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原子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原子链,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单壁碳纳米管,铁氧体
碳原子链论文文献综述
王曼丽[1](2017)在《碳原子链的制备表征及CoFe_2@SWCNT/BaFe_(12)O_(19)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碳原子链和单壁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碳原子链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第一部分内容为:通过液相电弧法在有机溶剂中制备一维碳原子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碳链进行单分离后将其固化在透明PVA薄膜中,通过不同时间的拉曼光谱研究其稳定性。第二部分内容为:利用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并研究了它和钡铁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第一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了碳原子链的制备及物性表征。利用电弧放电法在甲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中制备碳原子链(polyynes),并对其进行浓缩和单分离。利用Ag纳米颗粒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为提高polyynes的稳定性,将其固化在透明的PVA薄膜中,拉曼结果表明polyynes可稳定存在数月。文献中曾提到polyynes有可能与Ag纳米颗粒产生相互作用,形成Ag-C_8-H或Ag-C_8-Ag模式。为进行验证,我们对其进行了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尚无发现证明C-Ag键的存在的直接证据,这可能是由于polyynes浓度较低导致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研究了负载CoFe_2纳米颗粒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钡铁氧体(BaFe_(12)O_(19))纳米晶的制备、复合与微波吸收性能。利用氢电弧放电法,以Co和Fe粉末为催化剂制备了负载CoFe_2纳米颗粒的单壁碳纳米管。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了BaFe_(12)O_(19)纳米晶粉末。以石蜡为基质,制备了含不同CoFe_2@SWCNTs质量比的CoFe_2@SWCNT/BaFe_(12)O_(19)纳米复合材料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传输反射法以网络矢量分析仪测量了CoFe_2@SWCNT/BaFe_(12)O_(19)纳米复合材料的S参数,并用NRW算法将S参数转换为相对复介电常数和相对复磁导率。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主要由CoFe_2@SWCNTs决定,磁损耗主要源自磁性材料的自然共振和交换共振。同时,BaFe_(12)O_(19)纳米颗粒和CoFe_2@SWCNTs的协同作用也对磁损耗有贡献。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了CoFe_2@SWCNT/BaFe_(12)O_(19)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表明,单一组分Ba Fe_(12)O_(19)阻抗不匹配,微波吸收性能不理想。调节复合材料两种组分的比例可以改善材料的阻抗匹配性能。由于阻抗匹配的改善和损耗机制的增强,二元组分复合材料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相比于单一的Co Fe_2@SWCNTs或Ba Fe_(12)O_(19)样品得到了增强。含量为5 wt.%CoFe_2@SWCNTs的复合材料样品S5在厚度为2.8 mm,频率为11.8 GHz时达到最佳性能,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4.1dB,比纯BaFe_(12)O_(19)纳米颗粒的吸收强度提高了3.4倍,-10 dB下的吸收带宽达到4.7 GHz(9.4-14.1 GHz)。含量为1 wt.%CoFe_2@SWCNTs的复合材料样品S1在厚度1.9 mm时,反射损耗达到-20.40 dB,-10 dB下的吸收带宽达到7.1 GHz(10.0-17.1 GHz)。(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7-05-01)
阮文,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伍冬兰[2](2016)在《锂原子修饰碳原子链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团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团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团聚,氢在Li2Cm(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2.276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C2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尹海峰,曾春花,岳莉[3](2016)在《碳原子链连接的石墨烯量子点的等离激元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碳原子链连接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激发和等离激元激发诱导的电子输运。结果表明:随着链的增加,在低能共振区,体系的吸收光谱逐渐红移;当碳原子链较长时,体系在近红外、中红外光谱区都有较强的吸收。在红外光谱区,碳原子链连接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还取决于碳原子链中原子数的奇偶性;在低能光谱区,强度较大的等离激元共振模式诱导的的电流强度也较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李允令[4](2015)在《一维碳原子链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碳原子链是直径为一个原子的原子链,其中的碳原子以共轭叁键结构(polyyne)和累积双键结构(cumulune)的形式存在。一维碳原子链存在于许多富含碳的材料中,例如碳的气态团簇中,液体中及sp-sp2系统中。由于其具有将一维材料器件的尺寸降至原子级别的潜力,有关它的研究近年来日益增多。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维碳原子链的制备、分离及各种物性表征,第二部分为sp-sp2碳材料的制备初步探索。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利用液相电弧法制备两端为氢原子的一维碳原子链。在不同有机溶剂中采用大小不同的电流起弧,得到了一维碳原子链、碳纳米管及类石墨烯等产物,并分析了不同电流对polyyne及附属产物产量的影响。紫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制备polyyne的最佳电流范围为10-20 A。电流过小时产量较低,电流较大时polyyne的产量减少且附属产物如多壁碳纳米管、类石墨烯结构增多,通过分析探讨了polyyne的生成机理。之后,我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实现了不同长度碳原子链的单分离,进一步研究了单分离碳原子链在银溶胶中以及银溶胶干燥后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银溶胶干燥后和在银胶溶胶中相比,单分离polyyne的拉曼的α峰位和强度变化明显。考虑到碳链和银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我们认为可能存在Ag-C8-H模式向Ag–C8–Ag模式的转变。另外,我们提出了C10H2和C12H2碳链向较短的碳链转变的机制。第二部分为制备sp-sp2碳材料的初步探索。我们利用银纳米颗粒溶胶的表面增强作用,测得了低压H2氛围下小电流起弧制备含有sp-sp2成分的复合材料,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了分析。另外,我们将一维碳原子链塞入碳纳米管(CNT)中,并对其进行一些低压下的高温处理。结果表明600℃处理后的样品中,polyyne依然在碳纳米管中保持稳定结构。而随着温度升高,polyyne@CNT的拉曼峰向左移动直至在800℃时消失,表明这种条件下单壁管中的polyyne已经被破坏或从碳管中逸出。(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5-05-01)
王丽华,孙彦,丁秉钧[5](2013)在《锚原子对碳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了两侧包附苯环的碳原子链通过二硫代羧基和硫醇基与金电极(111)面连接组成的分子结的电子输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锚基团的调制可以改变整个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在苯环两侧的锚基团都是二硫代羧基的情况下,在体系电流-电压曲线上发现了新奇的负微分电阻现象;当苯环两侧的锚基团分别为二硫代羧基和硫醇基时,整个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分子整流效应。(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汪洋,刘若庄,黄元河[6](2005)在《由碳原子链填充扶手椅型碳纳米管形成的碳纳米导线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通过向碳纳米管中填充各种不同的材料来改变碳管的性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最近在实验中发现了由线性碳原子链填充多壁碳纳米管所形成的碳纳米导线结构。虽然目前对这种碳纳米导线体系已有一些初步的理论计算,但缺乏系统研究,并且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这包括碳链的二聚化的可能性、碳纳米导线性质随着碳管管径和碳管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碳原子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原子修饰线型碳原子链团簇Li2Cm(m=2-8)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Li原子可键合于碳链团簇的两端,Li原子本身不发生团聚,氢在Li2Cm(m=2-8)中能以分子形式吸附,每一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5个氢分子,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460~2.276 kcal·mol-1.其中Li原子修饰C2团簇的质量储氢分数最大,为34.72 wt%,表明了它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作为储氢材料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原子链论文参考文献
[1].王曼丽.碳原子链的制备表征及CoFe_2@SWCNT/BaFe_(12)O_(19)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7
[2].阮文,罗文浪,余晓光,谢安东,伍冬兰.锂原子修饰碳原子链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
[3].尹海峰,曾春花,岳莉.碳原子链连接的石墨烯量子点的等离激元激发[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李允令.一维碳原子链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上海大学.2015
[5].王丽华,孙彦,丁秉钧.锚原子对碳原子链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汪洋,刘若庄,黄元河.由碳原子链填充扶手椅型碳纳米管形成的碳纳米导线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