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分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胡杨,根源型克隆植物,形态可塑性,分枝夹角
根系分枝论文文献综述
叶子奇,邓如军,王雨辰,王健铭,李景文[1](2018)在《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胡杨根系克隆繁殖对胡杨林更新及其群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胡杨根克隆器官——繁殖根系的扩展分枝是实现克隆繁殖的重要生态过程。本文以明确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节间长、分支强度、分支垂向和水平向夹度)在异质生境下的可塑性和主要分枝类型,探究胡杨繁殖根系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找到影响胡杨繁殖根系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对16个样点的一段跨度10 m以上的繁殖根分枝以及对应的土壤因子进行挖掘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繁殖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规律。运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探究根分枝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结果】(1)CA和PCA结果显示,4个分枝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较高(P<0.05),PCA第1轴解释了繁殖根特征变异的66.88%,基本代表了从占据型(分枝强、短、垂向角小、水平角大)到游击型(分枝弱、长、垂向角大、水平角小)两种极端分枝类型的变化。占据型分枝更多出现在林缘,而游击型分枝更多出现在靠近河道处。(2)RDA结果显示,垂向分枝夹角主要受土壤紧实度的正影响(R~2=0.64,P<0.05),节间长度主要受紧实度的负向影响(R~2=0.87,P<0.05)。土壤全碳和全氮主要对分枝强度和分枝水平夹角有正向作用,但土壤含砂量对它们具有负向作用。主轴分布深度主要受毛管水埋深影响(R~2=0.62,P<0.05)。(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叁类土壤特征共解释了胡杨分枝特征变异的68.3%,土壤物理特征(土壤质地、紧实度)的独立作用最大(R~2=0.12,P<0.05),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含水量)和养分特征(全N、C)的独立作用较小(R~2=0.07,P<0.05;R~2=0.03),但与土壤物理特征的共同作用较大(R~2=0.23,P<0.05)。【结论】(1)在异质性的河漫滩环境中,胡杨繁殖根系分枝在两种极端分枝类型——游击型和占据型分枝形成的连续谱之间变化。(2)土壤物理特征是影响胡杨繁殖根分枝的最关键因素,胡杨繁殖根系主要选择占据土壤质地良好,紧实度小的斑块。单纯水分或养分丰富的斑块不会引起胡杨繁殖根分枝明显变异,但是在土壤质地和紧实度良好的土壤斑块中,水分和养分的变化会对繁殖根分枝产生显着影响。(3)胡杨繁殖根的垂向分枝夹角具有明显的生态塑性,是胡杨克隆器官的重要适应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亮,魏丽娜,崔佳琦,蔡柏岩[2](2016)在《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连作大豆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短期连作3个大豆品种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与AM真菌在连作土壤中的互作效应。通过向黑农44(HN44)、黑农48(HN48)和恳丰16(KF16)3个大豆品种盆栽土壤中接种F.mosseae,对接菌连作0年(未连作对照组)、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中的大豆根系,采用Nested-Program Control Register-DGG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不同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值表现为连作2年的土壤>连作1年的土壤>未连作的土壤;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F.mosseae为3个大豆品种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3个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嵇晓雷,杨平[3](2012)在《夹竹桃根系分枝角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根系与土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将根土复合体当作由土体、根系所联系起来的有机体,提出基于根系形态特征的固土机理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在雨水侵蚀力和坡面径流侵蚀力作用下,不同的根系形态对土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选择常见护坡植物夹竹桃(Nenium indicum)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植物天然生长形态特征,建立植物根系数值模型,研究主侧根夹角度数不同的根系模型对边坡表层土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有限元法能够模拟土体与根系的共同作用,可形象直观地体现植物根系对于边坡表层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根系的存在能够在土体中形成刚度较大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能够有效的通过应力扩散作用将外力传递到周围土体,使边坡的应力向土层周围传递,从而增加了根系分布层整体的抵抗作用,能有效提高边坡表层土体整体稳定性,有效减小边坡表层土体位移量,边坡表层土体位移量随着根系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根系主侧根夹角不同对边坡表层位移影响不同。主侧根夹角45°~60°,对减小边坡表层位移变化量最为有效。选择合适根系分布形态的护坡植物对稳定边坡表层土体具有不同的效果。植物根系对于边坡土体的稳定性仅限于边坡浅层土体,植物根系固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浅层土体的黏聚力,限制浅层土体的侧向位移,在土体表层形成加筋网络作用,提高边坡土体表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贺再新,孟桂元,孙焕良,周清明,贺勇[4](2010)在《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根系生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产优质苎麻品种"中苎一号"为材料,研究了扦插苗打顶处理对苎麻低位分枝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嫩梢扦插打顶处理可显着增加根系干重和根系体积,显着提高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显着提高根系的还原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就扦插苗打顶时间而言,扦插时打顶处理明显优于插后一周打顶处理。(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3期)
赵占军[5](2007)在《黄花苜蓿分枝与根系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花苜蓿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抗寒性极强,抗干旱、耐盐碱,在解决我国面临的蛋白质饲料缺乏、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黄花苜蓿研究现状,首先以国内的多年生敖汉紫花苜蓿品种作对照,研究多年生呼伦贝尔盟野生黄花苜蓿分枝形态,然后又以公农2号紫花苜蓿品种作对照,国内的野生黄花苜蓿(呼伦贝尔盟野生黄花苜蓿、锡林郭勒盟野生黄花苜蓿)和俄罗斯秋柳黄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对黄花苜蓿根系形态做了系统深入研究,旨在为北方地区筛选优质的抗逆牧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为黄花苜蓿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多年生呼盟黄花苜蓿和敖汉苜蓿一级分枝长度从分枝期到结荚期,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长度也逐渐增长,敖汉苜蓿的一级分枝长度在各个时期都小于呼盟黄花苜蓿。2.呼盟和锡盟黄花苜蓿根颈直径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逐渐增粗。3.呼盟和锡盟黄花苜蓿根颈的入土深度也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逐渐增加。4.呼盟和锡盟黄花苜蓿主根长度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逐渐增长。各层土壤中主根直径表现出规律性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苜蓿直径逐渐变细,符合幂函数的分布规律。5.供试苜蓿材料主根生物量60%以上分布在表层0~20 cm土层中。0~10 cm层主根生物量占自身主根生物量总量的百分数最大,从10~20 cm层开始,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层中的主根生物量越少。6.呼盟和锡盟黄花苜蓿侧根生物量占地下总生物量的比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也随之增加。7.从侧根在不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看,0~10 cm层是侧根发生的核心段,0~10 cm段的侧根占总侧根数的60%以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6](2005)在《不规则分枝模型中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形态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规则分枝模式中,相同的规则支配随后的分枝。因此能利用包括最初直径和分枝规则的信息构建整体分枝模式。如果根系分枝模式具有不规则性质,观测根基直径和根系中任一点的分枝规则,可预测根系全长、根系直径分布和单位体积干质量的根系长度(特定根系长度)。运用管状模型导出两种分枝模式(确定性分枝和成比例分枝)中根系总长和根基直径代数之间的关系。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全长,至少需要根系最小直径,内部连结和外部连结的平均长度,分枝前后根系横截面积的比例系数。最长根系的长度和特定根系长度分别是确定性分枝和成比例分枝规则最高形式,预测它们需要分枝规则的其它信息。(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2期)
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7](2005)在《不规则分枝模型中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形态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规则分枝模式中,相同的规则支配随后的分枝。因此能利用包括最初直径和分枝规则的信息构建整体分枝模式。如果根系分枝模式具有不规则性质,观测根基直径和根系中任一点的分枝规则,可预测根系全长、根系直径分布和单位体积干质量的根系长度(特定根系长度)。运用管状模型导出两种分枝模式(确定性分枝和成比例分枝)中根系总长和根基直径代数之间的关系。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全长,至少需要根系最小直径,内部连结和外部连结的平均长度,分枝前后根系横截面积的比例系数。最长根系的长度和特定根系长度分别是确定性分枝和成比例分枝规则最高形式,预测它们需要分枝规则的其它信息。(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科技情报》期刊2005年01期)
马元喜,王化岑,王晨阳,段增强[8](2002)在《冬小麦根系各级分枝形成及其解剖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池栽、盆栽和大田取根 ,系统观察高产小麦各级分枝根形成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 ,小麦根系经由分枝 ,初生根可达 6级 ,次生根可达 5级。各级分枝根解剖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皮层细胞层数和中柱维管束数目的不同。小麦分蘖期以后继续发生的根 ,如果土壤条件适宜 ,植株生长健壮 ,其根皮层可一直维持正常状态到抽穗期 ,抽穗后根皮层将逐渐萎缩。高级别细根的结构比较简单 ,各部位细胞排列无序 ,但扁平的内皮层细胞总是清晰可辩。距发根部位较近的次生根 ,其皮层结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根系分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短期连作3个大豆品种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不同大豆品种与AM真菌在连作土壤中的互作效应。通过向黑农44(HN44)、黑农48(HN48)和恳丰16(KF16)3个大豆品种盆栽土壤中接种F.mosseae,对接菌连作0年(未连作对照组)、连作1年、连作2年土壤中的大豆根系,采用Nested-Program Control Register-DGGE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不同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值表现为连作2年的土壤>连作1年的土壤>未连作的土壤;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和F.mosseae为3个大豆品种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3个大豆品种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分枝论文参考文献
[1].叶子奇,邓如军,王雨辰,王健铭,李景文.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2].李亮,魏丽娜,崔佳琦,蔡柏岩.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对连作大豆分枝期根系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菌物学报.2016
[3].嵇晓雷,杨平.夹竹桃根系分枝角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
[4].贺再新,孟桂元,孙焕良,周清明,贺勇.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根系生理特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
[5].赵占军.黄花苜蓿分枝与根系形态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不规则分枝模型中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形态研究(Ⅱ)[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
[7].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不规则分枝模型中用根基直径预测根系形态研究(Ⅰ)[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
[8].马元喜,王化岑,王晨阳,段增强.冬小麦根系各级分枝形成及其解剖结构研究[J].作物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