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盐碱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羊草,综合评价,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
耐盐碱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梁潇[1](2019)在《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及耐盐碱基因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草是欧亚大陆东部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的主要建群种及优势种,具有较强耐盐碱性,在退化草地修复改良、人工草地建植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生长期盐碱溶液灌溉胁迫方法,设置盐碱胁迫和对照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在盐碱胁迫30 d后根据对13种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对60份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级,并对盐碱胁迫下不同耐盐碱等级的羊草种质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叁种耐盐碱基因(LcBADH2、LcSAIN1、LcOEE1)表达量进行了分析,从微观水平阐释耐盐碱性机制和验证羊草种质耐盐碱性分类的准确性,为羊草耐盐碱机制研究、耐盐碱种质筛选等研究提供依据。结论如下:(1)盐碱胁迫对羊草种质有显着影响;羊草不同指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各项指标对盐碱胁迫的敏感度不尽相同,根干重、分蘖数、脯氨酸含量这叁项指标与羊草种质耐盐碱性有较强相关性,可作为羊草盐碱胁迫研究的指标性状;根据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结果,将供试60份羊草种质分为五个等级,即高度耐盐碱型(Ⅰ型,3份)、耐盐碱型(Ⅱ型,22份)、中等耐盐碱型(Ⅲ型,22份)、敏感型(Ⅳ型,12份)、高度敏感型(Ⅴ型,1份)。(2)对高度耐盐碱型、中等耐盐碱型、高度敏感型叁个等级的羊草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羊草叶片细胞出现一系列受损害特征:叶绿体形态膨胀,类囊体肿胀、排列紊乱,片层结构扭曲。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嗜锇体数量极显着增加(P<0.01),淀粉粒数量及大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线粒体肿胀,内部结构开始紊乱。在高浓度盐碱胁迫下,细胞壁开始增厚并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根据叁类羊草种质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受损害程度的变化情况对其耐盐碱性强弱的判断,与结论(1)分类结果一致。(3)对五个耐盐碱等级共10份羊草种质的耐盐碱性有关基因(LcBADH2、LcSAIN1、LcOEE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叁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相比均上调;高度耐盐碱型种质的叁种耐盐碱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种质,高度敏感型种质的叁种耐盐碱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最低,其余各种质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基本与其耐盐碱性变化趋势相同;盐碱胁迫下,LcSAI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LcBADH2基因和LcOEE1基因,高度敏感型、敏感型和中等耐盐碱型种质的LcOEE1基因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本底水平。通过耐盐碱基因相对表达量可判断供试种质耐盐碱性,研究结果与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分类一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31)
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2](2018)在《转耐盐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新型转基因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对棉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2015年对新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13018)在施药和不施药条件下与其亲本对照中9807的生长发育及棉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无论施药与否,转耐盐碱基因棉花与亲本对照棉花间的单株叶面积、叶片干重、株高、主茎叶片数、主要生理生化物质含量均无显着差异,2种棉田中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也均无显着差异。与亲本对照相比,在施药和不施药条件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的单株大铃数在2014年分别增加了4.47%和12.65%,在2015年分别显着增加了59.51%和81.94%,表明转耐盐碱基因棉花较非转基因亲本棉花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由此可见,新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对棉田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产量构成性状在部分时期增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郭佳惠,李刚,赵建宁,杨殿林,闫凤鸣[3](2018)在《抗旱和耐盐碱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线虫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于2014和2015年,以抗旱转基因棉花013011和耐盐碱转基因棉花013018为对象,研究2种抗逆转基因棉花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34属,其中,食细菌线虫13属,食真菌线虫3属,捕食性线虫9属,植食性线虫9属,其中优势属均为头叶属(Cephalobus)、真头叶属(Eucephalobus)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与各自受体对照相比,除了抗旱转基因棉花013011土壤线虫的属丰富度显着降低(P<0.05)、食细菌线虫丰度显着增加(P<0.05)外,各处理其他生态学指标和营养类群并不受性状因素的影响。耐盐碱转基因棉013018及其受体对照棉Q处理棉田土壤线虫总丰度,食细菌线虫丰度、捕食杂食性线虫丰度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抗旱转基因棉013011及其受体棉TH2处理棉田土壤线虫通路指数、成熟度指数和植食性线虫指数在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抗旱和耐盐碱转基因棉田与对照田相比,中杆属(Mesorhabditis)和桑尼属(Thornia)个别稀有属土壤线虫相对丰度发生显着变化,而优势属土壤线虫相对丰度无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琦,夏善勇,刘昭军,谭巍巍,刘鑫磊[4](2017)在《耐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生存竞争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转BADH基因耐盐碱大豆(SRTS)在盐碱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在安达市盐碱地比较了耐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受体大豆黑农35和当地栽培品种抗线王的竞争性(出苗率、复叶数、株高)、自生苗、种子落粒性和繁育能力(生育时期和产量)。分期播种4次,适宜季节和非适宜季节各2次。结果表明:在适宜季节SRTS和抗线王竞争性相似,而受体品种竞争性弱于二者,在非适宜季节3个品种的竞争性差异不显着;SRTS产生自生苗的可能性很小;SRTS的落粒性不强;在适宜季节SRTS的繁育能力最强,抗线王居中,受体品种最弱,SRTS更适于盐碱地生长;在非适宜季节3个大豆品种的繁育能力相似。综合分析上述指标,由此表明SRTS并没有因为转入外源基因而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自身杂草化风险很小。(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孟琳[5](2017)在《肇东盐单胞菌中耐盐碱基因筛选及DUF1538与DUF2062家族成员的耐盐碱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盐菌由于其独特的耐盐碱代谢机制和遗传特性已受到许多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是一类极具基础研究价值和发掘新的耐盐碱机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而对这类微生物新的耐盐机制的研究还可以为改造农作物、开发微生物肥料、促进粮食增产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肇东盐单胞菌(Halomonas zhaodongensis)是一株分离自黑龙江省肇东盐碱地的革兰氏阴性轻度嗜盐菌,它能在0-15%的S-G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盐浓度为3%)。本研究借助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盐敏感突变株KNabc(Δnha A,Δnha B,Δcha A),利用基因文库筛选和功能互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以发掘更多未知的耐盐碱基因,并对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功能进行研究。本研究利用含有0.2 M Na Cl的氨苄抗性固体培养基作为筛选工具,用以克隆肇东盐单胞菌中潜在的与耐盐碱有关的基因。实验共获得21个能使KNabc突变株在0.2 M Na Cl的培养基上恢复生长能力的重组质粒,经过酶切及测序分析,发现这21个重组质粒中,包括一对属于DUF1538(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with No.1538 family)家族的蛋白和一个属于DUF2062家族(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with No.2062 family)的蛋白,它们的功能尚未被注释,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均是与耐盐有关的基因,本文将它们分别被命名为ump AB(unknown membrane protein)、duf2062。ump AB基因序列全长1580 bp,由两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其中第一个阅读框(ump A,765 bp)终止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与第二个阅读框(ump B,816 bp)起始密码子的“A”碱基重迭在一起。它们编码的蛋白序列分别由254个和2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将其分别命名为Hz_Ump A、Hz_Ump B(from Halomonas zhaodongensis)。跨膜预测分析也显示,它们皆具有7个跨膜区,它们和亲缘关系最近的12个同系物有47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36个疏水性氨基酸、6个带正电的氨基酸、5个极性氨基酸。同源比对显示,Hz_Ump A和Hz_Ump B同属于一个未知功能的DUF1538(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 with No.1538family)蛋白家族,该家族在NCBI的Pfam数据库中被定义为一类功能未知的、具有同一个保守结构域的蛋白集合,其发现顺序为1538。更重要的是,Hz_Ump A和Hz_Ump B与已知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或具有钠/氢逆向转运活性的其他蛋白没有任何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们与各自同源性在50%以上的同系物聚簇成阙值(bootstrap values)为96%和99%的两个分支,但是与已知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或具有钠/氢逆向转运活性的其他蛋白的进化距离较远。除此之外,功能互补的实验揭示了ump AB基因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在0.4 M Na Cl或30 mM Li Cl的盐胁迫下,ump AB能使盐敏感突变株KNabc恢复生长,而单独的ump A,ump B却不能;当Na Cl浓度为0-0.15 M时,与负对照相比,单独的Hz_Ump B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而单独的Hz_Ump A在有盐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单独的Hz_Ump A和Hz_Ump B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碱能力,且后者要好于前者。考虑到Hz_Ump B比Hz_Ump A多出一个亲水的C末端,我们推测多出的这一亲水C末端在其耐盐碱过程中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功能分析表明,Hz_Ump AB具有Na~+(Li~+,K~+)/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且这个活性具有一定的p H依赖性,其最适活性p H为9.0,对Na~+、Li~+、K~+叁种离子的K0.5值分别是0.26±0.06 m M、0.46±0.09 m M、0.41±0.06 m M,换而言之,Hz_Ump AB对底物的偏好性是:Na~+>K~+>Li~+。为了进一步研究Hz_Ump AB的细胞定位及二聚体鉴定,我们构建了共表达载体p ETDuet-1-ump AB,运用超离蛋白分级法对菌体的膜蛋白及胞浆蛋白进行分离,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z_Ump A和Hz_Ump B的蛋白条带(约25 KDa)仅在全蛋白样品和膜蛋白样品中被检测出来,而且它们的确是大小不同的两个蛋白,这就表明,Hz_Ump AB均定位于细胞质膜。Co-IP显示,在免疫沉淀Hz_Ump A蛋白时,用Western Blot分析也能检测到Hz_Ump B的蛋白条带,表明Hz_Ump AB很可能是由两个膜蛋白构成的一个异源二聚体。duf2062基因序列全长552 bp,可编码的蛋白由1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将其命名为Hz_DUF2062。功能互补实验显示,它可使盐敏感突变株KNabc在0.3 M Na Cl或5 m M LiCl的培养基上恢复生长,而且在偏碱性的环境中,其生长能力要明显好于负对照。这表明了该基因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且可能具有钠/氢逆向转运蛋白活性。跨膜预测分析显示,Hz_DUF2062具有3个跨膜区,和它们亲缘关系最近的同系物有54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其中主要包括28个疏水性氨基酸、10个带正电的氨基酸和13个极性氨基酸;同源比对表明,Hz_DUF2062属于一个未知功能的DUF2062蛋白家族,而与已知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或具有钠/氢逆向转运活性的蛋白没有任何同源性。系统进化发育学分析表明,Hz_DUF2062与同家族的其他蛋白聚集在一簇,阙值(bootstrap values)为91%,且此分支与已知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或具有钠/氢逆向转运活性的蛋白的进化距离较远。功能分析表明,Hz_DUF2062具有Na~+(Li~+、K~+)/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以上活性具有pH依赖性,其最适活性p H为8.5,对Na~+、Li~+、K~+叁种离子的K0.5值分别是0.2±0.13 mM、0.22±0.1 m M、0.43±0.08 m M,换而言之,Hz_DUF2062对底物的偏好性是:Na~+>Li~+>K~+。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对Hz_Ump AB和Hz_DUF2062两个蛋白的功能进行了注释,首次报道了未知功能的DUF1538家族和DUF2062家族成员的确切功能,即代表DUF1538家族的蛋白对Hz_Ump AB和代表DUF2062家族的蛋白Hz_DUF2062具有Na~+(Li~+,K~+)/H~+逆向转运蛋白活性,同时还重点研究了Hz_Ump AB的细胞定位及这个异源二聚体的鉴定。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建议来自肇东盐单胞菌(H.zhaodongensis)中的Hz_Ump AB蛋白对和Hz_DUF2062蛋白是两个新型的Na~+(Li~+、K~+)/H~+逆向转运蛋白。而且,我们也通过Co-IP首次揭示了钠/氢逆向转运蛋白的新结构,即钠/氢逆向转运蛋白的结构除了同源二聚体和异源多聚体之外,还应有像Hz_Ump AB这样的异源二聚体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少华[6](2017)在《TaSRO转基因小麦耐盐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受土壤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的严重影响,耐盐碱小麦的培育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途径。作为传统育种方法补充和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因其具有更为直接、迅速和基因组合可控性等特点,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分子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实验室前期对小麦渐渗系品种山融3号(SR3)的研究中,通过组学分析,发现并克隆了一个在盐碱胁迫下上调明显的基因TaSRO。利用生长点转化法,将该基因转入普通小麦济南17(JN17)中,通过对转化植株的阳性筛选、NaC1水溶液胁迫以及在普通营养土试验田和盐碱土试验田中的多代种植筛选等,获得了T6代转基因系SR0-16-1-2和SR0-18-3-1。本研究以T6代小麦种子为材料,进行T6代种子萌发;T7代植株的分子测定;盐碱试验田和普通营养土试验田中的T7代转基因植株在幼苗期、返青期和灌浆期的形态特征及理化指标分析及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盐碱试验田中转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统计及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等。取得实验结果:1.T7代转基因系的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aSRO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插入受体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2.种子萌发实验证明,盐碱土中转基因系在发芽势、活力指数及储藏物质转运率等较其亲本对照差异极显着。3.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幼苗、返青和灌浆期)的形态特征分析显示,生长在盐碱土中的转基因系在幼苗和返青期的根长和侧根数明显好于亲本对照,说明转基因株系吸收土壤养分的能力好于亲本对照,有利于植物对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4.生长在盐碱土中的转基因系在幼苗、返青和灌浆期理化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叁个时期中,Pro及MDA含量均与产量显着相关;POD、SOD及CAT等活性氧清除酶类的活力分别呈现不同的显着性差异变化。此结果说明,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的氧化酶在对不同活性氧的清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5.对盐碱土中种植的转基因小麦成熟期株高、穗长、叶长宽等多项农艺性状的测量统计及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麦的穗粒数、有效分蘖数及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分蘖数和穗数次之,而株高、穗长、叶长宽等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小。综上,与亲本对照相比,TaSRO基因的插入,使得幼苗期、返青期和灌浆期的转基因小麦,通过Pro抗渗透胁迫和叁种抗氧化酶类分别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不同作用,使得转基因系保持了高的抗膜氧化能力,显着提高了转基因系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相较于亲本对照其产量提高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叶晓雪[7](2017)在《基于RNA-SEQ的碱茅种子萌发期耐盐碱功能基因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盐碱地面积有273万公顷左右,主要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俗称苏打盐碱土,其中极端土壤环境的PH值可高达10.5以上,绝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长或只有零星分布,而碱茅是少数几种可以自然生长在其中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但是碱茅作为典型的耐盐碱植物,其特殊的耐盐碱机理尚不明确,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萌发期是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最关键时期之一,因而开展碱茅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物种基因组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反向遗传学思路,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直接对研究物种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盐碱处理前后表达发生显着差异的基因。本研究以碱茅萌发期种子为材料,以水和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盐碱胁迫分别作为对照组与处理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对测序数据质量过滤、转录组de novo构建出高质量碱茅转录组,共获得41,043个unigene。该转录组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碱茅耐盐碱基因奠定基础。利用NR、Swiss-Prot、Pfam、COG、GO、KEGG等公共数据库对构建的unigene进行了基因功能、生物途径等注释;此外,鉴于碱茅是禾本科植物,本研究另外个性化建立了禾本科数据库Poa,对unigene进行了进一步注释。为了明确模拟自然条件盐碱胁迫下,碱茅种子萌发期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本研究首先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解析,共有3,310个基因表达差异显着,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196个,下调表达基因1,114个。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上调基因富集到了14个GO term,分布在8个GO group中,有267个节点基因;下调基因一共得到了24个富集的GO term,分布在12个GO group里,节点基因共19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及节点基因的分析发现“物质转运”、“氧化还原”和“物质代谢”等途径与碱茅耐盐碱胁迫关系密切且参与的基因数目较多。为进一步挖掘盐碱胁迫功能基因,针对上述差异基因中高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调高表达基因120个,下调高表达基因39个,功能具体分类包括“转运体”、“信号转导”、“逆境响应蛋白”、“逆境响应酶”等生物过程或功能。同时,本研究对上调高表达且强烈应激基因进行分析,共筛选到26个候选基因。依据上调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植物类似的,盐碱胁迫下需消耗能量物质运输显着加强,光合、呼吸作用的能量代谢过程也随之活跃,且此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通过庞大的抗氧化系统予以消除。尽管如此,还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如氮素代谢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和高差异都显示其和盐碱胁迫关系很大。对下调高表达基因分析发现,碱茅种子萌发期通过部分基因表达下调来适应盐碱胁迫,如通过储藏蛋白基因的下调减缓储藏蛋白的分解来减少氨基酸水解量,从而使其免受氨毒害,提高耐盐碱性。碱茅之所以能够区别于绝大多数禾本科植物而具有耐盐碱性,除了其调控机制不同以外,很有可能碱茅在极端盐碱环境下进化出了其他植物没有的特殊基因。从所有差异表达基因中寻找碱茅特有基因,一共筛选出26个候选特异基因,上调表达基因17个,下调表达基因12个。这些unigene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且在NR、Swiss-Prot、COG和Poa比对都没有注释结果,说明这些基因是其他物种不存在的。碱茅特异基因功能的验证对揭示其耐盐碱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证实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的可靠性,本研究选取1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实验进行验证,所有选取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与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萌发期碱茅进行研究,旨在从基因层面了解碱茅耐盐碱的根本原因,从而筛选出一系列耐盐碱相关候选基因,有助于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研究提出指导意见,从而揭示碱茅耐盐碱机理。(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郭嘉,孙传波,杨向东,袁英[8](2016)在《耐盐碱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Gen Bank数据库中发表的拟南芥DREB基因序列进行优化,人工合成DREB基因序列,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DREB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Hi II中,获得转DREB基因玉米材料,经过分子检测获得4个阳性转化事件。在不同浓度水平的Na Cl溶液(40、80、120 mmol/L)和Na_2CO_3溶液(10、20、30 mmol/L)胁迫下,研究其耐盐碱性。结果表明,DREB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转DREB基因玉米的耐盐碱性获得显着提高,80 mmol/L的Na Cl溶液和20 mmol/L Na_2CO_3溶液可以作为转DREB基因玉米的耐盐碱分析条件。(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于崧,梁海芸,张翼飞,郭潇潇,段君君[9](2016)在《耐盐碱转基因大豆对盐碱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入BADH基因的耐盐碱转基因大豆株系(SRTS)和其受体黑农35(HN-35),以及野生大豆(Y-21)、当地主栽品种抗线王(K)和盐碱敏感性品种合丰50(HF-50)为材料,在大田盐碱土壤条件下封闭种植,比较分析了耐盐碱转BADH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受体野生型大豆HN-35,SRTS、K和Y-21在苗期、花期和结荚期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磷、无机磷、微生物量磷含量以及较低的有机磷含量,以苗期和花期差异最为明显;SRTS植株根际土壤p H值在生长发育前期显着(P<0.05)低于HN-35,与Y-21和K差异不明显,而生育后期SRTS与HN-35差异不显着。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数量在苗期、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SRTS均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大豆,无机磷细菌数量SRTS在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占优势。且分别与微生物量磷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607**;R=0.715**)。同时,SRTS根际土壤酸性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各时期均显着(P<0.05)高于HN-35,以花期差异最为明显;而两者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仅在鼓粒期达显着水平。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大豆生长的一些时期,耐盐碱转基因大豆可能通过根系释放大量H+,使磷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强盐碱土壤无机磷的水解和有机磷的矿化能力,促进磷素的循环和有效磷含量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具时期性,且后期基本可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6年06期)
刘晶,肖万欣,王延波,赵海岩,王金艳[10](2016)在《转基因玉米耐盐碱机理及粒重耐盐碱指数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暖化趋势的加剧,中国盐渍化问题日益显着。辽河叁角洲是辽宁省盐碱地主要分布区,在该区域实施盐碱地改造,对于增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结合前期研究结果(2010—2014年),本研究选用6份转基因自交系及其11份杂交后代,研究了它们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的耐盐碱特性,结果表明:经辽7980和辽3162转基因得到的辽7980TSVP 1、辽7980ABP 9和辽3162betA耐盐碱等级较高;以辽7980TSVP 1和辽7980ABP 9作为亲本之一组配的辽7980TSVP 1/丹598(红轴)、辽7980ABP 9/丹598(红轴)和辽7980TSVP 1/辽8022betA杂交组合耐盐碱等级较高。将散粉至吐丝间隔时间、光合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和出籽率等10个指标与单株粒重耐盐碱指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吐丝后10d棒叁叶平均叶色值、收获指数与单株粒重耐盐碱指数均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6年10期)
耐盐碱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新型转基因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对棉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14—2015年对新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13018)在施药和不施药条件下与其亲本对照中9807的生长发育及棉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无论施药与否,转耐盐碱基因棉花与亲本对照棉花间的单株叶面积、叶片干重、株高、主茎叶片数、主要生理生化物质含量均无显着差异,2种棉田中节肢动物个体总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也均无显着差异。与亲本对照相比,在施药和不施药条件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的单株大铃数在2014年分别增加了4.47%和12.65%,在2015年分别显着增加了59.51%和81.94%,表明转耐盐碱基因棉花较非转基因亲本棉花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由此可见,新型转耐盐碱基因棉花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竞争优势,对棉田生物多样性无明显影响,产量构成性状在部分时期增强,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盐碱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梁潇.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及耐盐碱基因的表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朱香镇,雒珺瑜,张帅,吕丽敏,王春义.转耐盐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
[3].郭佳惠,李刚,赵建宁,杨殿林,闫凤鸣.抗旱和耐盐碱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
[4].刘琦,夏善勇,刘昭军,谭巍巍,刘鑫磊.耐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生存竞争能力评价[J].大豆科学.2017
[5].孟琳.肇东盐单胞菌中耐盐碱基因筛选及DUF1538与DUF2062家族成员的耐盐碱功能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张少华.TaSRO转基因小麦耐盐碱分析[D].山东大学.2017
[7].叶晓雪.基于RNA-SEQ的碱茅种子萌发期耐盐碱功能基因挖掘[D].东北林业大学.2017
[8].郭嘉,孙传波,杨向东,袁英.耐盐碱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抗性分析[J].玉米科学.2016
[9].于崧,梁海芸,张翼飞,郭潇潇,段君君.耐盐碱转基因大豆对盐碱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
[10].刘晶,肖万欣,王延波,赵海岩,王金艳.转基因玉米耐盐碱机理及粒重耐盐碱指数相关分析[J].种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