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秦雪

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秦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球形聚合物刷,抗吸附,N-羟乙基丙烯酰胺,等温滴定量热(ITC)

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秦雪[1](2017)在《纳米球形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刷的制备及其抗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容易功能化、尺寸可控等特点,纳米微球可以被细胞吞噬,进入器官和组织,其在生物分子学、药物缓释控释、药物靶向治疗及免疫诊断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蛋白质、细胞、微生物等在纳米微球表面的吸附,导致微球容易被体内免疫系统识别进而清除出体内,严重影响了临床应用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微球表面修饰抗吸附聚合物,使纳米微球具有抗吸附性能。本文利用光乳液聚合法,通过光引发剂HMEM的引发,将具有强亲水性、抗污性能的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接枝在聚苯乙烯球核表面,成功合成核壳结构的纳米球形聚合物刷PS@PHEAA。研究了不同蛋白质体系中PS@PHEAA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和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发现PHEAA的修饰明显降低了蛋白质的吸附量,但是由于纳米球形聚合物刷的特殊结构,微量蛋白质会通过静电作用力与核相互作用或者进入柔软的链中导致自聚。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光乳液聚合合成法在聚苯乙烯(PS)核表面接枝高密度的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合成聚苯乙烯核(PS)与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的共聚物——PS@PHEAA,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其所含成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表征其形貌和尺寸。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PHEAA的分子量,计算PHEAA在聚苯乙烯核表面的接枝密度。(2)利用动态光散射仪和高分辨浊度计,测定不同pH和盐浓度下PS@PHEAA在牛血清蛋白(BSA)、溶菌酶(Lyz)两种不同等电点蛋白质体系中的尺寸和浊度,检测PS@PHEAA在不同蛋白质体系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盐浓度时,PS@PHEAA粒径会略微增大,但是在pH和盐浓度条件变化的整个过程中,PS@PHEAA都可以保持单一分散性。浊度数据显示,在不同pH条件下PS@PHEAA与蛋白质无相互作用,在不同盐浓度下,PS@PHEAA与蛋白质有微弱相互作用,当盐浓度增加到150 mM以上时,PHEAA形成假性阳离子导致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有所变化。在复杂蛋白质体系胎牛血清中,PHEAA可以给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持单一分散性。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测试了聚苯乙烯纳米微球修饰前后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PHEAA的修饰不会增加PS@PHEAA的细胞毒性。(3)通过等温滴定量热仪(ITC)测定了不同盐浓度下蛋白质在PS@PHEAA表面的吸附量,实验过程用两种方式制样——配制制样和透析制样,选择误差小的透析制样组数据。结果显示蛋白质在PS@PHEAA表面有微量吸附,不同盐浓度下BSA和Lyz在微球表面吸附量的增量不同:在pH6.8时,带有负电荷的BSA在PS@PHEAA上的吸附量增量大于带有正电荷的Lyz。我们推测是由于此时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带有正电荷的Lyz主要与带有负电荷的聚苯乙烯核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在低盐浓度下已接近吸附饱和。但是带有负电荷的BSA是由于进入柔性链引起自聚,表现出相互作用现象。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手段,进一步分析蛋白质在刷层的吸附位置。结果显示,盐浓度增加时,Lyz体系中电子云密度主要在内层增加,BSA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在每层均匀增加。进一步证实了 ITC的结论,即Lyz主要与核相互作用而BSA主要通过在链中自聚,表现出相互作用现象。(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5-12)

张晶晶[2](2016)在《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分子刷的制备、表界面性质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分子刷是指一端固定在材料表面或界面上的高密度聚合物分子链,具有制备方法简便、结构可调控性强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调控表面性质、实现表面功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界面改性、纳米杂化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分子刷作为一种新型亲水性聚合物刷体系,具有水合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生物防污、药物控释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针对该分子刷在表面润滑、水处理膜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尚未开发。为此,本论文分别采用“graft from”和“graft to”两种方法制备了PHEAA分子刷,对其表面润滑、摩擦磨损特性及在水处理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采用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了厚度可控的PHEAA分子刷,采用椭圆偏振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刷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摩擦损耗试验机测定了分子刷在水中的摩擦系数,结果发现:PHEAA分子刷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取决于分子刷厚度,而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又共同影响表面润滑性能。当分子刷很薄时(<10 nm),其分布呈岛状结构,表面粗糙,随着厚度增加,分子刷接枝变得致密,表面变平整。对于水合性质,当分子刷厚度增大时,分子量增大,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导致表面水合性能下降。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很薄和很厚的分子刷表面摩擦系数均较高,当厚度适中时(~20 nm),PHEAA分子刷的水中摩擦系数最低,约为0.013,接近超润滑状态。为提高分子刷在润滑过程中的抗压性及耐磨性,本论文提出了制备具有交联结构分子刷的策略。为此,在PHEAA分子刷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同含量的交联剂从而得到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分子刷,并对PHEAA交联分子刷的表面形貌和润滑性能特别是抗压性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致使表面粗糙度增加,因此水接触角有所降低,但表面摩擦系数明显增大(~2.0)。而交联分子刷在摩擦测试过程中的抗压性及耐磨性显着提高,在负荷作用下,交联分子刷的形变小,且交联网络中的水分子会被挤出来进而在表面形成一层水润滑膜,因此,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降低,与未交联分子刷截然相反。此外,交联分子刷的耐磨性也大大提高,在2000 s的持续摩擦过程中,交联PHEAA分子刷的摩擦系数保持稳定,而未交联分子刷的摩擦系数则在700 s时迅速增大。利用PHEAA分子刷优异的水合特性,本论文将其用于聚丙烯水处理膜的表面改性,提高其抗生物污染等特性。为提高实用性,我们利用仿生粘附结合“graft to”的方法实现PHEAA分子刷在聚丙烯膜上的接枝。具体地,首先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合成了不同链长度的PHEAA聚合物,再通过硼氢化钠将PHEAA链末端的硫酯键还原成巯基。在碱性溶液下,将多巴胺沉积在聚丙烯膜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最后通过巯基与聚丙烯膜表面多巴胺的不饱和双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实现PHEAA的接枝。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SEM)、水通量测定仪等表征手段对改性PP膜的表面及膜孔结构、水通量及抗蛋白质污染等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PHEAA分子刷的链长对接枝量、PP膜亲水性及抗污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多巴胺沉积和加成反应能够实现PHEAA在PP表面的接枝,接枝量与PHEAA的链长有关,接枝了PHEAA的PP膜亲水性明显提高,导致膜水通量和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大幅度提高,当采用链长为200的分子刷时,蛋白质污染后水通量恢复率可达72%。(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袁志伟,张文洋,王鹏,陈迪松,钟鸿英[3](2015)在《N-羟乙基丙烯酰胺改性凝胶电泳用于组蛋白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组蛋白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在结构支持、异染色质形成、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和转录调控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目前,组蛋白分离的方法主要有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和Triton-醋酸-尿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TAU-PAGE)两类。前者根据蛋白分子量的差异进行分离,由于组蛋白分子量接近,这种方法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后者根据质子化后的组蛋白所带电荷量的差异进行分离,相比于SDS-PAGE,TAU-PAGE能够分离出更多的条带[2]。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组蛋白的分离效果,是本领域存在的一个难题。N-羟乙基丙烯酰胺是改性的丙烯酰胺单体,自身的双键可以发生聚合,水分挥发后,N-羟乙基基团可以发生自交联反应,具有常温交联速度快,清洁环保等优点,将其引入组蛋白的分离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探索。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用N-羟乙基丙烯酰胺完全替代丙烯酰胺单体进行TAU-PAGE,分离效果并没有明显提高。而后,我们将两种单体混合,优化两种单体的比例,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了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我们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仪(MALDI-TOF-MS)对每条胶带对应的组蛋白进行鉴定。所得到的质谱结果证实了以优化比例混合的两种单体制得的凝胶电泳可以对组蛋白进行有效的分离。这种新方法拓宽了凝胶电泳领域的疆界,为更高效的蛋白分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5-10-16)

王新明[4](2014)在《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在固浆乳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铭骧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推出了适于制备低温交联型印花固浆的交联单体—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用它制备的印花固浆不仅实现了低温交联,同时达到了无游离甲醛和交联释放甲醛的环保要求。同其他交联单体相比,较低的用量和低廉的价格在保证固浆质量的同时,使得制造商的成本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丝网印刷》期刊2014年05期)

易俊霞,李瑞海[5](2010)在《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羟乙基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用热重分析法(TGA)分析接枝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0年02期)

易俊霞,陶蓉,李瑞海[6](2009)在《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_2S_2O_8-NaHSO_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羟乙基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羟乙基纤维素与丙烯酰胺的单体配比一定时,共(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9-08-18)

黄玉萍,张丽华,刘云龙[7](2009)在《羟乙基丙烯酰胺合成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羟乙基丙烯酰胺的功能和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对羟乙基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以丙烯酸甲酯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该单体的工艺具有副产物少、反应易控制等优点。并在此基础上以转化率为考察目标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配料物质的量比(丙烯酸甲酯:乙醇胺)=1:1.3、70℃、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1.5%时转化率最高,并通过红外光谱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测试。(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09年04期)

曹光群,宋小青,解光明,杨成[8](2007)在《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羟乙基纤维素与氨基封端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进行还原性氨化反应合成了温敏性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固态核磁共振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透光率随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共聚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3℃,当高于33℃后,共聚物聚集形成平均长度为100 nm的类似棒状的胶束。(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07年06期)

王立君,张丽华,项建亮[9](2007)在《聚羟乙基丙烯酰胺螯合树脂合成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酸和用丙烯酸单体制得的中间体为基本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复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聚羟乙基丙烯酰胺螯合树脂;用分光光度法考察了螯合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时间,pH值及温度对螯合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聚羟乙基丙烯酰胺螯合树脂在30min即可达到较大的吸附量6.27mg/g;当pH=6时,吸附效果最好,可达7.23mg/g;升高温度对吸附有利。(本文来源于《化工生产与技术》期刊2007年05期)

解光明,宋晓青,马宗斌,杨成[10](2007)在《羟乙基纤维素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硝酸铈铵引发了羟乙基纤维素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接枝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和1H-NMR谱证明了接枝反应是成功的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研究了接枝产物的溶液性质,证明了接枝产物具有温敏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7年06期)

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合物分子刷是指一端固定在材料表面或界面上的高密度聚合物分子链,具有制备方法简便、结构可调控性强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调控表面性质、实现表面功能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界面改性、纳米杂化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分子刷作为一种新型亲水性聚合物刷体系,具有水合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生物防污、药物控释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针对该分子刷在表面润滑、水处理膜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尚未开发。为此,本论文分别采用“graft from”和“graft to”两种方法制备了PHEAA分子刷,对其表面润滑、摩擦磨损特性及在水处理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采用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制备了厚度可控的PHEAA分子刷,采用椭圆偏振光谱、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分子刷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摩擦损耗试验机测定了分子刷在水中的摩擦系数,结果发现:PHEAA分子刷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取决于分子刷厚度,而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又共同影响表面润滑性能。当分子刷很薄时(<10 nm),其分布呈岛状结构,表面粗糙,随着厚度增加,分子刷接枝变得致密,表面变平整。对于水合性质,当分子刷厚度增大时,分子量增大,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导致表面水合性能下降。表面形貌和水合特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很薄和很厚的分子刷表面摩擦系数均较高,当厚度适中时(~20 nm),PHEAA分子刷的水中摩擦系数最低,约为0.013,接近超润滑状态。为提高分子刷在润滑过程中的抗压性及耐磨性,本论文提出了制备具有交联结构分子刷的策略。为此,在PHEAA分子刷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不同含量的交联剂从而得到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分子刷,并对PHEAA交联分子刷的表面形貌和润滑性能特别是抗压性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致使表面粗糙度增加,因此水接触角有所降低,但表面摩擦系数明显增大(~2.0)。而交联分子刷在摩擦测试过程中的抗压性及耐磨性显着提高,在负荷作用下,交联分子刷的形变小,且交联网络中的水分子会被挤出来进而在表面形成一层水润滑膜,因此,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降低,与未交联分子刷截然相反。此外,交联分子刷的耐磨性也大大提高,在2000 s的持续摩擦过程中,交联PHEAA分子刷的摩擦系数保持稳定,而未交联分子刷的摩擦系数则在700 s时迅速增大。利用PHEAA分子刷优异的水合特性,本论文将其用于聚丙烯水处理膜的表面改性,提高其抗生物污染等特性。为提高实用性,我们利用仿生粘附结合“graft to”的方法实现PHEAA分子刷在聚丙烯膜上的接枝。具体地,首先采用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RAFT)合成了不同链长度的PHEAA聚合物,再通过硼氢化钠将PHEAA链末端的硫酯键还原成巯基。在碱性溶液下,将多巴胺沉积在聚丙烯膜表面形成聚多巴胺膜,最后通过巯基与聚丙烯膜表面多巴胺的不饱和双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实现PHEAA的接枝。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镜(SEM)、水通量测定仪等表征手段对改性PP膜的表面及膜孔结构、水通量及抗蛋白质污染等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PHEAA分子刷的链长对接枝量、PP膜亲水性及抗污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多巴胺沉积和加成反应能够实现PHEAA在PP表面的接枝,接枝量与PHEAA的链长有关,接枝了PHEAA的PP膜亲水性明显提高,导致膜水通量和抗蛋白质污染性能大幅度提高,当采用链长为200的分子刷时,蛋白质污染后水通量恢复率可达7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秦雪.纳米球形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刷的制备及其抗吸附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2].张晶晶.聚羟乙基丙烯酰胺(PHEAA)分子刷的制备、表界面性质及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3].袁志伟,张文洋,王鹏,陈迪松,钟鸿英.N-羟乙基丙烯酰胺改性凝胶电泳用于组蛋白的分离[C].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会议摘要集.2015

[4].王新明.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在固浆乳液中的应用[J].丝网印刷.2014

[5].易俊霞,李瑞海.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J].塑料.2010

[6].易俊霞,陶蓉,李瑞海.羟乙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C].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9

[7].黄玉萍,张丽华,刘云龙.羟乙基丙烯酰胺合成的初步研究[J].天津化工.2009

[8].曹光群,宋小青,解光明,杨成.羟乙基纤维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日用化学工业.2007

[9].王立君,张丽华,项建亮.聚羟乙基丙烯酰胺螯合树脂合成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研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

[10].解光明,宋晓青,马宗斌,杨成.羟乙基纤维素接枝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

标签:;  ;  ;  ;  

羟乙基丙烯酰胺论文-秦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