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工及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加值率,垂直专业化,垂直专业化分工,制造业
分工及专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霍经纬,田成诗[1](2019)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在增加值率和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测算基础上,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否影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进行检验,并对抑制中国增加值率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增加值率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稳定;在引入外资影响和研发水平因素后,垂直专业化对增加值率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此外,垂直专业化水平并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因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与优惠条件,垄断并限制高端产品技术与专利权,挤出中国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水平,使中国垂直专业化技术进步迟滞,才是抑制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雷振丹,陈子真[2](2019)在《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视角,结合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就二者是否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内在作用机理及其主次关系,是否存在规模、阶段与区域差异性特征等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影响,后者作用的效应更强,分别通过MAR外部性专业化创新和Jacobs外部性区域协同创新予以实现,作用效应存在阶段性、区域性和城市规模性等差异。据此从提升区域创新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最佳效益优化路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10期)
陈前虎,潘兵,司梦祺[3](2019)在《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10期)
宋珏遐[4](2019)在《聚合专业化分工破解“融资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相较于之前在政策发布或会议中透露出的信息和观点,《报告》作为我国首部小微金融白皮书,更为全面地勾勒出小微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包括小微经营主体本身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7-11)
张松林,郑好青,周鸿勇[5](2019)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城市间分享经济:定义、形成机制与政策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城市间分享经济的微观机制。研究得出:(1)城市间分享经济来源于对方城市中个人在生产产品时的专业化经济,且随着专业化经济程度的提高而增加。(2)城市间分享经济的产生需要城市间进行分工,而城市间分工的形成必须要求城市间交易成本系数减小到一定的临界值。(3)城市间分享经济的增加可使城市间分工所要求的城市间交易成本系数减小幅度更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并总结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罗倩文[6](2019)在《专业化分工与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升级转型的关键要素。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由改革初期相对同质性的家庭经营农户占主导的格局向现阶段多类型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转变。为何出现这种多元化的转变,其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通过梳理建国以来农业经营主体变迁历程,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剖析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并以此探讨其演变趋势及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潘玥,张玉智[7](2019)在《垂直专业化分工下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优点,分析美国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提炼出的优点和经验,在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下,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优点和条件出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谢逸,陈浩良,童曦,刘颖,陈彦蓉[8](2019)在《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创新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供需角度出发,以研究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为目标,确定冷链枢纽机场的概念,分析航空冷链市场现状及趋势,梳理国际典型案例发展经验,归纳影响因素,探讨我国冷链枢纽机场的创新路径及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恒玉,杨帆[9](2019)在《后向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参与全球生产分享活动为背景,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从1995年—2011年中国投入产出表(I-O表)中选取5个部门的数据作为信息产业的代表性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五大代表性产业部门后向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传统影响因素对于我国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的作用力存在显着差异,后向垂直专业化分工相比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信息产业产值能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我国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则初显成效。(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韩静敏[10](2019)在《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分析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工程整体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更能提升建设效率、管理效率,使建筑工程本身获得较大提升。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将是发展的必然。本文即针对我国环境内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入手,首先将目前我国范围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随后选择EPC模式及代建制模式展开重点分析。在研究其风险点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较为稳定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保障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分工及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视角,结合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就二者是否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内在作用机理及其主次关系,是否存在规模、阶段与区域差异性特征等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影响,后者作用的效应更强,分别通过MAR外部性专业化创新和Jacobs外部性区域协同创新予以实现,作用效应存在阶段性、区域性和城市规模性等差异。据此从提升区域创新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最佳效益优化路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工及专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霍经纬,田成诗.垂直专业化分工抑制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吗?[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
[2].雷振丹,陈子真.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J].现代经济探讨.2019
[3].陈前虎,潘兵,司梦祺.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规划.2019
[4].宋珏遐.聚合专业化分工破解“融资难”[N].金融时报.2019
[5].张松林,郑好青,周鸿勇.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城市间分享经济:定义、形成机制与政策含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罗倩文.专业化分工与农业经营主体演变的逻辑解释[J].当代经济.2019
[7].潘玥,张玉智.垂直专业化分工下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8].谢逸,陈浩良,童曦,刘颖,陈彦蓉.专业化分工视角下我国冷链枢纽机场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9].王恒玉,杨帆.后向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信息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9
[10].韩静敏.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分析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价值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