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卫生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连续性,互动机制
农村卫生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王洁,韩星,王蕾,谢云[1](2017)在《农村卫生机构连续性互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卫生机构连续性的角度研究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互动机制,为实现农村卫生服务连续性提供参考。在阐明卫生服务连续性及卫生机构连续性概念、农村卫生机构互动现状的基础上,从协调政策与制度框架、基于区域居民需求的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支持和后勤系统的组织整合机制,综合设计的筹资和支付、多维监督评价体系的第叁方保障机制以及循证临床路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转诊管理、执业人员继续教育与持续质量改进的任务协同机制叁大层面分析农村卫生机构的联系要素及其互动机制。(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7年12期)
程红姣[2](2017)在《农村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农村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现状,并使其管理规范化。方法:对鄂州市25所乡镇卫生院、87所村卫生室、45所个体诊所及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落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乡镇卫生院废物管理现状已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足,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医疗废物管理处置面临问题非常严峻,需要多部门联合督导,使各项管理法规、制度、规范及措施落到实处。(本文来源于《鄂州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安海娟,刘丹,张雪[3](2016)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农村卫生机构的知识资源管理及服务能力的现状。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叁个县,在叁个样本区县中随机抽取一所中心卫生院和一所普通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在知识主体、组织文化、环境因素、外部交流等方面存在问题,直接制约了其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结论:通过知识管理,实现对知识的共享、传递和创新,能够帮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医院及自身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最终有利于其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分级诊疗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6年11期)
陈钟鸣,尹文强,贾海艺,秦晓强,郑骥飞[4](2016)在《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处方费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处方费用。方法于2012年8月—2013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乡镇卫生院37家、村卫生室81家。以纳入机构的2009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门诊处方和2012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处方为一般资料,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门诊处方费用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情况患者的处方费用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1 293张,村卫生室门诊处方1 230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1 569张,村卫生室门诊处方1 861张。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中位门诊处方费用﹑"大处方"(药品种数>5种)费用﹑抗生素处方费用﹑激素类处方费用、非激素类处方费用、注射剂处方费用﹑非中成药处方费用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贵处方"(费用>100.0元)比例、非"大处方"费用、非抗生素处方费用、非注射剂处方费用﹑中成药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村卫生室的"贵处方"比例、中位门诊处方费用﹑"大处方"费用﹑非"大处方"费用、抗生素处方费用、非抗生素处方费用﹑激素类处方费用、非激素类处方费用、注射剂处方费用﹑非注射剂处方费用﹑中成药处方费用、非中成药处方费用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男性、女性、≤17岁、18~59岁、非慢性病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慢性病乡镇卫生院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17岁、18~59岁、≥60岁、患慢性病、非慢性病村卫生室患者的门诊处方费用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山东省农村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费用有所降低,村卫生室优于乡镇卫生院。应继续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同时加强对老年和慢性病患者处方的监管力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6年19期)
仇爱红,杨勇[5](2012)在《推行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 力促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上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堰市通过实行镇级医疗机构资产重组,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解决村医养老保障,强化基层督导与考评,全面施行"四制、五有、六统一"的新型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稳定服务网底,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期刊2012年11期)
冀明奎[6](2012)在《华东叁省市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提供的主体,在满足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维护公众健康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农村卫生机构的发展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能否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关系到农村卫生事业兴衰成败。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是卫生机构生存状况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只有及时掌握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政府才能科学合理的研制高价值的卫生政策,才能为卫生机构的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只有及时掌握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卫生机构才能发现经营缺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经营水平。本研究期待达到的目标是:了解1995-2007年间上海、江苏和山东叁地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及变化,分析财务状况变化过程中叁地卫生机构取得的成就、共同存在的问题和特殊问题,分析财务变化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问题、原因和形成机制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为政府卫生决策和农村卫生机构改善经营管理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二、材料与方法研究以“多维度组合评价法”指导内容的勾划思路。同时,针对研究中所得的主要思路和观点,进行“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所采用的定量研究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综合优势指标等。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分析、焦点问题访谈、居民意向调查、卫生人员意向调查和基本情况调查、二级资料提取等。2000年系统调研了华东3省(市)12县、49乡镇、174村的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卫技人员,以及9781户农户。2008年进行了一次重复性调查研究,共调查了3省(市)12县、49乡镇、149村和10660户农户。经检验,两次调查数据质量与代表性良好。叁、研究结果(一)农村卫生机构经营环境的变化自1995年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化建设在高速进行,大量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调查地区叁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较快,特别是2003年后。2003年,叁地农村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上海农村实施了多种医疗保险制度、收支两条线等政策。江苏部分地区对相邻村卫生室进行了合并。自2003年后,县级政府财政卫生投入增长较快,但相比财政支出比重较低且不断下降,不同年份间波动也较大。上海财政卫生支出主要倾向乡镇卫生院、江苏和山东主要倾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二)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农村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农村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同类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较慢;同一卫生机构不同年度之间发展不均衡,时快时慢、时好时差;叁级卫生机构之间不均衡,县级医院总体优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优于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发展状况最差;同一地区叁级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表现为此消彼长,难以同步发展。卫生机构自身业务发展不平衡,“以药养医”、“重医轻防”现象普遍存在。2、政府投入不足仍是困扰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政府投入金额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卫生机构的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普遍没有提高,在绝大多数卫生机构中仍在不断下降。2003年以来,上海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得到财政补偿相对较多,一个明显的成效是次均门诊费用增长受到了明显抑制。但其他地区农村卫生机构获得的财政补偿仍然较少,为了生存,卫生机构只能靠自身的业务收入创收,次均诊疗费用大幅提高。政府对村卫生室没有投入。政府对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投入较少,山东地区甚至没有投入。3、“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医疗服务收不抵支,提供的越多,亏损越多。药品盈利能力较强,农村卫生机构普遍靠药品盈余弥补医疗亏损。尽管近年来药品收入在卫生机构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以来,上海对乡镇卫生院财政投入增长较快,2007年乡镇卫生院获得的财政补偿额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5.2%,政府投入在弥补医疗亏损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药品收入。但其他卫生机构仍要靠药品盈余生存发展。4、部分地区卫生机构负债水平过高县乡两级卫生机构普遍靠负债经营,债务主要是流动负债。上海县级医院没有长期负债,乡镇卫生院长期负债也极低,净资产大、现金流充沛,偿债能力较强。山东地区县乡两级卫生机构负债水平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偿债能力较弱。近年来,江苏和山东两地县乡两级卫生机构长期负债规模都有较大增长。5、卫生机构营运能力普遍低下2003年以来,卫生机构大举资产购买和配置,资产总量快速上升。但调查表明叁地农村卫生机构对资产的利用并不好,资产营运能力总体水平一直不高,近年来还有所下降,特别是山东地区。尽管县级医院资产规模远超乡镇卫生院,但是,对资产利用水平不高,乡镇卫生院的资产营运能力要比县级医院好。6、成本上升较快尽管卫生机构收入增长较快,但是,同期快速增长的支出吞噬了增长的收入,导致卫生机构结余较少甚至收不抵支。医疗支出在卫生机构总支出中所占比较最大,上升最快。医疗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在发达地区成本有进一步上升趋势。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机构管理费用过高,严重不合理。7、盈利能力普遍低下卫生机构收入盈利能力和资产获利能力普遍较差。尽管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但是,业务收入获利能力并不强。部分地区卫生机构业务亏损严重,如果没有政府投入,经费不能自给。调查医院2000-2007年期间,不管是净资产还是全部资产,其获取现金的能力很差。乡镇卫生院盈利能力比县级医院弱。上海地区的农村卫生机构盈利能力比江苏和山东药低,但江苏主要药品盈利贡献较大。(叁)影响农村卫生机构经济运行状况及变化的主要因素1、影响政府投入的主要因素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和中级阶段,尚不成熟,政府财政主要用于社会投资建设,政府能用于农村卫生投资不多。而以GDP考核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又助长了政府“经济人”的一面,使得政府更加不愿意对农村卫生加大投入。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政策削弱了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权力,而其承担的发展农村卫生责任并没减少,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两级财政对加大卫生投入力不从心。2、影响门诊和住院收入的主要因素推动村卫生室收入增长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次均就诊费用的上升,就诊人次减半是影响村卫生室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2001-2007年,上海县乡两级卫生机构门诊收入增加主要依赖门诊人次的增加,而山东则主要依赖次均门诊费用的上涨。除上海地区的县级医院住院收入在2001-2007年间增长主要靠住院人次的推动,其余年份和其他地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收入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是次均住院费用的增长。总之,农村卫生机构的收入增长主要靠价格上涨带动。3、影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的主要因素卫生机构自身的综合优势决定了年门诊量和住院人次的多少,综合优势高则更具有竞争优势,诊疗人次相对就多,经营状况就好。同时,同一地区其他卫生机构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市场份额受到瓜分,诊疗人次也会受到影响。相对于2000年,村卫生室综合优势下降,居民对村卫生室收费水平、医生服务热情、医患关系密切程度均有所下降,导致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减少50%以上。病人就医方便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优势贡献度大大增加,收费让人接受、医生服务热情、医患关系密切对综合优势高的乡镇卫生院贡献度贡献显着,但对中低优势则不明显,甚至贡献度下降。调查过程中,上海地区的乡镇卫生院总体优势比较明显,在全部调查的卫生院中属于高优势组比例更多,上海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上涨受到明显抑制,次均门诊人次也是大幅提高。县级医院综合优势进一步巩固,除收费让人接受外,水平让人放心、医生服务热情、医患关系密切和病人就诊方便对县级医院的综合优势贡献均比2000年更强。所以,县级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一直维持增长。此外,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断外流造成地方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人口导入地方诊疗人次增加。4、影响诊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影响农村次均门诊费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层次、患病状况、卫生服务可及性、就诊机构、自觉严重程度、费用报销比例、收人等。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包括住院天数、医疗付费方式、医院等级、年龄、收入、入院情况、有无抢救、转归等。5、影响农村卫生机构成本因素分析影响农村卫生机构成本因素主要有人力成本上涨较快、药品费用居高难下、管理费用快速攀升、负债规模较高、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资产营运能力较低。四、结论与建议1、完善政府投入机制、提高卫生投入水平将政府财政卫生投入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抑制政府“经济人”一面,引导政府加大财政卫生投入力度,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总量,落实政府在地方卫生发展中的作用。制定科学的投入分配方案,侧重对综合实力薄弱的乡村两级机构投入,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县、乡、村叁级卫生网均衡发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加强对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调整医疗和药品价格、促进健康发展调整医疗价格结构,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和手术等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偏高的检验检查价格。发挥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拉开不同级别卫生机构的服务价格梯度,促进就医人群的合理分流。做好成本核算,定期在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开展实行由项目收费、总额预付和病种收费组成的多样化的医疗收费管理结构。控制药品价格虚高和用量不合理,扩大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地区,促进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控制诊疗费用快速上涨、释放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卫生机构卫生服务供给。3、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卫生机构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明确县、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促进叁级卫生机构合理分工。开展卫生机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开展县、乡、村卫生机构纵向合作,消除无序竞争。4、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能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提高居民受益度。加强对供方行为的管理、避免诱导需求。建立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权利。5、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农村卫生机构财务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成本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避免盲目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强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财务风险。(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10-08)
熊师[7](2012)在《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医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近年来,农村医疗机构技术人才匮乏现象日渐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近日,农工党江西省景德镇市委就此建言,呼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医技人才队伍建设。 农工党景德镇市委建议:建立农村卫生人才稳定机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2-07-11)
吴亚琼[8](2012)在《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了解我省农村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农村传染病防控体系提供客观依据。2.制定提高农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训方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卫生人员的培训模式,为确定培训重点和完善培训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1.利用文献回顾与分析法对国内外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调查。2.自拟调查问卷对湖北省抽样地区县CDC、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湖北省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并对可能影响调查对象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3.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试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和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开展“提高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培训”,并利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研究结果1.对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单位之间人力资源分布不同,县CDC、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和性别分布较均衡。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以50以上年龄组为主,占34.97%,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在县、乡、村叁级公共卫生机构中所占比例较小,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中预防医学仅占8.45%。县、乡公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少。2.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开展了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县CDC实验室设备配置率较高、乡镇卫生院设备不足,村卫生室实验室检测设备几乎为零,县CDC开展了对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但由于检测人员的缺乏,设备闲置率较高,不能满足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3.农村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自我能力评价、法律法规知识、传染病专业知识及格率分别为7.52%、52.85%、65.83%。得分情况为县好于乡,乡好于村。传染病专业知识得分的Logistic结果表明:在α=0.1检验水准下,调查对象的单位类别、文化程度、累计培训时间、工作年限、是否参加过传染病疫情应对等因素与农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有关联。4.培训需求访谈结果显示:影响“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因素”包括工作忙、培训内容不适合、培训花费高和未接到培训通知等;“参加培训的原因”包括岗位需要、自我能力的发展、建立工作交流网络和开阔知识面。5.通过对比培训前后传染病自我评价、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得分情况,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结果显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增强了农村卫生人员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传染病专业知识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培训对象自我评价得分、传染病专业知识得分、传染病法规知识得分与培训前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78%的学员对本次培训整体安排感到满意;100%学员一致表示在培训内容和后勤安排方面感到满意;95.55%学员对本次授课方式感到满意;88.89%学员认为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很高;97.78%学员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对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农村传染病早期发现、报告和应对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研究结论1.农村地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职能不清,管理错位。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重医轻防的现象。2.农村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设备缺乏,实验室检测能力有待提高。4.培训前对培训对象开展需求评估,是保障培训效果的前提条件。5.通过传染病防控能力培训能迅速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是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能力的便捷方法和途径。本研究开发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材料是适合农村卫生工作人员的。研究创新点本研究以湖北农村地区为背景,以当前农村传染病流行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际为依据,深入探讨了县CDC、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传染病防控能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与建议,为我国农村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思路。探索了提高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培训来带动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的提高,并开发设计适合农村地区的传染病防控培训方案和制定培训材料。(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5-01)
谢建飞,丁四清,刘爱忠,魏容容,秦春香[9](2012)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跌倒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患者安全改进团队,对3所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针对住院患者跌倒问题采用RCA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教育,并指导其应用RCA于跌倒事件的分析处理。结果运用RCA后2所合作卫生服务机构患者跌倒例次显着下降(均P<0.05)。结论培训和教育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掌握并应用RCA,可降低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跌倒发生率,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柳俊杰,王健,刘言训,贾崇奇[10](2012)在《山东省叁县农村卫生机构控烟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农村卫生机构控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利用结构化访谈提纲,调查了山东省叁县卫生机构的相关控烟人员。结果①卫生机构内部吸烟现象普遍,社交需要和工作压力大是吸烟的主要原因;②控烟文件的制定实施和控烟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控烟效果,监督和考核机制的缺失使控烟活动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③领导吸烟、缺乏资金和控烟法律保证、控烟氛围不足是控烟的难点。结论①单位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头控烟并支持控烟工作;②利用多种途径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开展并鼓励农村卫生机构人员参加控烟教育和培训,建立以卫生机构为核心的控烟辐射网络,营造控烟的社会氛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农村卫生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农村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管理现状,并使其管理规范化。方法:对鄂州市25所乡镇卫生院、87所村卫生室、45所个体诊所及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落实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乡镇卫生院废物管理现状已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足,村卫生室、个体诊所、门诊医疗废物管理处置面临问题非常严峻,需要多部门联合督导,使各项管理法规、制度、规范及措施落到实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卫生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张翔,王洁,韩星,王蕾,谢云.农村卫生机构连续性互动机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7
[2].程红姣.农村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7
[3].安海娟,刘丹,张雪.基于知识管理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
[4].陈钟鸣,尹文强,贾海艺,秦晓强,郑骥飞.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处方费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
[5].仇爱红,杨勇.推行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力促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上水平[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
[6].冀明奎.华东叁省市农村卫生机构财务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12
[7].熊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医技人才队伍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2
[8].吴亚琼.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谢建飞,丁四清,刘爱忠,魏容容,秦春香.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
[10].柳俊杰,王健,刘言训,贾崇奇.山东省叁县农村卫生机构控烟现状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