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脉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压缩感知,肝脏
动脉期论文文献综述
刘锴,陈财忠,温喜喜,王剑,曾蒙苏[1](2019)在《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在肝脏多动脉期增强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技术进行肝脏增强磁共振多动脉期成像,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临床诊断肝脏占位的病例80例,所选病例分为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uCS)扫描组和常规并行成像(PI)扫描组,每组患者各40例进行磁共振肝脏增强扫描。对uCS组扫描所得多组动脉期图像成像效果和图像质量对比PI组做综合评价,根据连续多组动脉期图像绘制病灶及肝脏强化曲线。结果:uCS组显示连续8组动脉期图像,所示动脉晚期精确率优于PI组(100%vs 88%)。uCS组呼吸伪影评分显着高于PI组(3.50±0.51 vs 2.97±0.73,P<0.01)。uCS肝脏边缘清晰度优于PI组(3.25±0.63 vs 2.95±0.71,P<0.05)。uCS组病灶对比度低于PI组(2.65±0.53 vs 3.30±0.65,P<0.01)。uCS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与P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8±0.73 vs 3.10±0.74,P>0.05),uCS组多期图像可描述病灶动脉期连续强化过程。结论:uCS技术应用于肝脏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提高时间分辨力,减少动脉期伪影,获取更多病灶血供信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刘永倩,章维,周玉祥,赵新湘[2](2019)在《Gd-EOB-DTPA动脉期伪影优化方案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由于其肝胆特异性成像特征,不仅有助于小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测,同时可对肝功能进行评估,近年来得到较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其动脉期短暂严重的呼吸伪影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了动脉期图像质量。对于肝脏占位,尤其是肝细胞肝癌来说,动脉期成像质量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如何获取优质的动脉期图像也是临床关注的一个方向。近年来针对Gd-EOB-DTPA动脉期伪影的改善有多种方法及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陈天忠,苏江,罗秉庆[3](2019)在《肝细胞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点与其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肝癌(HCC)的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获得病理诊断需要取得组织标本,过程有创,比较烦琐、费时。肝脏CT叁期扫描将病变功能与形态相结合,能够较好的反应病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动脉期能很好的反应HCC的动脉血供特点。在本文中就针对肝细胞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点展开了详细分析研究,同时对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开展了研究,探讨其相关性。从而解决根据肝细胞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点,对肿瘤的的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1期)
杨李军,马亮,谢磊,王继荣[4](2019)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方法 180例接受肝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选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I/mL),剂量为1.5 mL/kg;B组患者选用的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I/mL),剂量为1.2 mL/kg。比较两组患者CT值与成像效果。结果 B组腹腔干动脉、肾动脉及髂动脉的CT值均显着高于A组。B组成像效果显着高于A组。结论 MSCT肝动脉血管成像中,高浓度碘对比剂的增强效果优于低浓度碘对比剂。(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6期)
彭波,高晶鑫,张巍巍,赵春[5](2019)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予以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48例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CT检查的高度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分析其成像结果予以诊断,对比不同动脉期增强检查结果检出情况及兴趣区CT值。结果动脉第一期增强肝癌病灶检出率(39.58%)低于第二期增强检出比例(70.83%),与第一、二期增强相比,联合增强检出率(91.67%)较高,动脉第一期增强成像结果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兴趣区CT值明显低于动脉第二期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优势显着,能够切实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检出率及诊断率,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党云超[6](2019)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碘海醇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示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碘海醇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的显示情况,为临床选择恰当的造影剂浓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72例临床疑似诊断腹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根据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浓度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给予A组患者300 mgI/mL浓度碘海醇注射液,给予B组患者350 mgI/mL浓度的碘海醇注射液,观察扫描结果。结果两组注射速率均为3 mL/s,A组患者动态扫描触发时间为(22.31±0.28)、实际扫描时间(28.52±0.12)s、腹主动脉CT值为(279.51±48.11)Hu,B组患者动态扫描触发时间为(21.02±0.41)、实际扫描时间(27.41±0.42)s、腹主动脉CT值为(290.24±49.42)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动态扫描触发时间、实际扫描时间、腹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碘海醇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影质量高,安全性更好。(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刘瑶,刘磐石,郑石磊,张祥林[7](2019)在《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对膀胱乳头状瘤与低级别乳头状癌鉴别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方法在膀胱乳头状瘤与低级别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膀胱乳头状瘤和膀胱低级别乳头状癌患者43例,分别在增强CT动脉期图像对每个病灶分析300个纹理特征参数,并选取其中最具鉴别意义的10个参数(包括:Ang Sc Mom、Contrast、Entropy、DifVarnc、Horzl_GLevNonU、45dgr_RLNonUni、135dr_RLNonUni、Wav En LL_s-1、Wav En HL_s-2和Wav En HL_s-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组肿瘤之间的纹理特征参数差异及各纹理特征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所选取的最具鉴别意义的10个纹理特征参数在膀胱乳头状瘤和低级别乳头状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对纹理特征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AUC介于0. 76-0. 89之间,准确率介于78. 5%-91. 4%之间,灵敏度介于69. 5%-91. 5%之间,特异度介于70. 6%-93. 0%之间。结论基于增强CT动脉期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在膀胱乳头状瘤和低级别乳头状癌中存在差异,纹理特征分析作为一种客观、定量的分析方法可应用于膀胱乳头状瘤和低级别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裴响[8](2019)在《动脉期低强化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动脉期表现为低强化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9例,其动脉期均为低强化。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密度、增强特征及有无胆胰管扩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9例均为单发,男5例、女4例;平扫等密度7例,稍低密度2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胰腺实质,门脉期、延迟扫描进行性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高于胰腺实质7例,2例呈等密度。结论:动脉期低强化p NENs多期增强CT具有一定的特征,延迟期高强化的表现有助于治疗前明确诊断。(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冯晴,文明[9](2019)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分析其特征并进行鉴别。方法:收集118例在CT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其基本CT征象、特征性表现及强化方式。结果:11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转移瘤40例,肝脓肿2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1例,肝细胞癌17例,肝脏炎性假瘤6例,肝淋巴瘤5例;单发54例,多发64例;边缘清晰24例,边缘模糊94例;病变位于肝右叶41例,肝左叶26例,肝左右叶50例,肝尾状叶1例;病变直径0.2~13.4cm。40例肝转移瘤均呈边缘轻度强化,"牛眼征"出现率为12.50%(5/40);29例肝脓肿均呈环形、蜂窝样强化,"双环征"和"气泡征"出现率均为13.79%(4/29);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呈持续渐进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和病灶内钙化出现率分别为57.14%(12/21)、23.81%(5/21)和9.52%(2/21);17例肝细胞癌强化方式多种多样,肝脏形态轮廓改变、肝动脉扭曲增粗和血管受侵出现率分别为41.18%(7/17)、41.18%(7/17)和35.29%(6/17);6例肝脏炎性假瘤中4例呈分隔以及结节样强化;5例肝淋巴瘤均呈轻度均匀强化,"血管漂浮征"出现率为40.00%(2/5)。结论:螺旋CT检查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结合CT征象及强化方式后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为肝脏病变的定性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邓君良[10](2018)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诊断,对比两种扫描检查方式对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39.6%),组间对比差异显着(P <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剂量(1.6±0.3)ml/kg略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1.4±0.2)ml/kg,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同时也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诊断的安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4期)
动脉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由于其肝胆特异性成像特征,不仅有助于小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测,同时可对肝功能进行评估,近年来得到较广泛使用。然而,由于其动脉期短暂严重的呼吸伪影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了动脉期图像质量。对于肝脏占位,尤其是肝细胞肝癌来说,动脉期成像质量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如何获取优质的动脉期图像也是临床关注的一个方向。近年来针对Gd-EOB-DTPA动脉期伪影的改善有多种方法及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脉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锴,陈财忠,温喜喜,王剑,曾蒙苏.压缩感知联合并行成像在肝脏多动脉期增强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9
[2].刘永倩,章维,周玉祥,赵新湘.Gd-EOB-DTPA动脉期伪影优化方案及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9
[3].陈天忠,苏江,罗秉庆.肝细胞肝癌CT动脉期强化特点与其病理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杨李军,马亮,谢磊,王继荣.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MSCT肝脏动脉期血管成像中的作用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5].彭波,高晶鑫,张巍巍,赵春.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诊断率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9
[6].党云超.不同质量浓度的碘海醇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示中的应用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9
[7].刘瑶,刘磐石,郑石磊,张祥林.增强CT动脉期图像纹理分析对膀胱乳头状瘤与低级别乳头状癌鉴别诊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8].裴响.动脉期低强化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表现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9].冯晴,文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10].邓君良.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