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资优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优教育,国际视野,教育现状
资优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施茵茹[1](2019)在《资优教育的国际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优教育是指对资优学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有权接受适合自己能力的教育。才智卓越的儿童,理应接受满足他们智力发展需要的特殊教育。当今世界,随着各级教育的逐步普及,世界上诸如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仍然十分重视资优教育。这些国家持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对不同国家的资优教育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各国资优教育的发展、需要和不足,以便于各国因地制宜、因史制宜地开展资优教育。同时对资优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张希倩[2](2019)在《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设计问题是资优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简称ICM)为研究对象,以根据整合课程模式设计的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和作为语言艺术课程补充的“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为案例,与资优教育中的平行课程模式作对比,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理论框架、课程设计案例和特征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启示。本文从以下六个章节的内容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之后对“整合课程模式”和“资优教育”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国内外关于资优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增强对其的理解。最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基础和主要构成两个方面分析整合课程模式。其理论基础包括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术理性主义,这些理论中关于挑战性任务、批判性思考、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建构等有关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学生思维方式的观点都为课程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叁个维度入手,分析每个维度的侧重点、内在联系以及在学科中的应用:内容维度确定“学什么”、过程——成果维度确定“如何学”、概念/事件/主题维度确定“如何组织课程内容”,叁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共同指导课程设计。第叁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进行梳理,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叁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通过融入多学科内容和重视知识的实践性提升内容的挑战性程度;通过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成果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用概念系统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学习,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理解。第四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进行梳理,后以整合课程模式的过程——成果维度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该项目强调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多元视角分析以及注重比较、创造和反思。第五章首先将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总结整合课程模式的特征是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性问题、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抽象概念为学习框架系统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真实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之后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将整合课程模式与资优教育中另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平行课程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整合课程模式在课程目标上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课程内容设计整合性强、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着重于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第六章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资优教育课程发展提出建议:提高课程学习的抽象性和多学科性,注重与基础课程的融合;通过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和多种思维策略的运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强调评价与内容一致,发挥评价的自我监控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翠翠[3](2019)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资优教育国际比较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高度重视资优教育,并通过制度保障和教学实践全面推进资优教育发展,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四方合作的资优教育发展体系。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顶层设计缺乏统一指导、资优教育发展资金短缺、资优生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及专业资优生教师人数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并比较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资优教育发展,对我国资优教育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在政策支持、培养体系、教学评价及教师质量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立雪,衣新发,李梦[4](2018)在《美国资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资优教育的发展由来已久,其中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资优教育研究机构。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叁方面:一是识别、培养与发展来自不同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促进其潜力得到最大化的挖掘;二是对开展资优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学校或社区进行考察,探索相关背景因素如何影响研究结果或实践效果以及哪些因素使得预想的目标难以达成;叁是建立全国性合作组织,成员包括研究者、实践者、政策制订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识别"资优生"和资优教育的课堂实践是其开展工作的两个关键角度。美国资优教育的研究及实践对我国资优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创新人才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蒋洁蕾,施叶磊[5](2018)在《培养资优教育师资的高校课程审视——关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优教育师资缺乏已成为阻碍各国资优教育实践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推动资优教育师资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已成为主要的培养阵地之一。新南威尔士大学是澳大利亚的一所顶尖大学,有着近叁十年的资优教育教师培养历史。就当前而言,该校开设了本科生资优教育课程、资优教育研究生证书课程、教育硕士(资优教育方向)课程和短期在职资优教育培训课程来满足资优教育实践需要。概言之,新南威尔士大学建构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了全面而有梯度的课程内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邵洁琪[6](2017)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发展现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资优教育发展历史悠久,逐步趋向成熟。两者在财政支持、资优儿童鉴定、师资培养和具体课程实施等方面卓有成效且各具特色。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两者的资优教育实施也出现了资源短缺、评监机制不完善、对资优儿童情意教育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期对我国资优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倪艾琳[7](2017)在《台湾音乐资优教育教学的研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视唱练耳学科所包含的内容系属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能力训练,视唱练耳教学应该被纳入音乐启蒙教育之中并一直伴随音乐学习者的整个学习经历。台湾当前教育体制中的音乐教育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类别,本文主要进行探讨的是艺术教育范畴下的音乐资赋优异教育,简称音乐资优教育。与大陆地区一样,台湾目前也实行单轨制下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职叁年,本/专科四年,以上四阶段相衔接的六叁叁四学制,不同的是台湾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特殊班和普通班并行的班级制度。而音乐资优教育在特殊班中则体现为音乐才能班的设置,即本人针对其内涵及教学模式和其中视唱练耳学科教学情况等内容进行具体研究的班级编制。本文首先主要论述了台湾地区现行的艺术资优教育体制,以及在这种体制下与视唱练耳教学研究相关的概念;其次是对台湾音乐才能班的特殊班制的概况进行介绍并集中探讨台湾音乐才能班自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和具体课程的实施方式等;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则着眼于台湾普通学校内音乐才能班中所开设的视唱听写课的概念和现况进行了详细探究。随后是笔者对于台湾音乐班中的视唱练耳教学和基础能力训练模式两项内容展开的概述和思考,以及本人于台师大附中音乐班一段时间实习之后所总结的部分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技巧和教学设计。最后一章的内容主要列举了笔者所总结的台湾现行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中的优秀教学经验,并在对大陆地区当前视唱练耳学科的课程模式和具体学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笔者认为适用于大陆地区的视唱练耳学科有效的教学启示,而最终达到本文的选题目的和实现教学实践方面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8)
王少,孔燕[8](2017)在《美国资优教育立法历程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资优教育的支持,资优教育的深入发展则需要法律法规的促进和保障。通过分析美国资优教育立法的历程,探究出立法的规律元素,以之与我国资优教育现状对比,发现要推进我国资优教育立法,应创办资优教育学术期刊,学术研究应当向资优教育成效评估聚焦,政府则应弱化发展教育的结果导向思维并重新认识资优教育的对象。在条件具备后,将资优教育写入《义务教育法》最为可行。(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2017年05期)
郭奕龙[9](2017)在《资优教育:由加速制到充实制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加速制资优教育包括学科成就测验通过后免修该学科课程、全部或部分学科加速学习或跳级,其广泛应用于少年班或是重点班之中。充实制资优教育主要通过多元资优教育方案,使学生依其兴趣、喜好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优势潜能。充实制强调的是提供系统性加深或加广的学习历程,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大多依充实模式的原理开展。相较于加速制,目前学校对充实制资优教育方案的实践与评估较少。(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佘丽,王昆[10](2016)在《我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特色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资赋优异儿童适性教育的机会,我国台湾地区积极推行资优教育。其资优教育的发展具有各类资优儿童定义明确、鉴别程序系统化、教育安置形态多元化、教学模式灵活多样、重视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提供完善的行政支持体系等特色。我国大陆应进一步重视超常教育研究,健全超常儿童教育法规体系,完善鉴定和甄选程序,实施多元安置,改革课程与教学,加强专业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6年07期)
资优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设计问题是资优教育实践中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本研究以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简称ICM)为研究对象,以根据整合课程模式设计的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和作为语言艺术课程补充的“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为案例,与资优教育中的平行课程模式作对比,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理论框架、课程设计案例和特征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启示。本文从以下六个章节的内容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之后对“整合课程模式”和“资优教育”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结合国内外关于资优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增强对其的理解。最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基础和主要构成两个方面分析整合课程模式。其理论基础包括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术理性主义,这些理论中关于挑战性任务、批判性思考、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建构等有关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学生思维方式的观点都为课程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叁个维度入手,分析每个维度的侧重点、内在联系以及在学科中的应用:内容维度确定“学什么”、过程——成果维度确定“如何学”、概念/事件/主题维度确定“如何组织课程内容”,叁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共同指导课程设计。第叁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威廉玛丽课程单元小学4-6年级科学课程教材进行梳理,后从整合课程模式的叁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该课程通过融入多学科内容和重视知识的实践性提升内容的挑战性程度;通过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和注重成果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用概念系统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学习,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理解。第四章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对“雅各布天梯”初中7-8年级阅读理解项目教材进行梳理,后以整合课程模式的过程——成果维度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该项目强调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多元视角分析以及注重比较、创造和反思。第五章首先将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总结整合课程模式的特征是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性问题、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抽象概念为学习框架系统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真实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之后从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出发,将整合课程模式与资优教育中另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平行课程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整合课程模式在课程目标上更加具体且有针对性、课程内容设计整合性强、课程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评价着重于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第六章根据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资优教育课程发展提出建议:提高课程学习的抽象性和多学科性,注重与基础课程的融合;通过学生主导的学习方式和多种思维策略的运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强调评价与内容一致,发挥评价的自我监控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优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施茵茹.资优教育的国际视野[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张希倩.美国资优教育整合课程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李翠翠.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资优教育国际比较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
[4].王立雪,衣新发,李梦.美国资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美国国家英才研究中心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8
[5].蒋洁蕾,施叶磊.培养资优教育师资的高校课程审视——关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个案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
[6].邵洁琪.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发展现状比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
[7].倪艾琳.台湾音乐资优教育教学的研究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7
[8].王少,孔燕.美国资优教育立法历程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
[9].郭奕龙.资优教育:由加速制到充实制的发展[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佘丽,王昆.我国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教育探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