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预报模式论文-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

综合预报模式论文-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预报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凯里地区,大到暴雨,变化特征,预测指标

综合预报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1](2015)在《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的天气特征指标及短期综合预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天气学及动力学方法,利用凯里地区2004~2008年历史天气资料、要素指标及省、州数值预报产品,对凯里地区大到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动力机制以及地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凯里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变化特征及预测指标。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切变是凯里地区产生大暴雨的基本形式之一,大到暴雨是几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低空急流、中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造成大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充足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大到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大到暴雨前期,要考虑地形地貌条件、气候特征,分析凯里地区前一日要素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出能量的高度不稳定区域,对大到暴雨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利用凯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短期的综合预报模式来预报天气,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也具有很强的地区性,其他地方不能简单套用,但可以根据介绍的方法,建立适合当地的预报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34期)

闫慧[2](2012)在《基于模式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扰动的暴雨综合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式的不断改进对于集合预报效用的提高至关重要。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必定伴随着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模式的不同分辨率来体现不同的天气尺度系统预报的不确定性。在考虑模式分辨率的同时不断完善其物理过程,并将初始扰动加入到集合预报系统中,从而提高中尺度数值预报技巧,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利用WRF模式,选取2007年7月7日到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针对模式误差,包括模式的分辨率和物理参数化过程构造模式扰动方案,并对比初始扰动方案的预报效果,二者结合得出综合扰动方案,来进行数值预报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种不同尺度的模式分辨率下扰动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预报研究表明,集合预报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一确定性预报的弊端,提供更多的天气信息,减弱不确定性的影响,反映出大气的多尺度特征。在较低的模式水平分辨率下,降水模拟的整体趋势与实况接近,但雨量偏小,基本给出了天气过程演变和发展的准确信息,反映了天气系统的大尺度特征;高分辨率预报则迫使各影响因子作用更加明显,更多地反映了天气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降水模拟极值中心与实况更吻合,有效提高了强降水预报的准确度,但同时也存在离散度偏大,极值中心雨量过大的弊端。(2)分析环流场和相关物理量得出,分辨率的设置对于风场和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急流中心的范围和强度,也可造成其垂直结构和热力结构的差异,从而影响降水过程的模拟性能。提高分辨率后,垂直廓线差异增大,影响降水过程的局部强迫因子作用更明显,使得降水落区分布明显改善,不同模式分辨率组合可以改进集合预报效果。(3)考虑参数化方案中敏感因子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分辨率下对降水的影响进行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预报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分级概率预报结果更加体现了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的优势。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夹卷率的减小对积云结构有稀释作用,积云半径的调整以5倍为宜。WSM6微物理方案中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对于降水范围和中心点的模拟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降水量级会偏大。(4)以改进集合预报离散度为研究动机,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下将BGM法构造的初始扰动场应用到梅雨锋暴雨中是合理且有意义的尝试。对比模式扰动和初始扰动方案,后者由于其明确的动力学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集合离散度,由均方根和离散度检验,二者随着时间的发展趋于一致,集合预报系统设计合理。采用综合扰动方案对于预报技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贡献,该集合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江淮流域暴雨预报的模式参数配置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2-05-01)

肖明静,盛春岩,刘诗军,荣艳敏,范苏丹[3](2011)在《山东省多模式预报要素综合检验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多种数值模式产品进行综合对比检验,开发了山东省多模式预报要素综合检验系统。该系统利用FORTRAN、C#编程语言和.NET技术实现了预报要素与实况的对比、绝对误差分布、TS评分叁个功能。系统利用山东省大气监测站、区域站、石油平台站、浮标站等台站观测数据实现对T639,MM5和WRF-RUC模式在全省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和10个精细海区代表站插值的风、温、压、湿、降水等6个预报要素进行综合检验,并提供检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山东气象》期刊2011年04期)

侯淑梅,李灿,王月兰,亓翠云,孙忠欣[4](2009)在《一次暴雨过程预报的多模式NWP产品与物理参数的综合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照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检验几种常用NWP产品对2008年7月5日山东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形势场预报和降水预报,并对其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与诸多物理量场的配置紧密相关;暴雨区出现在低层水汽辐合中心移动路径上,位于与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和强上升运动中心接近处;暴雨区移动方向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Δθse(500-850)负值中心长轴方向一致,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两者均满足时有利于强降水发生;200hPa高空辐散的抽吸作用远比仅有低层辐合更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地面强降水区出现在200hPa强辐散中心所在处。(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09年01期)

马凡君[5](2007)在《多模型多方法综合预报模式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些复杂系统的预报问题,我们仅用一种预报算法、一种模型来解决,很难得出满意的结果。所以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模式。这种预报模式能够综合许多模型和算法的优点,使模型与算法达到“最佳”匹配,以得到“最佳”的预报结果。这种方法称之为多模型多方法的综合预报模式。而在客观世界中,季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千百年来,无论从农业、工业、商业、天文、气象以致人类的生产、生活等领域,季节因素始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月份或季度作为时间观测单位的时间序列,常常受季节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给深入研究和阐释其物理规律和意义带来困难。因此解决好季节性时间序列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多模型多方法综合预报模式进行了深入理论分析,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分类综合预报模式,旨在解决季节性时间序列的预报问题。本文将经济系统中常用的季节因素调整方法—X-11方法应用于天气预报系统中。应用X-11方法对月平均气温等观测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后,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其变化规律,使得建立精确模型成为可能。本文提出的分类综合预报模式正是在经过X-11方法的季节调整后进行的建摸、预报。分类综合预报模式已经成功的应用于长期天气预报系统中,在对我省兴凯湖农场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的预报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一类具有引导变量的模型对于季节性时间序列的预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07-04-29)

钟元,胡波[6](2003)在《综合评估环境场影响的热带气旋路径客观相似预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综合评估环境场影响的热带气旋路径客观相似预报模式。模式应用热带气旋参数、初始和未来环境场,构造客观的相似判据。通过定义非线性的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历史热带气旋样本在多元判据下的相似程度,从而找到相似样本。应用相似样本的历史路径进行坐标变换和相似指数的权重综合,得到预报路径。模式检验和预报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预报技巧。(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蔡烽,侯建军,万林,石爱国,杨宝璋[7](2003)在《提高直升机起降海情的频域时域综合预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突破舰船耐波性预报领域里极短期预报用时域分析法、短期预报用频域分析法的框架 ,从舰船实际运行需求出发 ,以风浪中预报舰载直升机安全起降时机为例 ,提出了先用频域分析法优选舰船在风浪中航向航速 ,再用时域预报方法 ,准确求出该航向航速上适于直升机起降的时刻 ,从而使舰 机组合能在较高海情下作业 ,并为舰船耐波性研究拓宽了领域(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03年02期)

钟元[8](2003)在《多元判据综合评估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个对多元判据综合评估的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模式。模式应用同中期天气过程的时间 空间尺度相适应的经过时间滤波的大气环流背景为客观判据 ,比较全面地评估了预报时刻前后多层次、多要素的大气环流动态变化的相似 ,通过定义相似指数综合评估在多元判据下样本的相似程度 ,从相似时域的历史样本中找到较佳相似的中期过程 ,预测未来 1~ 10天的中期天气过程。模式检验和预报试验表明该模式具有预报技巧(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03年04期)

谷德军,吴艳标,江奕光,黄健,袁金南[9](1999)在《珠江叁角洲城市群污染综合指数预报的模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全二阶矩表示的商斯烟团模式,重点引入烟团的合并与分解及各种清除过程,并利用广州热带模式(GZTM)所提供的华南地区细网格的叁维数字化流场,来计算污染物浓度的长期变化。具体先模拟计算SO2、NOx、TSP的地面浓度日变化,通过求平均得到每种污染物的日均浓度,并和对应的污染物的日均浓度二级标准比较,得到每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i,最后求和得出污染综合指数P,从而对珠江叁角洲地区的污染综合指数作出预报。(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孙晓丹[10](1998)在《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多项前兆监测手段的系统性震例总结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特点,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可能性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1998年04期)

综合预报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值模式的不断改进对于集合预报效用的提高至关重要。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必定伴随着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模式的不同分辨率来体现不同的天气尺度系统预报的不确定性。在考虑模式分辨率的同时不断完善其物理过程,并将初始扰动加入到集合预报系统中,从而提高中尺度数值预报技巧,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利用WRF模式,选取2007年7月7日到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针对模式误差,包括模式的分辨率和物理参数化过程构造模式扰动方案,并对比初始扰动方案的预报效果,二者结合得出综合扰动方案,来进行数值预报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在两种不同尺度的模式分辨率下扰动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预报研究表明,集合预报能够有效地改善单一确定性预报的弊端,提供更多的天气信息,减弱不确定性的影响,反映出大气的多尺度特征。在较低的模式水平分辨率下,降水模拟的整体趋势与实况接近,但雨量偏小,基本给出了天气过程演变和发展的准确信息,反映了天气系统的大尺度特征;高分辨率预报则迫使各影响因子作用更加明显,更多地反映了天气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降水模拟极值中心与实况更吻合,有效提高了强降水预报的准确度,但同时也存在离散度偏大,极值中心雨量过大的弊端。(2)分析环流场和相关物理量得出,分辨率的设置对于风场和高度场的分布形势影响较小,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急流中心的范围和强度,也可造成其垂直结构和热力结构的差异,从而影响降水过程的模拟性能。提高分辨率后,垂直廓线差异增大,影响降水过程的局部强迫因子作用更明显,使得降水落区分布明显改善,不同模式分辨率组合可以改进集合预报效果。(3)考虑参数化方案中敏感因子的变化以及在不同分辨率下对降水的影响进行集合预报相对于控制预报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分级概率预报结果更加体现了集合预报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的优势。积云参数化方案中夹卷率的减小对积云结构有稀释作用,积云半径的调整以5倍为宜。WSM6微物理方案中模式分辨率的提高对于降水范围和中心点的模拟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降水量级会偏大。(4)以改进集合预报离散度为研究动机,在不同的模式分辨率下将BGM法构造的初始扰动场应用到梅雨锋暴雨中是合理且有意义的尝试。对比模式扰动和初始扰动方案,后者由于其明确的动力学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集合离散度,由均方根和离散度检验,二者随着时间的发展趋于一致,集合预报系统设计合理。采用综合扰动方案对于预报技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贡献,该集合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为江淮流域暴雨预报的模式参数配置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预报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凯里地区大到暴雨的天气特征指标及短期综合预报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5

[2].闫慧.基于模式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扰动的暴雨综合预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3].肖明静,盛春岩,刘诗军,荣艳敏,范苏丹.山东省多模式预报要素综合检验系统[J].山东气象.2011

[4].侯淑梅,李灿,王月兰,亓翠云,孙忠欣.一次暴雨过程预报的多模式NWP产品与物理参数的综合分析应用[J].暴雨灾害.2009

[5].马凡君.多模型多方法综合预报模式的研究及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

[6].钟元,胡波.综合评估环境场影响的热带气旋路径客观相似预报模式[J].热带气象学报.2003

[7].蔡烽,侯建军,万林,石爱国,杨宝璋.提高直升机起降海情的频域时域综合预报模式[J].船舶工程.2003

[8].钟元.多元判据综合评估中期天气客观相似预报模式[J].气象.2003

[9].谷德军,吴艳标,江奕光,黄健,袁金南.珠江叁角洲城市群污染综合指数预报的模式方法[J].热带气象学报.1999

[10].孙晓丹.利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地震短期综合预报的初步探讨[J].内陆地震.1998

标签:;  ;  ;  ;  

综合预报模式论文-陈丹凤,陈伟昌,王荣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