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弹簧论文-沈来川

交换弹簧论文-沈来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换弹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核场,交换偏置,交换弹簧,磁相图

交换弹簧论文文献综述

沈来川[1](2018)在《交换偏置与交换弹簧的统一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先进磁设备都依赖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它们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备受重视。当铁磁/反铁磁系统被冷却至反铁磁的奈尔温度以下,系统的磁滞回线不再关于外场中心对称,这一现象被称为交换偏置。至交换偏置现象被发现以来,被广泛地研究讨论,但由于界面结构的复杂性,仍不能透彻地分析和理解该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外场变化,磁行为具有像弹簧一样的特性,即交换弹簧,通常发生在硬软磁异质结中,该结构能产生很高的磁能积。铁磁/反铁磁系统与硬软磁异质结有许多相似的特征,然而都是单独地对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进行研究。本论文第一次提出了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的统一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畴壁考虑到计算中,能计算磁滞回线、交换偏置场以及矫顽力,并且计算结果与相关实验吻合的很好。数值和解析结果表明交换偏置场与铁磁厚度的反比关系将会被打破。更重要地,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计算硬磁/软磁和铁磁/反铁磁薄膜系统的磁相图;通过计算发现,铁磁/反铁磁双层膜的磁相图包括两个偏置相(即可逆的交换偏置和不可逆的交换偏置)和叁个非偏置相(即刚性磁体、退耦合磁体以及交换弹簧)。随着界面耦合增强,偏置相在磁相图中收缩直至消失,而交换弹簧区域则随之扩张。另一方面,理论计算指出,铁磁/反铁磁系统与硬软磁异质结十分相似,能实现巨大的磁能积。(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1)

魏娟[2](2017)在《垂直取向硬磁/软磁FePt交换弹簧的制备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硬磁/软磁相之间的交换耦合是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发展高磁能积永磁材料和超高存储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方面都受到特别关注。L10-FePt(Face Centered Tetragonal,fct)硬磁合金,具有高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Ku,超小的超顺磁极限尺寸,高矫顽力Hc,高饱和磁化强度Ms,化学性质稳定,使其成为下一代超高存储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的最佳候选材料。其矫顽力太高有利于数据保存,却不利于数据的改写。交换耦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需引入软磁层(磁晶各向异性能Ku低,矫顽力Hc低)构成硬磁/软磁复合结构,硬/软磁两相之间产生的交换耦合作用,通过改变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弱来调节记录介质的写入场,又仍能保持硬磁层的高磁晶各向异性及热稳定性。本文以MgO(001)单晶基片作为衬底,采用磁控溅射法取向生长出FePt(001)单层膜、L10-FePt(001)/A1-FePt双层膜及L10-FePt(001)/MgO/A1-FePt多层膜。其中,L10-FePt/A1-FePt双层膜中通过改变硬磁层的热处理温度以及调整软磁层的厚度,L10-FePt/MgO/A1-FePt多层膜中通过改变中间非磁性层MgO的厚度,对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磁性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在加热到400℃的MgO(001)单晶基片上取向生长30 nm厚的A1相FePt软磁薄膜,并对其在Ta=[400℃,700℃]温度范围进行6 h热处理,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A1→L10转变。Ta≤600℃,硬磁层的覆盖率保持100%,但晶粒尺寸有差异;在Ta=500℃和600℃时,硬磁层的有序度分别为0.61和0.84,内部L10相与A1相共存,两相间形成交换耦合复合体,交换作用使得薄膜出现垂直磁晶各向异性,易轴磁化曲线呈方形;在Ta=500℃时,矫顽力接近5 kOe。兼顾薄膜有序化程度及表面形貌连续性两点可以得出,制备硬磁/软磁磁性弹簧,应主要使用Ta=500℃和600℃两种硬磁层(为了方便,文中将硬磁层都表述为L10-FePt)。(2)以Ta=500℃和600℃的FePt(30 nm)薄膜作为硬磁层,再在100℃继续沉积不同厚度的A1相FePt,得到具有(001)织构的L10-FePt(30 nm,Ta)/A1-FePt(x nm)双层磁性交换弹簧。在软磁层厚度为20 nm时,双层薄膜的磁化曲线依然保持方形,软磁层与硬磁层的磁矩一起反转,表现为刚性行为;而软磁层厚度为30 nm,反磁化曲线出现两个磁化强度明显下降的拐点,磁化反转分为软磁层先反转和硬磁层后反转两个阶段,表明层间交换作用长度都在20 nm<lex<30 nm范围,是理想L10/A1-FePt交换弹性体系的2倍以上。经过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硬磁层中L10相与A1相共存,降低了有效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密度。通过改变硬磁层的A1→L10转变程度,可以调控矫顽力与层间交换作用长度,为根据需要设计磁性弹簧的性质提供了方便。(3)在L10-FePt(001)(30 nm,Ta)/A1-FePt(30 nm)双层交换弹性复合体之间生长一非磁性中间层MgO,能有效阻止硬磁层与软磁层之间的相互扩散,将两相在界面处隔断,制得L10-FePt(001)(30 nm,Ta)/MgO(t nm)/A1-FePt(30 nm)多层膜。改变MgO层的厚度t,对交换耦合体系的层间交换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说明中间MgO层的添加能够有效地调节L10-FePt/A1-FePt双层膜中的耦合强度来改变硬磁层的反转磁场大小。(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01)

陈传文,项阳[3](2016)在《正交各向异性双层交换弹簧薄膜的磁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Pt_(84)Co_(16)/TbFeCo双层交换弹簧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磁学连续模型,研究了软/硬磁层易轴方向相互垂直的新型体系中磁矩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磁矩偏离薄膜法线方向的角度在软磁层中沿膜厚方向的变化速率比硬磁层中的快.通过调节软磁层参数来增加软/硬磁的各向异性常数比、交换能常数比、饱和磁化强度比或外磁场强度,都可有效改变磁矩偏角在软/硬磁层中的变化速率.特别是当软/硬磁各向异性常数比值和交换能常数比值同时增大时,可以使得磁矩在硬磁层中的变化速率快于软磁层中的.而饱和磁化强度比值对磁矩变化速率的影响源于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会相应地改变各向异性常数,进而改变磁矩在软/硬磁层中磁矩方向变化速率的比值.此体系的磁滞回线显示磁性参数的改变可以显着改变体系的剩磁及饱和磁场.软磁层中的退磁场能及体系的正交各向异性可导致负的成核场.(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Francois,Jacques,Morvan(李文瀚)[4](2015)在《交换弹簧和交换偏置反转机制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广泛地运用在车、手机和电脑中。其中,交换偏置和交换弹簧是纳米复合磁体中出现的两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前景。前者出现在交换耦合的铁磁/反铁磁体系,而后者出现在硬磁/软磁复合体系。因为硬磁相提供的较大矫顽力(Hc)与软磁相提供的较大剩磁(Mr),所以交换弹簧体系的主要特性是其具有较高的最大磁能积((BH)max)。由于交换偏置里面的铁磁/反铁磁耦合作用,该体系的磁滞回线从起始点发生偏移。本论文基于微磁学计算方法,运用OOMMF软件和Fortran程序来研究Nd2Fel4B/Fe65Co35和Nd2Fe14B/α-Fe交换弹簧体系的磁特性。对NiFe/FeMn交换偏置体系的研究基于一个总自由能量方程,根据合理的边界条件可得出其磁滞回线和其它磁特性。主要研究如下:1.Nd2Fe14B/Fe65Co35体系的软磁相厚度影响的研究,以及Nd2Fe14B/α-Fe体系的易轴分布和界面扩散影响的研究。我们发现软磁相越厚,饱和磁化强度越高,而矫顽力和剩磁越低。在交换弹簧体系,我们发现易轴分布和界面扩散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在计算最大磁能积时要考虑到它们的影响。2.两个基于能量极小值原理的交换偏置理论模型(Mauri模型和HIDW模型)的计算模拟,由此可得出NiFe/FeMn体系的磁滞回线以及与实验值的比较。我们也比较了这两个模型的能量极小值曲线。在HIDW模型里面,清晰地表示出了铁磁相畴壁的厚度随外场强度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5-04-10)

朱艳艳[5](2015)在《L1_0-FePt/Al-FePt双层薄膜中交换弹簧的形成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Llo相FePt(面心四方结构)合金具有高达Ku=~7×107 erg/cc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密度,并且饱和磁化强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做成均匀的小颗粒,可以用于制作磁记录介质,磁性隧道结或者自旋阀。但是矫顽力过大给磁化反转带来困难。将L10-FePt与软磁材料结合,利用层间交换耦合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L10-FePt的开关场。Fe、Co、Ni及其合金等软磁材料,要么容易氧化,要么晶体结构与L10-FePt不匹配,形成双层膜时外延生长质量不佳,难以形成优质的交换弹簧。A1相FePt(面心立方结构)表现出很好的软磁性,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又都与L10-FePt接近,在L10-FePt上容易形成具有异质结特征的L10/A1交换弹簧。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用MgO(110)基片,诱导FePt形成(110)织构,并经过热处理使其转变为L10相。[001]方向(易轴)和[110]方向(难轴)都平行于膜面,退磁因子接近于0,可以避免形状各向异性的影响。进而生长Al-FePt层,得到L10-FePt/Al-FePt双层薄膜,通过改变A1→L10的转变程度和软磁层的厚度,调控矫顽力。根据硬磁层的有效交换作用长度,对双层薄膜的交换弹性进行讨论,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加热到400℃的MgO(110)基片上制备10 nm厚的FePt薄膜,在Ta=[400℃-700℃]温度范围进行6h的热处理,对形貌、结构和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00℃生长的FePt薄膜确实形成了(110)织构,但是处于无序的A1相。Ta=500℃,薄膜中同时存在A1相和Llo相,两相之间有很强的交换耦合作用。基片的一条直角边与L10-FePt的[001]方向(易轴)平行,而基片的另一条直角边与L1。相FePt的[110]方向(两条难轴的对角线,在难磁化面内)平行。磁化曲线显示硬磁性特征。沿[001]方向磁化,矫顽力约12 kOe。当Ta>600℃,L10相的含量持续增加,但是薄膜与基片间严重的晶格失配会薄膜收缩,形成相互分离的岛状结构,连续性遭到破坏。FePt(110)超晶格峰还会在Ta=700℃时消失,表明取向也开始发生变化。2.在400℃生长10 nm厚的FePt并进行热处理后,再在100℃生长一层20 nm厚的FePt,得到FePt(10 nm, Ta)/Al-FePt(20 nm)双层薄膜。Ta=400℃(第一层未经过热处理),双层薄膜表现为软磁性。Ta=500℃,沿L10-FePt的[001]方向磁化,磁化曲线出现两次跳跃,表明双层膜之间存在交换弹性作用,但软磁相内可以单独形成反向磁畴,硬磁层的有效交换作用长度小于10 nm。反向磁畴形成后,畴壁被外磁场压向硬磁/软磁界面,外磁场达到-7 kOe后,畴壁突破界面,导致硬磁相发生磁化反转。Ta=600℃,磁化曲线的两次跳跃现象消失,最大磁化强度低于饱和磁化强度,并且回线向最先施加的负向磁场方向偏移,表明硬磁相的反转磁场增大,这应该是硬磁相的颗粒开始分散,明显减弱了颗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所致。磁场首次达到负向最大值,也只有部分硬磁相的磁矩转向负向。即使正向磁场达到最大,这些硬磁相的磁矩也基本不再反转。Ta=700℃,硬磁层的连续性被破坏得更彻底,沿L10-FePt的[001]方向磁化,回线向最先施加的正向磁场方向偏移。3.将硬磁层厚度增加为30 nm,Ta限定为500℃和600℃,并在ts=0-40 nm范围改变软磁层的厚度,进一步分析交换弹性作用,结果表明:(1)Ta=500℃,硬磁单层(ts=0)沿L10-FePt[001]方向磁化的磁化曲线呈现很好的方形,矫顽力达到11 kOe。磁化曲线的形状和矫顽力在ts=20 nm时都没有明显改变,磁化曲线没有出现两次跳跃现象。与FePt(10 nm,Ta=500℃)/Al-FePt(20 nm)相比,只有硬磁层的厚度不同,但磁化曲线的差异显着,说明两者的硬磁层有效交换作用长度不一样。在同一条件进行热处理,FePt薄膜中A1相和L1。相的比例不应该有差别,但是膜厚增加会增大两相区的尺寸,使得相邻L10区对中间A1区的约束变弱(也是依靠交换弹性作用),导致硬磁层的有效磁晶各向异性变弱,与软磁层作用的有效换作用长度变长,因此磁化曲线不再出现两次跳跃。将ts增加到30nm,磁化曲线又出现两次跳跃,由此可知硬磁层的有效交换作用长度大于10 nm而小于15 nm。(2)Ta=600℃,硬磁单层内虽然有更多的A1相转变为L10相,但是矫顽力却下降到不足7kOe.应该是尺寸变大所致。磁化曲线在ts=20 nm时就出现两次跳跃,说明有效交换作用长度又小于10 nm,明显是硬磁层的有效磁晶各向异性变强所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3-01)

邓娅,赵国平,薄鸟[6](2011)在《交换弹簧磁性多层膜的磁矩取向及磁滞回线的解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界面交换耦合常数Ji和软磁相厚度Ls为主要参变量,研究了易轴与膜面平行情况下的Nd2Fe14B/α-Fe磁性多层膜的磁矩随外场变化的取向及磁滞回线,并得到了成核场的解析公式.分析发现,Ji对磁矩取向、钉扎场和矫顽力机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当Ls较小时,钉扎场等于成核场,随着Ji的减小,矫顽力机理由成核变为钉扎;当Ls较大时,矫顽力机理随Ji的改变情况恰好相反.钉扎场与成核场发生分离的临界厚度随着Ji的减小而减小.退耦合作用情况下,刚性磁体(rigidcomposite)只有在Ls非常小时才会出现.退耦合作用导致软硬磁相交界面出现角度突变,使得复合多层膜由单相行为向两相行为转变,同时使得成核场减小,并且当Ls较大时导致钉扎场增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鲜承伟[7](2009)在《交换弹簧与交换偏置磁性多层膜的微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换弹簧磁性多层膜由于结合了硬磁相的高矫顽力和软磁相的高剩磁,对于获得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和磁存储材料有重要意义。这种磁体的磁化反转过程和矫顽力机制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本论文运用微磁学方法,解析地计算了交换耦合磁性多层膜的成核场以及成核时的磁矩角度分布。发现随着软磁相厚度的增加,成核场连续地由硬磁相各向异性场减小到软磁相的各向异性场,没有出现有些研究小组在成核场曲线中观察到的平台或峰值。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的计算更加合理并且与实验数据符合得更好。成核场随硬磁相厚度增大而增大,但是只有在硬磁相厚度很小时这种作用才明显。磁矩分布在成核以后才能完全确定,成核时只能得到相对的分布。我们还求解了垂直取向Nd2Fe14B /α-Fe磁性叁层膜的磁矩分布以及磁滞回线随软磁相厚度的变化,考虑了退磁能量项的影响。发现随着软磁相厚度的增加,剩磁有一个峰值,理论矫顽力从等于成核场(同时也等于钉扎场),到等于钉扎场,再到小于钉扎场,矫顽力机制由成核变为钉扎。上述计算和结论也适用于其它物质的交换弹簧磁性多层膜。铁磁/反铁磁体系的交换偏置是磁学领域的另一个热门课题。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模型来解释交换偏置的产生机制,但都有一定的缺陷。本论文探讨了基于反铁磁体中转动自旋和钉扎自旋相互竞争的交换偏置(EB)模型,发现可能的EB模型实际上都可以归为某种成核模型。根据成核场取最小值可以确定转动-钉扎界面。提出界面处磁性参数呈指数关系连续变化的模型,并据此推导出完全一致转动和部分一致转动的成核场,得到交换偏置场和矫顽力的公式,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这种方法为解释交换偏置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0)

王子军,马星桥,赵迎华[8](2006)在《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换弹簧现象在近几年是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是很有价值的磁性材料。详细叙述了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的理论和实验进展,着重讨论了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的用途,如巨磁致伸缩、永磁体、磁电阻等。(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6年07期)

启明[9](2002)在《利用通电加热粉末轧制法生产Fe_3B/NdFeB系交换弹簧磁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放电烧结 (PAS)法与传统粉末冶金法都能用磁粉制得块状磁体 ,但各有其特点。传统粉末冶金法必须将粉末加热到 110 0℃左右时进行烧结 ,因而不能抑制微细粉末晶粒组织的长大。PAS法和SPS法都是直接往模内粉末通入电流进行加(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02年05期)

杨振萍[10](2001)在《弹簧振系中的能量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理论证明导出在一定条件下 ,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振系中 ,将会出现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间交替互换的情况(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交换弹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硬磁/软磁相之间的交换耦合是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发展高磁能积永磁材料和超高存储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方面都受到特别关注。L10-FePt(Face Centered Tetragonal,fct)硬磁合金,具有高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Ku,超小的超顺磁极限尺寸,高矫顽力Hc,高饱和磁化强度Ms,化学性质稳定,使其成为下一代超高存储密度垂直磁记录介质的最佳候选材料。其矫顽力太高有利于数据保存,却不利于数据的改写。交换耦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需引入软磁层(磁晶各向异性能Ku低,矫顽力Hc低)构成硬磁/软磁复合结构,硬/软磁两相之间产生的交换耦合作用,通过改变两相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弱来调节记录介质的写入场,又仍能保持硬磁层的高磁晶各向异性及热稳定性。本文以MgO(001)单晶基片作为衬底,采用磁控溅射法取向生长出FePt(001)单层膜、L10-FePt(001)/A1-FePt双层膜及L10-FePt(001)/MgO/A1-FePt多层膜。其中,L10-FePt/A1-FePt双层膜中通过改变硬磁层的热处理温度以及调整软磁层的厚度,L10-FePt/MgO/A1-FePt多层膜中通过改变中间非磁性层MgO的厚度,对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磁性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在加热到400℃的MgO(001)单晶基片上取向生长30 nm厚的A1相FePt软磁薄膜,并对其在Ta=[400℃,700℃]温度范围进行6 h热处理,使其发生不同程度的A1→L10转变。Ta≤600℃,硬磁层的覆盖率保持100%,但晶粒尺寸有差异;在Ta=500℃和600℃时,硬磁层的有序度分别为0.61和0.84,内部L10相与A1相共存,两相间形成交换耦合复合体,交换作用使得薄膜出现垂直磁晶各向异性,易轴磁化曲线呈方形;在Ta=500℃时,矫顽力接近5 kOe。兼顾薄膜有序化程度及表面形貌连续性两点可以得出,制备硬磁/软磁磁性弹簧,应主要使用Ta=500℃和600℃两种硬磁层(为了方便,文中将硬磁层都表述为L10-FePt)。(2)以Ta=500℃和600℃的FePt(30 nm)薄膜作为硬磁层,再在100℃继续沉积不同厚度的A1相FePt,得到具有(001)织构的L10-FePt(30 nm,Ta)/A1-FePt(x nm)双层磁性交换弹簧。在软磁层厚度为20 nm时,双层薄膜的磁化曲线依然保持方形,软磁层与硬磁层的磁矩一起反转,表现为刚性行为;而软磁层厚度为30 nm,反磁化曲线出现两个磁化强度明显下降的拐点,磁化反转分为软磁层先反转和硬磁层后反转两个阶段,表明层间交换作用长度都在20 nm<lex<30 nm范围,是理想L10/A1-FePt交换弹性体系的2倍以上。经过分析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硬磁层中L10相与A1相共存,降低了有效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密度。通过改变硬磁层的A1→L10转变程度,可以调控矫顽力与层间交换作用长度,为根据需要设计磁性弹簧的性质提供了方便。(3)在L10-FePt(001)(30 nm,Ta)/A1-FePt(30 nm)双层交换弹性复合体之间生长一非磁性中间层MgO,能有效阻止硬磁层与软磁层之间的相互扩散,将两相在界面处隔断,制得L10-FePt(001)(30 nm,Ta)/MgO(t nm)/A1-FePt(30 nm)多层膜。改变MgO层的厚度t,对交换耦合体系的层间交换作用产生了一定影响,说明中间MgO层的添加能够有效地调节L10-FePt/A1-FePt双层膜中的耦合强度来改变硬磁层的反转磁场大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换弹簧论文参考文献

[1].沈来川.交换偏置与交换弹簧的统一模型[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魏娟.垂直取向硬磁/软磁FePt交换弹簧的制备与性质[D].西南大学.2017

[3].陈传文,项阳.正交各向异性双层交换弹簧薄膜的磁矩分布[J].物理学报.2016

[4].Francois,Jacques,Morvan(李文瀚).交换弹簧和交换偏置反转机制的理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朱艳艳.L1_0-FePt/Al-FePt双层薄膜中交换弹簧的形成及其性质[D].西南大学.2015

[6].邓娅,赵国平,薄鸟.交换弹簧磁性多层膜的磁矩取向及磁滞回线的解析研究[J].物理学报.2011

[7].鲜承伟.交换弹簧与交换偏置磁性多层膜的微磁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8].王子军,马星桥,赵迎华.硬磁/软磁交换弹簧多层膜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

[9].启明.利用通电加热粉末轧制法生产Fe_3B/NdFeB系交换弹簧磁体[J].金属功能材料.2002

[10].杨振萍.弹簧振系中的能量交换[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标签:;  ;  ;  ;  

交换弹簧论文-沈来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