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学习领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湾中小学,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价值取向
社会学习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蓉,王贞威[1](2016)在《当前台湾中小学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社会科或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被台湾当局与教育主管部门视为充满各种价值观念与价值判断的领域。台湾"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从教育、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维度对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的价值观念和主流理念进行了纲领性规定。当前台湾中小学社会学习领域在内涵上体现出的包容性与外延上展现出的宽泛性前所未有,这是一个建立在多重主体、多层需求基础之上的学习领域,因此教科书价值取向亦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4期)
彭建明[2](2015)在《现代社会学习领域中的阅读革命——快速阅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知识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更新。再沿用传统的阅读方法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快速阅读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习领域中的阅读革命已在悄然兴起。掌握运用快速阅读方法,广泛获取知识,迅速更新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5年10期)
覃遵君[3](2015)在《社会学习领域 初中公民教育的内容与实施——兼谈台湾公民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嬗变(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现行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社会学习领域》(以下简称《06课纲》),由七个部分构成,第一至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分段能力指标与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前四个部分在上一篇文章中已作概要介绍。第五至第七部分为七至九年级基本内容、实施要点、附录。本文重点介绍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使我们对《06课纲》有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为实施公民(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11期)
覃遵君[4](2015)在《新课改催生统整性的社会学习领域——兼谈台湾公民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嬗变(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1985年修订的《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85课标》),是一个实施时间长、相对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但在10多年以后,新一轮课程改革迅猛展开,原有的《85课标》首当其冲,受到"可谓数十年来课程转变最剧烈的一次"冲击。本篇主要介绍取代《85课标》的社会学习领域新课纲(以下简称《06课纲》)的产生背景、框架建构、基本定位和能力指标,以便读者对《06课纲》有一个总体上的初步了解,为我国课程改革向综合性、统整性方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一、《06课纲》出台的背景(一)公民教育长期独立设置课程科目早在1952年,台湾在修订初中课程时,对已设置(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5年Z2期)
韩吟[5](2008)在《以能力本位的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纪之交,面对世界性的课程改革趋势,我国台湾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规划后,台湾“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具有课程改革纲领性质的“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总纲”。这次改革强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放弃学科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并依据各学科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将其统整成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科技及综合活动七个学习领域。其中社会学习领域由以往的“地理”、“历史”及“公民与道德”叁科合并统整而成,主要向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面向未来,更着眼于现在,凸显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带着走的能力”的特点。在内地,由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致使关于综合社会科课程的研究一直受到冷落。理论滞后使得社会科课程改革失去重心。2001年,国家颁布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社会科课程的研究开始逐步兴起。当前,由于课程实践的现实对理论研究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公民教育为教育主旨的社会科课程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使社会科课程在当下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能不负众望地担负起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公民能力的重任。全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缘起与改革概况,以把握台湾社会科课程架构的演进以及课程统整设计的意义;第二部分对能力本位理念下的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课程设计的主要特色;第叁部分在分析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地社会科课程架构的现状考察,深入分析其社会科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所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当前,内地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正在扎实稳健地推进,本研究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分析与对比,希望对内地正在进行的教育领域的相关改革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5-31)
韩吟[6](2007)在《台湾九年一贯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纪之交的台湾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明确了社会学习领域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环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使其成为民主社会中有效公民。深入分析台湾九年一贯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旨在丰富社会科领域的课程设计研究,并从中得到一些启迪。(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社会学习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知识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更新。再沿用传统的阅读方法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快速阅读在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习领域中的阅读革命已在悄然兴起。掌握运用快速阅读方法,广泛获取知识,迅速更新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学习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宝蓉,王贞威.当前台湾中小学社会学习领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J].台湾研究集刊.2016
[2].彭建明.现代社会学习领域中的阅读革命——快速阅读[J].读书文摘.2015
[3].覃遵君.社会学习领域初中公民教育的内容与实施——兼谈台湾公民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嬗变(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
[4].覃遵君.新课改催生统整性的社会学习领域——兼谈台湾公民教育在课程改革中的嬗变(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
[5].韩吟.以能力本位的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借鉴[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韩吟.台湾九年一贯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