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崔丹,李增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崔丹,李增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亮的星》,约翰·,济慈,诗歌信仰,摄政晚期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文献综述

崔丹,李增[1](2019)在《焦虑与超越:论《明亮的星》中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简·坎皮恩执导的传记体影片《明亮的星》(Bright Star)于200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与爱人芳妮·布劳恩的相遇、相知与生离死别的凄美爱情,尤其展现出作为个体诗人的济慈对人生、爱情、理想与诗歌创作所持有的信仰。本文拟采用新历史主义视角,结合济慈生平传略、诗歌创作与诗学评论、英国摄政晚期时代特征等,以济慈个体为研究焦点,通过探讨济慈克服影响的焦虑,保持对诗歌信仰的笃信与践行,坚持诗歌信仰美的主体感受,在诗歌创作中实现美的现实性与永恒性统一,坚持诗歌创作的无功利性,从而深入地考察诗人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践行问题。(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01期)

李增,龙瑞翠[2](2010)在《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交融式”宗教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政治、文化动荡的时代。因对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幻灭而产生的基督教精神复兴、拿破仑征服埃及引起的希腊文化复兴以及殖民化所带来的神秘东方文化复兴,都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直接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一种融合了基督教、希腊多神教、东方神秘主义等宗教因素的宗教思想,形成了一种"交融式"宗教观。这一宗教观既衍生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同时也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龙瑞翠[3](2009)在《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作为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个性化的美学观、充满想象力的文学内涵、理想化的政治理念吸引着国内外一代又一代的批评者。但我们对研究文献的追溯却发现,虽然宗教作为诗人创作的重要源泉,而且他们那蕴含着宗教之光的作品还是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但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宗教观却一直备受评论者的冷落:国内学者很少关注他们的宗教观,纵有关注者,其观点也非常粗糙;而国外学者虽然或有关注他们宗教观的,但却很少有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评判的,且虽然观点众多,莫衷一是,既有一定道理,又带有片面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厘清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尤其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的思想发展脉络,理解、把握他们的诗歌作品,本论文提出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库恩的“范式”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建构一种“宗教范式”的研究策略对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宗教范式进行研究,因为一方面宗教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重要思想源泉,对其宗教观进行深入探讨必然对理解诗人其人其作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以范式的形式对他们的宗教观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创作思想的来源、表现状态得以更清晰、深刻地呈现出来。具体而言,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本论文的中心论题及预期目标。第一章确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本论文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库恩“范式”哲学思想为方法论基础,建构“宗教范式”这一研究策略。然后在这一研究策略指导下,论文第二章对影响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宗教观形成的社会历史尤其是思想史进行综述,探讨西方两大传统宗教范式(南方宗教范式、北方宗教范式)的嬗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共同分享、并受之制约的“交融式”宗教范式形成的原因及其表征。紧接着在第叁、四、五章,论文以拜伦、雪莱和济慈等诗人为典型范例进一步阐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的成因与表征,以努力做到对整体与部分都进行关照。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并评价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的价值与不足。由此通过对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宗教观进行跨学科研究,本论文期望能加深对这些诗人言行思动、诗作散文的理解,从文学的角度更好地把握19世纪初之英国历史与文化。同时通过建构“宗教范式”并以之为研究策略对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进行多视角研究,期望能拓宽、拓深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研究;同时通过此一研究,本论文也期望能为浪漫主义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有效、有力的借鉴案例,以促进浪漫主义诗歌研究的系统整合,使浪漫主义诗歌研究建立在更科学、全面、具体的基础之上。(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政治、文化动荡的时代。因对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幻灭而产生的基督教精神复兴、拿破仑征服埃及引起的希腊文化复兴以及殖民化所带来的神秘东方文化复兴,都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直接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一种融合了基督教、希腊多神教、东方神秘主义等宗教因素的宗教思想,形成了一种"交融式"宗教观。这一宗教观既衍生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同时也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参考文献

[1].崔丹,李增.焦虑与超越:论《明亮的星》中英国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诗歌信仰——兼论英国摄政晚期浪漫主义思潮[J].当代电影.2019

[2].李增,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交融式”宗教观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

[3].龙瑞翠.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交融式”宗教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论文-崔丹,李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