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周志伟

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周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朗普,中巴关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周志伟[1](2019)在《巴西外交调整:意识形态化下的选择尴尬》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素人"博索纳罗在巴西政坛的崛起体现了巴西社会的"求变"决心,而博索纳罗的"变革者"身份则使巴西的内政外交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对外政策领域,不管是博索纳罗总统本人,还是其他主要外交决策者,言行之间已释放较多调整信号,与新世纪以来巴西外交形成较大反差。事实上,博索纳罗总统及阿劳若外长曾多次批判左翼劳工党执政周期(2003年~2016年)的对外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过强,但从目前来看,巴西的外交偏好在博索纳罗任内(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李优坤[2](2018)在《邓小平意识形态外交中的防御思想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意识形态外交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发展任务紧迫国际环境却相对复杂,必须长期对意识形态安全保持警惕等现实,导致了邓小平外交坚决捍卫意识形态安全,但手段是防御的,目的是合作与发展的,视野也是开放自信的,并智慧地融入了理想主义内涵。这一外交思想在复杂条件下,在不与世隔绝前提下,维护了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中国融入了国际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也展现了大国的开放和自信,兼顾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值得当代中国外交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中民[3](2018)在《论霍梅尼外交思想与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一文中研究指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外交政策的核心是通过"输出革命"建立伊斯兰世界秩序。为此,霍梅尼在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领域系统地提出了建立伊斯兰世界秩序的构想。国际体系思想和"输出革命"思想构成了霍梅尼对外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反对西方、反对东方的反体系外交和"输出革命"外交。霍梅尼时代的伊朗外交在本质上是以宗教意识形态为主导的革命外交,是一条将意识形态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对抗性外交路线,虽然具有一定的反帝民族主义色彩,但在外交实践中遭遇了不少挫折。在后霍梅尼时代,伊朗外交尽管呈现出"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外交相对弱化、国家利益考虑不断增强的特征,但又深受霍梅尼外交遗产的影响,并使今天的伊朗外交仍面临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两难困境。(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8年04期)

魏红[4](2018)在《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及其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美国在经济崛起后,从对自身身份界定的困惑到威尔逊自由国际主义成为主导的过程,分析了美国在国际上取得优势地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向世界输出其意识形态的做法及影响。软硬实力相结合发展是一个大国成为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我国的文化输出尚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文化输出之路可为我国提升软实力提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8年08期)

陈彦青[5](2018)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外交话语英译意识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外交话语英译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基于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视角、图形/背景等认知识解操作对报告原文及其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原文与译文中的意识形态差异,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话语操纵体现出的新一代领导之下的国家意识形态立场及内涵。(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史杰[6](2016)在《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形态是法国着名思想家托拉西在1797年提出的,它是人类的社会精神象征。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来说,意识形态都有着指导对外、帮助整合社会及合理化的特点,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中的作用是不能比拟的,所以意识形态也是美国外交政策思想中最重要的目标及内容。在美国外交政策思想中,不管是理想主义或者现实主义,都有意识形态的表现。本文就浅析了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刘黎[7](2016)在《意识形态的博弈:马戛尔尼访华外交翻译中的操控与反操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两国首次正式外交始于马戛尔尼勋爵1793年率英国外交使团访华,翻译活动贯穿中英高层对话始终。清廷利用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严厉操控此次外交的翻译活动。然而,史海钓沉发现,中英双方翻译人员或出于意识形态之不认同、或出于外交礼仪之考虑、或出于自身利益之权衡,不时在或明或暗地挑战清廷权威,反叛清廷的操控,使翻译更有利于英方。审视英使团访华翻译活动中的操纵与反操纵现象可揭示特定历史政治语境下翻译的规律、特征和形态,并为认识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格奥尔格·斯特吕弗,杨莉[8](2016)在《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利益与意识形态间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全球与区域研究所(GIGA)在网站上发表了工作论文《在利益与意识形态间游走的国际结盟:以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为例》(International Alignment between Interests and Ideology:The Case of 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该文的作者为格奥尔格·斯特吕弗(Georg Strüver),是GIGA"权力与观点"(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Midala,Cuthbert,Bonaventura[9](2016)在《政治意识形态与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对莫桑比克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针对尼雷尔执政时期的坦桑尼亚的外交政策进行评论分析。论文重点分析政治意识形态在尼雷尔执政时期的坦桑尼亚外交政策中的作用。政治意识形态将被定义为政治理论和政策的一整套相关信仰。与其他决定因素相比,政治意识形态作为各国影响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然而,如果这个意义重大的分析被给予它应得的关注,那么就不难发现政治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联系。通过对尼雷尔时期的坦桑尼亚政治意识形态的考察,本项研究旨在获悉领导人制定某些目标的出发点,这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加受人关注的原因,以及这些目标是如何影响外交政策的。在坦桑尼亚的案例中,人类尊严、平等以及非洲日常工作议程构成了尼雷尔执政时期的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本文证明了包括平等、人类尊严、民主以及团结在内的价值的发扬是非洲社会主义发展的结果,后来在坦桑尼亚独立后,尼雷尔开展的国家建设时期为坦桑尼亚政治意识形态提供了底线,并且影响了外交政策原则。从坦桑尼亚源于殖民政权的历史背景可以得知,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生是为了能够在独立后建设一个更好的,平等的社会。坦桑尼亚逐步形成了基于社会主义、自力更生原则的政治意识形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所有成员都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团结、独立的社会。该政治意识形态不仅仅缘起于国内社会,因为非洲社会主义向往着一个不分阶级的非洲社会,因此政治意识形态力求通过在坦桑尼亚外交政策反映出中包括人类尊严、人权、平等、自由在内的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些价值来建立一个团结的、独立的非洲。因而,本文研究的是在社会层面建构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坦桑尼亚外交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外交政策是如何在坦桑尼亚参与莫桑比克独立斗争后影响其接受社会主义政体的。一项长达23年的采用不同的记实分析方法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进行研究(1961-1984),在这一特定阶段内的对外交政策给予了特别关注。本项研究也涉及在不同时间段下,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外交政策定位分析以及决策。本项研究旨在探索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解释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第二,领导者/行动主体对意识形态结果的影响。本项研究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包括外交政策文件,该时间段内有关外交政策的新闻报道以及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领导人发表的演讲第一章绪论在本章节,我将少许探究尼雷尔是如何掌握政权并进入坦桑尼亚的政局中,同时也探究坦桑尼亚是如何被尼雷尔统治,以及非洲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独立斗争历史。我将解释政治意识形态作为决定一国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之一所发挥的作用。从这一点出发,我将会介绍坦桑尼亚是如何加入到非洲联盟组织当中,以及南非国家进行自由斗争的相关背景。这将包括问题陈述,研究目的,主要研究问题,相关理由,1961-1984年间有关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研究,以及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论。第二章文献观点及理论框架本章将会关注早期研究的文献观点其他学术成果,使调查者尽最大能力获得更多信息,系统地探求相关材料和文件以分析政治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的关系,其中更多地关注政治意识形态如何对外交政策产生影响。来源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政府及非政府文件,此外也结合了包括有关外交政策和意识形态的论文,为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影响的可能假设提供实用性线索。这些文献都非常有帮助,因为它们解释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政策的根源如何与领导人的政治想法契合一致。所有涉及到时间框架的研究文献和那些后来被证明非常重要的文献都对外交政策的背景进行了大量解释。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本研究会立足于被大量学者不断解释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利用一种互动模型用以在系统性层面上验证国家身份,同时研究互动关系中的这种身份是如何通过外交政策来影响国家利益的。第叁章尼雷尔意识形态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本章寻求展现由尼雷尔描绘出的源于非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非洲社会在亚洲殖民主义进入非洲之前是如何存在的。我将分析尼雷尔是如何基于前殖民时代的地区自治,给大陆传达了一种基于无产阶级的特殊人性来对社会主义进行解释,并使非洲社会主义得以实现,以及尼雷尔是如何把社会主义信念介绍给坦桑尼亚的外交政策。因此,尼雷尔执政时期的坦桑尼亚外交政策是尼雷尔思想的反映,因为他是受人尊敬的国父,成功统一了坦桑尼亚,使一百二十个种族部落统一为一个斯瓦希里语的国家。第四章坦桑尼亚对莫桑比克外交政策本章,我将会分析坦桑尼亚是如何而且为何完全参与到莫桑比克追求独立的自由斗争中,以及独立前与独立后莫桑比克对尼雷尔统治下坦桑尼亚的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分别反应。坦桑尼亚参对莫桑比克的参与可以追溯到尼雷尔所提倡的非洲社会主义中;如果其他邻国没有政治独立,似乎自身独立、统一的坦桑尼亚并不合理;基于这种情况,坦桑尼亚希望邻国乃至其他非洲国家都能够以非洲的方式成为独立、统一的国家。因为意识到其他几个特别的邻国乃至整个非洲实现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符合坦桑尼亚的国家利益,因此坦桑尼亚想要帮助其他受殖民主义压迫的国家这一点成为了其外交政策所明确规定的基本要求。基于以上几点,本章阐述了坦桑尼亚对莫桑比克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影响这个新独立的国家来接受同样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为事实上莫桑比克的政治领袖最终是在坦桑尼亚和尼雷尔的帮助下最终掌握政权的。本章还阐述了莫桑比克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的回应。第五章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关系的评价本章介绍了坦桑尼亚在尼雷尔执政时期、执政后期以及莫桑比克独立后如何在该国区域内以及外交事务等方面长期对莫桑比克产生影响的。本章也同样探究了坦桑尼亚与莫桑比克的关系,以及两国政府间及国民间如何凭借此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我将提供两国相关的历史事实、政策及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立场去解释源于独立斗争时期两国间的承诺如何演化为莫桑比克的政治规范。而后,本章还展现了领导人为了他们的利益更进一步地维持这种历史性关系的意愿。结论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政治领袖的作用在构建意识形态目标中作用重大,同时构建意识形态对于外交政策有着重大意义。尼雷尔在坦桑尼亚社会内构建了政治意识形态,在他的非洲工作议程中坦桑尼亚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同样的意识形态;莫桑比克由于接受了坦桑尼亚对其训练及军事援助,因而其领导人在该国获得独立后立刻采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们被尼雷尔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最后坦桑尼亚在莫桑比克独立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所影响。因此,在尼雷尔执政时期,坦桑尼亚构建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影响该国的外交政策的同时也影响了莫桑比克的政治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完成尼雷尔执政时期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后,本文得出结论:该时期的外交政策原则深受构建于独立前和独立斗争期间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赵田园[10](2016)在《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角度与模式——读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立新着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出版于2007年9月。该书所讨论的话题虽并不鲜见,但所选取的角度却很有个性。正如作者所说,意识形态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话题(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后记"。以下凡引用该书,仅标注页码)。显然,作者不是要用厚重的篇幅来解决这个相对明白的问题。那(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6年02期)

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小平意识形态外交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发展任务紧迫国际环境却相对复杂,必须长期对意识形态安全保持警惕等现实,导致了邓小平外交坚决捍卫意识形态安全,但手段是防御的,目的是合作与发展的,视野也是开放自信的,并智慧地融入了理想主义内涵。这一外交思想在复杂条件下,在不与世隔绝前提下,维护了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中国融入了国际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也展现了大国的开放和自信,兼顾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值得当代中国外交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周志伟.巴西外交调整:意识形态化下的选择尴尬[J].世界知识.2019

[2].李优坤.邓小平意识形态外交中的防御思想探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8

[3].刘中民.论霍梅尼外交思想与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J].西亚非洲.2018

[4].魏红.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及其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8

[5].陈彦青.《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外交话语英译意识形态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6].史杰.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6

[7].刘黎.意识形态的博弈:马戛尔尼访华外交翻译中的操控与反操控[J].外国语文研究.2016

[8].格奥尔格·斯特吕弗,杨莉.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利益与意识形态间的考量[J].国外社会科学.2016

[9].Midala,Cuthbert,Bonaventura.政治意识形态与尼雷尔时期坦桑尼亚对莫桑比克外交政策[D].吉林大学.2016

[10].赵田园.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角度与模式——读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J].史学月刊.2016

标签:;  ;  ;  

意识形态外交论文-周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