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姚艳丽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姚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胰腺癌,红花多糖,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肿瘤纤维化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文献综述

姚艳丽[1](2019)在《多糖HH1-1抗胰腺癌和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6促胰腺癌的功能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极高的实体肿瘤,具有发病率逐年升高,预后差,致死率高的特点。胰腺癌易复发和转移,并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胰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由两方面的临床困境造成,一是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二是由于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理缺乏深入了解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揭示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和治疗策略是治疗胰腺癌的核心任务。本课题主要研究天然多糖对胰腺癌的干预机制以及细胞膜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6在胰腺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细胞毒性的化疗一直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胰腺癌一线治疗是FOLFIRINOX(亚叶酸、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等几种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和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用药方案。但胰腺癌对这些化疗药物易产生高耐药性,且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将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由于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特征,将阻碍药物渗透至肿瘤细胞,使其克服化疗药物的毒性,而实现肿瘤持续性增长。因此,胰腺癌新的治疗策略亟待开发。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这两种癌症治疗的最新举措,都没有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的积极成果。多糖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降血糖、抗氧化、抗病毒、神经保护、抗Aβ_(42)聚集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等作用。此外,相对小分子化合物,大部分多糖几乎没有毒副作用。相比于细胞毒类药物,多糖类药物在临床上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毒副作用。基于此,我们从活血化瘀的中药红花中提取得到红花多糖,对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红花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属于桔梗目、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的入药部位是其干燥花。据《本草纲目》、《雷公炮制药性解》和《金匮要略》等书籍记载,红花广泛用于治疗血瘀,痛经和其他女性疾病。此外,红花的水提取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显着。由于该植物的广泛生物活性,越来越多研究正致力于研究红花中有效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目前据文献统计,已经分离和鉴定了来自红花的种子,根茎和花中超过100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类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和聚乙炔。但是红花中的多糖成分研究较少,尤其在抗肿瘤领域更是鲜有研究。我们从红花中分离出粗多糖HH,对HH进行抗胰腺癌、乳腺癌、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肝癌、结肠腺癌、慢性髓系白血病、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九种肿瘤的活性筛选,发现HH对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89.50%。随后,通过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我们发现粗多糖HH中的主要成分HH1-1具有良好的抗胰腺癌活性。而该均一多糖对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几乎没有毒性。克隆形成实验揭示HH1-1可显着抑制胰腺癌细胞形成的克隆数目和克隆大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HH1-1处理后的胰腺癌BxPC-3和AsPC-1细胞周期会阻滞于S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磷酸化AKT,磷酸化CDK2,Cyclin A_2表达下调,激酶抑制蛋白P21表达上调。Annexin V/PI双染色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Caspase-3活性检测法的结果显示,HH1-1可诱导胰腺癌细胞BxPC-3和AsPC-1凋亡。Bcl-2在HH1-1处理后表达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在HH1-1处理后表达量上调。此外,HH1-1还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BxPC-3和AsPC-1的迁移和侵袭。通过HMEC-1细胞管腔形成实验和鸡胚尿囊膜实验发现,HH1-1可在体内和体外显着抑制血管新生。随后,我们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了HH1-1的抗胰腺癌作用。通过胰腺癌细胞BxPC-3皮下移植瘤实验,我们发现0.5 mg/kg HH1-1可显着抑制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其抑制作用与40 mg/kg阳性药吉西他滨的抑制作用相类似。我们使用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PDX),来模拟胰腺癌病人肿瘤的血运特点、基质特征和坏死状况等。实验结果显示,HH1-1能够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DX肿瘤的体积和重量,高浓度50 mg/kg时其相对抑制率达58.78%。并且,在两项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HH1-1对小鼠的体重和状态没有明显的影响,表明HH1-1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针对HH1-1的结构特征,我们对它的靶向性进行了探索。HH1-1作为一种阿拉伯半乳聚糖,可能会与半乳糖凝集素家族成员发生相互作用。我们发现在HH1-1处理BxPC-3和AsPC-1细胞后,Galectin-1、3、7在mRNA水平会发生显着下调。表面等离子共振实验(SPR)结果显示,HH1-1能够和Galectin-3结合,KD=4.158E~(-6)。但HH1-1不与Galectin-1和Galectin-7结合。且HH1-1不能与Galectin-3的配体EGFR结合,却能够抑制Galectin-3和EGFR的结合,从而阻断EGFR下游信号通路。EGFR作为肿瘤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侵袭转移等过程的关键分子,阻断EGFR下游信号通路可显着抑制肿瘤进展。由于HH1-1可以抑制Galectin-3和EGFR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因此我们推测HH1-1可通过影响Galectin-3和EGFR的转录,进而影响两者的表达。通过分析和筛选Galectin-3和EGFR的转录因子,我们发现HH1-1处理胰腺癌细胞BxPC-3和AsPC-1后,两者的共同转录因子FOXO3表达量显着上调。通过构建shRNA敲减Galectin-3和EGFR,以及外源性加入Galectin-3蛋白的回补实验,我们进一步在mRNA和蛋白水平研究,发现HH1-1可通过抑制Galectin-3/EGFR/AKT/FOXO3信号通路,发挥抗胰腺癌的活性。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我们在两种移植瘤模型中验证了HH1-1在体内也是通过这一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综上所述,我们从红花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结构明确的均一多糖HH1-1。HH1-1具有良好的抗胰腺癌活性,且无明显毒副作用。HH1-1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迁移和侵袭、抑制血管新生,发挥抗胰腺癌活性。靶向性研究发现HH1-1可结合Galectin-3。机制研究揭示,HH1-1结合Galectin-3,从而抑制Galectin-3与EGFR的结合,抑制EGFR下游信号通路:阻滞AKT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导致FOXO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FOXO3的表达量上升,转录因子FOXO3进入细胞核,影响关键分子的转录,最终呈现胰腺癌抑制表型。此外,FOXO3是Galectin-3与EGFR的转录负调控因子,当FOXO3表达量上升后,Galectin-3与EGFR的转录被抑制,最终导致Galectin-3与EGFR表达下调,进一步增加其抑制胰腺癌的作用。上述研究表明多糖HH1-1通过与Galectin-3结合,干预EGFR信号通路发挥抗胰腺癌活性。而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的另一困境则揭露出,目前针对胰腺癌尚无有效的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因此,我们关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聚糖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前期已有研究表明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在多种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将聚焦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生物活性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利用5对胰腺癌病人样本的mRNA芯片,分析发现GPC6在胰腺癌肿瘤中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组织。随后我们采用111对胰腺癌病人样本的RT-qPCR和免疫组化进行验证,发现GPC6在79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GPC6有可能在胰腺癌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可能成为胰腺癌的分子标志物或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将GPC6表达水平与临床样本信息整合,我们发现GPC6在恶性程度高的T3期表达显着升高,并且GPC6表达量高的患者存在总生存期短的特征。随后我们对GPC6在胰腺癌中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构建GPC6敲减或过表达的胰腺癌稳转细胞株,我们发现GPC6可显着促进胰腺癌细胞PANC-1、BxPC-3和SW1990增殖,敲减GPC6则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此外,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过表达GPC6会导致胰腺癌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使其具有间质细胞形态特征。同时,划痕愈合实验和迁移侵袭实验证实,GPC6可促进胰腺癌细胞PANC-1、BxPC-3和SW1990迁移和侵袭,而敲减GPC6则会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体内实验运用BxPC-3和PANC-1细胞皮下移植瘤实验证实,敲减GPC6会显着抑制肿瘤的生长,导致肿瘤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反之,过表达GPC6则会显着促进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重要的是,在胰腺癌PDX模型中敲减GPC6也能显着抑制肿瘤生长。通过尾静脉注射过表达GPC6的胰腺癌细胞SW1990及其对照细胞,发现过表达GPC6能显着促进胰腺癌细胞在肝脏和肺部肿瘤的形成。有趣的是,我们对皮下移植瘤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后发现,过表达GPC6可显着促进胰腺癌肿瘤组织的纤维化,而敲减GPC6后肿瘤组织纤维化程度降低。对转移性肝脏和肺部肿瘤组织进行天狼猩红染色后也可发现,过表达GPC6会显着促进肝脏组织纤维化,并轻微促进肺部肿瘤组织纤维化。此外,我们通过对纤维化相关蛋白的检测,发现敲减GPC6后,细胞胶原蛋白及其相关酶表达量均显着降低;转化生长因子家族蛋白TGFβI和TGFβ2表达量也显着降低;肌动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ACTN2,ABLIM1,LIMA1和ACTN4表达量均显着降低。基于此,我们推测,GPC6在促进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和纤维化进程中担任关键角色。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我们发现GPC6可影响胰腺癌细胞PANC-1和BxPC-3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敲减GPC6后,与细胞粘附和紧密连接相关的蛋白,如E-Cadherin、Claudin-1、ZO-1表达上调;反之,间质表型相关分子如N-Cadherin、Vimentin、?-Catenin、TCF8/ZEB1、Slug和Snail表达量则降低。因此,我们推测,GPC6可能通过影响EMT进程来影响胰腺癌肿瘤进展。上述研究表明,多糖HH1-1可能成为抗胰腺癌的候选药物,GPC6可能是抗胰腺癌的药物靶点。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理和基于多糖的创新药物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杨民,李媛,雷长江,李磊,冯加锐[2](2016)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对肝癌Huh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4种靶向GPC3和YAP1基因的sh RNA序列,然后转染入肝癌Huh7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的Huh7细胞中GPC3和YAP1的表达,以筛选有效沉默GPC3和YAP1的sh RNA。观察沉默GPC3和YAP1以及人重组YAP1(rh YAP1)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GPC3 sh RNA转染实验分为6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GPC3-714-sh RNA组、GPC3-647-sh RNA组、GPC3-1718-sh RNA组、GPC3-2134-sh RNA组。YAP1 sh RNA转染实验分为6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YAP1-906-sh RNA组、YAP1-1363-sh RNA组、YAP1-1666-sh RNA组、YAP1-2895-sh RNA组。GPC3对YAP1的调控实验分为5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GPC3-1718-sh RNA组、GPC3-1718-sh RNA+rh YAP1组、YAP1-1666-sh RNA组。结果 1成功构建了可有效沉默GPC3和YAP1表达的GPC3-1718-sh RNA和YAP1-1666-sh RNA质粒。2 GPC3sh RNA各转染组细胞中GPC3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GPC3-1718-sh RNA组又明显低于其他转染组(P<0.05)。YAP1 sh RNA各转染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YAP1-1666-sh RNA组又明显低于其他转染组(P<0.05)。3 GPC3-1718-sh RNA组和YAP1-1666-sh RNA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GPC3-1718-sh RNA+rh YAP1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GPC3-1718-sh RNA组(P<0.05)和YAP1-1666-sh RNA组(P<0.05)。4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比较,GPC3-1718-sh RNA组和YAP1-1666-sh RNA组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而GPC3-1718-sh RNA+rh YAP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GPC3很有可能通过对Hippo信号通路YAP1的调控,实现其对人肝癌细胞Huh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冯辉,李保强[3](2015)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检测对中国人群肝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将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对中国肝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互联网对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有关GPC-3诊断肝癌的文献,检索时限定义为建库——2015年2月。使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通过meta-disc 1.4软件对血清GPC-3诊断肝癌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分别进行合并,并计算SROC曲线下面积(AUC)。发表偏倚的影响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估。结果 8个研究纳入最终评价,研究对象共计1679例。纳入文献存在显着异质性(P<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评估。血清GPC-3诊断肝癌的合并SEN为0.52(95%CI:0.49,0.55),SPE为0.84(95%CI:0.80,0.87),PLR为4.41(95%CI:1.85,10.49),NLR为0.57(95%CI:0.44,0.74),DOR为8.95(95%CI:2.81,28.52),AUC为0.6876。采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存在(P=0.526)。结论血清GPC-3在肝癌的诊断中SEN较低,但是SPE较高,临床确诊需联合其他诊断指标,以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王慧利,赵金满[4](2015)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在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是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肝癌标志物,其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传统治疗肝癌的方法,如手术、放化疗等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来联合治疗。基于GPC3的免疫治疗或偶联化疗药物的靶向治疗将为肝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念莹,宋桂先,王琳琳,冯国营,王琨[5](2015)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5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5(GPC-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自身配对法收集30例HCC患者经手术切除后的癌灶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以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C-3和GPC-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癌细胞排列呈球团状和条索状,向周围肝组织浸润,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并伴有肝细胞增生灶、增生结节及非典型增生结节。(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可见GPC-3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7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P<0.01)。GPC-5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8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P<0.01)。结论在HCC组织中,GPC-3与GPC-5同时高表达,提示GPC-3和GPC-5均在HCC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11期)

邰伯军,姚敏,顾星,时运,蔚丹丹[6](2013)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hRNA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基因转录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GPC-3-shRNA插入pGPU6/GFP/Neo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以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别分析GPC-3蛋白和mRNA表达;以MTT法分析HepG2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Annexin-V-PE/7-AAD及细胞凋亡-DNA ladder等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shRNA1转染HepG2细胞,GPC-3 mRNA沉默效率为89.3%,与GPC-3蛋白下调一致;以shRNA转染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1.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率达65.6%。结论资料显示shRNA干预GPC-3基因转录,可显着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3年11期)

陈洁,姚敏,姚登福[7](2013)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介导的信号通路与肝癌靶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相关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C-3除用于HCC特异诊断外,靶向GPC-3可明显抑制HC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望成为HCC的分子靶目标。(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蒋国华,廖维甲,覃理灵,梅铭惠,陈谦[8](2011)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mRNA在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60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比较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与-βactin条带的灰度值之比,半定量分析GPC-3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术后3年不易复发HCC患者的癌组织GPC-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68.3%,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或未见表达,术后3年内未复发的HCC患者癌组织中GPC-3 mRNA呈现低表达水平,GPC-3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 GPC-3 mRNA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可能是HCC的一种新的潜在的肿瘤特异标志物;癌组织中GPC-3mRNA低表达的HCC患者不易复发,可能是判断HCC进展和评价预后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1年10期)

张世杰,郎振为,王欣欣,吕福东[9](2011)在《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中的价值,以及对HCC的预后进行判断应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14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其中肝细胞肝癌9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2例、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采用GPC-3及CK-19免疫组化染色,比较GPC-3及CK-19在这3组病例的肝癌细胞及肝内胆管癌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免疫组化检测GPC-3,HCC中检测出79例阳性(84%),其中在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都明显高于高分化组,表达强度与HCC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01)。ICC组中阳性5例(15.6%),而CHC组中16例均为阳性(100%);CK-19免疫组化检测,HCC组中均为阴性,ICC组有31例阳性(96.6%),CHC组16例均为阳性。结论 GPC-3免疫组化检测对HCC和CHC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联合采用GPC-3和CK-19对HCC、ICC、CH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张世杰,郎振为,王欣欣,吕福东[10](2011)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细胞癌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在高、中/低分化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中的表达强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挑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肝细胞癌病例70例,经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PC3在肝细胞癌内以及其周围非肝细胞癌的着色情况和GPC3在所有肝细胞癌病例中的检出率。将70个病例根据癌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两组。观察GPC3在两组中的着色强度与Ki67在两组中的表达强度是否有相关性。结果①所有肝细胞癌病例的GPC3染色只在肝细胞癌中,肝细胞癌周围非癌组织中均不着色;GPC3在高、中/低两组中总检出率为85%,高分化组中阳性率73.0%,中/低分化组阳性检出率90.2%。②GPC3中强着色度(++、+++)在高分化组中只有2例,占10.5%;在中/低分化组中38例,占74.8%。GPC3在高,中/低分化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Ki67在高分化组中(++、+++)中强度表达是0例,占0%;在中/低分化组中中强度表达是37例,占72.5%,Ki67在高、中/低分化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C3在这两组中的着色强度和Ki67在这2组中的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GPC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肝细胞癌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4种靶向GPC3和YAP1基因的sh RNA序列,然后转染入肝癌Huh7细胞,并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的Huh7细胞中GPC3和YAP1的表达,以筛选有效沉默GPC3和YAP1的sh RNA。观察沉默GPC3和YAP1以及人重组YAP1(rh YAP1)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GPC3 sh RNA转染实验分为6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GPC3-714-sh RNA组、GPC3-647-sh RNA组、GPC3-1718-sh RNA组、GPC3-2134-sh RNA组。YAP1 sh RNA转染实验分为6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YAP1-906-sh RNA组、YAP1-1363-sh RNA组、YAP1-1666-sh RNA组、YAP1-2895-sh RNA组。GPC3对YAP1的调控实验分为5组:未转染组、空载体组、GPC3-1718-sh RNA组、GPC3-1718-sh RNA+rh YAP1组、YAP1-1666-sh RNA组。结果 1成功构建了可有效沉默GPC3和YAP1表达的GPC3-1718-sh RNA和YAP1-1666-sh RNA质粒。2 GPC3sh RNA各转染组细胞中GPC3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GPC3-1718-sh RNA组又明显低于其他转染组(P<0.05)。YAP1 sh RNA各转染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YAP1-1666-sh RNA组又明显低于其他转染组(P<0.05)。3 GPC3-1718-sh RNA组和YAP1-1666-sh RNA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和空载体组(P<0.05);而GPC3-1718-sh RNA+rh YAP1组细胞中YAP1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GPC3-1718-sh RNA组(P<0.05)和YAP1-1666-sh RNA组(P<0.05)。4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比较,GPC3-1718-sh RNA组和YAP1-1666-sh RNA组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而GPC3-1718-sh RNA+rh YAP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GPC3很有可能通过对Hippo信号通路YAP1的调控,实现其对人肝癌细胞Huh7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参考文献

[1].姚艳丽.多糖HH1-1抗胰腺癌和糖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6促胰腺癌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2].杨民,李媛,雷长江,李磊,冯加锐.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及其对肝癌Huh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

[3].冯辉,李保强.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检测对中国人群肝癌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

[4].王慧利,赵金满.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在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

[5].念莹,宋桂先,王琳琳,冯国营,王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5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

[6].邰伯军,姚敏,顾星,时运,蔚丹丹.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

[7].陈洁,姚敏,姚登福.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介导的信号通路与肝癌靶向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

[8].蒋国华,廖维甲,覃理灵,梅铭惠,陈谦.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

[9].张世杰,郎振为,王欣欣,吕福东.联合应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

[10].张世杰,郎振为,王欣欣,吕福东.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在肝细胞癌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表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论文-姚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