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战媒体操作系统

构建实战媒体操作系统

一、建立实战媒介操作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朱丽[1](2021)在《“微时代”的网络文学批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崛起,使得网络文学批评的生态场域即网文生态现状发生了变化,身为其中一环的批评的本体、主体、对象因此发生了转变。因此,传统的网络文学批评框架体系需要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具体到网文上,就是要“在场”介入观察,提炼“微时代”背景下最新的网络文学批评的生态场域状况,观照其对网文文本形态的影响,以及因为同步变迁的网文批评的特征变化,并通过观照这些新媒介中暗含的经验思路与实践渠道,对当下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化的对策总结,从而改善网文批评的滞后、缺位、断裂、脱节等现存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平台观察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将社会学的“场域”理论、传播学的“媒介融合”理论、心理学的“效度”理论等迁移到文学学科中,进行移植融合型研究,以解释当前的网络文学生态与批评现状。全文从网络时代的技术更迭出发,以“微时代”大背景观照,透视网文生态的变化下网文批评的新特征。第一章“微时代”网文生态现状”,从媒介生态场域角度切入网文生态场域变化,比较传统网络时代与“微时代”,观照网文生态出现的新变化,揭示网文批评需要更新的背景环境原因。第二章“微时代”网文批评的特征,阐述进入“微时代”后,网文批评的对象、主体、本体三大方面上出现的新特征。第三章“微时代”网文批评的衡量标准,借用心理学的“效度”概念,针对“微时代”网文批评出现的问题,用网文批评的效度标准来进行判断批评是否有效,并以此提出需要注意的点和改进的措施。通过理清“微时代”生态下网文批评的现状,可以有助于改善网文批评的状态,从而反作用于引导网文生态的良性发展,改善网文作者的生存环境,促进网文作品题材的多元化发展。

于勇[2](2021)在《基于嵌入式的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为香农极限定理限制着基于单模光纤的光通信网络容量上限,迫切需求革命性的新技术解决当前网络容量挑战。一种以少模光纤为传播媒介的模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采用相互正交的空间模式作为互不影响的传播通道,能够提高光通信系统容量。然而,少模光纤中独有的损伤特性如模式相关损耗、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会影响模分复用技术的传输能力,降低模分复用系统的传输距离;此外,不同空间模式的传输特性存在差别,而且空间模式之间又会因串扰问题相互影响,这导致检测少模光纤的链路故障状况要难于单模光纤。因而,研究少模光纤的损伤测量技术与光纤故障检测技术尤为重要。这对于优化少模光纤结构、为模分复用系统损伤补偿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光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等方面十分重要。目前主流的少模光纤损伤检测技术有脉冲响应技术、波长扫描干涉技术和背向瑞利散射测量技术。本文依据背向瑞利散射测量技术研制出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少模光时域反射仪,其原理为利用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背向瑞利散射效应获得光纤损伤与光纤结构参数。本文在理论分析空间模式正交性与少模光纤背向瑞利散射特性的基础上,分别搭建了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硬件平台、研发了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人机交互软件,并针对6模光纤与3模光纤进行测量,分析了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动态范围、空间分辨率等指标,并验证了少模光时域反射仪在故障定位与测量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与模式相关损耗的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包括如下:1.针对少模光时域反射仪需要满足测量不同空间模式传输特性的问题,本文搭建一种光子灯笼+少模环形器的光纤故障检测系统,利用光子灯笼实现模式复用器和模式解复用器,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激发少模光纤中的多种空间模式,并分离少模光纤中的不同空间模式,为后续的少模光纤损伤检测与链路故障诊断奠定基础。2.针对少模光纤损伤检测独有的模式相关损耗、模式耦合、差分模式群时延。本文首先建立基于少模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对少模光纤损伤产生机理的深入研究,理论推导出少模光纤模式相关损耗、模式耦合与背向瑞利散射曲线斜率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上述损伤参数的检测结果,而差分模式群时延则采用时间飞行法获得。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达到测量目的,实现了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满足多模式、多参量测量的设计初衷。3.针对光纤链路故障诊断过程中,因噪声而引起的故障点误判问题,本文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去除测量数据中的噪声。通过仿真与最终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保持测量曲线原有变换趋势的情况下,使曲线变得平滑,进而提高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故障诊断精确度。4.针对目前少模光时域反射仪体积大、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使用嵌入式设备作为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数据处理与人机交互平台。具体型号为Xilinx公司的Zynq-7000 SOC硬件平台,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设备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且更具便携性。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邢军杰[4](2020)在《“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QQ、微博、微信、微视频为代表的微媒介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媒介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同以往相比,呈现出内容碎片化、速度即时化、媒介多样化、方式数字化等特点,对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情感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军校教员,如何适应“微时代”提出的挑战,是一个时代课题。论文从“微时代”出发,围绕“微素养”培育这条主线,提出了军校教员应该具有的“微素养”内涵,并界定了“微”政治素养、“微”认知素养、“微”批判素养、“微”操作素养、“微”道德素养、“微”安全素养的内涵。从这六个方面对当前军校教员“微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微”政治素养状况:政治过硬,品质优良;“微”认知素养状况:理论薄弱,认知初级;“微”批判素养状况:态度谨慎,缺乏担当;“微”操作素养状况:使用频繁,驾驭乏力;“微”道德素养状况:遵规守矩,言行有度;“微”安全素养状况:常识有余,能力不足。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精准施策培育军校教员的“微素养”,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根据论文写作的需要,笔者设计了“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状况调查问卷和“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访谈提纲,对空军空降兵学院、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海军指挥学院220名教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结论,现状呈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院校领导管理层面,二是教员主观努力层面。具体呈现是:一是军队网络管理教条化,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二是院校培育形式简单化,重开设讲座、轻实践应用;三是教员理论基础薄弱化,重基本技能,轻发展培养;四是教学实践运用滞后化,重生活应用,轻教学创新。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从一名军校教员的视角,结合院校实际,对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强化军校教员“微素养”意识,从院校、教员、学员的角度来促进教员“微素养”意识培育;二是拓宽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途径,依托院校教学资源、教员自主学习、军事职业大学共育;三是健全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机制,完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密机制等;四是优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环境,统筹整合资源,完善规章制度,营造网络文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军校教员“微素养”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信息化的军校教员队伍。笔者希望通过对军校教员“微素养”的培育研究,为当前军校认清培育教员“微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发现在“微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培育军校教员“微素养”提供理论支撑。希望论文也能对部队在加强官兵自身能力素质建设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许军鹏[5](2020)在《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研究 ——以处置劫持人质案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是公安现场指挥员为掌握现场指挥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而进行的思维、心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其目的是提高自身的决策指挥和发令调度能力。为解决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笔者将新时代的新科技——桌面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领域,设计并构建了“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该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为设计理论指导;以训练内容的完整性、训练设计的有序性、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和系统成本的低廉性为设计基本准则,从研析国内外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和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施行及研究状况切入,科学界定有关概念,正确研判传统训练和不同类型桌面虚拟现实的优长与弊端,筛选确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场指挥员训练内容、方法和规程,以“建模技术”、“多细节层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声音技术”为支撑,以处置劫持人质案件为例设计出这一系统。系统设计完成后,本研究又在静、动态模型构造、优化,主要场景构建,操作界面实现等方面下功夫,终使构建任务圆满完成。这项研究的创新在于论证了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与桌面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可靠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规程;提供了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实操模式。它不仅解决了以往现场指挥员训练模式单一,代入感低,受时空、成本限制等瓶颈问题,填补了公安现场指挥员虚拟现实训练的空白,而且对推进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改革,完善我国公安教育训练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吴圆圆[7](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夏茵[8](2019)在《移动App媒介的游戏化研究 ——以淘宝App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几十年里,媒介的主体、信息的渠道、经济的样态以及传播的效果等多个层面经历了剧变与重组。新兴的媒介样态弥补且超越了传统媒介在功能上的缺陷,媒介开始集成更多的属性,并从注重单向传播转为多维度发展。以往将传播视为控制手段的观念逐渐转向承认受众的主体性与媒介的服务性功能,在人性化延伸方面有迫切的需求。脱胎于游戏理论,以激励人的内在动机以改变行为的游戏化思潮开始兴起。媒介游戏化倾向愈加凸显,传播由内而外地转向了人性化。本研究从媒介进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归纳总结法,对淘宝App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游戏化升级后功能及规则上的改变。在此基础上,从数字时代的媒介环境变化,以及受众主体解放的视角入手,探讨数字原住民群体的媒介需求,对游戏化思维应用于移动App媒介的现实价值进行总结。经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游戏化是一个放大器:正确运用游戏化策略可以帮助移动App媒介提升用户体验感;游戏化不是万能的:机械地搬用游戏元素并不能达到改变用户行为的效果;游戏化不能降低运营成本:在整个用户体验当中推动游戏化的互动和参与,对媒介的运营能力和运营持续性有更高的要求。另外,对App权限索取需要加以规范,否则游戏化有加剧App技术霸凌的隐患。期待通过本文研究,能为媒介的游戏化发展思潮和移动App媒介游戏化实践,提供借鉴与启发。

谭学良[9](2019)在《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完成第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本文以笔者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大量情境教学案例为例,归纳出初级综合课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方面的情境教学实战新技巧,并总结其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对日后如何正确运用情境教学法完成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并说明在使用情境教学实战新技巧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诸位教师总结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经验。

李骥[10](2017)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高度发展和迅速普及,新媒体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持续渗透且不断深化。而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更是凭借其强大的功能、新颖的内容和丰富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学生群体的长期关注和频繁使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引导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按照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问题与对策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框架展开。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从研究缘起来看,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的重大课题,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研究现状来看,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研究具有问题意识、时代特色和跨学科视野,但也存在缺乏学科特色、开拓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第二章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此章主要介绍了网络社会及其特征,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和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情况等。网络社会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化社会,新媒体本质上是一种网络社会中的信息资源的新兴传播媒介载体,大致分为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广电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类型。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主要呈现出高频度与多样化、碎片化与浅阅读、个性化与从众化的特点。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引导提供了内容创新、载体拓展和效率倍增的新机遇,提出了负面消息冲击、主阵地被边缘和教师优势被消解的新挑战,也注入了创新、研究和优化的新动能。第三章回顾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实践探索。首先,梳理了与大学生思想引导关系最紧密的教育部、团中央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和全国层面示范性活动的开展情况。其次,回顾了具体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主要分为离散被动的Web1.0时期、集中主动的Web2.0时期和优化整合的全媒体时期。再次,剖析了实践探索的经典案例,如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反对“南海仲裁案”的线上线下活动、“四进四信”APP等。最后,总结了实践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必须整体规划、综合使用、遵循客观规律、发挥联动优势,努力实现五大转变和五大目标,着力解决主动性不够、互动性不够、与学生贴近度不紧、体系互动联动不强等问题。第四章构建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理念与原则。基于对新媒体的发展分析及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应用实践回顾,可以总结出在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为进一步指导实践工作深化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导。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要坚持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立场,把握方向;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贴近学生,创新话语;受众细分,精准服务。并且,要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主流引导与尊重差异相结合、正面宣传与舆情斗争相结合等四大主要原则。第五章总结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的着力点。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用好新媒体在坚持相应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理念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实践操作层面找准具体着力点,从引导内容、引导载体、引导方法和引导队伍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深化。通过主题设计、众创众筹、共享共用等优化引导内容;采取与时俱进、互动联动、矩阵体系等丰富引导载体;利用规模效应、渗透效应、偶像效应等精细引导方法;开展骨干培训、实战演练、体系优化等建强引导队伍。最后是结语,展望了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的创新发展趋势。首先,要敏锐把握新媒体的技术发展。这包括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等通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VR、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发展。其次,要积极运用新媒体的新运营模式。如融媒体、中央厨房、个性化定制、矩阵体系等。最后,要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的实效。重点是注重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完善学生思想调查机制、完善线上线下融合机制、积极主动运用新的新媒体工具等。

二、建立实战媒介操作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实战媒介操作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微时代”的网络文学批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研究视角的确立
        (一)“微时代”的界定
        (二)“网络文学”的界定
        (三) “网络文学批评”的界定
    二、“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现状
    三、“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思路
        (一) “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二) “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框架
        (三) “微时代”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 “微时代”的网文生态
    一、“微时代”网文的生态样貌
        (一) 文本体裁: 类型小说为主,游戏剧本为辅
        (二) 消费模式: 付费阅读为主,免费阅读为辅
    二、“微时代”网文生态的形成原因
        (一) 媒介场: 网络技术与新媒介载体的迭代升级
        (二) 文化场: 通俗文学与后现代文化、ACGN二次元亚文化的交融
        (三) 经济场: 资本平台的读者下沉市场扩容与付费制度的变革
        (四) 政治场: 净网政策的审核尺度与网文二度改编标准
第二章 “微时代”网文批评的特征
    一、“微时代”网文批评的对象特征
        (一) 个人站长时期: “主站风”长篇网文
        (二) 公司化竞争时期: “无线风”超长篇网文
        (三) 版权运营时期: 跨媒介网文
    二、“微时代”网文批评的主体特征
        (一) 学院派的专职批评
        (二) 编辑系的媒介批评
        (三) 读者团的粉丝批评
        (四) 作者群的同行批评
    三、“微时代”网文批评的本体特征
        (一) 网文批评的内容载体: 伴随文本、消费行为、评论文章
        (二) 网文批评的形式特征: 交互对话化、碎片弹幕化、即时资讯化
第三章 “微时代”网文批评的衡量标准
    一、效度标准与批评效度
    二、“微时代”网文批评的效度
        (一) 网文批评的内容效度
        (二) 网文批评的构想效度
        (三) 网文批评的效标关联效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嵌入式的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少模光纤的发展现状
        1.2.2 光时域反射仪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基本原理
    2.1 少模光纤的传输特性
        2.1.1 光纤的分类
        2.1.2 少模光纤模式
        2.1.3 模式正交性
    2.2 少模光纤背向瑞利散射
        2.2.1 瑞利散射与菲涅尔反射
        2.2.2 少模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
    2.3 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技术
        2.3.1 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测量原理
        2.3.2 少模光时域反射仪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硬件系统设计
    3.1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硬件结构设计
    3.2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硬件平台
        3.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3.2.2 嵌入式处理器选择
        3.2.3 Zynq-7000 系列平台框架
    3.3 嵌入式硬件平台工程搭建
        3.3.1 Zynq芯片的配置
        3.3.2 系统整体配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软件系统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
        4.1.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4.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4.2 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搭建
        4.2.1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搭建
        4.2.2 Qt集成开发环境的搭建
    4.3 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
        4.3.1 Zynq-7000 Soc启动过程
        4.3.2 UBOOT的配置
        4.3.3 Kernel的配置
        4.3.4 根文件系统的配置
    4.4 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滤波处理
    4.5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应用软件设计
        4.5.1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4.5.2 嵌入式少模光纤光时域反射仪软件结构
        4.5.3 参数设置模块
        4.5.4 数据处理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的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系统
    5.2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性能指标
        5.2.1 空间分辨率
        5.2.2 动态范围
    5.3 嵌入式少模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结果
        5.3.1 脉冲宽度对测试曲线的影响
        5.3.2 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测试曲线的影响
        5.3.3 故障定位测试
        5.3.4 模式相关损耗、模式耦合与差分模式群时延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缘由
        1.社会发展进入“微时代”
        2.军队建设适应“微时代”
        3.军校教员必备“微素养”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丰富军队媒介素养理论
        2.有利于发展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3.有利于提高军校教员教学能力
    (三)研究综述
        1.关于军校教员素养的内容研究
        2.关于军校教员素养的培育研究
        3.关于军校教员素养时代性研究
        4.关于军校教员“微素养”研究
    (四)概念界定
        1.“微时代”
        2.“微素养”
        3.军校教员
        4.军校教员素养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二、“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媒介素养理论
    (三)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四)军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理论
三、“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内涵分析
    (一)“微”政治素养
        1.坚定的政治立场
        2.良好的政治品质
        3.严明的政治纪律
    (二)“微”认知素养
        1.了解“微时代”
        2.熟知微媒介知识
        3.发展微群体思维
    (三)“微”批判素养
        1.敏锐的信息辨别能力
        2.有效的传播正义能力
        3.自觉的教学反思能力
    (四)“微”操作素养
        1.学会基本操作
        2.服务军事训练
        3.遵守相关规定
    (五)“微”道德素养
        1.正确的道德意识
        2.规范的社会道德
        3.自觉的遵守法规
    (六)“微”安全素养
        1.正确的信息观念
        2.良好的保密意识
        3.规范的上网行为
四、“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现状呈现
    (一)“微”政治素养状况
        1.政治立场状况
        2.政治品质状况
        3.政治纪律状况
    (二)“微”认知素养状况
        1.理性认知状况
        2.感性认知状况
    (三)“微”批判素养状况
        1.质疑能力状况
        2.比较能力状况
        3.反思能力状况
    (四)“微”操作素养状况
        1.获取信息状况
        2.使用媒介状况
        3.遵章守纪状况
    (五)“微”道德素养状况
        1.行为认知状况
        2.行为习惯状况
        3.遵守法规状况
    (六)“微”安全素养状况
        1.安全意识状况
        2.安全常识状况
        3.安全能力状况
五、“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军队网络管理教条化
        1.建设大于使用
        2.形式大于内容
        3.延伸使用不够
        4.原因分析
    (二)院校培育形式简单化
        1.象征性开设相关讲座
        2.院校实践育素养不够
        3.领导的喜好影响培育
        4.原因分析
    (三)教员理论基础薄弱化
        1.年龄偏大是客观原因
        2.意识淡薄是根本原因
        3.轻视理论是主要原因
        4.原因分析
    (四)教学实践运用滞后化
        1.网络理念有偏差
        2.创新发展有差距
        3.原因分析
六、“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强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意识
        1.院校要创造条件
        2.教员要转变观念
        3.学员用需求倒逼
    (二)拓宽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途径
        1.依托院校教学资源培育
        2.依靠教员自主学习提高
        3.发挥军事职业大学作用
    (三)健全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机制
        1.完善组织机制
        2.建立激励机制
        3.出台评价机制
        4.制定保密机制
    (四)优化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环境
        1.科学筹划整合资源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3.营造网络文化氛围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研究 ——以处置劫持人质案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关于桌面虚拟现实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内容研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安现场指挥员概念
        2.1.2 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概念
        2.1.3 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概念
    2.2 传统的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内容
        2.2.1 政治素质培养
        2.2.2 心理素质训练
        2.2.3 身体素质训练
        2.2.4 指挥能力训练
    2.3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内容
        2.3.1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心理素质训练
        2.3.2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指挥能力训练
3 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1.3 认知负荷理论
    3.2 设计原则
        3.2.1 训练内容的完整性
        3.2.2 训练设计的有序性
        3.2.3 人机交互的的便捷性
        3.2.4 系统成本的低廉性
    3.3 系统架构
        3.3.1 用户层
        3.3.2 硬件支持层
        3.3.3 功能层
        3.3.4 软件平台层
    3.4 关键技术
        3.4.1 建模技术
        3.4.2 多细节层次技术
        3.4.3 人机交互技术
        3.4.4 声音技术
4 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实现
    4.1 软、硬件平台选定
        4.1.1 关于软件平台
        4.1.2 关于硬件平台
    4.2 劫持人质场景实现
        4.2.1 建模及优化
        4.2.2 登录界面、主场景和操作界面构建
        4.2.3 系统发布
    4.3 系统优势与使用建议
        4.3.1 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功能优势
        4.3.2 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使用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7)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8)移动App媒介的游戏化研究 ——以淘宝App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五节 概念界定
        一 “游戏化”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理论界定
        二 移动App作为媒介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移动App媒介游戏化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来自媒介环境的因素
        一 媒介属性融合推动媒介沉浸式传播
        二 社会结构分化导致人群层级裂变
        三 信息过载环境催生信息过滤需求
    第二节 来自媒介主体的因素
        一 媒介权力重构后新能力群体的协作需求
        二 媒介主体解放凸显个体内驱力需求
        三 数字原住民群体的游戏化思维方式
第三章 电子商务视角下的移动App“游戏化”发展史
    第一节 1995~2002年工具阶段,新鲜的类游戏媒介体验
    第二节 2003~2007年渠道阶段,流量思维催生游戏化隐喻
    第三节 2009~2012年品质阶段,产品思维引爆游戏化传播
    第四节 2013年至今内容阶段,用户思维推动游戏化变革
第四章 淘宝App的游戏化探寻
    第一节 工具属性游戏化: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一 创造惊喜与快乐的虚拟体验
        二 从意义上升级用户的“常规行为”
        三 保持内容的稳定更新
    第二节 传播属性游戏化:隔绝干扰用户的信息噪音
        一 将App品牌游戏化
        二 创造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乐趣
        三 将社交互动作为游戏化的核心
        四 让App品牌有故事可讲
    第三节 社交属性游戏化:吸引用户长期互动
        一 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参与循环
        二 运用有意义的激励
        三 将App账户的成长和用户的个人进步联系起来
        四 将用户的忠诚度等级转化为可感知的收益
第五章 移动App媒介游戏化的现实价值
    第一节 积极的意义
        一 游戏化顺应了受众主体解放的媒介进化趋势
        二 游戏化有益于参与式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 游戏化有助于推未来媒介发展
    第二节 潜藏的矛盾
        一 对游戏元素的机械搬用
        二 对游戏化运营成本估计不足
        三 游戏化多元互动设计加剧移动App权限索取隐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情境教学法概述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情境教学法的界定及特点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第三节 对外汉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原则
        二、灵活性原则
        三、情境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原则
        四、基于5C标准的实用操作性原则
        五、言语情境真实性原则
        六、课堂趣味性原则
        七、跨文化交际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情境教学特点、分类及技巧
        一、初级汉语综合课的特点
        二、初级汉语综合课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分类
        三、初级汉语综合课情境教学技巧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语音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语音讲解案例
        二、语音操练案例
        三、语音案例分析
    第三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词汇讲解案例
        二、词汇操练案例
        三、词汇案例分析
    第四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语法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语法讲解案例
        二、语法操练案例
        三、语法案例分析
    第五节 情境教学法在初级汉语综合课汉字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一、汉字讲解案例
        二、汉字操练案例
        三、汉字教学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实践教学的反思
    第一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音教学的声形并茂
        二、有利于词汇教学的实战演练
        三、有利于为语法教学提供真实语境
        四、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趣味性
    第二节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综合课的不足
        一、语音的练习材料单一
        二、绘图教词义成本略高
        三、利用VR技术和配音秀操练语法仍须研究改进
        四、缺乏对汉字的释义环节
    第三节 在初级汉语综合课如何更好地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技巧
        一、语音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四、汉字方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大学生思想引导面临更加突出的战略紧迫性
        (二) 新媒体日益成为思想引导的重要环境和方式
        (三) 思想引导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主动运用新媒体
    二、研究述评
        (一) 研究概况
        (二) 主要论题
        (三) 简要评论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
    一、网络社会及其特征
        (一) 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网络社会的特征
        (三) 网络社会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一) 网络社会与新媒体
        (二)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三) 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三、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
        (一)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二)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
        (三)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四、新媒体发展提出的思想引导新课题
        (一) 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引导提供了新机遇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引导提出了新挑战
        (三)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引导注入了新动能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宏观指导政策的发展变迁
        (一) 教育部的基本政策引导
        (二) 团中央的主要政策推动
        (三) 全国性的重点活动示范
    二、总体实践探索的基本历程
        (一) 离散被动的Web1.0时期(2000年——2008年)
        (二) 集中主动的Web2.0时期(2009年——2014年)
        (三) 优化整合的全媒体时期(2015年——)
    三、具体实践探索的典型案例
        (一) 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建设
        (二) 反对“南海仲裁案”的线上线下活动
        (三) “四进四信”APP
    四、实践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
        (一) 实践探索中的经验
        (二) 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理念与原则
    一、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基本理念
        (一) 坚持立场,把握方向
        (二) 主动出击,积极引导
        (三) 双向互动,平等交流
        (四) 贴近学生,创新话语
        (五) 受众细分,精准服务
    二、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 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二) 丰富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
        (三) 主流引导与尊重差异相结合
        (四) 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
第五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着力点
    一、优化引导内容
        (一) 主题设计:正面引导的必然选择
        (二) 众创众筹: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
        (三) 共享共用:优质内容效益最大化
    二、丰富引导载体
        (一) 与时俱进:紧跟最新应用技术平台
        (二) 互动联动:多平台多载体相互促进
        (三) 矩阵体系:充分发挥线下组织优势
    三、精细引导方法
        (一) 规模效应:漫灌与滴灌的相结合
        (二) 渗透效应:寓教于乐的线上实现
        (三) 偶像效应:找准线上传播突破口
    四、建强引导队伍
        (一) 骨干培训:提高理论素养和技能
        (二) 实战演练: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
        (三) 体系优化:多支队伍的整合联动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引导中新媒体应用的创新发展
    一、敏锐把握新媒体的技术发展
    二、积极运用新媒体运营新模式
    三、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的实效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建立实战媒介操作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时代”的网络文学批评研究[D]. 朱丽. 山东大学, 2021(02)
  • [2]基于嵌入式的少模光时域反射仪研究[D]. 于勇. 吉林大学, 2021(0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微时代”军校教员“微素养”培育研究[D]. 邢军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公安现场指挥员训练的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研究 ——以处置劫持人质案件为例[D]. 许军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8]移动App媒介的游戏化研究 ——以淘宝App为例[D]. 夏茵.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9]情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的应用[D]. 谭学良.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10]大学生思想引导中的新媒体应用研究[D]. 李骥.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构建实战媒体操作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