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并杂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茂铁,3,3’-双吲哚化合物,吲唑,吡喃
苯并杂环论文文献综述
乔彬[1](2018)在《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低毒性、热稳定性和细胞穿透性,已成为药物开发中重要的备选物种。吲哚、吲唑和吡喃等杂环化合物是各类消炎和杀菌药物的活性中心,结合二茂铁和杂环分子的特点,本文将两类分子通过环加成手段结合起来,合成了四类杂环化合物,并利用MS、FT-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分子与晶体结构。具体合成方法如下:1、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在NaAuCl_4·2H_2O催化下一步法合成了3-二茂铁基-4-(3-二茂铁基吲哚基)吲哚。2、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Ritcher环加成反应,制备了3-二茂铁甲酰基吲唑,3、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通过I_2催化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碘-1-甲氧基-3-二茂铁基-1H-异苯并吡喃。4、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乙腈为溶剂,合成了2-苯甲醛基-3二茂铁基-4-二茂铁甲酰基萘。论文工作为二茂铁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妍[2](2018)在《苯并杂环类超交联多孔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有机聚合物由于具有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和合成多样性等优点,多用于气体储存和分离,污染物去除,催化和药物输送等领域。根据分子组成结构的不同可将多孔有机聚合物分为:共价有机骨架(COFs)、超交联聚合物(HCPs)、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固有微孔的聚合物(PIMs);其中超交联聚合物(HCPs)是一种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的无定形多孔聚合物,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药物输送和色谱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具有多种孔径的多级孔聚合物可以有效地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并且避免反应物扩散的限制性,因此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优良的传质效率。利用傅氏烷基化反应,以二甲醇缩甲醛为交联剂,在叁氯化铁的催化下实现对苯环的编织可以得到超交联聚合物。然而,由于苯环的过度交联,前人报道基于苯的超交联产物大多以微孔为主。我们从超交联聚合物单体分子的选择出发,利用苯环上邻二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抑制过度的交联反应,从而实现了多级孔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苯环取代基上的氮使得最终得到的多级孔聚合物中具有丰富的氮位点,这些氮位点与多级孔的结构都有利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担载,所得到的聚合物担载钯纳米颗粒催化剂在醇类催化氧化中有着优良的表现。同时,由于铁是碳石墨化的优良催化剂,我们利用聚合物中丰富的氮位点来固定叁氯化铁催化剂,并在氮气环境中高温碳化可以得到石墨化多级孔碳,在电化学催化氧还原反应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本论文主要取得成果分别介绍如下:1.我们以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二甲醇缩甲醛(FDA)为交联剂,在无水叁氯化铁的催化下通过傅氏烷基化反应编织苯并杂环(茚满、二氢吲哚、吲哚、四氢萘)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多级孔有机聚合物,分别命名为PIN-1、PIN-2、PIN-3和PTH。实验证明,苯环上饱和的邻二取代基可以有效的抑制苯环的过度交联导致结构中更多间隙和大孔的形成。由含氮单体如二氢吲哚编织形成多级孔聚合物PIN-2具有高表面积以及丰富的N位点,可以很好地稳定Pd纳米颗粒得到Pd/聚合物催化剂。负载在含氮多孔聚合物PIN-2上的超小Pd纳米粒子粒径均一且高度分散,在无溶剂氧化苯甲醇的反应中展现出了优良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2.多级孔聚合物PIN-2中丰富的氮位点对铁离子有着良好的固定作用,我们通过保留傅氏烷基化反应中的铁催化剂,利用其作为聚合物热解过程中碳的石墨化催化剂成功合成了高度石墨化的多级孔碳(MC-900)。聚合物中的氮也可以在热解的过程中转化为具有催化活性的吡啶型氮,对于碳材料催化氧还原反应(ORR)性能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石墨化氮掺杂多级孔碳催化剂MC-900在碱性环境下的ORR中表现出与商业化铂碳相媲美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董建连[3](2018)在《基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是两类十分重要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及生物活性,吸引了大量药物学家和化学研究者的研究兴趣。本文在综述了近年来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合成苯并噻嗪类化合物和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新方法:(1)通过调控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与伯胺的反应,可以高效合成3,4-二氢喹唑啉-2(1H)-硫酮衍生物或选择性合成4H-苯并[d][1,3]噻嗪-2-胺衍生物;(2)盐酸羟胺催化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1H-苯并[d][1,3]噻嗪-2(4H)-酮衍生物。本文首先实现了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和伯胺通过串联反应,绿色高效合成了 3,4-二氢喹唑啉-2(1H)-硫酮衍生物。若先将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中的醛基保护,再与伯胺反应可以得到稳定的硫脲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可以进一步环化得到4H-苯并[d][1,3]噻嗪-2-胺衍生物。一锅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该反应的反应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相同底物构建结构多样性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易操作且收率很好,具有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官能团兼容性。随后,我们用盐酸羟胺代替伯胺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反应,该反应具有多样性,分离得到了 1H-苯并[d][1,3]噻嗪-2(4H)-酮衍生物。通过单晶培养及数据分析,确定了产物分子的结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1)
龙浩[4](2018)在《电化学方法产生氮自由基串联环化构筑多取代苯并杂环以及七元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作为一类极其重要的结构普遍存在于各类重要的天然产物中,与此同时也广泛应用到药物化学以及生物化学中。因此,关于此结构的快速高效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的研究重点。氮自由基是有机合成中作为一类重要活性中间体,在构筑C-N键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论文利用电化学手段氧化芳酰胺N-H键产生氮中心自由基,通过串联环化反应,实现了苯并咪唑烷酮、苯并恶唑烷酮以及七元碳环的合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通过电化学氧化酰胺N-H键产生酰胺氮自由基,随后酰胺氮自由基对炔烃进行加成得到烯基自由基中间体,再经过6-endo-dig环化方式得到烷基自由基中间体,最后氧化芳构化实现苯并咪唑烷酮及苯并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快速构筑多取代苯并杂环类化合物,而且具有很好的官能团兼容性。为快速合成此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策略。(?)第二部分工作是通过电化学氧化酰胺N-H键产生酰胺氮自由基,随后酰胺氮自由基对烯烃进行5-exo-trig加成得到烷基自由基中间体,再经过7-endo-trig环化方式得到七元碳环结构,该合成方法是通过五元环环张力控制可以迅速构筑七元碳环。合成方法绿色环保,合成策略高效新颖。(?)(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任丽媛[5](2018)在《苯并杂环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晶分子致晶单元中杂原子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饰和改变液晶化合物的性能,从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如在化合物的致晶单元中引入氧原子和氮原子的苯并恶唑类液晶及苯并咪唑类液晶等。在苯并咪唑化合物中,氮原子具有较大的电负性,咪唑结构间易形成氢键,从而增加稳定性,但导致化合物熔点升高。同时氟取代液晶由于其低粘度、低熔点的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液晶显示领域。为了进一步探究分子间氢键对苯并咪唑化合物液晶性能的影响以及将烯丙氧基作为末端取代基时对苯并恶唑化合物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并合成了甲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引入烯丙氧基的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甲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其中碳链长度为4-14,末端取代基分别为甲基、硝基和氢。在合成过程中以对碘苯酚为原料,通过四步反应(醚化反应、偶联反应、亲核反应、醛胺缩合及亲核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过DSC和POM对目标产物的相变温度和液晶相织构进行了测试,得到结果如下:当化合物末端基团为H和CH3时,化合物在升降温过程可以观察到近晶相的焦锥织构,且液晶相区较宽。当末端取代基为硝基时,且烷氧基链碳数较少(4-8)时,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呈现出向列相,但是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当n=10和14),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只有近晶相出现。甲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与未取代化合物相较可以发现,取代后化合物的熔点明显的降低,这是因为甲基取代破坏了化合物分子间存在的氢键。另外,当化合物碳原子数为4和5时,与未甲基化的化合物性能相比出现了较宽的液晶相区。该系列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液晶相区间分别为24-129℃和74-207℃。(2)设计并合成一系列以烯丙氧基为末端取代基的苯并恶唑类化合物,以对碘苯酚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得到的产物与2-氟-4-甲酰基苯硼酸进行偶联,然后通过醛胺缩合、关环、甲基溴代及亲核反应得到含有烯丙氧基为末端取代基的目标产物。利用DSC和POM对化合物的液晶性能进行测试,发现目标产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既有向列相又有近晶相,同时化合物的熔点有了明显的降低。这是因为末端烯丙氧基的引入,增加了其与分子介晶单元的共轭程度,使分子更倾向于有序排列,从而更有利于近晶相的形成。该系列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液晶相区间分别为:71-97℃和87-136℃。(3)测试了各系列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同时研究了不同烷氧基链长度及末端取代基(CH3、NO2、H)对化合物液晶性能的影响。比较发现,随着烷氧基链的增长化合物的熔点降低,当然其中包括有烷氧基链的奇偶效应的存在。同时,烷氧基中链碳原子数的增加,增加了分子间缠绕的几率,从而更有利于近晶相的形成。在咪唑化合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子末端取代基不同时液晶相区间也会有所差异:与末端取代基为氢的化合物相比,极性取代基的引入会使分子呈现出更宽的液晶相区间,同时有利于化合物的形成更稳定的液晶相。(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丁刚[6](2017)在《钯催化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渡金属钯(Pd)由于其高效的催化活性、优异的选择性而备受有机化学家的关注,它作为催化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偶联反应中。苯并五元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因此,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成为有机合成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在苯并五元杂环的合成方法中,钯催化的串联反应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环化/偶联反应、偶联/环化反应、Wacker型反应、Catellani型反应等。尽管这些方法已经取得显着进展,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通过金属催化活化碳氢键形成碳碳键,是一种富有吸引性的策略,它不需要特定官能团参与反应,还可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符合绿色化学中的原子经济性原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以廉价易得的(±)-BINAP作为配体,进一步探索钯催化环化/C-H活化构建苯并杂环化合物,并且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们以2-(2-甲基烯丙基)氧基溴苯和苯并噻吩为模型底物,分别对钯盐、配体、碱、溶剂、温度及添加剂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选择最优的反应条件为:5mmol%Pd(PPh3)2Cl2,6mmol%(±)-BINAP,2.0eqK2CO3,0.3eqPivOH,DMA/110℃/30h。2.在最优条件下,对底物进行了扩展,包括不同种类的溴代芳烃,同时也包含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吲哚、苯并噻唑、苯并恶唑、噻吩等芳杂环。最后我们成功地合成了 51个苯并呋喃、吲哚、吲哚酮和异苯并吡喃类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92%。3.将所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试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待测样品对青霉(Penicillium)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化合物4b在1mg/mL时对青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阿尔玛蓝法测定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待测样品在40μg/mL时对耻垢分枝杆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段龙彦[7](2017)在《苯并杂环类含氟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苯并恶唑和苯并咪唑类液晶作为两类含有杂环的棒状液晶,由于它们的选择性和光化学性能使其在基础研究和潜在应用方面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通过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修饰,在致晶单元中引入氟原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子的液晶性能。本论文为了开发更多苯并杂环液晶化合物,进一步探究氟取代对液晶相态及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多氟取代联苯基苯并恶唑类液晶化合物和侧氟取代联苯基苯并咪唑类液晶化合物,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并且表征了一系列侧向双氟向列相型杂环化合物,如2-(2,3'-二氟-4'-烷氧基联苯基)苯并恶唑(nPF(2)PF(3)Bx)类液晶化合物,其中包含nPF(2)PF(3)BH、nPF(2)PF(3)BM 和 nPF(2)PF(3)BN。主要以 3-氟-4-溴苯酚为原料,分别通过Williamson醚化、Suzuki偶联、亲核反应、脱氢反应这四步有机反应来制备化合物,共制备出24个目标产物,总收率为:8.7-51.5%,GC/HPLC纯度为98%以上。并通过1H-NMR、MS、IR和EA对其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再通过DSC、POM对其液晶性能进行测试,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它们与结构相似的液晶化合物相比,呈现出更宽的向列相区间(升温过程12.4-107.4℃和降温过程22.1-134.1℃)时都呈现出较宽的向列相区间。通过苯环上的氟取代,使得联苯间的扭曲角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轻微扭曲,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向列相的稳定性,同样多氟取代也提高了分子的极性。环两侧的氟原子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并且形成了一个较宽的向列相区间,这样就使得此类杂环化合物可用于液晶显示领域中。(2)主要以2-氟-4-溴苯酚为原料,合成并且表征了一系列在五位上包含有不同取代基(氢,甲基,以及硝基,同时分别命名为nPF(3)PF(3)BH,nPF(3)PF(3)BM和nPF(3)PF(3)BN)的双氟取代化合物。分别通过Williamson醚化、Suzuki偶联、亲核反应、脱氢反应这四步有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3,3'-二氟-4'-烷氧基联苯基)苯并恶唑(nPF(3)PF(3)Bx)类液晶化合物。总收率为:15.9-72.1%,GC/HPLC纯度为98%以上。并通过1H-NMR、MS、IR和EA对其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再通过DSC、POM对其液晶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此系列液晶化合物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出现了互变型液晶,包括近晶相和向列相,相变区间分别为 25.4-39.6℃ 和 17.3-76.8 ℃(nPF(3)PF(3)BH)、42.5-93.2℃ 和 53.6-123.1℃(nPF(3)PF(3)BM)及 60.4-81.8℃ 和 73.8-152.1℃(nPF(3)PF(3)BN),由于此系列液晶化合物中侧向双氟均位于联苯致晶单元外环,所以出现较宽的近晶相区间。(3)合成并且表征了一系列在五位上包含有不同取代基(氢,甲基,以及硝基,同时分别命名为nPPF(3)MH,nPPF(3)MM和nPPF(3)MN)的含氟取代化合物。分别通过Williamson醚化、Suzuki偶联、亲核反应、醛胺缩合这四步有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3'-氟-4'-烷氧基联苯基)苯并咪唑(nPPF(3)Mx)类液晶化合物。根据DSC和POM的结果可得,化合物表现出近晶相,它们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相变区间分别为:12.7-66.7℃ 和 46.9-111.4℃(nPPF(3)MH),84.0-111.7℃ 和126.3-154.4℃(nPPF(3)MM),23.1-102.3℃ 和 48.9-117.4 0C(nPPF(3)MN)。含氟取代的化合物表现出更低的熔点和清亮点,同时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表现出更宽的液晶相区间,这是因为邻位氟取代的化合物更不容易出现分子间的堆积,同时也增加了氟取代分子间偶极-偶极作用力。经过比较发现,相较于nPPF(3)MH,nPPF(3)MM和nPPF(3)MN表现出更宽的液晶相区间,这就表明苯并咪唑上的部分取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金秀秀[8](2017)在《基于钯催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杂环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结构单元之中,因此发展简洁、高效、方便的方法来构建杂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串联反应作为一类具备这些优点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一种合成杂环化合物的有力策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论文研究基于膦催化缺电子联烯极性反转加成产物(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的基础上,以钯作催化剂,通过分子间Heck偶联/分子内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选择以N-(2-碘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和(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在钯催化下发生Heck偶联/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27个新型吲哚啉衍生物,收率达28%-81%。通过对该反应的温度、溶剂、碱和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d(dppe)Cl2作催化剂,NaHCO3作碱,n-Bu4NCl作添加剂,DMF为溶剂,130 oC下反应12小时。(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类化合物通过发生掘氢消除反应形成共轭二烯中间体,再与N-(2-碘苯基)-4-甲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在钯催化下发生分子间Heck偶联和分子内烯丙基化反应得到27个目标产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IR和HRMS等分析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选择以邻碘苄醇和(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为原料,在钯催化下发生Heck偶联/烯丙基化串联反应合成异色满衍生物。(Z)-2-[苯氧基(芳基)]次甲基-2-丁烯酸酯通过发生掘氢消除反应形成共轭二烯中间体,再与邻碘苄醇在钯催化下发生分子间Heck偶联和分子内烯丙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通过对该反应的温度、溶剂、碱和催化剂等条件进行优化,利用1H NMR、13C NMR和IR等分析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但目标产物(E)-2-(异苯并二氢吡喃-3-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的产率仍小于25%,这部分工作还需继续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张俊杰[9](2016)在《我国自来水中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叁唑(BTR)和苯并噻唑(BTH)类化合物作为两类重要苯并杂环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生化活性,近年来被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由于苯并叁唑和苯并噻唑及衍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导致这类化合物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水环境中普遍检出。尽管如此,对自来水中这两类物质的存在水平及分布特征的认知尚较为缺乏。虽然两类物质的急性毒性都比较低,但其一些不良毒理学效应已被发现。饮水是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自来水中这两类化合物的存在及分布特征,不仅有利于掌握它们的水环境污染情况,也有助于评价这两类化学品通过饮用水对人体的暴露风险。本论文优化了自来水、地表水和污水中4种苯并叁唑类化合物,即苯并叁唑、5-甲基苯并叁唑、1-羟基苯并叁唑、5-氯苯并叁唑和4种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即苯并噻唑、2-羟基苯并噻唑、2-氨基苯并噻唑、2-氯苯并噻唑的固相萃取方法,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8种物质在不同的基质水样中的回收率可达73.7%~111.2%。除2-氯苯并噻唑外,其他目标物质仪器检测限均低于5 ng/L。使用之前建立的方法,对我国51个主要城市的86个自来水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在水样中两类苯并杂环化合物均被广泛检测出,其中BTR的检出率为87.2%,BTH检出率达100%。4种BTR类化合物总浓度(ΣBTRs)的范围为<LOQ-310ng/L,浓度中位数为15.6 ng/L;ΣBTHs浓度范围为40.1-1310 ng/L,浓度中位数为406 ng/L。(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同时检出BTR和TTR以及BTR和5-Cl-BTR的样品,发现母体化合物和甲基化的以及氯代的衍生物存在显着正相关,表明BTR和TTR存在相同的污染来源,而5-Cl-BTR可能是由于氯消毒造成的副产物。在检测到2-OH-BTH的水样中,发现BTH和2-OH-BTH存在显着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BTH发生了羟基取代。根据自来水中BTRs和BTHs的浓度水平和文献报道的此两类物质人体暴露监测结果,自来水中BTH可能约占到人体对BTH总摄入的12%,而其他叁种代表性化合物(BTR、TTR和2-OH-BTH)通过自来水摄入量占人体总摄入量的比例低于2%;实验发现,自来水加热煮沸对水中BTH去除有显着作用,沸腾10 min可导致近90%的消失,而对于另外3种代表性化合物浓度在煮沸前后无明显差别。按照自来水水源将水样分组后发现,地表水源样品中BTRs浓度几何平均值为21.6 ng/L,显着高于地下水样品的BTRs几何平均值(4.3 ng/L)。由于我国南方城市更多地使用地表水作为自来水水源,采自南方的水样中BTRs浓度几何平均值高达39.6 ng/L,显着高于北方水样的水平(几何平均值为7.2 ng/L)。按东、中、西部经济带将水样分组后发现,采自东部经济带的水样中BTRs浓度较高,其几何平均值可达30.7 ng/L,显着高于中部(几何均值为16.5 ng/L)和西部(几何均值为10.9 ng/L)。城市国民生产总值(GDP)水平被发现与自来水中BTRs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于BTRs,BTHs在按照不同水源、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带分组的水样中,其浓度水平均未发现显着差异,这可能意味着两类物质的污染来源不同。通过比较天津市自来水、水源地水和污水厂出水样品中BTRs和BTHs的浓度水平和分布情况,发现水源地水和自来水中BTRs组成高度相似且自来水中BTRs浓度低于水源地水,因而推测水源地是BTRs污染的重要因素。与BTRs污染不同,天津自来水中BTHs浓度甚至高于污水厂出水中的浓度水平。对天津某自来水厂出水及使用该自来水厂供水的六个居民区进行了连续采样调查发现,居民区的自来水中BTH的浓度平均值(100.7 ng/L)高于自来水厂出水(平均值为53.8 ng/L)。因而,自来水的给供水系统污染推测是自来水中BTH污染的重要因素。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来水厂出水中BTR和TTR的浓度显着高于居民区水样,而1-OH-BTR和5-Cl-BTR居民区水样的浓度显着高于自来水厂出水,可能意味着自来水中BTR羟基化和氯代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6-05-01)
钟文楷[10](2016)在《基于氟代苯并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质量轻、柔性、价格便宜、可制作成大面积等特点,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共轭聚合物已经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1%的里程碑,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将精力集中在发展窄带系给体材料中,而对宽带系或中等带隙给体研究仍然较少。另外,一种区域规整化学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共轭聚合物结构设计中。在区域规整共轭聚合物中,结构单元沿着主链方向是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与其对应的区域非规整聚合物相比,区域规整共轭聚合物有着更优的吸收、堆积以及迁移率,其相关的有机电子器件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苯并[c][1,2,5]噻二唑(BT)是一种优秀的吸电子单元,若在BT单元5位与6位上均引入氟原子,即5,6-二氟苯并[c][1,2,5]噻二唑(FBT),就赋予了这种单元一种“氟效应”,对于聚合物太阳电池或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效应包括更低的分子轨道能级、更有序的分子间堆积以及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而对于FBT单元,有两种重要的衍生物:5,6-二氟苯并[d][1,2,3]叁唑(FBTz)与5-氟苯并[c][1,2,5]噻二唑(fBT)。对于FBTz,将FBT上的S原子换成N原子后,可以提供一个烷基链修饰位点,这样可以增加聚合物的溶解性同时减小对主链平整性的影响。另外,FBTz的吸电子性能有所减弱,可作为一类优秀的单元用于构建宽带系给体材料;对于fBT,在FBT上去除一个F原子,这造成fBT本身化学结构的不对称,可用于构建高效的区域规整共轭聚合物。本文第二章,通过Suzuki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吲哚[3,2-b]咔唑和5,6-二氟苯并[d][1,2,3]叁唑的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PICz-TFBTZ、PICz-SFBTZ,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PCBM/PFN/Al的聚合物太阳电池。两种聚合物与PC61BM按1:2(wt:wt),共混作为活性层制得的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1.01%和2.39%。利用两种聚合物制备了Au/polymer/CYTOP/Al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PICz-TFBTZ和PICz-SFBTZ的迁移率分别为0.0014和0.01 cm2 V-1 s-1。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聚合物与富勒烯衍生物共混薄膜形貌表明,硒吩取代噻吩作为桥单元有利于改善太阳电池活性层的的相分离,促进载流子传输,从而提高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这些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的桥单元对于提升共轭聚合物的光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第叁章,通过Stille聚合反应合成了两种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并[3,2-b]噻吩与二氟苯并噻二唑或二氟苯并噻叁唑交替共聚物PDTBDT-FBT和PDTBDT-FBTz。将两种聚合物作为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制备结构为ITO/PEDOT:PSS/Polymer:PC71BM/Ca/Al的光伏器件,聚合物PDTBDT-FBT与PDTBDT-FBTz的光电转化效率分别为5.55%(VOC=0.95 V,JSC=9.32 mA cm-2,FF=62.7%)与PCE=7.45%(VOC=0.98 V,JSC=12.76 mA cm-2,FF=59.6%)。本文第四章研究了单氟取代对基于芴与苯并[c][1,2,5]噻二唑共轭聚合物光电性能的影响。我们首先设计与合成了两种基于芴与苯并[c][1,2,5]噻二唑或5-氟苯并[c][1,2,5]噻二唑的模型分子F1-BT-F1与F1-f BT-F1。通过单晶研究和分子的计算均表明,氟原子取代仅增大对与之相邻的芴单元间的二面角,同时,二面角的增大也破坏了分子的共轭长度,是其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均发生蓝移。其次,通过单体的精确控制实现基于5-氟苯并[c][1,2,5]噻二唑与芴的区域规整共轭聚合物F8fBT的合成。相比F8BT,F8fBT的吸收光谱与PL光谱均发生蓝移,而且,其单线态能级与叁线态能级差减小。进一步通过拉曼光谱研究证明F8fBT在聚合物主链有着更宽的构象分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研究,两种聚合物在固体薄膜均呈现无定形的纤维状结构。通过单载流子器件表征,引入氟原子后,聚合物F8BT从p型材料转变为n型材料的F8fBT。而基于两种聚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相近,F8fBT的EL光谱均呈现更典型的绿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苯并杂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孔有机聚合物由于具有表面积大,骨架密度低,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和合成多样性等优点,多用于气体储存和分离,污染物去除,催化和药物输送等领域。根据分子组成结构的不同可将多孔有机聚合物分为:共价有机骨架(COFs)、超交联聚合物(HCPs)、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固有微孔的聚合物(PIMs);其中超交联聚合物(HCPs)是一种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的无定形多孔聚合物,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药物输送和色谱分离等领域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具有多种孔径的多级孔聚合物可以有效地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并且避免反应物扩散的限制性,因此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优良的传质效率。利用傅氏烷基化反应,以二甲醇缩甲醛为交联剂,在叁氯化铁的催化下实现对苯环的编织可以得到超交联聚合物。然而,由于苯环的过度交联,前人报道基于苯的超交联产物大多以微孔为主。我们从超交联聚合物单体分子的选择出发,利用苯环上邻二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抑制过度的交联反应,从而实现了多级孔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苯环取代基上的氮使得最终得到的多级孔聚合物中具有丰富的氮位点,这些氮位点与多级孔的结构都有利于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担载,所得到的聚合物担载钯纳米颗粒催化剂在醇类催化氧化中有着优良的表现。同时,由于铁是碳石墨化的优良催化剂,我们利用聚合物中丰富的氮位点来固定叁氯化铁催化剂,并在氮气环境中高温碳化可以得到石墨化多级孔碳,在电化学催化氧还原反应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本论文主要取得成果分别介绍如下:1.我们以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二甲醇缩甲醛(FDA)为交联剂,在无水叁氯化铁的催化下通过傅氏烷基化反应编织苯并杂环(茚满、二氢吲哚、吲哚、四氢萘)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多级孔有机聚合物,分别命名为PIN-1、PIN-2、PIN-3和PTH。实验证明,苯环上饱和的邻二取代基可以有效的抑制苯环的过度交联导致结构中更多间隙和大孔的形成。由含氮单体如二氢吲哚编织形成多级孔聚合物PIN-2具有高表面积以及丰富的N位点,可以很好地稳定Pd纳米颗粒得到Pd/聚合物催化剂。负载在含氮多孔聚合物PIN-2上的超小Pd纳米粒子粒径均一且高度分散,在无溶剂氧化苯甲醇的反应中展现出了优良的活性和较高的选择性。2.多级孔聚合物PIN-2中丰富的氮位点对铁离子有着良好的固定作用,我们通过保留傅氏烷基化反应中的铁催化剂,利用其作为聚合物热解过程中碳的石墨化催化剂成功合成了高度石墨化的多级孔碳(MC-900)。聚合物中的氮也可以在热解的过程中转化为具有催化活性的吡啶型氮,对于碳材料催化氧还原反应(ORR)性能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石墨化氮掺杂多级孔碳催化剂MC-900在碱性环境下的ORR中表现出与商业化铂碳相媲美的催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并杂环论文参考文献
[1].乔彬.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
[2].孙妍.苯并杂环类超交联多孔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8
[3].董建连.基于邻异硫氰酸酯肉桂醛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4].龙浩.电化学方法产生氮自由基串联环化构筑多取代苯并杂环以及七元环化合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5].任丽媛.苯并杂环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6].丁刚.钯催化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
[7].段龙彦.苯并杂环类含氟液晶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7
[8].金秀秀.基于钯催化串联反应合成苯并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9].张俊杰.我国自来水中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和分布特征分析[D].南开大学.2016
[10].钟文楷.基于氟代苯并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