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小区等为依托,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与相关处理,实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实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缓解城市用水状况,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旨在进行城市水系统重建。海绵城市建设是时代的主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的相关变化与雨水灾害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国家的海绵城市建设,总理李克强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城市的地上地下建设,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城市像海绵一样,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在下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有效的吸水和蓄水,并对水体进行自然式的净化,在需要用水的时候可以将水释放出来,现阶段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正处在摸索阶段,海绵城市的技术相对限于对材料处理,和简单的设计处理,必须充分挖掘海绵城市的内涵,更好的实现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要所有部门行业的共同努力,海绵城市建设纵跨给排水及其管理,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行业,具有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尚处于起始阶段,相关配套设施并不完整,我国现阶段对雨水资源的应用只是小尺度的应用,局限于工程施工方面,在大尺度方面也仅仅是局限于雨水的相关储存与实际利用,而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雨水循环利用体系,在具体的项目执行方面,设计者往往局限于相关的具体设计,不愿从城市雨水系统的大局进行考虑,而政府相关人员由于专业素质的缺乏很难对相关设计进行正确有效的规划,很多项目尚处于概念的阶段,海绵城市的建设尚处于实践期。虽然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较慢,但是很多优秀的设计脱颖而出,有些设计有效的梳理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体系,通过理论的注入,实现了水处理的高速发展,如: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的作品:金华燕尾洲公园。公园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结合水处理方式实现了景观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弹性。该设计重点探索如何与洪水为友,通过建设防洪堤,解决洪水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适应性植被的设计,有效的遏制了洪水带来的危害,另外使用串联式的道路组织,涉及主路线将整个空间串联起来,同时,线状的水流,线状的建筑与主通路编织在一起,协调了场地矛盾,构建了富有弹性的空间。

三、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分析

1.确定设计方向

设计不能是无目的性的,设计的方向直接决定了设计的结果,建筑道路中的径流雨水必须进行有组织的运输,最终汇集于一地,如果城市和小区等因为地形地势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径流的汇聚,可以直接将其引入城市雨水灌渠系统,并对周边的绿化等进行浇灌与相应维护。道路雨水也需要通过有组织的传输,实现相应的汇聚,排出至相应绿地或广场等。城市水系在城市的防洪排水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城市水系的相关设计必须要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原有水系,根据原有水系进行相关调整,并对相关区域进行功能定位,根据不同地区的水体特点,采用植物种植等方法充分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相关的水资源,实现海绵城市的有序建设【1】。

2.具体设计技术及分析

有效的利用渗水资源,设计时硬质铺装多使用透水装置,如透水砖材等,雨水渗透到地表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有效利用,只有有效的进行渗水收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雨水量的问题,另外必须降低雨水的汇集速度,雨水如果较快的汇集,则较大可能造成洪涝灾害,较快收集得到的雨水往往杂质物较多,雨水多不纯净。减慢雨水汇集速度,不仅可以从源头上降低的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还可以通过充分的渗透作用获得了较为纯净的雨水资源。蓄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蓄水的调节水资源的基础,通过有效的蓄水,有效的调节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分布,并能够全面防止缺水问题的发生。只用通过有效的蓄水,雨水才能在后期处理中派上用场。要加强净水处理,只有有效的进行水资源的过滤才能使相关的水资源更具实用性,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具意义。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给排水体系,进行有效的排水竖向设计,与相关的河道相结合,实现有效的防洪防涝建设。

3.施工技术分析

具体的设计技术分析包含以下方面,首先是选择较好的透水材料实现透水沥青路的相关设计,使用碎石铺装,加强水的渗透作用,建设绿色的屋顶,在屋顶上进行植物种植,屋顶的种植分为花园式与简单式,实行下沉式绿地的建设,通过下沉式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实现调蓄与净化用水的作用,另外进行渗井的设计,通过井壁和井底的相应雨水下渗装置,增大相应的雨水渗透能力,在渗井的周围也可以设计相应的排水管,有效的实现水分的渗透,对于径流量较大的地区,使用渗井设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地下水位从而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四.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践—以某旅游特色镇海绵城市建设为例

水是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水的利用决定着景观的质量,另外对于水体的相关处理也是景观规划的难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水循环机制是旅游城镇规划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将人工方法与自然途径有效融合,下雨时进行吸水,充分利用渗水,进行净水,在需要水的时候即对水实行释放,最大限度地解决水资源在城镇中的积存与利用,为相关规划提供水体元素,为相关规划解决废水难题,特色小镇的设计就应该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充分的挖掘海绵城市的相关内涵,打造人文,自然生态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先挖掘当地的主题特色,由于小镇的昼夜温差较大,有“一日四季”之称。小城的设计也立足于此,四季景观的设计自然离不开水的参与,通过水景处理可以有效的进行四季景观设计。首先,对整体的水网设施进行整合,通过处理的水体有效的实现空间的串联,水是重要的景观要素,通过具体的方式,分别设计出春夏秋冬各种类型的水体空间,突出设计主题,而各式水体的设计关键在于对整体水系的把握,也就是海绵城市的水循环体系的构建,另外,需要对小镇各区域进行功能的定位,相应定位商业区,游赏区等。进行交通规划,在具体的思路中,考虑将水处理体系与道路体系相互融合,道路中的废水可以有效的排入水处理体系中,实现整体的水循环。在空间处理中,采取局部空间构建的方法,对小品进行优化设计,使用较少的空间即展现出海绵城市的整体体系。

总结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的缓解了人与水资源的矛盾,治水用水,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必须采用先进的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有效的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引导全社会人爱水护水,一起建设现代化的优质海绵型城市。

参考文献:

[1]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06):21-25.

[2]方勤东,刘益功,马青锋.城水共融——海绵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思考及建议[J].城市建筑,2017(2).

[3]周鹏飞,张其成,胡东起,陈星,朱立琴.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法定化思路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6(6).

标签:;  ;  ;  

海绵城市建设及相关技术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