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组织通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组织网络,超密集异构网络,跨层切换,中继发现
自组织通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宫梵昱[1](2019)在《支持设备间通信的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织网络(Self-Organizing Network,SON)是伴随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发展而引出的一套完整的网络规范,其设计理念是实现无线网络的自主功能,包括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愈合等主要方面,适用于当前的超密集异构网络部署场景。在当前的超密集异构网络环境下,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和逐渐复杂的网络部署结构,给网络的性能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超密集异构部署导致越区切换频繁、异构小区切换失败率高;业务动态范围大导致切换参数配置需要动态调整,网络参数与切换性能的关系急需理论分析与策略优化。同时,超密集异构网络还面临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海量的终端设备连接以及频谱资源濒临匮乏等问题,设备间通信的流程机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超密集异构的网络部署背景下,结合自组织网络的设计思想,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针对超密集异构网络部署场景,研究了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策略。首先针对切换过程中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无线链路监测、测量上报、切换执行等关键策略进行了讨论。此外,还对异构网络理论分析中广泛应用的随机几何理论进行了研究,重要分析了泊松点过程、随机路点模型等重要工具的原理和应用,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针对超密集异构网络下跨层切换失败概率高这一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几何统计分析结果的切换参数自优化策略。以基于随机几何的切换参数闭式解为指导,对跨层切换过程中的失败概率、乒乓概率进行预测,通过设置阈值的形式,实现切换的预判决。然后,在传统切换判决策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接收信号强度、驻留时间、基站负载等多方面因素对切换性能的影响,结合模糊综合分析法,计算切换参数的权重。最后以参数权重为输入,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候选基站与最优基站之间的关联程度,选择关联度最高的网关进行切换。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切换策略,从降低切换失败概率、降低乒乓概率、提升数据速率叁方面,大大提升了切换的性能。在超密集异构网络的设备间通信技术方面,本文以优化终端直通(Device to Device,D2D)的发现流程、实现高效节能的发现过程增强为目标,提出了 D2D发现资源的自配置策略。针对当前流程中配置发现请求的监听、发送资源池时没有考虑潜在的关联关系、发现过程漫长且耗能较高的问题,结合实际的D2D通信场景,基于历史连接信息对网络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间的发现流程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授权过程中的字段和信令添加,以改进的信任关系列表(Advanced Trust Relationship List)趔进行了 Relay UE、Remote UE历史连接次数的记录。经过基站处理,得到Relay UE和Remote UE的优先级列表。在发现过程中,通过基站预先按照优先级列表,为当前的发现过程进行资源池分配,实现了发现资源的自配置。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发现资源自配置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能耗,提升发现效率。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超密集异构网络中跨层切换和设备间通信发现等重要流程,进行了自优化、自配置的策略设计。通过问题研究、模型建立、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证明,所提策略可获得理论上的性能增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1)
王圣和[2](2019)在《基于多技术通信的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高效而环保的通信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由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携带的无线设备构建的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是一种高效而环保的通信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网络,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面临着移动速度不同、障碍物遮挡、设备间无线信号干扰以及通信安全等问题。目前,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中使用的单一无线技术不能完全适应全部的通信场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包括:通过评测单一无线技术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不同通信场景中的效果来发现问题;根据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设计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提出一种物理层加密方案用于保护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基于上述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使用USRP B210和GNU radio构建了Wi-Fi和802.11p评测系统,使用Zigbee节点构建了Zigbee评测系统。根据构建的评测系统,本文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的无障碍物、障碍物遮挡和移动等典型通信场景下,对Wi-Fi、802.11p和Zigbee的端到端链路质量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本文总结了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第二,根据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本文设计出一个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本文使用有障碍物遮挡通信场景中的评测数据,在NS2网络仿真器中添加障碍物模型,并对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在吞吐量和帧投递率方面优于单一无线技术。第叁,为了保证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针对Wi-Fi和802.11p都使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a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本文提出了双重保护的物理层加密方案。首先,对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字段和信号字段进行迭代的时域加密来保护数据的安全。然后,使用时域加密后的长训练符号来阻止敌人执行信道同步。最后,本文使用USRP B210和GNU Radio实现了该加密方案。通过真实的硬件实验和仿真实验展示了加密方案的性能并对不同的攻击场景进行了安全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8)
朱照红[3](2018)在《WiFi和ZigBee混合自组织组网技术在飞行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系统分析了WiFi和ZigBee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兼容和互补二者优点的适用于飞行器通信系统的自组织网络,并完成了混合自组织网络通信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24期)
刘芳,胡立章,王亚静,董正坤,赵小萌[4](2017)在《智能电网应急通信中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接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智能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通过详细阐述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说明无线自组织网络适合作为智能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末端子网,最后重点讨论利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搭建智能电网应急通信系统末端子网的叁种拓扑结构、组网方案及性能对比,为智能电网应急通信系统中应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河北电力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姚雪宁[5](2018)在《自组织卫星网络的任务分发和通信路由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网络在飞机导航、地面探测、视频转播、地震救灾、军事与国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卫星网络的研究包含任务分发、路由技术、控轨技术、天线设计等方面,其中任务分发和路由技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最为相关,也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的重视。与传统卫星网络相比,自组织卫星网络对节点的角色划分不同,不再以卫星轨道高度来决定节点所承担的任务,而是根据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的功能划分将节点分为工作卫星、服务卫星和通信卫星。因此对任务分发提出了新的问题模型,原来的任务分发策略不再适用。并且由于网络结构的变化,链路中断更加频繁,数据传输灵活多变,原有卫星网络中集中式的路由计算方式难以适应新的网络结构,需要提出具备灵活性、抗毁性和重构能力的路由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针对以上挑战,本文基于现有的自组织卫星网络结构,以对地观测为任务目标,研究自组织卫星网络中的任务分发和通信路由技术,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一、针对新的卫星网络在节点分工上的不同,首次将交替方向乘子法应用在卫星网络的任务分发优化问题当中,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分发决策。针对卫星网络特有的优化场景,使用无线数据传输公式,构建以总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设计优化算法解决任务分发问题,实现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中等精确度优化的要求。通过设计基于MATLAB和CVX的仿真实验,与传统的集中式求解方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大规模场景中,能够在几十次迭代后实现收敛和中等精确度优化。二、针对自组织卫星网络当中链路频繁中断的问题,构建新型的多层卫星网络组网结构,实现联系图路由思想,使网络完成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并根据场景需求,增加对路由计算过程的跳数限制和节点有效性判断,以及设计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使用OPNET网络仿真软件建立卫星网络仿真平台,实现多种路由算法的对比。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实现更有效的数据传输,且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更短的传输时延,具备更高的抗毁和重构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范奇[6](2017)在《车载自组织网络车间通信信道建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间的通信作为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中的重要基础,其信道特性的研究对于车间通信系统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车间通信相对于传统的蜂窝网无线通信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多径衰落,但同时又具有很多差异性,如车间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两端都是移动的,发射天线高度和通信距离范围都不同,故不能直接使用传统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需要结合其自身特性建立合适的信道模型。首先,论文总结了车间通信无线信道的和传统蜂窝无线信道的不同点以及常用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然后对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对垂直平面发射的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论文采用了这一射线追踪方法对无线信道进行建模,从而获得车间通信无线信道的空-时-频特性。其次,论文分别对城市环境和高速公路环境下的车间通信无线信道进行了仿真,利用信道模型所获得的时间、角度和频率的色散参数信息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城市的环境中又分别对同一街道、十字路口和相隔一个街区叁种典型场景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对比。城市环境下,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物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建筑物材料对信号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公路环境下,在设置的移动模型中,考虑的是车辆,尤其是一些大型车辆对信号传播的影响。另外,还分析对比了经过不同过程(反射、绕射)的射线的损耗程度,确定了不同环境下射线的合适的反射次数上限和绕射次数上限,以减少不必要的射线分支,从而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最后,论文介绍了信道建模的实现过程中的叁个重要模块。使用多线程编程的方法实现了算法运行速度的提升,并仿真了算法运行速度和线程个数的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4-20)
姚帅[7](2017)在《终端自组织通信链路控制与跨层优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终端直通(D2D,Device to Device)自组织通信是未来蜂窝通信体系下的一种增强的通信方式。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是LTE协议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MAC层之上,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与有线环境相比,无线D2D网络通常具有误码率高、时延大、带宽低、各段信道的不一致以及移动频繁等特性。因此,在D2D网络中,只有在保证无线链路的误码率相当低时才能实现TCP数据包可靠的点到点传输。RLC具有叁种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其中AM模式具有重传功能。在D2D系统中,为了降低TCP层数据包的错误率,必须在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采用高性能的重传控制,即RLC AM模式。D2D系统与标准的LTE协议相比实现上有一定的差别,本文基于D2D自组织通信的特点完成了 D2D系统RLC AM模式的设计和实现。对于D2D网络而言,即便在RLC层增加了数据重传,由于无线信道质量不稳定性,传统的TCP层协议仍存在着有很大的缺陷,因此需要对无线TCP层协议做改进。D2D自组织通信系统在整个链路通信的过程中,由多段无线链路传输构成。无线链路传输中各段信道的不一致性,导致各段无线链路的链路质量不尽相同,传统的跨层TCP协议改进算法大多数是基于蜂窝网络来进行的,只能感应到发送端单独一段的无线链路质量,无法感应D2D网络中整体的链路传输状况。本文就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LC层回传和链路分段跨层感知的TCP协议改进算法。通过上述算法,可以达到对链路状况的整体感知,并将链路质量整体感知结果传回发送端。这样,在TCP层,则可以通过对数据传输过程中链路的整体感知,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TCP的吞吐率。本文采用 NS2 (Network Simulator version 2)仿真平台对 TCP协议改进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重点在于TCP协议算法改进前后D2D自组网通信系统吞吐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08)
李玉敏[8](2015)在《POWERLINK技术组织、通信行规规范与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网POWERLINK标准化组织(EPSG)2003年成立于瑞士,其目的是为了POWERLINK技术的标准化、市场推广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秘书处2011年12月完成了POWERLINK标准转化制定工作,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1年第23号公告批准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GB/T 27960—2011《以太网POWERLINK通信行规规范》。POWERLINK用于工业领域的主要特征——融合了以太网和CANopen的特性,集成了叁个不同领域的特性和能力。POWERLINK中国用户组织的团队包括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华桑、KW、Wind River、HMS、Systec、Infoteam、XILINX、ALTERA等众多企业一同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ITEI)提供产品测试与认证,POWERLINK在中国具有完整的支撑体系。(本文来源于《电器工业》期刊2015年11期)
李玉敏,周学良[9](2015)在《CC-Link组织、通信协议与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C-Link是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的简称,是一种可以同时高速处理控制和通信数据的现场网络系统,可以提供高效能、一体化的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控制。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CLPA)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NPO),由众多开发"CC-Link"产品的制造商会员组成,它建立的目的是在全球推广CC-Link,始初由叁菱电机发布的CC-Link现场总线技术规范,作为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已经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转化的标准包括CC-Link GB/T 19760.1—.3;CC-Link/LT GB/T 19760.4;CC-Link Safety GB/Z 29496.1—.3。CC-Link现场总线技术关键特色是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功能,以及非常高的抗干扰标准,这使得它很难让常规工厂事故中断网络运行。CLPA提供的另一个关键网络技术是基于以太网的工业网络CC-Link IE(正在转化中),是标准的工业以太网,有控制层网络和现场层网络两种主要的提供形式。具备多厂商设备使用环境,高性能的网络,广泛应用在钢铁、烟草、印刷、楼宇、汽车装配线等机电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期刊2015年01期)
杨欢[10](2014)在《无线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3G网络、4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等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不需要中心控制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这类网络无需基站、路由器和无线接入点等基础设施,无线终端通过自动组网来互联互通,因此能够更加快速、便捷、高效地部署及通信,适合于一些紧急场合的通信需要。然而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传输的特性以及无线自组织网络节点能源有限易毁的特点会使得通信数据丢失严重且通信数据容易被敌手截取、解读、篡改、利用等。因此,为保证无线自组织网络中通信的安全性,要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应用加密算法。本文的工作如下。1.介绍了Grain系列算法中的Grain 128算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特点对Grain 128算法进行了改进:将加密后的消息进行分段,每段加入标识序列号,在解密时根据每段的标识序列号来判断是否有数据丢失,从而将接收到的信息正确解密,实现同步解密。2.将改进后的Grain 128算法运用到无线自组织网络中,并对Grain 128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主要包括加解密正确性测试、数据丢失测试和效率测试。经过测试得出以下结论:Grain 128可正确的加解密信息;在发生数据丢失时,该算法可以将没有数据丢失的分组正确解密;当发送100MB数据时,由于Grain 128加密算法的引入而导致的通信延迟为2.54%。(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自组织通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高效而环保的通信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由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携带的无线设备构建的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是一种高效而环保的通信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网络,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面临着移动速度不同、障碍物遮挡、设备间无线信号干扰以及通信安全等问题。目前,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中使用的单一无线技术不能完全适应全部的通信场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包括:通过评测单一无线技术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不同通信场景中的效果来发现问题;根据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设计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提出一种物理层加密方案用于保护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基于上述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使用USRP B210和GNU radio构建了Wi-Fi和802.11p评测系统,使用Zigbee节点构建了Zigbee评测系统。根据构建的评测系统,本文在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的无障碍物、障碍物遮挡和移动等典型通信场景下,对Wi-Fi、802.11p和Zigbee的端到端链路质量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本文总结了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第二,根据单一无线技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不足,本文设计出一个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本文使用有障碍物遮挡通信场景中的评测数据,在NS2网络仿真器中添加障碍物模型,并对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技术通信的智能选择算法在吞吐量和帧投递率方面优于单一无线技术。第叁,为了保证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针对Wi-Fi和802.11p都使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a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本文提出了双重保护的物理层加密方案。首先,对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字段和信号字段进行迭代的时域加密来保护数据的安全。然后,使用时域加密后的长训练符号来阻止敌人执行信道同步。最后,本文使用USRP B210和GNU Radio实现了该加密方案。通过真实的硬件实验和仿真实验展示了加密方案的性能并对不同的攻击场景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组织通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宫梵昱.支持设备间通信的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王圣和.基于多技术通信的行人—自行车自组织网络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3].朱照红.WiFi和ZigBee混合自组织组网技术在飞行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8
[4].刘芳,胡立章,王亚静,董正坤,赵小萌.智能电网应急通信中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接入技术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17
[5].姚雪宁.自组织卫星网络的任务分发和通信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范奇.车载自组织网络车间通信信道建模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7
[7].姚帅.终端自组织通信链路控制与跨层优化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17
[8].李玉敏.POWERLINK技术组织、通信行规规范与技术应用[J].电器工业.2015
[9].李玉敏,周学良.CC-Link组织、通信协议与技术应用[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5
[10].杨欢.无线自组织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