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城市化论文-闻白

早期城市化论文-闻白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期城市,考古,城市化过程,国际贸易中心,平方米,查科,城镇规模,历史证据,德干高原,古代文明

早期城市化论文文献综述

闻白[1](2020)在《考古揭示的早期城市化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不难想象,当代城市化和全球化发展的诸多因素,都深深根植于古代文明。这也是上海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以“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考古学视野”作为论坛主题的初衷。事实上,中外考古学家近些年持续进行的很多考古项目,(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20-01-05)

王伟宏[2](2018)在《英属新英格兰早期城市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17—18世纪,英属新英格兰经济商业化带动了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市镇作为新英格兰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中心,扮演着商品生产、分配、信息和资本集散的角色;另一方面,市镇的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商业化的纵深发展而不断提高,包括内陆市镇的数量和经济功能也日益增长。最终,市镇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公共空间日益增长。市镇成为殖民地走向革命的中心。(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卢卡·萨尔瓦蒂,曲云英[3](2018)在《人口转变、移民和绅士化——一座欧洲城市再城市化早期信号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长期的郊区化之后,人们近期在南欧观察到了再城市化的早期迹象,这里是2007—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衰退,人口动态受到了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包括由于绅士化导致内城区吸引力的提升、移民大量增加,以及城市中央核心区相对外围区而言的经济重新极化(re-polarisation)。本文鉴定了不同人口群体(未婚和离异本土人口、传统家庭及外来居民)以及不同年龄群体对意大利罗马自治市叁个大区域(历史中心、并入区和郊区)115个区的中期(2006—2015)人口增长(或减少)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大致显示了复杂、非线性的人口动态,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地区分散在各个城市区域。外来人口以及未婚和离异的本土人口在历史城市中心和郊区有所增长。并入区的本土人口有所下降,这里是已婚人口倾向选择的居住地。罗马再城市化的证据相对混杂,表明社会隔离过程在形成人口动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居民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其主要人口成分揭示了都市层面的近期人口增长和下降趋势,为管控城市扩张的政策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期刊2018年02期)

钱宗灏,刘存钢[4](2017)在《上海北外滩早期的地价及其城市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外滩是近些年才有的地名方位,具体指上海虹口、杨浦的滨江地区,这里在上海开埠早期曾属于美租界。文章以清咸丰朝(1851-1861年)上海道签批出的73份外侨租地道契和光绪二十一至二十二年(1895-1896年)的75份道契为研究对象,向读者展示了虹口、杨浦滨江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价格及从业者变化的图景。(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辛思远[5](2017)在《试论美国早期城市化背景下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风格演变——以《飞女郎与哲学家》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历来被视作体现战后美国物质极度繁荣的杰出代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城市问题,打碎了美国人心中神圣的"美国梦",同时也迫使自惠特曼以来就呈现出"过度乐观"倾向的美国城市文学进一步反思"繁华"背后的"空虚"。本文将关注菲茨杰拉德在创作前期和后期的两部短篇小说集——《飞女郎与哲学家》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并试图分析作者在写作上的风格演变与美国城市发展及其文学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7年17期)

樊树志[6](2016)在《江南的早期城市化——读《郡邑之盛:明清江南治所城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古已有之,中国亦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赵冈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把中国城市发展划分为叁个大阶段。从城市兴起到宋朝是第一阶段,从宋朝到十九世纪中叶是第二阶段,他认为,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第叁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近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涌现出一批新型城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施坚雅研究中华(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6年11期)

洪庆明[7](2015)在《近代早期法国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化与城市角色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是法国近代早期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城市为研究主体,从城市人口增长轨迹、城市化的时间特征及其背后动力机制、城市化宏观的和微观的空间特征、城市在近代早期法国历史中的角色和地位等几个方面,对这个时期法国城市化历史进程进行简要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曲晓范[8](2014)在《中东铁路(滨洲线)的修建与沿线地区的早期城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俄国主导、以中俄两国合作形式在中国东北修建的一条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超长距离铁路线。尽管这是一个中国被动接受的历史产物,但其作为近代东北地区引进和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交通工具,它的建成通车,在事实上开启了区域工业化和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从个案研究的视角,集中考察作为中东铁路叁大部分之一的滨洲线(从满洲里到哈尔滨)在建成后带来的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和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启动,以为更全面地研究和评价中东铁路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袁为鹏[9](2014)在《清末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早期城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在湖北这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内地省份落户,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汉阳铁厂的建立,对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武汉地区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也为汉阳铁厂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与发展机遇。芦汉铁路、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近代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化早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生动的个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李美秀[10](2014)在《《伊芙琳娜》中早期城市化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早期城市化时期。英国早期城市化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化、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经济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等几个方面。范妮·伯尼(Fanny Burney,1752-1840),是18世纪英国着名的女性小说家。其代表作《伊芙琳娜》(1778)主要以女主人公伊芙琳娜的叁次伦敦之旅为主线来讲述她是如何从一名天真无知的少女渐渐走向成熟,并最终融入到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活中。《伊芙琳娜》自出版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女性主义、小说主题和叙事形式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为止,很少有人从城市化的视角对其加以深入剖析与研究。城市化有叁大特征:一是人口特征,二是景观特征,叁是文化价值观。因此,本文旨在结合英国早期城市化的特点来分析小说《伊芙琳娜》中所体现的物质的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以及思想意识的城市化等叁个方面。第一章主要论述小说中的物质城市化。小说通过对伊芙琳娜分别在玛文夫人、杜威尔夫人以及塞尔温夫人的带领下叁次去伦敦体验城市生活的描写,从而通过对其中由城乡人口迁移所体现的人口城市化及城乡人们与城市不同阶层人们对交通方式的使用的表征来呈现18世纪物质城市化。第二章通过伊芙琳娜及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参加舞会、听歌剧、喝咖啡、参观考克斯博物馆等休闲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工作方式两方面,所体现的从原本的乡绅生活方式渐渐地向城市贵族及中产阶层不同的娱乐休闲生活方式的转变,来剖析小说中所隐含的英国早期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第叁章主要从伊芙琳娜在叁位不同的女监护人的带领下在伦敦城市生活中所参加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以及伦敦城市生活中不同阶层的人们所参加的社会活动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及价值观念的变化所反映的城市化特征来论述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意识的城市化。18世纪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促进了英国早期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而《伊芙琳娜》中所表征的早期城市化犹如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英国早期的城市化特征,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现状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显示了早期城市化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与改善,而且也体现了英国早期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05-27)

早期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7—18世纪,英属新英格兰经济商业化带动了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市镇作为新英格兰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中心,扮演着商品生产、分配、信息和资本集散的角色;另一方面,市镇的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商业化的纵深发展而不断提高,包括内陆市镇的数量和经济功能也日益增长。最终,市镇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公共空间日益增长。市镇成为殖民地走向革命的中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城市化论文参考文献

[1].闻白.考古揭示的早期城市化信息[N].人民日报.2020

[2].王伟宏.英属新英格兰早期城市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J].都市文化研究.2018

[3].卢卡·萨尔瓦蒂,曲云英.人口转变、移民和绅士化——一座欧洲城市再城市化早期信号的解释[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8

[4].钱宗灏,刘存钢.上海北外滩早期的地价及其城市化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辛思远.试论美国早期城市化背景下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风格演变——以《飞女郎与哲学家》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为例[J].农家参谋.2017

[6].樊树志.江南的早期城市化——读《郡邑之盛:明清江南治所城市研究》[J].书城.2016

[7].洪庆明.近代早期法国历史进程中的城市化与城市角色探析[J].史学理论研究.2015

[8].曲晓范.中东铁路(滨洲线)的修建与沿线地区的早期城市化[J].城市史研究.2014

[9].袁为鹏.清末汉阳铁厂与武汉地区早期城市化[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

[10].李美秀.《伊芙琳娜》中早期城市化的表征[D].湘潭大学.2014

标签:;  ;  ;  ;  ;  ;  ;  ;  ;  ;  

早期城市化论文-闻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