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315000
不得不说,解读作品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孙绍振教授著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一书,他对作品独到、犀利、深刻的解读,和他所运用的还原法、矛盾法、比较法等作品解读方法,既不同流俗,又科学有效,更可贵的是极富可操作性,读后让我们对文本解读有豁然开朗之感和醍醐灌顶之悟。在此把我的阅读摘要与体会简述如下。
作品精髓:该书针对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只凭经验的顽症和无效分析甚至错误分析的现象,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指出要去除宏大概念带来的形而上学遮蔽。孙教授阐述,分析之所以为分析,就是要打破多种规定性的统一,把原本统一的对象加以剖析,从差异性或者矛盾性出发,分化出不同的成分。不分化,分析就没有对象,只能沉迷于统一的表面。这是该书的精髓之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应用到文本解读实践层面,孙教授提出了还原法,比较法,矛盾法,三种方法在具体运用中相辅穿插,还原法是其中的核心方法。这是孙教授解读作品的核心思想。作者阐述,所谓“还原”,只是为了把原生状态和形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出来,从而构成矛盾,然后加以分析,为了打破形象天衣无缝的统一,进入形象深层的、内在的矛盾中。还原了,有了矛盾,就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分析,阅读才有效。该书让我们一见倾心的是作者结合大量的文本案例,从操作的层面展示了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路径和具体运用,让我们惊叹于还原法的透析力度,惊叹于作者对文本原生态的揭示深度。这是该书的精髓之二。
原著导读:该书主要是针对初高中教材中的经典文本进行逐篇解读,除《自序》外,分为八个部分,包含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共115篇文本的解读,其中“古代诗词”27首,“现代诗歌散文诗”11首,“小说”10篇,“古代散文”11篇,“现代散文”33篇,“童话寓言”5篇,“纪实作品”4篇,“议论文小品文”14篇;在相关章节后有“附”15篇。其中涉及到我们初中人教版教材的有30余篇,这些解读或是纠正了我们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片面性的理解,或是对常规的经验解读有了更深入更透彻更独到的分析,而且看似各篇独立,却有一种理念贯穿始终,有一个方法指导其中,对我们日常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阅读该书必须先花时间研读序言,读懂了,内化了,再读下面的篇目解读。序言《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代自序)》一文可谓该书的纲,主要为我们阐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核心命题。文章中作者指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高层次的哲学方法,落实到操作层面和解读途径,一是指还原法,具体地有“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和“审美价值的还原”、“历史的还原”、“流派的还原”、“风格的还原”等等;一是指比较法,具体地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横向比较”、“艺术形式比较”、“历史比较”、“流派比较”、“风格比较”等等,当然多数时候,还原法与比较法是相辅进行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似乎是一种很普通的方法,似乎是人人都在说也都在用的方法,但正如孙教授所说的,“如果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话,那也不过是,我把这种方法用得很彻底,用得很坚决,将之转化为操作性方法,并使之系统化。”看似朴实的话语却有点石成金之功力。平时我们虽然也在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但不够彻底,不够坚决,只是流于形式,甚至千篇一律,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该书的另一价值在于相关的章节后另有“附文”15篇,这些附文既从理论高度为我们系统地阐述了某种文体、某个文学流派、某个文学形象的特征、意义和历史价值等,分析精辟,看法独到,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如在古诗词之后,有附文《论李白的〈下江陵〉——兼论绝句的结构》。文中指出,在品评唐诗艺术最高成就时,李白杜甫并称,但在七言绝句方面,关于成就最高者历代评家倾向于李白。文中不但引入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加以佐证,还就《下江陵》一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把《下江陵》列入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为案例,从感觉与情感的互动以及句式、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取得了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滴水看大海之效。
在小说解读部分,共有七篇附文,着重论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我国古典名著中的一些经典人物形象。如《宋江形象的悲剧性质——兼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种英雄形象》一文中,从义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义的帮派性和纪律准则两方面立体地评析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肯定宋江这个形象的艺术价值,并中肯地指出电视剧编导把政治的实用价值凌驾于艺术的审美价值之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四种古典英雄形象,这些创造性的理解给读者眼球一亮之感。
精彩摘录:《木兰辞》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可能更多的老师把木兰解读为一位能驰骋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的奇女子,可以与伟丈夫相媲美,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孙教授如是解读:木兰参加战争,但战斗的英雄却不是本文立意的重点。文本突出的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这是个没有英雄感的平民英雄,是英雄与非英雄的统一。作者用铺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写了木兰不但恢复了平民百姓的身份,而且恢复了女性的身份。这个英雄的内涵不单纯是没有英雄感的平民英雄,更深邃的内涵是不忘女性本来面貌的女英雄。她唯一感到得意之处,就是成功地掩盖了女性性别。
文本分析,就是抓住文本,就是要“去蔽”。去掉一般化的、现成的、空洞的英雄概念,像剥笋壳一样,把文本中间非常具体的、微妙的内涵揭示出来。
分析的前提就是揭示矛盾,而矛盾是潜在的,我提出用“还原法”来揭示矛盾,才有分析的对象。还原,就是把“英雄”原来的观念作为背景,它是怎样的?写在经典文本中的“英雄”的内涵是怎样的?二者不一样,才有分析的空间。这是一种硬功夫。
阅读小结:该书的美妙在于既展示独特的分析视角,又给予读者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启示,引发读者思维的震荡,同时每篇文本的精当分析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让我们从孙教授的“还原法”中得到一点启示,把文本的有效解读尽可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正如孙教授所说的,要读出文本结构深层的文化密码来。
总之,该书是一本为一线老师提供阅读教学方法与指导的书,相信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教师读到这本书都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的。让我们牢记并实践“文本分析从还原开始”这句语文学习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