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发球抢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运动员,乒乓球,接发球段技战术
接发球抢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伍方佳,汪建秋,李骁航[1](2017)在《中国4名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段抢攻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乒联新规则改革后打破了中国乒乓球男队长期以来建立的训练模式,原有的技战术体系已经不在符合当今新规则所带来的变化,材质的改变,球体的增大,进一步缩小了中国男队与其他国家队员的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叁段技战术指标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4名乒乓球运动员32场比赛,共166局的接发球段抢攻、控制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4名乒乓球运动员在第2板接抢进攻技术和控制技术的使用率差异具有高度显着性。张继科、黄镇廷在接发球抢攻意识较强。马龙、许昕的接发球以控制为主。在控制技术摆短得分率差异具有显着性,其中马龙、许昕得分效果较好。在第4板球进攻技术反手拉冲和侧身拉冲、正手拉冲使用率差异具有显着性。第4板控制技术摆短、正反手贴挡、放高球使用率差异具有显着性。(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7年19期)
王聚安,王振平[2](2016)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琳发球抢攻技术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琳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直板进攻型打法的典型代表,其技战术代表着当今世界乒坛发展潮流与趋势。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不断改变,特别是11分制的实施,对过去的训练体系产生强大冲击,根据训练的实践及比赛的特点,我们把比赛中技术的使用划分为叁个阶段: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段和相持段。本文通过对29届北京奥运会马琳在乒乓球男单决赛阶段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术的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及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广大从事乒乓球工作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6年01期)
孙晓黎[3](2013)在《我国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发球抢攻技术效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时的发球、发球抢攻后接发球后第叁拍技术效果进行分析。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发球质量好则能先发制人。结果表明:发球是基础,抢攻是关键,发球方很难利用发球直接得分,但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对手进攻,并为己方创造机会,争取前几拍的主动进攻。(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谢冬兴[4](2008)在《世界优秀双打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术统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录像统计等方法,对4对世界优秀双打男子运动的6场29局比赛进行数理统计,讨论分析乒乓球世界双打水平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08年12期)
童建国[5](2007)在《乒乓球发球抢攻技术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球抢攻技术一直都是运动员得分制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现象学等手段,对"发球抢攻"技术中的发球质量,"发抢"训练的基本方法及衔接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邓建平[6](2007)在《浅谈发球抢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前叁板技术上的争夺更加激烈。中国运动员经过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形成了主动进攻、战术多变的技术特点,中国队依靠这些特点长期称雄世界乒坛。出色的前叁板技术,尤其是发球抢攻一直都是中国运动员的看家本领和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以快制胜、以旋转制胜、以巧制胜是中国运动员的风格。(本文来源于《乒乓世界》期刊2007年04期)
石小娟[7](2005)在《金牌技术之柳承敏 用尽全身力量,气势逼人的正手发球抢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严酷训练锻造出来的步法和世界上最快速度的正手拉冲--柳承敏以此为武器,闪耀在雅典奥运会金牌的光芒之中,令"直拍吃亏"的说法不攻自破。"任何一种打法都有机会",他的优异表现传达出这样的声音。 柳承敏最主要的得分手段,是正手的拉冲,特别是发球抢冲的得分率极高,其杀伤力和压倒性,在2004年夏天的雅典锋芒毕露。 图1-18展示的是男子单打决赛中柳承敏的发球抢攻。他的发球既旋转强烈又变化莫测,落点至王皓的正手位近网后,面对搓接回来的球,柳承敏用无(本文来源于《乒乓世界》期刊2005年01期)
李晓东[8](2004)在《波尔发球抢攻的叁、五板衔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的威胁大大降低,从而给发球抢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球抢攻的技术组合将变得更为复杂,人们的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在认识上,人们已将发球、发球后抢上手以及叁、五板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连贯设计,并且形成了新的发球轮的抢攻体系。与原先的发球抢攻相比,它无论在内涵还是意义上均高出一筹。 本组图片取自德国新秀波尔与韩国名将吴尚垠的对局,由叁个部分组成:波尔发球、吴尚垠接发球摆短(图1—7);波尔发球后台内挑打(图8-(本文来源于《乒乓世界》期刊2004年03期)
李晓东[9](2004)在《普里莫拉茨接发球抢攻后的四、六板衔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乒乓球运动的迅猛发展,选手的技战术更加全面、完善和立体化。那种简单的“一板定乾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化、综合、合理的套路及战术组合。人们已将技术、战术、落点、变化、衔接融为一体通盘考虑、设计和训练。接发球后的四、六板衔接和发球抢攻轮的叁、五板衔接,已经成为基本乒乓理念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组合所产生的效果日渐为人们所重视,这项运动的前进也由此得到了推动。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几年前就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上述的衔接理论,眼下已成为全世界众多一流高手的普遍共识。(本文来源于《乒乓世界》期刊2004年03期)
[10](2003)在《波尔发球抢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瞬间,肘部抬高.手腕做内收动作。波尔是欧洲乒坛中为数不多的发球技术突出的选手,其高质量的发球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抢攻机会。本期我们介绍波尔对阵格林卡时发球抢攻的一组动作图。图片提供:《桌球王国》波尔发球抢攻技术(本文来源于《乒乓世界》期刊2003年09期)
接发球抢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琳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直板进攻型打法的典型代表,其技战术代表着当今世界乒坛发展潮流与趋势。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不断改变,特别是11分制的实施,对过去的训练体系产生强大冲击,根据训练的实践及比赛的特点,我们把比赛中技术的使用划分为叁个阶段: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段和相持段。本文通过对29届北京奥运会马琳在乒乓球男单决赛阶段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术的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及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广大从事乒乓球工作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发球抢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伍方佳,汪建秋,李骁航.中国4名乒乓球运动员在接发球段抢攻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相关性分析[J].运动.2017
[2].王聚安,王振平.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琳发球抢攻技术特点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
[3].孙晓黎.我国优秀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发球抢攻技术效果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谢冬兴.世界优秀双打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术统计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5].童建国.乒乓球发球抢攻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邓建平.浅谈发球抢攻技术[J].乒乓世界.2007
[7].石小娟.金牌技术之柳承敏用尽全身力量,气势逼人的正手发球抢攻[J].乒乓世界.2005
[8].李晓东.波尔发球抢攻的叁、五板衔接技术[J].乒乓世界.2004
[9].李晓东.普里莫拉茨接发球抢攻后的四、六板衔接技术[J].乒乓世界.2004
[10]..波尔发球抢攻技术[J].乒乓世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