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关键点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关键点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愈来愈快,同步带动了周边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的繁荣,其中,作为承载众多人口基数的农村社区而言,需与城市化进程步伐保持匹配。本文立足当前城市化进程背景,就如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关键要点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可为相关规划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关键点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成为节约农村土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振农村经济、优化农村面貌、改进农民居住环境、活跃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有一定之规,对其加以梳理总结,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一、新型农村社区概述

(一)新型农村社区含义

新型农村社区在地理区位上将原有的村庄界限打破,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对两个及多个自然或行政村加以合并,配套建设统一型式的居民住房及社区服务设施,规划适用社区特点的产业格局,从而形成一个农民生活服务共同体,实现居住方式、产业类型、服务管理等环节的匹配。

(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发展背景

城市化的发展助推了我国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城镇及乡村居民向城市分流的频率加快,城市居民人口与日俱增[1]。这一背景下,农村中的人口资源,资金资源向城市迅速靠拢,传统农业及乡村逐渐显露衰退迹象,城乡发展格局亟待调整变化。站在乡村视角看,多数农村地区村庄分布较为分散随意,村庄环境不理想,基础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较普遍,对单个村庄进行整治和资源优化,成本高,见效慢。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连通了传统农村与城镇城市的各类资源,给农村居民提供了涵盖基本居住、生产生活、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新的现代化行政空间。国家推行实施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战略规划,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指导,当前各地区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实践力度逐渐加强。

二、现阶段我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环节凸显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调查环节过于关注物质环境形态,忽视经济及社会形态

广大的农村地区历经长达数十年的发展,本身具备厚重的历史色彩,也形成了较为稳固复杂的经济结构及社会结构[2]。在对该地区是否适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前期调查上,调查规划人员往往以物质层面的调查评定为主,过于关注农村土地用地、基础设施搭建等环节,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形态及社会形态疏于关注或加以回避,导致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破坏农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呈现出“破坏中建设”的不良局面。

(二)村乡合并盲目性大,影响农村农业生产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将规模效益放在首位,没有细致地结合农村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范围来设置中心村,受此影响,村乡合并科学性不足,盲目性过大,不仅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凸显不出中心辐射作用,还会因基础设施投资线长面广而暴露出分散化严重的问题。例如,单纯以自然村规模不大为由进行缩减,既会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下降,又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增加负担。

(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形式单一,技术标准欠规范

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看,出现不考虑农村居民原有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单一套用城镇化居住小区型式的现象,一方面会导致规划设计简单粗放,以方格状及网状为主,社区雷同化严重,失去农村村落布局灵活的优点;另一方面会导致农村居民因生活方式落差而出现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技术标准方面看,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及社区配套设施划分侧重整体性,而未分配到村民小组,技术标准不规范,实操效果欠佳。

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关键点解析

(一)结合农村区域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农村经济活力为出发点

农村社区规划应以提振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为中心原则,规划中不能好高骛远,在规划方向上与农村所属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体量保持一致,充分借势县域经济力量来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经济产业。在此基础上,调研分析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环境优势、资源分布等因素,确定农村社区的区位,定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基调。在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层面的规划上,深挖农村社区家庭经济潜力,在社区空间功能设置上不循大流,不落窠臼。考虑农村大批量居民搬迁后需解决相应的就业问题,应充分释放农村附带经济价值,赋予新型农村社区充足的经济活力及价值[3]。例如,近些年各地规划建设的农村特色小镇项目,就将农村产业特色化发挥到极致,构建的新型农村社区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居住舒适性,而且因经济结构未遭受过多破坏,成为农村社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典范。

(二)保留乡村地区自然特色及民俗文化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切忌一刀切,大搞雷同化。农村地区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及乡土文化,这些都是构建新农村,打造新社区的重要辅助因素。在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时,要看到城市化建设一味求快而导致的各种遗留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具体而言,应把握如下几点:第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自然环境,搬迁时对一些具有文化价值内涵的古村落及建筑留出充足的保护空间,在规划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第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型式应满足农村地区文化特色及农村居民心理习俗,在规划空间及社区格局上,向城镇化及城市风貌靠近的同时,要延续农村地区建筑文化风韵,保留农村文化习俗。第三,作为乡土文化的承载载体,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要摆脱重物质轻环境的桎梏,在规划中同步做好新村区位选取、空间布局设计、活动场所划分、景观规划研究等分项工作,凸显新型农村社区与自然环境及乡土文化彼此契合的一面。

(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考虑农村生产生活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

新型农村社区从功能上看,兼具了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民生产两个属性,相应地,规划新型农村社区时,要对以上两个因素进行充分考虑[4]。第一,根据原有农村的经济结构确定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选址,如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形式的村落,应在社区选址时平衡社区与耕地之间的物理距离及交通形式。第二,拓展新型农村社区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对一些能够重复利用的资源要进行共享,为社区生产提供保障。第三,农村社区农宅设计细化功能模块。对新型农村社区的生活区、生产用房区、牲畜养殖区、家庭经济作业区等加以合理设计。最后,新型农村社区内不同地段的土地要本着节约使用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这一环节可以参考合并产业园区及迁村并点的规划模式,赋予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开发及新经济业态建设的功能。例如,在农业社区中设立商业街,可以活跃社区居民生活贸易,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侧面拉动农村社区区域经济。

结语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工作,应结合当前城市化建设背景,剖析农村社区规划中暴露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放大农村社区经济属性、保留乡村地区自然特色及文化、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细化社区土地功能等方面入手,使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真正体现出“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吴莹,王兰.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改居”社区规划设计优化探索——基于31个社区空间特征和评价调研[J].城市规划学刊,2018,(2):37-43.

[2]冯喆.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分析[J].丝路视野,2017,(27):93.

[3]金丽丹.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19-19.

[4]满宠,禹建蕾.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青年时代,2016,(20):80.

标签:;  ;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关键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