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供求论文-刘一楠

信贷供求论文-刘一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贷供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贷资产流转,DSGE模型,信贷抵押约束,资本金约束

信贷供求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楠[1](2019)在《信贷资产流转对信贷市场供求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银行资本金约束与信贷抵押约束的DSGE模型,从信贷供给端与信贷需求端分析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信贷资产流转业务如何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在信贷供给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银行将持有的信贷资产及相对应的受益权进行转让,有助于提升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质效,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信贷需求端,企业与投资型家庭部门面临信贷抵押约束的情况下,如果受到信贷抵押约束负向冲击,冲击将会通过信贷抵押约束机制与银行信用派生机制导致贷款量、资产价格、投资与产出的下降;而信贷资产流转将盘活信贷资产存量,降低融资成本,从而缓释金融冲击对宏观经济的负向影响,促进经济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金融监管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芳媛[2](2018)在《云南省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等催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但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资金供给却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云南省寻甸县作为省会城市中为数不多的集“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存在着极大矛盾。寻甸县县域内,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总量不足、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结构不合理,支农动能不足、信贷产品单一、期限与农业项目回报期不对称,部分农户以及农村企业自身条件差、经济薄弱,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来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本论文在了解国内外农村金融、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农村信贷供求失衡、解决农村信贷供求失衡对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自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出发,供给方面,以正规金融部门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为主线,非正规金融部门信贷资金供给为补充,对寻甸县未来叁年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进行预测。需求方面,从农村企业以及农户两个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主体来进行剖析。对于农户,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特征,将农户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富裕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在县域内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样本农户的资金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县域内农户信贷需求具有叁方面特点:其一,不同类型的农户贷款需求表现出层次性;其二,农户收入水平与借贷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叁,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难以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县域内总体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对于农村企业,通过获取县域内农村企业贷款主要供给者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寻甸县支行各自的申贷满足率,以及县域内农村企业在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寻甸县支行获得的存量贷款,按照对应比例关系推测县域内总体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接着结合农村信贷资金供需情况,在以往及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推测县域内未来叁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并建立资金供需方供给需求曲线模型、简单博弈模型,深刻揭示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存在的矛盾,最后,分别从政府、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政府方面,首先,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挣脱农村信贷“囚徒困境”;其次,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农业项目收益,增强农村企业、农户偿债能力;再次,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降低信贷交易成本。需求方面,农村企业、农户应力所能及主动改善自身环境,提高资信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在农户之间成立互助组,抱团取暖,获得申贷准入资格。供给方面,第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有效供给;第二,主动推动信贷资金向“叁农”倾斜,积极作为;第叁,完善信贷评级机制,降低农村贷款沉没风险;第四,完善信贷管理体制,降低农村贷款机会成本;第五,有的放矢创新融资产品,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用途结构失衡、期限失衡问题。在政府、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共同努力下,首先,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来弥补资金供求缺口,其次,通过政策倾斜、创新农村信贷服务来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最后,通过改善农户、农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提升资信水平获得申贷资格,进而形成合力,促成银行和农户、农村企业间的长期信贷合作关系,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缩减、弥补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实现多赢的局面。(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余瑶[3](2018)在《基于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虽然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重视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与供给,但是,受到供给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存在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得知,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还存有银行供给与自身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有效供给匮乏,所以,改革银行在中小微企业方面的信贷产品供给模式并降低供求之间的匹配难度,是目前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问题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8年03期)

贺立龙,黄科,郑怡君[4](2018)在《信贷支持贫困农户脱贫的有效性:信贷供求视角的经验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信贷支持贫困农户脱贫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方式,其有效性体现为信贷支持贫困农户的精准性和助益农户生产与可持续脱贫的定向性。本文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的分层测度,采集农户信贷活动数据,从供求两个方面对信贷支持贫困农户脱贫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信贷支持贫困农户的精准性与助益农户生产脱贫的导向不明显;金融信息以及学历、生计结构影响农户信贷需求,信息、亲朋关系、收入结构制约农户信贷可得性;贫困农户更依赖非正规信贷,对正规信贷有惧贷心理,正规信贷投放存在"嫌贫爱富"倾向。本文认为,设计"发展型"信贷产品,开拓"亲贫式"信贷业务,有助于强化信贷帮扶的瞄准效果与益贫效应;做好信贷扶贫宣传,破解"信息贫困",有助于缓解农户惧贷心理;发掘正规信贷扶贫的声誉价值,合理引导非正规信贷活动,有助于增进对农户生产脱贫的信贷供给。(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李永鑫[5](2017)在《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的叁十几年,各类性质的企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我国95%以上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近年来面临着发展的诸多问题,其中融资瓶颈问题最为突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额度小”等资金问题都同时存在。而目前我国金融供给的主体依然是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需求的主体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以银行为主导的信贷产品的供给结构中,始终难以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结构形成高度匹配,其中可能同时存在着金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现象,造成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这一矛盾凸显了研究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现实情况的必要性,本文以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供给情况作为切入点,结合金融产品的需求方即中小微企业的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类需求倾向,调查研究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需求现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供给情况、两者的供求匹配情况、金融产品不匹配或者金融错配的原因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当下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先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学术研究来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后期再通过调研获取一手数据的方式研究信贷产品的匹配问题。本文选择的样本区域为江苏省各市县的商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合计调查和实地走访了 65家商业银行和680家中小微企业,通过对样本的数据分析和实证模型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对信贷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匹配度情况。本文对于匹配现状的分析创造性地采用了“匹配度”这个变量。在对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供求匹配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从银行因素、企业因素、政策支持因素叁个角度运用有序Pr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来探索研究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供求不匹配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本文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为改善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的供求匹配情况提出本文的具体对策与建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抵押和担保融资两类信贷产品的供给和实际可获匹配度最高,但与期望需求存在明显供求错配,动产及无形资产类产品供求弹性较大,差异显着,互联网金融产品表现出的期望水平最高,另外银行性质和不良贷款率对信贷匹配度有显着影响,其中信贷匹配程度随着银行规模和不良贷款率的扩大而降低;企业是否有抵押物对信贷产品的匹配度具有最为显着的影响,企业规模、企业财务报表是否通过独立审计、企业是否经过信用评级、企业所处产业都对信贷产品的匹配度具有正向显着影响;最后得到政策扶持的中小微企业,其与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的匹配程度更高,且影响较为显着。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提高产品针对性和创新性以及信贷技术水平,完善相关信贷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物权和无形资产的评估水平,增加这类信贷产品的供给和营销,实现有效供给;企业应当完善财务制度,增强信息透明度,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业务转型升级;政府应建立完善中小微企业动产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和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须为信贷产品的创新提供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最后应积极推动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地。(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蔡运强[6](2017)在《福建省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供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泉州市农业经济发展迅速,泉州市的农业经济在泉州市综合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泉州市的大部分农户都缺少农业发展所需资金。农户由于缺少可抵押的资产,很难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所需资金。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作为解决农民资金短缺问题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其效果不断得到体现。但是从当前实践来看,泉州市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由于缺乏品牌建设、经营效率、利率问题等原因,该项业务却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该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指出一条道路。本文主要分为八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农户小额信贷基础理论加以阐述,具体介绍了小额信贷的概念、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理论依据。对在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相关要素中的农户小额信贷提供者、农户小额信贷额度、农户小额信贷客户、农户小额信贷的目标等概念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对当前国际主流的两种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在理论依据小节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叁章介绍了泉州市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并对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成效。其中在农户小额信贷取得的成效中介绍了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以来通过信用基础建设、提高新的农业贷款模式支持力度、发放农户贷款并保持量的增长等方式,对当地农村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章对泉州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供给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农户小额信贷的供给现状、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影响农户小额信贷供给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策推动、违约风险及贷款对象的选择、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工作量大,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缺乏合理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员工素质和服务低下制约了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第五章介绍了泉州市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需求现状,并通过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包括: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利率、借款期限、额度等。第六章介绍了国内外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经验及启示。首先具体介绍了当前较为成功的叁种国外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做法及经验包括: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和乌干达村银行互助模式的做法与经验。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两种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做法及经验包括:四川省仁寿县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和甘肃省永靖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做法及经验。并根据这五种国内外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应借鉴之处。第七章首先,结合前面章节分析了影响农户小额信贷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并得出结论。结论包括:政府政策的缺失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缺乏、缺乏品牌建设和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户小额信贷制度不完善和经营效率低下。然后根据结论提出泉州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对策:(1)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2)做好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3)完善农户小额信贷制度(4)丰富资金供给渠道(5)适当降低降低农户小额信贷门槛(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7)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建设,提高员工品质。(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金颖[7](2016)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所关注的首要因素,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农耕面积占到世界的7%,更是因为我国的国情要求和国民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以来,我国对于农村经济改革做出了很多创举,可是由于农户自身信用状况的不稳定性和易突变性,以及涉农经济组织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的特征,涉农信贷市场中信贷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均衡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中信贷需求的激增、信贷供给的缺失和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的表现,以行为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涉农信贷市场中的信贷需求方和信贷供给方两个角度,来阐释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的原因。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如前景理论中的认知偏差、损失厌恶、锚定效用,羊群效应和心理账户等等,再结合涉农信贷相关理论,如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农村信贷互联理论和新市场失灵,以行为经济学和涉农信贷行为相结合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石。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整理和创新、将微观与宏观综合分析、采用定量的数据与定性的理论相贯穿等研究方法,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同时解读了与本文相关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和涉农信贷理论。然后按照“涉农信贷市场失衡表现——信贷需求者行为分析—信贷供给者行为分析——得出涉农信贷市场失衡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的思路展开讨论。首先,通过数据、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中信贷需求的发展情况,表明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中存在严重的需求抑制;分析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中信贷供给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我国涉农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供给抑制,使得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高利率和排他性都有存在的市场。然后根据数据的运算和整合,综合分析了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的表现,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性和双抑制的现象。其次,对涉农信贷需求者,即农户、协作型涉农经济组织和企业型涉农经济组织分别进行分析,用认知偏差、羊群效益、行为博弈论、禀赋效应等理论从涉农信贷需求者自身的角度找出需求不被满足的主要原因。再次,对涉农信贷供给者,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分别进行分析,通过锚定效应、参照系理论和心理账户等理论从涉农信贷供给者自身的问题找出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这叁章主线的分析,得出我国涉农信贷市场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结论,结合市场中行为人自身特点,更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规范行为人自身行为和思想转变的根本来映射我国涉农信贷市场宏观环境的改善。通过对信贷需求者信用的提升和信贷供给者框定印象的转变,更好的改善我国涉农信贷市场,均衡供需,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6-05-20)

林乐芬,蔡金岳[8](2016)在《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类商业银行虽然加强了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和供给力度,但由于供给侧效率不高,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普遍存在银行供给侧与企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且主要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完善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中小微信贷产品的供求匹配度,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6年05期)

张绍先[9](2016)在《对赤峰市农牧业发展信贷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农牧业产业化转型进程加快,资金需求呈现新特点,对资金供给提出更高要求。赤峰银监分局调查发现,当前全市农牧业信贷资金供求存在总量不足、抵押缺乏、期限不匹配、风险防控压力大等诸多矛盾,影响着信贷支农效应。一、基本情况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是国家重要(本文来源于《北方金融》期刊2016年03期)

钱有飞,杨军[10](2015)在《农村信贷供求矛盾:内在逻辑与策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信贷需求不断增长,但是信贷供给却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农民抵押物缺乏、农村特有的信贷市场特征、农村信贷高风险以及信贷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展望》期刊2015年12期)

信贷供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等催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但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资金供给却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云南省寻甸县作为省会城市中为数不多的集“民族、贫困、山区、老区”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存在着极大矛盾。寻甸县县域内,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的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总量不足、农村信贷资金供给结构不合理,支农动能不足、信贷产品单一、期限与农业项目回报期不对称,部分农户以及农村企业自身条件差、经济薄弱,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来支持农村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本论文在了解国内外农村金融、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农村信贷供求失衡、解决农村信贷供求失衡对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自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出发,供给方面,以正规金融部门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为主线,非正规金融部门信贷资金供给为补充,对寻甸县未来叁年农村信贷资金供给量进行预测。需求方面,从农村企业以及农户两个农村信贷资金的需求主体来进行剖析。对于农户,根据农户金融需求的特征,将农户分为贫困农户、维持型农户、富裕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在县域内选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样本农户的资金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县域内农户信贷需求具有叁方面特点:其一,不同类型的农户贷款需求表现出层次性;其二,农户收入水平与借贷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叁,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难以满足农户贷款需求。在此基础上,推断出县域内总体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对于农村企业,通过获取县域内农村企业贷款主要供给者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寻甸县支行各自的申贷满足率,以及县域内农村企业在寻甸农商行、农业银行寻甸县支行获得的存量贷款,按照对应比例关系推测县域内总体农村企业信贷资金需求。接着结合农村信贷资金供需情况,在以往及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推测县域内未来叁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并建立资金供需方供给需求曲线模型、简单博弈模型,深刻揭示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与需求存在的矛盾,最后,分别从政府、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政府方面,首先,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挣脱农村信贷“囚徒困境”;其次,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提升农业项目收益,增强农村企业、农户偿债能力;再次,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降低信贷交易成本。需求方面,农村企业、农户应力所能及主动改善自身环境,提高资信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在农户之间成立互助组,抱团取暖,获得申贷准入资格。供给方面,第一,切实转变观念,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有效供给;第二,主动推动信贷资金向“叁农”倾斜,积极作为;第叁,完善信贷评级机制,降低农村贷款沉没风险;第四,完善信贷管理体制,降低农村贷款机会成本;第五,有的放矢创新融资产品,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用途结构失衡、期限失衡问题。在政府、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共同努力下,首先,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来弥补资金供求缺口,其次,通过政策倾斜、创新农村信贷服务来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最后,通过改善农户、农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提升资信水平获得申贷资格,进而形成合力,促成银行和农户、农村企业间的长期信贷合作关系,降低信贷交易成本,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缩减、弥补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缺口,实现多赢的局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贷供求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一楠.信贷资产流转对信贷市场供求的影响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

[2].王芳媛.云南省寻甸县农村信贷资金供求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8

[3].余瑶.基于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情况调查分析[J].商业故事.2018

[4].贺立龙,黄科,郑怡君.信贷支持贫困农户脱贫的有效性:信贷供求视角的经验实证[J].经济评论.2018

[5].李永鑫.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6].蔡运强.福建省泉州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供求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7

[7].金颖.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涉农信贷市场供求失衡原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6

[8].林乐芬,蔡金岳.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供求匹配情况调查[J].经济纵横.2016

[9].张绍先.对赤峰市农牧业发展信贷资金供求情况的调查[J].北方金融.2016

[10].钱有飞,杨军.农村信贷供求矛盾:内在逻辑与策略选择[J].农业展望.2015

标签:;  ;  ;  ;  

信贷供求论文-刘一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