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觉现象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觉,确定性,胡塞尔现象学,怀疑论
知觉现象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猛[1](2019)在《知觉的确定性与可错性——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觉认知的确定性是认知者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有效性的一个基础。怀疑论从每一个知觉都可能是错的出发,对知觉认知的确定性发起了挑战。关于知觉的现象学研究表明,知觉经验在原则上是开放的,即具体的知觉认知是可错的和可修正的,所以不具有最终的确定性。然而,现象学关于知觉的先验论证表明,我们的知觉仍然是朝世界开放的,是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无论对于理解知觉认知的本质,还是对于回应极端的怀疑论,胡塞尔的知觉现象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华露嵘[2](2019)在《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观音山寺知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观音山寺,在传统寺庙规划的中轴原则基础上,又融合了江南地区浓厚的人文因素,使这两者交融于一体而地域特色显着,这种基于地域性的"场所"关系生成的相应佛寺建筑,是扬州佛教建筑的一种基本载体。本文通过对建筑形制与布局、相关"场所"空间的演变加以分析,以扬州观音山寺为例探讨了佛教在建筑及其空间上的"场所"现象,得出佛寺建筑空间上的科学性,并根据实地勘测、访谈过程中收集一些数据,探讨场所精神在佛教建筑中的体现和表达。(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8期)
徐豪[3](2019)在《知觉现象学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与消费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经济成长、文化繁荣的时代氛围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新变化,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消费环境越来越往多方向发展。对于消费而言,作为主体的消费者其心理活动、消费体验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便是消费过程中的空间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已跃升至消费性本身的体验之上。就此而言,环境趋势下消费空间的空间设计需要做出相对应的变化。所以建筑空间应以消费空间的物质存在依托而存在,其设计理念也需朝着更加灵活多元和具备独特性格的方向去发展。在这方面,知觉现象学或可给我们提示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必要路径。它主要关注人在感知过程中感知对象与感知主体的概念,与其相互转化生成的过程,这种现象生成的生成转化关系对于空间设计的理念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所以,在本课题开展初期的理论构建时,将知觉现象学原理作为跨学科学术依据,将“现象空间”的概念提取出来,构建消费空间中现象空间生成的理论原理,并结合建筑现象学理论中现象区的展现途径,结合实际相关案例,探讨基于《知觉现象学》的视角,怎样设计出更具有知觉体验的消费空间作品。现象学诞生至今这种知觉体验的设计的方式已在建筑设计领域被广泛运用。现象学中与空间设计关系的理论依据主要分为叁部分,包括胡塞尔的描述法、梅洛-庞蒂的知觉论、霍尔提出的现象区。知觉现象学理论认为,人的“审美”体验很大比例来源于知觉,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因此,运用知觉现象学原理可以通过设计方式来引导知觉,可以通过对环境设计各要素的匠心安排,带给人们更多特有的知觉体验。本文尝试把知觉现象学中空间设计理念运用到消费功能的空间设计中,目的在于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独有的空间知觉体验。空间中现象空间知觉体验的营造,基本由叁大部分组合而成,即消费空间符号定位、静态信息表现传递、叙事性情节编织叁部分。本文也会根据这叁方面,组织消费空间如何生成知觉体验的设计方法,其中包括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维度刺激;空间元素;空间动线安排一系列角度,来讨论因地制宜的方法,从而达成现象空间的营造。其间,为更深入的论述现象空间中的情节讲述问题,本文从空间主题符号定位、安排空间序列、感情线索穿插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归纳消费空间中现象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本课题以自身身体为感知主体,讨论现象空间的组成维度,提出注重知觉体验的消费空间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且为了进一步探讨消费空间的知觉体验设计的价值,文章最后也对新型消费空间生成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给新时代消费空间设计思路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来源于《鲁迅美术学院》期刊2019-06-24)
汤贤豪[4](2019)在《知觉现象学与滨水空间的感知交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滨水步道作为研究落脚点,结合知觉现象学与心理学,分别阐述物质空间环境与人知觉感知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两者之间的交互联结点概念作为个体知觉感知与心智地图完整性的支撑中介,认为其本身与物质空间节点不存在绝对对等。以此尝试解析城市滨水步道的场所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陆诗亮,谷梦,范兆祥[5](2019)在《基于知觉现象学的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健康建筑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健康体育建筑正逐渐成为当前体育建筑发展新的着眼点。本文采用知觉现象学对体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从视觉舒适、听觉舒适、嗅觉舒适、触觉舒适等方面初步确定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权衡我国体育设施的特有需求及客观制约,构建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付彤,白胤[6](2019)在《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寺院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要素浅析——以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现象学理论中强调的知觉体验与中国寺院园林建筑当中所强调的"建筑意"有相合之处,本文对中国寺院建筑中的知觉体验要素进行分析,以此发掘中国寺院建筑的精神内涵。(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4期)
刘海龙,束开荣[7](2019)在《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离身观念曾主导着不同领域学者对传播与身体关系的研究,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为具身性进入传播与身体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研究发现,具身性为反思既有的两种传播观念以及关照新传媒技术实践提供了难得的逻辑切入点。首先,批判性地揭示传播传递观所隐含的刺激—反应这一实证主义逻辑,凸显身体及其知觉类型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系统性缺席;其次,从符号与现实关系的角度检视传播仪式观的作用机制,尝试以具身视角填补由这一作用机制所造成的学理困境;再次,以具身观念反观新传媒技术及其实践,将虚拟现实理解为具身性的传播实践,借此为彻底离身的技术神话去魅。(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叶盛[8](2019)在《时间、寂静与孤独——走向知觉的建筑现象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现象学研究从其思想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另一种是基于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这两种理论走向都是以现象学之父胡塞尔的基本思想方法——还原事物(现象)本身为基石。斯蒂文·霍尔从知觉现象学出发,提出建筑"现象区"维度。在"现象区"的各组成要素中,时间周而复始,时间变亦不变,在绵延的时间中,寂静、孤独的建筑空间体验印刻成脑海中最深刻的场景记忆。(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曾胜[9](2018)在《“含混”:知觉现象学对电影剧作创意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剧作创意需要创意思维的支持,而创意思维又需要从哲学层面寻求突破。知觉现象学超越传统二元思维模式,强调知觉的主客一体和身心交融,在身体、语言、他者和自然等方面为电影剧作的创意带来诸多哲学启示。身体是我们领会世界的方式,语言是我们存在的表达,他者与我共存于世,自然是人和物共同构成的现象场。这些类型元素之间含混暧昧,但同时又辩证融合的特性,正是电影剧作创意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庄严[10](2018)在《手·持存·现在——论读解《知觉现象学》的一种可能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觉现象学》一书中蕴含着一条与"身体—世界—存在"并行不悖的潜在思路,即"手—持存—现在":"手"通过触摸活动揭示出了身体自身对象性与意向性相互交替的二重本性;"持存"则在身体二重性的基础之上显明了外在于主体的"对象性的世界"与主体所展开的"现象场";"现在"从手的"持存"发展出一种状态性的描述,既表明了具身主体在此世界之中存在的本原状态,又勾勒出了主体时间性地往此世界之中去存在的生成过程。这一思路所展开的叁个环节都以"手"为核心,凸显出了身体在《知觉现象学》中的关键性地位。(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8年12期)
知觉现象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扬州观音山寺,在传统寺庙规划的中轴原则基础上,又融合了江南地区浓厚的人文因素,使这两者交融于一体而地域特色显着,这种基于地域性的"场所"关系生成的相应佛寺建筑,是扬州佛教建筑的一种基本载体。本文通过对建筑形制与布局、相关"场所"空间的演变加以分析,以扬州观音山寺为例探讨了佛教在建筑及其空间上的"场所"现象,得出佛寺建筑空间上的科学性,并根据实地勘测、访谈过程中收集一些数据,探讨场所精神在佛教建筑中的体现和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觉现象学论文参考文献
[1].赵猛.知觉的确定性与可错性——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华露嵘.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观音山寺知觉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3].徐豪.知觉现象学视角下的空间消费与消费空间设计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
[4].汤贤豪.知觉现象学与滨水空间的感知交互性[J].四川建材.2019
[5].陆诗亮,谷梦,范兆祥.基于知觉现象学的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
[6].付彤,白胤.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寺院建筑空间知觉体验要素浅析——以西安市鄠邑区草堂寺为例[J].居业.2019
[7].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叶盛.时间、寂静与孤独——走向知觉的建筑现象学探析[J].城市建筑.2019
[9].曾胜.“含混”:知觉现象学对电影剧作创意的启示[J].语文学刊.2018
[10].庄严.手·持存·现在——论读解《知觉现象学》的一种可能视角[J].理论月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