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起源论文-约翰·B.福斯特,卢地生

意识形态起源论文-约翰·B.福斯特,卢地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起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化,政治经济

意识形态起源论文文献综述

约翰·B.福斯特,卢地生[1](2019)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起源、实质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自由主义是21世纪资本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但是统治阶级却否定其现实存在,更不要说承认其背后的真实意图了。本文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起源,解释了其存在目的,并详述了其出现后的一系列后果,最后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文章认为,相对于主张经济自由并让监督它的国家为其划定范围的自由主义而言,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市场自由是国家进行组织和治理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在新自由主义条件下,国家被嵌入到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国家失去了传统的监管职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阶级的意愿,从而使资本主义成为绝对的资本主义,也加速世界走向毁灭。未来人类社会的唯一出路,就是开始一场旨在保护地球的长期生态革命,以创造一个实质平等、生态可持续、满足公共需求的世界。这就是21世纪的生态社会主义。(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期刊2019年10期)

张娜[2](2019)在《真正的分工及其与私有制的关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问题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人类学资料论证了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历程,《德意志意识形态》虽涉及这两种分工,却通篇以第叁种分工——真正的分工——作为研究对象。究其因,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只是客观地描述出分工的历史线索,真正的分工则揭示出这一历史线索的现实内涵。在历史进程中,真正的分工开展出其实体性内容:资本与地产的分工、生产与交往的分工,并最终发展出相互弥合的力量;而这一过程同时也正是私有制的具体形态以及私有制走向自我之反面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胡天舒[3](2019)在《中国核心意识形态的起源演变对传统建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创造文化是从人具有意识形态开始的,文化的核心与根本亦是意识形态。"中国"作为一个群体文化概念,是人类诸多群体文化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独立发展延续,且未受外来因素破坏的独特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中国延伸发展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和各种艺术形式,建筑便是其延续传承下来的意识形态载体之一,并且在此思想基础上形成了富有文化意义和各种风格的建筑体系。(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苏利英[4](2019)在《刍议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19讲话)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后、中央先后在文艺座谈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本文来源于《鄂尔多斯日报》期刊2019-01-07)

李泉[5](2014)在《当代中国官方治理话语的意识形态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规划最为显着的标志,就是将政治议题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而之所以如此设计,则是改革开放时期党和政府积极进行意识形态变革的内在逻辑使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在这份被公认对未来五至十年国家政策制定具有指南意义的文件中,首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同时指出,(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4年05期)

肖守贸[6](2014)在《统一战线意识形态的历史起源及其两难》一文中研究指出统一战线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叁大"法宝"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起,此项政策延续至今,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是当前统战工作却面临诸多困境,执政党一直试图鼓励并提高统战工作在党内的地位,并进一步发挥统战对象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建设功能。(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徐勇[7](2014)在《“改革”意识形态的起源及其困境——对《乔厂长上任记》争论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乔厂长上任记》在1979年发表后曾引起相当广泛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与其说是蒋子龙及其肯定方的胜利,毋宁说是"改革"及"四个现代化"这一时代意识形态的胜利;争论的双方对造成小说描写的"文革"后混乱局面原因的不同理解,决定了他们对小说的不同态度,而肯定方那种把各种问题及矛盾的解决寄托于"改革"及现代化的做法,也存在简化甚至遮蔽矛盾的倾向。"改革"和现代化发现或制造出问题,又只能在"改革"和现代化(经济和政治层面)的框架内进行解决,改革和现代化的悖论已然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4年06期)

朱继东[8](2013)在《“意识形态”理论的起源、波折和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特拉西最早创造出的"意识形态"概念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识形态"理论推行到社会实践领域中,虽遭到了来自现实社会中不少人乃至统治者的极力反对,但以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的贡献不仅使得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被开辟出来,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10期)

倪新兵,付克新[9](2012)在《反思意识形态:起源、类型与终结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意识形态概念史的梳理和反思,分析并批判了关于意识形态经验基础和观念系统的形而上学;在以"当下"时间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意识形态的叁种简单类型及其混合之后,对宣称"意识形态已经终结"的神话进行了简短的评述。(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卢永欣[10](2012)在《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补偿形式——对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必有其生发的深层社会根源,这一根源就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矛盾。针对社会矛盾这一结构性创伤,人类需要寻找弥补创伤的观念形式,此即意识形态。人的超越本性和想象能力对意识形态起着促生作用。意识形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补偿形式,这从神话、宗教和现代意识形态中可以清楚地领略到。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常从事实解释、价值目标、实现策略等方面,展现着应对社会矛盾的方略,这更体现了意识形态如何作为社会矛盾的补偿形式。由此,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得以考察。(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2年06期)

意识形态起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人类学资料论证了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历程,《德意志意识形态》虽涉及这两种分工,却通篇以第叁种分工——真正的分工——作为研究对象。究其因,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只是客观地描述出分工的历史线索,真正的分工则揭示出这一历史线索的现实内涵。在历史进程中,真正的分工开展出其实体性内容:资本与地产的分工、生产与交往的分工,并最终发展出相互弥合的力量;而这一过程同时也正是私有制的具体形态以及私有制走向自我之反面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起源论文参考文献

[1].约翰·B.福斯特,卢地生.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起源、实质与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

[2].张娜.真正的分工及其与私有制的关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问题的比较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3].胡天舒.中国核心意识形态的起源演变对传统建筑的影响[J].城市建筑.2019

[4].苏利英.刍议意识形态概念起源与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19

[5].李泉.当代中国官方治理话语的意识形态起源[J].文化纵横.2014

[6].肖守贸.统一战线意识形态的历史起源及其两难[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

[7].徐勇.“改革”意识形态的起源及其困境——对《乔厂长上任记》争论的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

[8].朱继东.“意识形态”理论的起源、波折和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3

[9].倪新兵,付克新.反思意识形态:起源、类型与终结神话[J].江苏社会科学.2012

[10].卢永欣.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矛盾的一种补偿形式——对意识形态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考察[J].理论月刊.2012

标签:;  ;  ;  

意识形态起源论文-约翰·B.福斯特,卢地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