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学习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策变迁,社会学习,政策网络,倡议联盟框架
社会学习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曹君宜[1](2018)在《我国环境政策变迁中的社会学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环境政策弊端日益明显,社会力量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政策子系统外的民间组织、学者、社会公众主体对政策变迁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外对社会学习在环境政策领域的研究较少,尚不能解释环境政策变迁中社会学习的特征及其推进政策变迁的作用方式和逻辑,而这方面的研究正是促进环境政策的主观能动性及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多样社会主体参与且案例进展存在明显差异的叁个典型案例:广州市生活垃圾治理政策的变迁、“PM2.5”引发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政策的推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发展,对各案例所涉及的政策变迁中社会学习主体、社会资本及网络、政策信念转变及政策产出等关键环节进行剖析,试图在差异化的政策变迁历程中挖掘出社会学习推进政策变迁的中间链条的重要构成因素及基本逻辑,为社会学习机制的建立和有效推进环境政策变迁做出理论贡献。具体来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叁个典型环境政策案例中的所出现的各类社会学习主体以及社会学习内容,探讨了政策子系统内的政府主体,及子系统外的环保组织、专家、社会公众、媒体在案例中的角色及行为;并依据信念划分联盟,分析社会网络结构及其特征,探索影响社会网络、联盟网络、信念、资源变化的重要因素及过程;分析案例中差异化政策变迁结果与社会学习之间的逻辑联系。研究发现:在环境政策子系统中存在基于不同信念体系而形成的叁种类型的倡议联盟。在环境政策变化的不同阶段,联盟间成员所进行的社会学习内容及方式各不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其联盟核心信念。最后将社会学习主体归纳为六种类型,从社会学习主体的视角分析总结我国环境政策中的社会学习的特征。通过社会学习的两个层次,总结环境政策中社会学习的作用。此外,我国环境政策中的社会学习也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如还缺少对学习机制的创新及学习环境的优化等。因此,应从强化主体意识、完善平台建设、开放政策网络叁个方面加以维护,用于提升社会学习效率,进而使其在政策变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0-30)
陈奎庆,于小进[2](2018)在《社会学习抑或社会交换: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整合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理论,基于270份高科技企业领导与员工的配对问卷调查,考察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与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比较分析了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的双重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过程中均发挥中介作用;建言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显着强于领导-成员交换;领导-成员交换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显着强于建言效能感。研究结论表明,虽然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理论都能解释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但对不同类型的建言行为,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万爽[3](2018)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受到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关于人的行为是如何获得和调节的解释,强调各种认知活动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内部自我调节功能,从理论上解读个体行为变化规律及外界可能采取的引导措施。社会学习理论为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提供了方法启示和创新依据,是提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8年06期)
王林松[4](2017)在《社会学习视域下的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犯罪活动是由社会环境、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叁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导致的。犯罪认知过程是犯罪心理现象生成的起点,也是贯穿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的核心过程。犯罪习得、犯罪启动和犯罪保持叁者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随着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从道德推脱视角探索犯罪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寻找遏制或者消除犯罪行为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也为犯罪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高楠[5](2017)在《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民族文化习得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建立民族文化习得机制的现实意义、民族文化习得机制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习得机制:学校教育→"学得"(认知学习),家庭濡化→"懂得"(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用得"(社会实践),中介传播→"获得"(技术媒体)。(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7年43期)
徐伟[6](2016)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数量大、类型多、危害重,亟待予以积极应对。文章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剖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缘起症结,阐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取径认知选择机制、模仿学习机制与挫折反应机制动态作用的过程。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成原因和作用机理,指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之治理应当注重源头控制,申彰社会支撑,倡扬心理疏导,凸显制度保障,多措并举,进而有效抑制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6年03期)
张建青[7](2015)在《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榜样也被称为先进典型,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在同类人物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使广大学生在与先进典型的对比中产生压力和动力,鞭策自己不断进步。通过观察学习,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养成也受到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的影响,因此,当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培育先进典型。一、社会学习理论对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5年04期)
宋文豪,于洪彦,蒋琬[8](2014)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社会学习和知识共享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202份员工与领导匹配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二是心理安全、伦理氛围和知识共享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王震[9](2014)在《社会学习还是社会交换?——道德型领导对下属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已有研究发现道德型领导会通过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机制而提升下属工作绩效,但"这两种机制是否发挥同样作用"这个问题却未有相关探讨。基于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理论,本文比较了下属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268名企业员工及其主管为对象,研究发现:(1)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在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工作绩效之间均起中介作用;(2)在道德型领导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上,自我效能感和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效应无明显差异;(3)在道德型领导对周边绩效的影响上,领导-部属交换的中介效应强于自我效能感。总体来看,本研究表明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视角均能解释道德型领导对下属绩效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的绩效类型,两种视角的解释效果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4年08期)
郑延斌,刘晶晶,王宁[10](2013)在《基于社会学习机制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鱼群算法后期搜索速度慢、不易得到精确解等问题,结合社会学习机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当人工鱼群算法进行到优化后期时,使用群体社会学习机制中的趋同和趋异行为进行寻优。两种行为搜索速度快,寻优精度高,且趋异现象提高了群体的多样性,增强了跳出局部极值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算法的搜索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5期)
社会学习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整合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理论,基于270份高科技企业领导与员工的配对问卷调查,考察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与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机理,并比较分析了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的双重中介作用。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领导-成员交换和建言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过程中均发挥中介作用;建言效能感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促进性建言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显着强于领导-成员交换;领导-成员交换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抑制性建言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显着强于建言效能感。研究结论表明,虽然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理论都能解释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但对不同类型的建言行为,两种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学习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曹君宜.我国环境政策变迁中的社会学习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陈奎庆,于小进.社会学习抑或社会交换: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探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万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J].管理观察.2018
[4].王林松.社会学习视域下的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7
[5].高楠.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民族文化习得机制研究[J].广西教育.2017
[6].徐伟.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机制与防控策略探究——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6
[7].张建青.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研究[J].学术评论.2015
[8].宋文豪,于洪彦,蒋琬.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社会学习和知识共享视角[J].软科学.2014
[9].王震.社会学习还是社会交换?——道德型领导对下属工作绩效的作用机制[J].经济管理.2014
[10].郑延斌,刘晶晶,王宁.基于社会学习机制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