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钛纳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催化裂化,涂层,性能,效果
钛纳米论文文献综述
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1](2019)在《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在冷却器管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石化1.4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解决柴油、液化气冷却器管束易泄漏、运行时间不长的问题,从防腐技术着手,进行防腐涂层优选,选择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对管束进行防腐。文章简述了钛纳米聚合物防腐涂层的性能及目前设备实际应用取得的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4期)
李健淋,闫理贺,司金海,侯洵[2](2019)在《新型二维材料碳化钛纳米片光限幅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MXen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以及组分、层数与厚度灵活可控的优点,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了一种MXene材料碳化钛(Ti_3C_2T_X)纳米片分散液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响应机制。发现Ti_3C_2T_X纳米片分散液在532、1 064 nm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光限幅性能,其限幅阈值分别为0.14 J/cm~2和0.12 J/cm~2;通过测量非线性散射光强度随入射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发现该材料光限幅响应机制主要起源于非线性光学散射效应。与传统的光限幅材料C_(60)比较,该材料具有光限幅阈值低、响应波长范围宽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孙博,齐永娟,吴限,马诚,张金生[3](2019)在《单模聚焦微波法制备银锌钛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环形聚焦单模微波合成系统快速合成银锌钛纳米复合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为模拟降解物,考察了银掺杂量、催化剂投加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以溴酸钾、异丙醇、EDTA-2Na作为自由基捕获剂,探究银锌钛纳米复合物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在15 W紫外灯辐射下,当银添加量为2%,催化剂投加量0.8 g/L时,在50 min内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9.23%。该催化剂经5次循环使用后,光催化效果大于90%。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可知,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空穴。(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陆永生[4](2019)在《稀土钛纳米涂层油管在长庆油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试验检验稀土钛纳米涂层油管在长庆油田腐蚀严重区块的适用性,并通过实验室加热试验检验稀土钛纳米涂料油管在高温环境中的使用效果,以解决油田生产中出现的油管腐蚀(含丝扣腐蚀)、偏磨、垢堵、抽油杆腐蚀、偏磨断脱等多种问题。试验结果显示,经稀土钛纳米涂料涂覆后油管使用寿命延长了2~3倍,并可明显节约经济成本。(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9年08期)
黄棣,张秀梅,徐梦洁,林巧霞,陈维毅[5](2019)在《钛纳米管表面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形成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的方法在纯钛表面制备一层规整、有序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管,将其依次浸泡单宁酸(TA)和钙离子的螯合物溶液以及磷酸盐溶液中,通过调节pH,在其表面形成单宁酸/羟基磷灰石(TA/HA)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谱仪(XRD)和傅立叶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制备的TiO_2纳米管、其上黏附的TA和钙离子的螯合物以及最终形成的TA/HA复合涂层进行表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成分结构表征。通过膜结合强度测试仪测试复合物与钛基底的结合强度。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30 V电压下,在0.9wt%的氟化氨/丙叁醇电解液中阳极氧化2 h制备的TiO_2纳米管排列均匀规整,管径为130~170 nm。通过该方法可以在纳米管表面形成TA/HA涂层,并且TA螯合的钙离子为HA的形成提供了成核位点。TA的液态粘合特性辅以TiO_2纳米管与涂层的机械咬合增强了涂层与基底在润湿情况下的结合强度。抑菌实验表明,该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成功制备出了兼具骨诱导活性和抗菌性能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孙煜伟,吴艺凡,王雪鹏,李祥高,王世荣[6](2019)在《Y型酞菁氧钛纳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晶型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叁氟乙酸/1,2-二氯乙烷(CF_3COOH/1,2-C_2H_4Cl_2)体系制备Y型酞菁氧钛(Y-TiOPc)纳米粒子的绿色工艺,采用酸碱中和-强酸置换法和常压蒸馏法对CF_3COOH/1,2-C_2H_4Cl_2体系制备Y-TiOPc过程中的酸溶溶剂进行回收,减少了CF_3COOH和1,2-C_2H_4Cl_2的排放,回收的试剂达到可再利用标准。研究了采用CF_3COOH/1,2-C_2H_4Cl_2体系所制备的Y-TiOPc纳米粒子的晶型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该体系制备的Y-TiOPc纳米粒子在超声和球磨中的晶型稳定性均优于传统浓硫酸工艺制备的Y-TiOPc纳米粒子,其晶型经过4 h超声和球磨处理不会向最稳定的β-TiOPc转化,完全满足制备有机光导体的电荷产生层时必须的球磨或超声分散工艺要求。最后,将所制备的Y-TiOPc纳米粒子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应用于多层有机光导体研究了其光电性能。并研究了析出温度对Y-TiOPc纳米粒子光电性能的影响,在析出温度为0℃时材料性能最优,所制备的有机光导体的性能参数为V_0=828. 7 V、E_(1/2)=0. 09μJ/cm~2、V_r=33. 7 V和R_d=20. 3 V/s。(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陈明珠,吴爱民,靳晓哲,秦振海,黄昊[7](2019)在《氮化钛纳米颗粒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在氮气和氢气气氛下制备氮化钛纳米颗粒,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纳米氮化钛呈现立方结构,晶粒尺寸为30.00~60.00 nm,晶化程度良好。氮化钛纳米颗粒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电流密度为50 mA/g时,放电比容量达到3 037 mAh/g;在定容500 mAh/g,电流密度为75 mA/g时,电池可稳定循环,能量效率维持在62%左右。此外,充放电循环后电极片的XRD、SEM结果证明锂氧电池的主要反应为过氧化锂的生成与分解。(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泽华[8](2019)在《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其中一种最佳的固定方式,为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改性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纯钛基材表面原位构建高度有序排列TiO2纳米管多孔结构,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2纳米管表面,通过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组成成分和抗菌成分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比较几种方法固定抗菌肽的效果,并利用体外抑菌实验评估纳米管表面的抗菌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效应。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钛片的处理及TiO_2纳米管的制备制备直径为15mm的圆形光滑钛片,使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钛片表面构建TiO_2纳米管的多孔结构,并利用FESEM观察钛基材表面的形貌特征。2、TiO_2纳米管表面装载GL13K抗菌肽将钛纳米管组作为空白对照(A组),采用物理吸附法(B组)、共价结合法(C组)及层层自组装法(D组)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材料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正置荧光显微镜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上述四组样品进行分析,以检测TiO_2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效果。3、装载GL13K抗菌肽的TiO_2纳米管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厌氧条件下,将装载抗菌肽的钛纳米管材料放置在含有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血平皿中48-72h,观察材料周围是否存在抑菌环,不同时段分别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菌悬液的浓度值,从而评估材料的抗菌率。结果:1、光滑钛片的表面呈镜面状;钛纳米管呈特有的蜂窝管状结构,管腔直径较为均匀,平均约80nm,纳米管高度约2.4um;2、接触角检测显示实验组的接触角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表明实验组材料的亲水性减弱;XPS分析结果显示400eV处,实验组氮元素的波峰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表明GL13K抗菌肽成功固定至钛纳米管材料表面;FTIR检测结果显示1630cm-1时实验组的波峰均与GL13K抗菌肽的波峰一致,表明抗菌肽成功固定至钛纳米管材料表面;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材料表面未见明显荧光分布,实验组材料表面均可见不等量的荧光,证实抗菌肽已成功固定至TiO2纳米管材料表面。抗菌肽的释放曲线可见自组装组的样品表面至第5天时仍有抗菌肽持续释放,表明该组的缓释效应优于其它两组;3、TiO2纳米管-GL13K抗菌肽的抗菌药物涂层具备一定的抗菌能力。结论:叁种方法均成功将GL13K抗菌肽接枝至TiO_2钛纳米管表面,成功构建抗菌药物涂层,其中,层层自组装法的缓释效应最佳,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改善钛种植体表面的持续抗菌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王泽华,程佳蕙,高启坤,宋婷婷,吴明月[9](2019)在《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二氧化钛(TiO_2)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AMP)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为钛种植体表面的抗菌改性及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物理吸附、共价结合及层层自组装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表面,构建生物活性抗菌涂层,并比较其固定效果。结果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正置荧光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证实3种方法均可将GL13K抗菌肽固定至TiO_2纳米管表面。结论层层自组装法的缓释效应最佳,有望提高钛种植体表面的持续抗菌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吕亚男,章顺虎,陈栋[10](2018)在《冷却过程中碳化钛纳米颗粒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碳化钛颗粒在冷却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了原子数从80到5 000的碳化钛颗粒尺寸对颗粒结构的影响,以及冷却速率对颗粒结构和相变凝固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TiC颗粒的尺寸对其分子结构影响显着。在不同的冷却速率下,大尺寸碳化钛颗粒具有NaCl结构、玻璃状结构和多晶结构。当冷却速率为5×10~(11) K/s和1×10~(13) K/s时,TiC颗粒结构分别为NaCl晶体结构和玻璃状结构。当冷却速率为1×10~(12) K/s时,TiC颗粒形成了多晶结构。此外,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和碳化钛粒径的减小,碳化钛颗粒的凝固点随之下降。(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8年05期)
钛纳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MXen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以及组分、层数与厚度灵活可控的优点,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了一种MXene材料碳化钛(Ti_3C_2T_X)纳米片分散液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响应机制。发现Ti_3C_2T_X纳米片分散液在532、1 064 nm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光限幅性能,其限幅阈值分别为0.14 J/cm~2和0.12 J/cm~2;通过测量非线性散射光强度随入射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发现该材料光限幅响应机制主要起源于非线性光学散射效应。与传统的光限幅材料C_(60)比较,该材料具有光限幅阈值低、响应波长范围宽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纳米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在冷却器管束上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
[2].李健淋,闫理贺,司金海,侯洵.新型二维材料碳化钛纳米片光限幅特性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孙博,齐永娟,吴限,马诚,张金生.单模聚焦微波法制备银锌钛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2019
[4].陆永生.稀土钛纳米涂层油管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腐蚀与防护.2019
[5].黄棣,张秀梅,徐梦洁,林巧霞,陈维毅.钛纳米管表面单宁酸/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形成与性能表征[J].医用生物力学.2019
[6].孙煜伟,吴艺凡,王雪鹏,李祥高,王世荣.Y型酞菁氧钛纳米粒子的绿色制备及晶型稳定性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9
[7].陈明珠,吴爱民,靳晓哲,秦振海,黄昊.氮化钛纳米颗粒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电化学行为[J].功能材料.2019
[8].王泽华.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9].王泽华,程佳蕙,高启坤,宋婷婷,吴明月.钛纳米管表面固定GL13K抗菌肽的实验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吕亚男,章顺虎,陈栋.冷却过程中碳化钛纳米颗粒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钢铁钒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