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张秀梅(石河子市第十六小学新疆石河子83200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吴伯萧也曾忠告:“把工夫下在多读原文上边。”这些都体现了“读”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无论是原来的《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将朗读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读是教学中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反复诵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更多的篇章结构,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至受用终身。

然而,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书声常常被我们的过多的讲解所代替。课上“讲”得多,课后“练”得多,唯独“读”得太少,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遗憾。因此,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让琅琅书声回到语文课堂上来。

老师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是读的形式要多样。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读《南极风光》时,配上音效及画面,在瞬间将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南极世界,让他们领略到那极地独有的荒凉、广漠、严寒、神秘。读描写南极光的语句时,也是配乐读文,重点突出“绚丽夺目、垂下、蹿动、动荡摇曳、一掠而过、惊叹不已”等词,我让学生合上双眼,体会并想象极光出现时的奇幻异彩,争奇斗艳的美景。

2.教师范读,让学生模仿

在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时,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它是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读解的“催化剂”。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美美的朗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阅读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以读促读,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教师的范读是那么原始,那么简单,“走点老路”返朴归真。我一直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本该如此!

3.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在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呀,这个,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4.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

6.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批发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ɑ)、清啊(ngɑ)、绿啊(yɑ)、奇啊(yɑ)、秀啊(wɑ)、险啊(nɑ)”。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上溪,/在草从……/”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收稿日期:2012-04-01

标签:;  ;  ;  

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