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因子论文-罗剑

复活因子论文-罗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活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坡,复活变形机理,降雨重现期,GEO-STUDIO

复活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罗剑[1](2015)在《理县西山村滑坡复活变形机理及关键致灾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部深切河谷地区发育大量的深厚堆积体,其孕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斜坡结构松散,在河流下蚀、降雨、地震等作用的影响下容易诱发变形。但是不同地形条件、地质结构和影响因素下的复活变形机理和关键致灾因子往往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理县西山村滑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勘探、试验以及室内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相结合,分析探讨其复活变形机理和稳定性,研究提取其复活变形关键致灾因子,旨在为建立此类滑坡复活变形的识别指标体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认识如下:(1)西山村滑坡位于理县通化乡,杂谷脑河左岸,属于中~高山峡谷地形。区内断层发育较少,仅有一条断层通过,即为平石头断层。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茂县群及志留系的青灰色千枚岩,据钻探揭露,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而其上堆积物主要为崩坡积物以及冰水堆积物。堆积物主要以粉土夹碎石及碎石土为主,平均厚度约为55m,属于深层堆积体滑坡。滑坡体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剖面形态呈阶梯状,在地形上主要呈“下陡—中缓—上陡”的形态。(2)查阅了相关文献以及资料收集,了解了理县区域的区域地质环境概况,再结合现场调查的情况,总结出西山村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并将滑坡体进行物质分区以及变形特征分区,结合监测资料,开展了滑坡复活变形机理的工程地质分析,归纳为蠕滑-拉裂变形,其变形发展方式表现为逐级后退。(3)通过现场大重度、渗透试验以及室内力学性质试验得出,滑坡体重度为18.3KN/m3,渗透系数平均值为1~2m/d。测得滑体抗剪强度在天然状态下为C=24.25,φ=36.92,饱和状态下的抗剪强度为C=14.2,φ=30.55。可以看出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滑体的内聚力受影响较大,降低了约10kpa,而内摩擦角受影响较小,降低了约6°。(4)在滑坡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利用叁维数值模拟对滑坡进行了分析。旨在对现场调查及监测数据推测出的滑坡复活变形机理加以验证。根据该区的地震烈度,通过查阅资料得到该区50年超越概率63%、10%、2%的峰值地震加速度分别为(0.04g、0.15g、0.5g),由该地区历年统计的降雨资料,得到理县通化乡地区近5年的平均小时降雨量,结合文献的查阅,选择相关公式计算降雨重现期,得到重现期为10年、20年、50年、100年的降雨强度分别为(35.4mm/h、41.3 mm/h、48.7 mm/h、54.5 mm/h)。并对滑坡体分别进行分析,得到西山村滑坡在这些条件下的变形发展情况,通过计算得到,数值模拟变形区域与现场调查以及监测数据基本吻合,且随着地震峰值加速度、降雨强度的增大,滑坡体的变形也随着增大。(5)根据现场调查及监测数据,提取出滑坡体的致灾因子,其中斜坡结构、地形地貌等为滑坡体变形的基本条件,而降雨、地震为滑坡体复活变形的关键致灾因子。在此结论下对降雨、地震关键致灾因子对滑坡体的影响程度进行二维数值计算、并定量地分析了的地震、降雨对滑坡体的稳定性的影响,得到西山村滑坡在地震、降雨关键致灾因子作用下的临界值。通过计算表明,滑坡体整体在关键因子作用下不会产生加速变形,而局部在较大地震加速度和降雨强度影响下会发生加速变形。(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徐国华,田伟明,柴仪,温志刚[2](2012)在《介入配合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股动脉药物灌注配合骨复活汤治疗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介入配合骨复活汤对骨坏死再血管化和再骨化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24只,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造成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第2周随机分为3组:介入组:经左侧股动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介入配合骨复活汤组:给药同介入组,同时每天给予骨复活汤灌胃给药;对照组:经股动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在治疗后4周,对股骨头标本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配合骨复活汤组比介入组能提高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P<0.05),改善骨坏死。结论:介入配合骨复活汤能改善骨坏死,其机理在于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2年09期)

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3](2011)在《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文明兴衰成因的探究是人类学和历史学的重要课题,经济学家也从其独特视角加入其中。Brander & Taylor(1998)开创性地建立了一个李嘉图-马尔萨斯模型以揭示复活节岛文明崩溃的原因和过程,大量的后继者又相继建立了各类模型来解释封闭小社会崩溃或可持续的原因。但所有这类研究中,都没有把有效地控制生育率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来加以考虑。而古代摩梭社会正是这样的一个样板。我们发现,基于其宗教信仰和崇母观念,摩梭社会衍生出了清晰的生态意识、明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控制人口生育制度。基于此,本文为古代摩梭社会建立了一个动态人口-自然资源系统模型以揭示其社会可持续的动力学机制,其中,人口数量和自然资源储量是系统的状态变量,而生育率和人均资源开采速度是决策变量。我们的模型的主要结论是:摩梭人发现了一条独特的生育和自然资源开采路径,使得其人口-自然资源系统最终单调地趋向于一个非零稳定状态,没有出现大的周期性波动,与复活节岛文明的崩溃形成了鲜明对照。(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期刊2011-11-04)

张根林[4](2007)在《K.pneumoniae XJPD-Li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复活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主筛选的产1,3-丙二醇菌株为基础,研究了甘油脱水酶的催化反应特性,通过克隆和表达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定量研究了复活因子和其它因素与失活甘油脱水酶的复活关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果:从新疆特殊环境土壤中筛选到在厌氧条件下能够转化甘油生成1,3-丙二醇的菌株XJPDLi-2,经鉴定后命名为K. pneumoniae XJPD-Li(缩写XJPD-Li)。摇瓶发酵实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40℃,pH8.0,硫酸铵6.0g·L-1,底物甘油20g·L-1和葡萄糖2.5 g·L-1。5L发酵罐批式发酵表明该菌在8h内可消耗20g·L-1甘油,1,3-丙二醇浓度达12.2 g·L-1,甘油的摩尔转化率达理论值0.75。补料批式发酵发现48h可消耗66.4g·L-1甘油合成38.1g·L-1的1,3-丙二醇,转化率达0.70,表明XJPD-Li菌是具高转化率的1,3-丙二醇生产菌株。以XJPD-Li菌甘油脱水酶为酶源研究了其酶促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酶的表达合成与菌体生长呈现明显的耦合关系。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且在40℃以下酶的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8.0,在6.0~8.0之间甘油脱水酶活性较高,稳定性也好。Na+、Mg2+、Mn2+和Fe2+对甘油脱水酶催化反应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Ca2+、Co2+、Fe3+、Zn2+和Cu2+对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该酶分别以甘油和1,2-丙二醇为底物时最高反应浓度分别为0.15mol·L-1和0.3mol·L-1左右,动力学常数Km分别为5.57mmol·L–1和8.16 mmol·L–1。研究也表明该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Ea为18.904kJ·mol– 1。利用PCR方法从XJPD-Li基因组DNA中分别克隆出甘油脱水酶基因dhaBCE和甘油脱水酶复活因子基因dhaFG片段。分别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aBCE和PET-28a(+)-dhaFG后转化E.coli BL21(DE3),在25℃、OD600为0.6时用0.4mMIPTG诱导后均成功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目标蛋白,诱导5小时后重组菌中甘油脱水酶活力达299U·mg-1,约为原始菌的300倍。重组菌中复活因子可使甘油和氧失活的脱水酶活力均恢复90%以上。重组菌中甘油脱水酶在以甘油为底物催化反应时,3min酶活就损失约35%,1h后活性仅剩2.7%;通氧时其活性损失更快,3min损失48%,1h后仅剩1.5%。通过定量研究甘油失活脱水酶的复活效果确定其最佳的复活条件为:ATP 50mmol·L-1、Mg2+10mmol·L-1、辅酶B123μmol·L-1、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的质量比4:1,在此条件下甘油和氧失活脱水酶的活力可分别恢复98.9%和97.3%。各因子对甘油脱水酶的复活贡献程度研究表明,脱水酶与复活因子质量比和ATP对脱水酶有效复活的贡献程度最大,但四种因子均是甘油脱水酶复活的必需因子。复活动力学研究表明在ATP、Mg2+和辅酶B12存在情况下,复活因子均能快速复活甘油和氧失活的脱水酶,且反应前10min复活速率较大,甘油失活脱水酶更易复活,复活反应60min后丙醛的积累量是氧失活脱水酶复活后的1.5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甘油脱水酶并进行催化失活与复活关系研究,将为构建新的甘油脱水酶体外催化与复活体系提供依据,也为1,3-丙二醇的生物合成调控提供理论指导,对促进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07-06-01)

徐蕾,何永林,李娜,王瑜伟,朱道银[5](2007)在《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的原核表达及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RpfE)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方法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E基因,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RpfE蛋白,并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和纯化。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在相对分子质量41000处均可见特异性蛋白条带。经Ni2+-NTA金属螯合层析后,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已成功地克隆并构建了RpfE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Ev,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徐蕾[6](2007)在《结核分枝杆菌叁种复活促进因子的原核表达和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Mtb复活促进因子B(RpfB)、D(RpfD)、E(RpfE)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E.coli中表达和纯化重组的Rpf样蛋白,初步探讨其对分枝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BCG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RpfB(1089bp)、RpfD(465bp)和RpfE片段(519bp),并分别连接在pET32a(+)载体上,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了RpfB、RpfD和RpfE蛋白;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后,采用Ni-NTA树脂亲和纯化目的蛋白。然后将叁种重组蛋白分别添加到LB培养基中,利用叁种不同的方法(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接种MS,观察不同的重组蛋白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最后,以BCG、Mtb H37Ra、海分枝杆菌为研究对象,将叁种重组蛋白分别添加到L-J培养基中,通过观察菌落形成时间了解不同蛋白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片段大小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均发现分别在61kDa、39kDa、41kDa处有特异性条带。用划线法、涂布法、或倾注法均可观察到LB培养基中到添加了任意一种重组蛋白都能加快MS的生长。将重组蛋白加入到L-J培养基中时,添加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B、pET32a(+)-RpfD、pET32a(+)-RpfE,并获得了3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蛋白,能促进MS的生长。未能观察到添加了Rpf样蛋白的L-J培养基有明显的促迟缓生长型分枝杆菌(BCG、Mtb H37Ra、海分枝杆菌)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7-04-01)

徐蕾,何永林,张黎,辛渝,朱道银[7](2007)在《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的原核表达、鉴定和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Rpf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B基因(1089bp),然后用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用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的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了RpfB蛋白;利用Western-blot法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最后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均发现61K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Rpf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Bv,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徐蕾,王瑜伟,朱道银[8](2007)在《3种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rpfB)、D(rpfD)、E(rpfE)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rpfB(1089bp),rpfD(465bp)和rpfE片段(519bp),并连接在pET32a(+)载体上,重组质粒用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rpfB,rpfD和rpfE3种蛋白;利用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后,纯化目的蛋白。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均发现分别在61kDa、39kDa、41k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3种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Bv、pET32a(+)-rpfDv、pET32a(+)-rpfEv,并获得了3种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徐蕾,朱道银[9](2006)在《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枝杆菌包括藤黄微球菌,鸟分枝杆菌,母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均能分泌一类可促同类休眠菌复苏和生长繁殖的蛋白质,它们同属一个蛋白家族,被称为复苏促进因子。本文以结核分枝杆菌复苏促进因子为核心,介绍其编码基因,分子特性,生物学行为,表达情况和免疫原性的研究近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际呼吸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徐蕾,王瑜伟,王爽,萜儒修,朱道银[10](2006)在《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D在原核表达载体中的表达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D(RpfD)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RpfD基因(465bp),然后用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用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的大肠杆(本文来源于《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0-01)

复活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股动脉药物灌注配合骨复活汤治疗实验性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介入配合骨复活汤对骨坏死再血管化和再骨化的机理。方法:新西兰兔24只,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造成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后第2周随机分为3组:介入组:经左侧股动脉注射尿激酶3万U和丹参注射液2mL;介入配合骨复活汤组:给药同介入组,同时每天给予骨复活汤灌胃给药;对照组:经股动脉注射生理盐水4mL。在治疗后4周,对股骨头标本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数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配合骨复活汤组比介入组能提高VEGF阳性成骨细胞率、阳性软骨细胞率和阳性血管率(P<0.05),改善骨坏死。结论:介入配合骨复活汤能改善骨坏死,其机理在于促进VEGF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加速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活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罗剑.理县西山村滑坡复活变形机理及关键致灾因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

[2].徐国华,田伟明,柴仪,温志刚.介入配合骨复活汤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12

[3].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C].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2011

[4].张根林.K.pneumoniaeXJPD-Li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复活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

[5].徐蕾,何永林,李娜,王瑜伟,朱道银.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E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

[6].徐蕾.结核分枝杆菌叁种复活促进因子的原核表达和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7

[7].徐蕾,何永林,张黎,辛渝,朱道银.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的原核表达、鉴定和纯化[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

[8].徐蕾,王瑜伟,朱道银.3种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

[9].徐蕾,朱道银.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6

[10].徐蕾,王瑜伟,王爽,萜儒修,朱道银.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D在原核表达载体中的表达与纯化[C].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标签:;  ;  ;  ;  

复活因子论文-罗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