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系发育论文-郝桂英,易利,潘用清,何学谦

种系发育论文-郝桂英,易利,潘用清,何学谦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系发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枝睾阔盘吸虫,山羊,nad4基因,种系发育

种系发育论文文献综述

郝桂英,易利,潘用清,何学谦[1](2019)在《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州分离株nad4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山羊源枝睾阔盘吸虫的种内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对采集自四川省凉山州的5个吸虫样品na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及分析,并构建种系发育树。测序结果显示,所测得的5个山羊源枝睾阔盘吸虫nad4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789 bp,核苷酸同源性为99.5%~100.0%,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4个变异位点。系统发育树显示,5个山羊源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州分离株聚在同一小支上,未与胰阔盘吸虫聚类在一支上,能与其他吸虫相鉴别。本研究结果为枝睾阔盘吸虫的分子分类和种群遗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李巧燕,谭子龙,靳元春,何鑫,柳亦松[2](2019)在《基于pcox1基因分析黑斑蛙小吻对盲囊线虫种系发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省不同地区黑斑蛙体内采集的16条小吻对盲囊线虫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对其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小吻对盲囊线虫与其他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00 bp,湖南省各分离株之间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1序列的相似度均低于89%。结果表明,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从而为小吻对盲囊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郝桂英,王赵伟[3](2018)在《羊毛尾线虫凉山州分离株的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自四川省凉山州12个山羊源羊毛尾线虫分离株的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pCyt b)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羊毛尾线虫pcox1和pCyt b序列长度分别为843bp和909bp,种内变异分别为0.0%~0.5%(7个变异位点)和0.0%~0.1%(1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到7个单倍型和2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773和0.409,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1 74和0.000 45。构建的种系发育树均显示,12个山羊源羊毛尾线虫凉山州分离株聚在同一小分支,能与其他毛尾线虫相鉴别;不同宿主来源的羊毛尾线虫中国株均聚在同一分支,而羊毛尾线虫西班牙株单独聚为一支,推测不同地方羊毛尾线虫分离株可能存在隐藏种或不同的基因型。结果表明,羊毛尾线虫cox1和Cyt b基因序列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羊毛尾线虫的种间鉴定;羊毛尾线虫凉山州分离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且cox1基因的多样性水平高于Cyt b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羊毛尾线虫的分子分类、群体遗传结构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侯强红,李进军[4](2019)在《基于ITS基因分析扩展莫尼茨绦虫种系发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ITS序列探讨扩展莫尼茨绦虫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PCR对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6株扩展莫尼茨绦虫分离株核糖体ITS序列长度一致,为1 462~1 473 bp,且分离株与基因库扩展莫尼茨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可以与其它带科绦虫有效鉴别。说明ITS序列种内较为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扩展莫尼茨绦虫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经济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崔艳艳,闫亚群,史柯,赵姗姗,景纪春[5](2018)在《不同宿主源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目的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属严格专性细胞内寄生菌,通常在宿主动物嗜中性细胞内繁殖,通过媒介蜱传播,宿主范围较广,可以感染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等。AP对特定宿主动物适应性及自身特点使得其呈现出多样性差异,而人-畜-犬接触密切导致AP在人畜间的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AP在人-畜-犬叁者之间的种系发育情况,(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6)

王欣茹,尹代杰,杨逸豪,李萌,刘思齐[6](2018)在《湖南省野猪杜氏颚口线虫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野猪杜氏颚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该基因探究杜氏颚口线虫与其它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从野猪体内分离出的杜氏颚口线虫cytb基因,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株杜氏颚口线虫分离株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067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杜氏颚口线虫分离株同源性均大于98.3%,与其它线虫的同源性均小于72.0%;通过该基因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所有的杜氏颚口线虫分离株均与已知杜氏颚口线虫属于同一大分支。表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杜氏颚口线虫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本研究为杜氏颚口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群体遗传学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党冰怡[7](2018)在《郑州地区犬源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形虫病(Piroplasmosis),旧称焦虫病,是一类由梨形虫纲巴贝斯科或泰勒科原虫引起的寄生于人类和多种动物红细胞内的蜱传性血液原虫疾病,包括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和泰勒虫病(Theileriosis)。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高热、黄疸、消瘦、精神沉郁等症状。梨形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梨形虫宿主范围较广泛,可感染人类和野生及驯养的哺乳动物,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本研究对我国郑州地区犬源梨形虫感染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可望对犬梨形虫病的发生、流行与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1.2013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从河南省郑州市10个不同的地点,采用前肢静脉采血法共收集393份犬新鲜抗凝血样品。对采得的样本进行血液全基因组DNA提取,所获DNA样本分别进行基于18S rRNA基因的常规PCR和巢氏PCR扩增,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犬梨形虫的总体感染率为5.34%(21/393)。阳性样品中共检测到叁种梨形虫病原,分别为吉氏巴贝斯虫(3.82%,15/393)、吕氏泰勒虫(1.01%,4/393)和环形泰勒虫(0.51%,2/393)。不同采样点犬梨形虫的感染率各异,从0%至100%不等;大型犬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率(7.55%,8/106)显着高于中型犬(1.87%,2/107)和小型犬(2.48%,5/180),其中,罗威纳犬和德国牧羊犬的感染率分别达到100%(1/1)和45.45%(5/11)。然而,不同饲养模式下,家庭饲养犬(5.64%,19/337)与流浪犬(3.57%,2/56)的梨形虫感染率无显着差异;雄性犬(5.43%,10/184)与雌性犬(7.19%,11/153)的梨形虫感染率差异也不显着。2.对获得的21份犬梨形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应用SeqMan和ClustalX 2.11软件进行比对和校准。对校准后的犬源巴贝斯虫和泰勒虫序列,同时使用MEGA6.06软件基于Neighbor-Joining法对其进行分子种系发育进化分析,进而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犬源巴贝斯虫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鉴定的吉氏巴贝斯虫均聚集于之前报道的吉氏巴贝斯虫分枝中。本研究共鉴定出两种吉氏巴贝斯虫基因型,一种为以DXY7和YD11为代表,与日本的亚洲型(LC012808)和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型(AF271081)同源性达99%;另一种为以W4和YN21为代表,与我国武汉(KP666166)和美国(EU084677)的吉氏巴贝斯虫同源性达99%。犬源泰勒虫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环形泰勒虫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YN16和YN2。其中,YN16与印度(KT367868)发现的环形泰勒虫同源性为99%,YN2与我国(EU083800)牛源环形泰勒虫的同源性为99%。吕氏泰勒虫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基因型LL16、DXY28、WT10,以及DF84。其中,LL16和DXY28与WT10形成单独的分枝;而DF84与河南嵩县(JX469518)的吕氏泰勒虫同源性为99%。综上所述,本研究报道了我国郑州地区犬源梨形虫的感染和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分子种系发育进化分析。研究中发现的犬源巴贝斯虫病原全部为吉氏巴贝斯虫,该病原可能为郑州地区犬源巴贝斯虫的优势种;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环形泰勒虫和吕氏泰勒虫的犬源宿主。研究结果为我国犬源梨形虫病流行病学及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牛美容,王会宝,刘婷丽,范现成,宋军科[8](2018)在《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羊蛔虫的种系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羊蛔虫的分类学地位,本研究首先对羊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基于其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构建了种系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羊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4 288bp,编码36个基因,包括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cox1-3、nad1-6、nad4L、atp6和cytb)、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其与人蛔虫和猪蛔虫的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8.7%和98.2%,种系发育树显示,羊蛔虫、人蛔虫和猪蛔虫位于同一进化支,亲缘关系很近。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羊蛔虫、人蛔虫和猪蛔虫可能属于同一物种。本研究为羊蛔虫在分类、演化、分子流行病学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高俊峰,张莹,侯美如,崔宇超[9](2017)在《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序列分析及种系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I(nad1)的遗传变异及种系发育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黑龙江省3个地区的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cox1和nad1部分基因,对其序列分析并构建种系发生树,探讨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pcox1和pnad1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99 bp和492 bp,且基因长度均一致。pcox1基因种内变异率在0~0.7%,种间变异率在12.2%~15.8%;pnad1基因种内变异率在0~0.2%,种间变异率在12.7%~23.3%,种间变异要大于种内变异。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个地区的东方次睾吸虫聚集在一起,次睾属的另两个成员聚集在同一分支,且系统发生树中的Bootstrap值均较高。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x1基因和nad1基因可以用于东方次睾吸虫的种系发育分析,本研究为东方次睾吸虫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数量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谭磊,王爱兵,周湘,刘雪松,孔小鲜[10](2017)在《基于ITS基因分析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黑斑蛙裂头蚴湖南株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与测序,应用ClustalX 2.0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研究黑斑蛙裂头蚴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不同地区10个黑斑蛙裂头蚴分离株ITS序列基本一致,为1 362~1 382bp,各分离株之间ITS-1和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95.4%和94.6%;与基因库中其他带科绦虫ITS-1和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59.5%和56.9%。通过建立NJ系统发育树,湖南省黑斑蛙裂头蚴分离株与欧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得到了很好的鉴定。黑斑蛙ITS序列在种内相对保守,而种间差异较大,因此ITS序列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研究黑斑蛙裂头蚴种系遗传变异,从而为黑斑蛙裂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种系发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湖南省不同地区黑斑蛙体内采集的16条小吻对盲囊线虫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对其线粒体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并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小吻对盲囊线虫与其他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00 bp,湖南省各分离株之间相应序列的相似性在97%以上,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1序列的相似度均低于89%。结果表明,小吻对盲囊线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从而为小吻对盲囊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系发育论文参考文献

[1].郝桂英,易利,潘用清,何学谦.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州分离株nad4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

[2].李巧燕,谭子龙,靳元春,何鑫,柳亦松.基于pcox1基因分析黑斑蛙小吻对盲囊线虫种系发育关系[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

[3].郝桂英,王赵伟.羊毛尾线虫凉山州分离株的线粒体cox1和Cytb基因的序列测定及种系发育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4].侯强红,李进军.基于ITS基因分析扩展莫尼茨绦虫种系发育关系[J].经济动物学报.2019

[5].崔艳艳,闫亚群,史柯,赵姗姗,景纪春.不同宿主源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种系发育分析[C].2018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6].王欣茹,尹代杰,杨逸豪,李萌,刘思齐.湖南省野猪杜氏颚口线虫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种系发育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

[7].党冰怡.郑州地区犬源梨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系发育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

[8].牛美容,王会宝,刘婷丽,范现成,宋军科.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羊蛔虫的种系发育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9].高俊峰,张莹,侯美如,崔宇超.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序列分析及种系发育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

[10].谭磊,王爱兵,周湘,刘雪松,孔小鲜.基于ITS基因分析黑斑蛙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J].中国兽医学报.2017

标签:;  ;  ;  ;  

种系发育论文-郝桂英,易利,潘用清,何学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