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换热器论文-李晓光,陆吉,王明辉,孙加伟,孔玉莹

新型换热器论文-李晓光,陆吉,王明辉,孙加伟,孔玉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换热器,蒸汽发生器,管板密封焊,涡流检测

新型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光,陆吉,王明辉,孙加伟,孔玉莹[1](2019)在《新型换热器管板密封焊涡流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焊缝本身材料以及表面状态的不均匀会带来探头耦合的不均匀,焊缝涡流检测时最大的难题在于本底噪声较大,信噪比较低。针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与管板结合密封焊缝的涡流检测,设计了专用旋转探头和不同型号的检测装置,以及独特的线圈类型和柔性结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噪声,提高了信噪比。检测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涡流检测可用于在役或制造期间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管板密封焊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该检测系统和工艺可广泛用于其他工业领域换热器管板的密封焊涡流检测。(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9年11期)

刘培鸿,丁朝旺,石艳彩,张元峰,程丽红[2](2019)在《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炼油厂脱硫工艺中运用两套或叁套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利用未脱硫的高温烟气去加热脱硫后的净烟气。该换热器由若干截面为正方形的高温烟气通道,截面为长方形的净烟气碳化硅管呈十字交叉粘在一起,在高温烟气、净烟气通道交界处粘上四个L型密封件,形成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通道,实现两种流体的热交换。本发明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着,经济、高效,可节约一次能源30~55%,并强化工艺过程,显着提高生产能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周锋[3](2019)在《新型高效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与适用工艺,以螺旋扭曲管换热器在连续重整装置中的应用为例,通过生产验证新型高效换热器的节能降耗特性。(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2期)

李双艳[4](2019)在《新型螺旋流换热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螺旋流管壳式换热器,以螺旋角、搭接度和壳侧入口速度作为设计参数,努尔数和壳侧压降作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努塞赛尔数和壳侧压降与螺旋角为负相关,与搭接度和壳侧入口流速为正相关。优化得到一组Pareto最优点,结果与数值模拟高度一致,相对误差仅有±3%。另外,得到了努赛尔数和摩擦系数的经验关联式,结构参数首次以修正因子的形式被拟合到经验关联式中。努赛尔数和摩擦系数的调整决定系数分别为0.943和0.999,表明拟合结果正确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周光辉,刘盼盼,杨凤叶,李海军,常桂铭[5](2019)在《一种新型双梯形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双梯形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结构,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传统矩形换热器,双梯形翅片结构使较多的空气流体冲刷翅片表面,增强空气流体的扰动效果,能够强化传热。同时,双梯形百叶窗翅片进出口压降比矩形百叶窗翅片进出口压降大。综合考虑换热和阻力情况,双梯形换热器性能优于传统矩形换热器。(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5期)

郑志阳[6](2019)在《基于新型管束的扭转流换热器性能优化及装配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扭转流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管壳式换热器,研究其强化传热与流动减阻性能,对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在扭转流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滴形管和螺旋扁管扭转流换热器管内外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总结出新型管束对扭转流换热器强化传热与流动减阻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论述了类梯形倾斜折流板、螺旋扁管和滴形管的加工与装配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滴形管扭转流换热器壳程流体对流换热系数随滴形管长短轴之比的增大而增加,滴形管较圆管更能强化壳程流体扰流,减薄管壁流动边界层,速度与温度梯度协同性优于圆管,对流换热系数较圆管最大高32.81%~33.62%。速度与压力梯度协同性比圆管要差,压降较圆管有所提高,但是综合性能要优于圆管,比圆管最大高18.65%~21.36%。滴形管管内流体性能变化规律与壳程流体一致,对流换热系数较圆管最大高24.35%~31.49%,综合性能最大高9.39%~20.37%。螺旋扁管扭转流换热器管内流体性能变化规律与滴形管一致,对流换热系数较圆管最大高26.32%~32.42%,综合性能最大高20.98%~22.13%。螺旋扁管具有良好的连续螺旋变向的流线形,与正交布置的类梯形倾斜折流板的组合对壳程流体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对流换热系数较圆管最大高17.08%~20.13%,速度与压力梯度协同性优于圆管,压降较圆管最大低15.17%~18.05%,综合性能最大高31.68%~36.84%。结合壳程流体流向无量纲因子η、斜向流域分布和场协同原理揭示其强化传热、流动减阻的本质机理。基于新型管束的扭转流换热器管内流体性能受管束结构这一单因素影响较大,壳程流体性能受管束和折流板结构两个因素的影响。壳程流体要想达到强化传热与流动减阻的双重目的,就得着重研究新型管束与类梯形倾斜折流板的组合对壳程流体的协同导流作用效果。类梯形倾斜折流板上管孔和外轮廓采用“投影法”进行加工,圆管与类梯形倾斜折流板采用卧式整体装配方式,管端接头先焊后胀。螺旋扁管和滴形管都是由圆管挤压、扭曲两步成形的,新型管束与类梯形倾斜折流板的装配采用“最大外圆法”工艺完成。装配结束后,均需对扭转流换热器进行泄露试验。(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孟芳[7](2019)在《一种新型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存在叁角漏流区,造成部分流体短路而影响换热器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避免流体短路的新型螺旋折流板结构,使壳程流体近似连续螺旋状流动,强化传热过程。采用CFD技术对其壳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其与单螺旋结构的换热器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新螺旋结构的壳程传热系数高于单螺旋结构,同时其壳程压降也有所增大;随着螺旋角的增加(30°),新螺旋结构对应的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即综合性能)逐渐高于单螺旋结构对应的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说明新螺旋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换热器壳程的传热性能,在大螺旋角度下还可以提高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同时,新型螺旋折流板结构对流体的导流作用增强,流体的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王志鹏[8](2019)在《新型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传热和阻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换热器效率可以提高产能、降低能耗,还能提高余热的二次利用率,这对解决当今社会资源短缺和能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管壳式换热器因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容易和易于维护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和石油化工领域。其中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的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器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但是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仍然存在壳侧流动死区大和阻力高的问题。针对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本文提出新型垂直式斜折流片管壳式换热器,旨在优化管壳式换热器壳侧结构,进而降低泵功消耗和提高换热效率。本文建立垂直式斜折流片管壳式换热器叁维数值模型,生成计算网格,获得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壳侧叁维流场和温度分布,对其流动结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叁维数值模拟,获得其传热、阻力和综合性能,与传统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进行了对比;详细分析了不同折流片倾角、不同布管方式、不同换热管长度和不同工质对新型管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叁维数值模拟获得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壳侧流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其壳侧流体受斜折流片扰动明显,在壳侧形成倾斜流动,斜向冲刷换热管,流场均匀,使得有效换热面积大,无明显流动死区。(2)对于正叁角形布管的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其壳侧压降随折流片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正叁角形布管的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壳侧压降可降低10.06%~45.10%,泵功消耗减小,节能效果明显。其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不随折流片倾角单调变化,折流片倾角为45°时其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比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提高了29.84%~51.43%,综合性能最优。(3)换热管束的布管方式对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正方形布管的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较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可提高15.78%~29.79%;正方形布管且换热管长度为1000mm时,折流片倾角为60°的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性能最优。(4)倾角不同对应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时的换热管长度也不完全同。折流片倾角为30°时,换热管长度为1000mm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折流片倾角为45°时,换热管长度为1150mm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折流片倾角为60°时,换热管长度为1150mm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以上叁种性能最优的换热器与同倾角下换热管长为800mm的换热器相比,单位压降下的传热系数分别提高了2.67%~25.52%、3.38%~17.80%、6.33%~26.88%。(5)当工质为导热油时,垂直式斜折流片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压降和传热系数随折流片倾角和和壳侧入口速度变化趋势一致,正叁角形布管且换热管长度为1000mm时,折流片倾角为45°的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吴伟栋,张华,贺吉涛,李小龙[9](2019)在《新型SAGD采出液高效换热器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SAGD)热采技术采出液余热利用效能,实现油田稠油热采节能降耗,设计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该换热器基于分离式热管换热技术并采用多模块串联型式,弥补了常规管壳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在油田应用中易沉砂、易形成死油区、换热性能差的不足。通过现场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型换热器换热性能突出,在采出液流量大范围变动下能够稳定运行,显着提高了油田热采余热回收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牛正[10](2019)在《600MW机组脱硝系统新型烟气换热器应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00MW燃煤机组脱硝系统电加热器进行烟气换热器改造,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改造后提高脱硝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减少现场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具有节能减排功效。(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05期)

新型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炼油厂脱硫工艺中运用两套或叁套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利用未脱硫的高温烟气去加热脱硫后的净烟气。该换热器由若干截面为正方形的高温烟气通道,截面为长方形的净烟气碳化硅管呈十字交叉粘在一起,在高温烟气、净烟气通道交界处粘上四个L型密封件,形成高温流体和低温流体的通道,实现两种流体的热交换。本发明传热效率高,节能效果显着,经济、高效,可节约一次能源30~55%,并强化工艺过程,显着提高生产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光,陆吉,王明辉,孙加伟,孔玉莹.新型换热器管板密封焊涡流检测技术[J].无损检测.2019

[2].刘培鸿,丁朝旺,石艳彩,张元峰,程丽红.一种新型节能装置(碳化硅列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3].周锋.新型高效换热器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4].李双艳.新型螺旋流换热器优化设计[J].河南化工.2019

[5].周光辉,刘盼盼,杨凤叶,李海军,常桂铭.一种新型双梯形百叶窗翅片换热器的性能模拟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6].郑志阳.基于新型管束的扭转流换热器性能优化及装配工艺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孟芳.一种新型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J].山东化工.2019

[8].王志鹏.新型垂直式斜折流片换热器传热和阻力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9].吴伟栋,张华,贺吉涛,李小龙.新型SAGD采出液高效换热器现场试验研究[J].节能技术.2019

[10].牛正.600MW机组脱硝系统新型烟气换热器应用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标签:;  ;  ;  ;  

新型换热器论文-李晓光,陆吉,王明辉,孙加伟,孔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