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方式论文-袁媛

科学传播方式论文-袁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传播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馆,展品,信息损失,传播效果

科学传播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袁媛[1](2018)在《提升科技馆展品科学传播效果的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些科技馆的参与体验型展品存在过多地关注于科学知识的传递,将"直接经验"的自主获取退化为"间接经验"的灌输等问题。经实践调研、案例剖析,笔者认为其问题原因是科学信息通过展览展品向观众传递的过程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较高层次的科学信息损失过多。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信息传播模型理论进行分析,应将参与体验型展品看作是科技馆向观众进行科学传播的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为此,在科技馆展览展品的设计中必须关注如何让展品能够准确、高效、尽可能多地将科普信息传递给观众。(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朱昊[2](2018)在《中国西部科学院科学传播方式研究(1930—1938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整理史料,对我国第一家民办科学研究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从1930年成立到1938年这一时期的科学传播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西部科学院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对当时的重庆北碚乃至川渝地区都产生了显着的科学传播效果,是因为西部科学院从成立开始就至上而下采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科学传播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科学传播中心,以北碚为中心构建了强有力的科学传播网络,对当今的科学传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普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金利芳[3](2018)在《浅析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及其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和公众关系的变化,与不同信息技术的运用,会改变青少年科学的传播方式,影响科学传播的效果,因此根据关系的变化与技术的使用,要求科学传播方式应实现创新,找到新的方式,让青少年真正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并反思科学。(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09期)

张民全[4](2017)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去年,习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①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缩写VR)利用计算机和多种传(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7-12-15)

王昊[5](2016)在《自媒体视角下的科学传播方式——以“冰桶挑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众传媒一直被认为是科学传播的主体,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渠道,连接着科学与大众。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科学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学传播不再是借助大众媒体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也对媒介领域中的媒介形象以及大众产生了影响。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使科学传播实现了更广泛的交流与互动,科学传播具有传播的方式呈现了多样化,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更为直接和高效。2014年8月,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冰桶挑战"则是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我们展现了自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新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6年12期)

赵琪[6](2015)在《学者呼吁应自觉规范社交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6月3日,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官网发表荷兰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学者布雷特·巴特莱尔(Brett Buttliere)的文章,文中表示,当前,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人们每天在这些平台上花费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6-08)

任安波,刘磊,刘立[7](2015)在《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及其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变迁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程度,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的演变。基于这两个因素,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方式到新兴方式的转变,并将走向反思参与科学的新阶段。而在我国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的实践中,要特别重视传播的情境性和科学传播的城乡差距。(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王春晓[8](2014)在《从“冰桶挑战”看社交网络科学传播新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8月,一项名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以下简称"冰桶挑战")的活动在全球社交网站掀起了一阵热潮。这项活动最初由美国棒球运动员Peter Frates发起,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即ALS,又称渐冻人症)。挑战者需将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拍成视频上传社交网站,并点名3个好友来接力挑战,24小时内(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4年23期)

王绍源[9](2014)在《论OA背景下微博对于科学传播方式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开放获取(OA)运动改变着当今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这在Web2.0时代中对科学传播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微博作为OA运动中一个新型应用软件,在传播模式上与传统媒体表现不同,微博对科学传播要素的变革表现为传者与受众的互动、多元、平等化走向,传播模式的"趋平面化",推动了杜兰特的"缺失模式"与"民主模式"的进程。但微博在科学传播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审慎的态度看待微博对科学传播的超越与变革。(本文来源于《吉林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刘相法,肖云,周荣庭,黎文[10](2013)在《移动时代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更具交互性,更容易为公众获得,更利于公众参与。本文从移动时代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方式创新的典型案例入手,分析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与新服务所带来的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移动时代面向公众的六种创新的科学传播方式,并对这些新的科学传播方式对科普机构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普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科学传播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整理史料,对我国第一家民办科学研究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从1930年成立到1938年这一时期的科学传播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西部科学院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对当时的重庆北碚乃至川渝地区都产生了显着的科学传播效果,是因为西部科学院从成立开始就至上而下采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科学传播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形成了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科学传播中心,以北碚为中心构建了强有力的科学传播网络,对当今的科学传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传播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袁媛.提升科技馆展品科学传播效果的方式[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

[2].朱昊.中国西部科学院科学传播方式研究(1930—1938年)[J].科普研究.2018

[3].金利芳.浅析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及其新特点[J].科技传播.2018

[4].张民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与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N].上海科技报.2017

[5].王昊.自媒体视角下的科学传播方式——以“冰桶挑战”为例[J].科技传播.2016

[6].赵琪.学者呼吁应自觉规范社交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任安波,刘磊,刘立.青少年科学传播方式及其新特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

[8].王春晓.从“冰桶挑战”看社交网络科学传播新方式[J].传媒.2014

[9].王绍源.论OA背景下微博对于科学传播方式的超越[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

[10].刘相法,肖云,周荣庭,黎文.移动时代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方式的创新及其影响[J].科普研究.2013

标签:;  ;  ;  ;  

科学传播方式论文-袁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