参数调节和自适应调节两种方式。定参数智能协调控制必然导致系统性能在控制对象参数变化时性能不是最优的,系统鲁棒性和抗扰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克服这些不足,提出了基于内模结构的自适应仿人智(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5-01)

吴刚亮,赵曜,陈婷,刘宜成[8](2004)在《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阶和二阶纯滞后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方法。仿人控制器在线识别过程状态,参与协调控制,改善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叁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10-01)

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中主蒸汽压力和床体温度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了基于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与仿人智能模糊控制相结合的解耦控制策略,并将此控制策略应用于燃烧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非线性、大滞后和强耦合问题,实现了燃烧系统中主蒸汽压力和床体温度的解耦控制,并且在施加扰动后,体现出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宋小龙,陆海,王玮,刘友宽.仿人智能在协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8

[2].冯茜,王磊.仿人智能协调控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3].唐永川.平面倒立摆系统的模糊自校正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冯茜,李胜玉.发酵过程中基于动态解耦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5].冯茜.基于仿人智能协调控制的发酵补料控制系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6].王新增,吴刚亮,严国莉.基于内模结构的自适应仿人智能协调控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7

[7].吴刚亮.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D].四川大学.2005

[8].吴刚亮,赵曜,陈婷,刘宜成.基于内模结构的仿人智能协调控制[C].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叁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标签:;  ;  ;  

仿人智能协调控制论文-宋小龙,陆海,王玮,刘友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