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糖肾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脾肾亏虚,湿瘀阻滞,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肾号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福,孙斌,张慧[1](2017)在《糖肾Ⅰ号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抗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肾Ⅰ号方治疗。以15天为1疗程,2组均治疗3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P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U-m 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P2h BG、Hb 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ER、U-m Alb、BUN和对照组UAER、U-m Al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UAER、BUN、U-m Alb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糖肾Ⅰ号方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较单用缬沙坦疗效更为确切,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7年02期)
孙富华,赵秀娟,李连英[2](2014)在《糖肾Ⅰ号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脾肾气虚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药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DNШ期患者80例,采取随机、对照、开放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观察期间原饮食、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方案原则上保持不变,使血糖、血压维持稳定在原水平;对照组40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糖肾Ⅰ号,水煎服,日1剂。加用糖肾Ⅰ号前及第4、8、12周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糖肾Ⅰ号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型DNШ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苏衍进,王惠玲,王郁金,马居里[3](2010)在《糖肾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DN)是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我们总结马居里教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为法,制成糖肾号胶囊治疗该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程锦国,贺利娟,董飞侠,黄蔚霞[4](2010)在《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及对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周期蛋白(PCNA)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合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组(M)、糖肾Ⅰ号组(TS)、洛汀新即盐酸贝那普利组(B)、糖洛合组(TS+B)各10只。模型成功后给予不同的干预,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12小时后,采集尿液、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摘取右肾,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HI);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肾组织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Ⅰ号组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肾脏肥大指数下降(P<0.05),血清Scr、BUN显着降低(P<0.01),PCNA表达明显下调(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以糖洛合组疗效最好。结论:糖肾Ⅰ号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PCNA的表达,抑制肾脏肥大,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与洛汀新合用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贺利娟,程锦国,董飞侠,黄蔚霞,胡振奋[5](2010)在《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合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对照组(M)、糖肾Ⅰ号组(TS)、洛汀新组(B),每组10只。模型成功后给予不同的干预共8周,末次给药12h后,采集尿液、血液标本,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肾重、肾重指数、血糖、肾功(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Ⅰ号治疗组肾重、血糖明显下降(P<0.01),血清Scr、BUN显着降低(P<0.01)。与洛汀新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糖肾Ⅰ号可改善DN大鼠的营养状况,增加其体重,抑制肾脏肥大,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治疗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0年06期)
程锦国,贺利娟,董飞侠,黄蔚霞[6](2010)在《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及对P27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周期蛋白P27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单侧肾切除合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对照组(M)、糖肾Ⅰ号组(TS)、洛汀新组(B)、糖洛合组(TS+B),共5组,各10只。模型成功后给予不同的干预,共8周,末次给药12小时后,采集尿液、血液标本检测,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的肾重、肾脏肥大指数、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及P27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肾Ⅰ号治疗组肾重、肾脏肥大指数明显下降,血清Scr、BUN显着降低,P27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洛汀新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比较,以糖洛合组疗效最好。结论:糖肾Ⅰ号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P27的表达抑制肾脏肥大,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与洛汀新合用在改善肾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苏衍进,王郁金,马居里[7](2008)在《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MMP-2、TIMP-1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1号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1(TIMP-1)指标变化。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糖肾1号方(黄芪、丹参、葛根、当归、麦冬、水蛭、益母草等),治疗一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糖肾1号方治疗组血清MMP-2水平升高,TIMP-1水平下降,较对照组均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1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医药》期刊2008年06期)
卢爱玉[8](2005)在《糖肾Ⅰ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66例加服卡托普利,治疗组86例加服糖肾Ⅰ号。观察糖肾Ⅰ号对患者24h尿蛋白定量、24h尿蛋白排泄率、FBG、PBG、CHb、TC、TG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以上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肾Ⅰ号具有治疗早期DN的作用,显示中药在治疗DN方面具有良好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黄秉统,田亚强[9](2004)在《糖肾Ⅱ号治疗糖尿病肾病43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糖肾Ⅱ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糖肾Ⅱ号(处方:太子参、黄芪、生地黄、茯苓、丹参、山药、大黄、黄连、猪苓、红花、当归、沙参、枸杞子、制何首乌、葛根)治疗,对照组用基础治疗。均以60天为1疗程,观察2组症状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48.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甘油叁酯下降(P<0.05),24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1),症状、血肌酐改善(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糖肾Ⅱ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4年01期)
王宪波,桑雁,孔祥梅,乔立新,单春光[10](1997)在《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王宪波,桑雁,孔祥梅,乔立新,单春光,韩清Mogensen认为微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AER)20~200μg/min」有预测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的作用(1)。此阶段称早期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1997年10期)
糖肾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糖肾Ⅰ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脾肾气虚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药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DNШ期患者80例,采取随机、对照、开放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观察期间原饮食、运动治疗及药物治疗(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方案原则上保持不变,使血糖、血压维持稳定在原水平;对照组40例: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糖肾Ⅰ号,水煎服,日1剂。加用糖肾Ⅰ号前及第4、8、12周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糖肾Ⅰ号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型DNШ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肾号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福,孙斌,张慧.糖肾Ⅰ号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
[2].孙富华,赵秀娟,李连英.糖肾Ⅰ号治疗糖尿病合并尿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
[3].苏衍进,王惠玲,王郁金,马居里.糖肾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J].中医杂志.2010
[4].程锦国,贺利娟,董飞侠,黄蔚霞.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及对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0
[5].贺利娟,程锦国,董飞侠,黄蔚霞,胡振奋.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疗效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
[6].程锦国,贺利娟,董飞侠,黄蔚霞.糖肾Ⅰ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及对P27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0
[7].苏衍进,王郁金,马居里.糖肾Ⅰ号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MMP-2、TIMP-1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医药.2008
[8].卢爱玉.糖肾Ⅰ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
[9].黄秉统,田亚强.糖肾Ⅱ号治疗糖尿病肾病43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
[10].王宪波,桑雁,孔祥梅,乔立新,单春光.糖肾Ⅱ号胶囊合并西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