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始测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程交会,初始定轨,仅测距,杆臂效应
初始测距论文文献综述
施俊杰,龚柏春,李爽,白艳萍,李欣[1](2018)在《微小卫星临近操作仅测距初始相对定轨解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仅有相对距离测量信息的近圆轨道航天器近程交会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传感器偏离航天器质心安装杆臂效应的解析初始相对定轨算法,解决了仅测距定轨存在镜像解的模糊性问题。首先给出了仅测距定轨模糊性的数学解释,然后基于Clohessy-Wiltshire动力学模型和传感器偏心安装的杆臂效应推导了仅测距信息情况下的初始相对轨道解析解,并给出系统能够去模糊的传感器安装条件。最后通过无误差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误差情况下的Monte Carlo仿真分析了算法的定轨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在满足传感器偏心安装条件下能够实现较为精确的初始相对定轨。(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陈亮,沈兵,张晓锋,李耕[2](2015)在《船舶配电网络接地故障初始行波测距的EMTP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船舶配电网络高精度故障模型,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针对一种与波速无关的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该方法采用初始行波进行故障测距,消除了波速传播误差,行波特征明显,且不受故障点、对端折反射波的影响,测距结果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无关,具有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梁睿,崔连华,都志立,李国欣,傅国庆[3](2014)在《基于广域行波初始波头时差关系矩阵的配电网故障选线及测距》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馈线支路准确辨识及准确测距是实现恢复供电的基础。针对常见的单端辐射状配电网故障时行波在电网中传递特点,异地同步监测各个出线末端的电压行波信号,优化小波分析函数准确获取行波波头抵达时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行波初始波头时差关系矩阵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各个馈线支路间初始波头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矩阵,然后根据故障时各支路波头实际TDOA矩阵,计算各线路矩阵谱范数大小,通过谱范数值差别找出故障馈线,并利用初始波头时刻数据实现故障测距。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同步测量时间误差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故障馈线并实现故障测距。(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夏玉杰,任光亮[4](2014)在《低复杂度迭代干扰消除的OFDMA初始测距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初始测距算法检测性能不佳以及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低复杂度迭代干扰消除的多用户初始测距算法。该算法采用迭代并行干扰消除方法,在接收端按照最大功率准则并行检测活动测距用户的有效径,利用估计出的有效径参数信息来减小信道估计中的干扰,再通过重构和并行消除多用户测距信号。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连续多用户检测(SMUD)干扰抵消算法相比,当信噪比为9 dB,且一个测距时隙内测距用户数为8时,所提算法的复杂度大约是SMUD的25%,检测性能大约提高了5%。(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任光亮,任晓娜[5](2013)在《MIMO-OFDMA系统中的一种新的初始测距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中基站多天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波束成形的测距新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基站多个接收天线上的接收信号矢量来计算用户测距码的波束成形矢量,再利用该矢量合并各天线的接收信号,抑制用户间的干扰,获得高质量的测距信号,来检测用户并估计用户的参数.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降低了多用户接入系统时的漏检概率和虚警概率,参数估计的性能优于目前文献中的已有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夏玉杰,任光亮[6](2013)在《波束成形辅助的连续干扰消除OFDMA初始测距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正交频分多址(OFDMA)网络中初始测距系统性能的多径信道频率选择性和多用户接入干扰(MAI)的问题,利用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智能天线,提出一种新的波束成形辅助的多用户连续干扰消除初始测距算法.所提算法通过一组波束成形矢量,从空间上将一个小区分成若干个小的测距区域,抑制了其他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干扰,提高了每个小区域中测距用户的信噪干扰比.在每个小测距区域中,采用简化的连续干扰消除方法和自适应门限进行多用户测距码检测和时偏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连续多用户检测干扰抵消(SMUD)算法相比,在15个测距用户和SNR为-6dB时,所提出的算法比SMUD算法的正确检测概率提高了80%.(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陈剑锋[7](2013)在《WiMAX初始测距接入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iMAX是以IEEE802.16标准系列为基础的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具有QoS保障、高速传输、丰富多样的业务等优点。在全球无线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WiMAX以其良好的最后一公里技术备受关注。初始测距作为WiMAX系统的随机接入机制,其接入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系统的性能。而由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特殊性,现有的大部分基于IEEE802.11标准的随机接入算法无法在WiMAX系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初始测距接入协议的研究成为了WiMAX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为WiMAX初始测距接入协议,从IEEE802.16e标准出发,分别从测距资源分配和竞争退避算法两个方面对MAC层接入协议进行改进。首先介绍了WiMAX系统的网络接入与初始化,以及初始测距的相关原理,然后引入动态测距时隙分配和动态测距码字分配两种方案来优化测距资源的分配。随后对现有的一些随机接入的退避算法进行改进,使之满足WiMAX系统介质访问控制层的特殊性,并与IEEE802.16e标准中推荐采用的TBEB退避算法结合以提高系统接入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张峰,梁军,李建超,高红梅,车仁飞[8](2013)在《基于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的单端故障测距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正、反极性初始故障行波综合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检测初始反极性行波实现单端故障测距的新算法。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过程中所受干扰相对较少,检测可靠性较高,并且其出现时刻与故障点位置具有特定的分段线性关系。通过"叁一类"母线(测量端本端为叁类母线,对端为一类母线)初始反极性行波的特征分析并辨识其出现时刻,结合初始故障行波,可有效确定该母线类型下故障点所属线路区段和第2个波头性质,并可初步测量出故障点的位置,依此构造稳定可靠的单端行波测距算法,并确定故障点的精确位置。该算法利用初始正、反极性行波波头,检测可靠性相对较高。仿真验证表明,该算法可有效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并将显着提高单端行波故障测距的适应能力及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3年04期)
熊文祥,熊军洲[9](2012)在《IEEE 802.16e系统中频域相关初始测距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始测距是IEEE 802.16e系统中实现网络初始接入的重要过程。针对IEEE 802.16e协议建立了初始测距信号模型,改进了原有频域检测算法。利用初始测距信号的循环对称性,将基站接收窗口的信号在时域上进行迭加,然后使用一种时频相结合的检测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检测性能上相对原有算法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12年09期)
任晓娜[10](2012)在《WiMAX系统中初始测距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始测距是无线接入过程中基站进行用户检测、获得用户正确的定时偏移和功率并反馈给用户,使用户进行定时偏移和功率调整的过程。为了满足无线OFDMA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同步、功率控制等需求,从而获得较高的无线OFDMA通信系统传输效率,提高初始测距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WiMAX中OFDMA测距系统的初始测距算法。首先介绍了单天线OFDMA系统中的初始测距算法。接着研究了多天线OFDMA系统的初始测距算法,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分集的初始测距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其检测性能较差。为了进一步提高初始测距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ESPRIT的初始测距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基于ESPRIT的初始测距算法采用MDL估计用户数不精确的缺点,提高了初始测距性能。最后,本文研究了利用波束成形进行初始测距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波束成形进行初始测距的方案。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测距方案的检测性能优于基于多用户分集的多天线测距算法和基于波束成形的初始测距算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初始测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的船舶配电网络高精度故障模型,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针对一种与波速无关的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测距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该方法采用初始行波进行故障测距,消除了波速传播误差,行波特征明显,且不受故障点、对端折反射波的影响,测距结果与中性点接地方式、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无关,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始测距论文参考文献
[1].施俊杰,龚柏春,李爽,白艳萍,李欣.微小卫星临近操作仅测距初始相对定轨解析方法[J].宇航学报.2018
[2].陈亮,沈兵,张晓锋,李耕.船舶配电网络接地故障初始行波测距的EMTP仿真分析[J].船电技术.2015
[3].梁睿,崔连华,都志立,李国欣,傅国庆.基于广域行波初始波头时差关系矩阵的配电网故障选线及测距[J].高电压技术.2014
[4].夏玉杰,任光亮.低复杂度迭代干扰消除的OFDMA初始测距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
[5].任光亮,任晓娜.MIMO-OFDMA系统中的一种新的初始测距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
[6].夏玉杰,任光亮.波束成形辅助的连续干扰消除OFDMA初始测距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
[7].陈剑锋.WiMAX初始测距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8].张峰,梁军,李建超,高红梅,车仁飞.基于初始反极性行波检测的单端故障测距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9].熊文祥,熊军洲.IEEE802.16e系统中频域相关初始测距算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2
[10].任晓娜.WiMAX系统中初始测距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