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抗药性论文-毕菲菲,郝振凯,孙霈,于咏兰,索勋

药物抗药性论文-毕菲菲,郝振凯,孙霈,于咏兰,索勋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鸡球虫病,药物,抗药性

药物抗药性论文文献综述

毕菲菲,郝振凯,孙霈,于咏兰,索勋[1](2018)在《鸡球虫病防治药物及抗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严重危害养禽业。目前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还是依赖药物。但随着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利用,鸡球虫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中草药、化学合成类、聚醚类载体抗生素等抗球虫药物,同时就鸡球虫抗药性研究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崔宁[2](2018)在《戊唑醇诱导的烟曲霉对叁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一类主要由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侵染所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主要使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等叁唑类药物对IA进行防治。然而烟曲霉对医用叁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抗药性日益突出,其抗性来源和抗性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显示农用叁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可能存在联系。本研究采用戊唑醇对敏感烟曲霉进行抗性诱导,以验证叁唑类农药诱导烟曲霉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1)戊唑醇存在手性活性中心,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其中,R-(-)-戊唑醇对靶标菌灰霉菌的EC50为0.208 mg/L,S-(+)-戊唑醇对灰霉菌的EC50为9.104 mg/L,两者相差43.8倍。戊唑醇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2.2-216.6天,且两个对映体在海南土壤、华家池土壤中的消解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表现为S-(+)-戊唑醇优先被消解;而在西安土壤、哈尔滨土壤和金华土壤中戊唑醇的消解无立体选择性行为。(2)戊唑醇外消旋体及其S-(+)-戊唑醇和R-(-)-戊唑醇对蚯蚓的48 h LC50分别为10.78、10.84和10.48μg/cm2,表明戊唑醇外消旋体及其两个单一对映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但是戊唑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却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表现为S-(+)-戊唑醇被优先富集。(3)在液体培养基中,以戊唑醇的两个单一对映异构体为底物,诱导从大田中分离得到的10株野生型敏感烟曲霉。结果表明R-(-)R戊唑醇对烟曲霉的毒性要高于S-(+)-戊唑醇,其诱导后产生的叁唑类医药抗性烟曲霉的可能性高于S-(+)-戊唑醇。在10株敏感烟曲霉菌株中,R-(-)-戊唑醇能诱导产生5株抗性烟曲霉,5-(+)-戊唑醇诱导产生1株抗性菌株。(4)在戊唑醇田间残留浓度水平下,以戊唑醇外消旋体为底物,诱导野生型敏感烟曲霉(S5)和具有潮霉素标记的敏感烟曲霉菌株(hph-1)。结果表明,S5敏感菌株在戊唑醇的选择压下共产生了 4株(S512、S552、S553和S554)对医药叁唑类产生交叉抗性的菌株。hph-1敏感菌株共分离得到3株(H-5、H-8和H-12)抗性菌株。7株抗性烟曲霉中,只有一株S554的cyp51A基因产生突变,突变类型为TR46/Y121F/T289A。(5)在华家池土壤中,0.5-5 mg/kg戊唑醇的半衰期介于43 d到90 d之间,会对土壤中的烟曲霉叁唑类医药敏感性产生影响。0.5、1、2和5 mg/kg处理组中分别分离到1株、3株、2株和3株对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产生抗性或交叉抗性的hph-1菌株。测序比对结果显示9株抗性烟曲霉的cyp51A基因中均未发生点位点突变,可能存在其他抗性机制。(6)土壤中分离出的hph-1高抗性菌株中,HI-30和HI-36表现出的医药叁唑类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与此相对,HI-35、HI-38、HI-39和HI-41在经过15次的敏感性恢复培养后,均恢复为敏感菌株或耐药性菌株。对土壤中分离到的两株抗药性可稳定遗传的抗性菌株(HI-30和HI-36)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菌株HI-30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抗性可能与靶标基因cyp51A、同源基因cyp51B和外排泵基因AtrF、AfuMDR1的表达量升高相关,叁个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亲本敏感菌株的5.76、2.64、1.73和7.58倍。抗性菌株HI-36的外排泵基因AtrF、AfuMDR1和AfuMDR2以及靶基因cyp51A和同源cyp51B基因过量表达,分别是原始敏感菌株hph-1的5.94、3.55、1.77、1.47和1.42倍。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与烟曲霉的抗性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叁唑类农用杀菌剂可诱导烟曲霉产生抗药性,其抗药性与cyp51A基因突变、靶标基因cyp51A,同源基因cyp51B或外排泵的过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2-01)

符立梧[3](2018)在《克服ATP结合盒药物转运泵介导的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药抗药性(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介导MDR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由ATP结合盒(ABC)转运泵,将抗癌药物泵出细胞外,使抗癌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减少,从而产生抗药性是介导MDR最常见的原因。克服MDR是肿瘤化疗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ABC转运泵介导的肿瘤耐药及其逆转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怀鄂,苏品璨,陈熙,李翠英,吴艳瑞[4](2018)在《常用抗间日疟药物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亚作为间日疟全球最为高发的地区,占据了全世界发病总人数的74%。相关研究表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包括氯喹在内的抗间日疟药物已在马来西亚等地区出现了抗药性,给当地的疟疾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抗间日疟常用药物抗药性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彭芸[5](2018)在《结核病传染危险卷土重来》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近几年,结核病已超过艾滋病成为全球死亡案例最多的传染病。据统计,2016年全球新发1040万例结核病患者(发病率为142/10万),其中170万名患者死亡;我国2016年结核病发病率为64/10万,有5万人因此死亡。因为对多种药物有抗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8-04-09)

刘玉华[6](2016)在《小剂量药物治疗对于疟疾抗药性影响的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疟疾与许多传染病类似,在人体内经常以混合感染的状态出现。本文主要考虑在混合感染状态下,通过建立关于健康红细胞、抗药型疟原虫与易感型疟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抗药型疟原虫与敏感型疟原虫共同竞争资源过程中数量的变化,以及施加少量的药物对于疟原虫进化的影响。对于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分析,首先计算出基本再生数0R,并给出无病平衡点、边界平衡点、正平衡点的存在条件;其次分别对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平衡点的稳定性及分支分析,包括利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当0R小于1时疟原虫在无病平衡点0P处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根据Routh-Hurwitz判别法证明边界平衡点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渐近稳定,正平衡点是不稳定的,利用中心流行定理和规范型方法证明系统存在不动点的超临界分支;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进行仿真,并讨论施加一定剂量的药物对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当宿主体内疟原虫出现混合感染状态时,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施加的药量的变化,宿主体内最终只有一种疟原虫存在,而不会出现抗药型疟原虫和敏感型疟原虫共存的现象,并且适当剂量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抗药性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杨丽萍,王凌,刘志浩,姜静[7](2016)在《抗体偶联药物(RC48)在食蟹猴中抗药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运用Bridging-ELISA检测食蟹猴血清中抗体偶联药物(RC48)抗药抗体的方法,用于检测食蟹猴血清中的抗药物抗体。方法:采用Bridging-ELISA法进行检测,96孔板预先包被RC48,与待测样品中的抗RC48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依次加入偶联Biotin的RC48和HRP标记的亲和素和底物TMB显色,用酶标仪读取A_(450nm)值,参比波长630 nm;阴性空白对照样品为食蟹猴混合空白血清;阳性对照样品为分别针对MMAE单抗和针对裸抗体多抗的混合抗体。结果:建立了检测抗RC48抗体的Bridging-ELISA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确定方法线性范围的精密度CV%≤19.0,灵敏度为85.48 ng·m L~(-1),筛选临界阈值为1.33,确证临界阈值为67.2%,系统适用性和药物耐受性良好。结论:方法验证结果均符合临床前生物制品免疫原性研究的要求,已用于非临床研究中食蟹猴血清中抗RC48抗体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熊苏翔,葛凯[8](2015)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六安分离株对五种药物的抗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0只20日龄无球虫感染的青脚麻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株柔嫩艾美耳球虫六安分离株对常用的5种抗球虫药——氨丙啉、磺胺氯吡嗪、妥曲珠利、马杜霉素、海南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5种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马杜霉素的保护效果最好,磺胺氯吡嗪次之,海南霉素、氨丙啉、妥曲珠利无保护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9](2015)在《《自然》:新抗生素或可解决药物抗药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科学家称,他们通过一种革命性方法研发出一种抗生素,可能得以解决数十年来日益严重的抗药性问题。研究团队刊登在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的报告说,经由老鼠实验,这种药物可望在细菌性疾病战争中开启新页,不过授权人类使用可能还要再等5、6年。新抗生素名叫teixobactin,经由一种能筛检土壤细菌的新工具得来,这种细菌可以释放天然抗生素化合物。(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07期)

贾纪美,骆延波,颜世敢,齐静,李璐璐[10](2014)在《基于大通量药敏检测的兽用抗菌药物抗药性管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兽用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普遍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需要深入研究用药策略和抗药性检测方法,对抗药性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改进CLSI药敏试验方法,设置1/4、1/2、1、2、4倍的1/10临床剂量为检测浓度,就山东省平度市19个养殖场病死鸡和健康鸡群分离到的470株大肠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1.67%的菌株对1/10临床剂量呈现多重抗药性;虽然各场敏感药物呈现一定的离散性,但1/10临床剂量的硫酸多黏菌素和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所有的养殖场均能杀灭90%~100%的大肠杆菌。建议统一同步使用敏感药物,进一步根据药敏监测结果,适时轮换用药,不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避免多重抗药性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4年04期)

药物抗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是一类主要由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侵染所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主要使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等叁唑类药物对IA进行防治。然而烟曲霉对医用叁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抗药性日益突出,其抗性来源和抗性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显示农用叁唑类化合物的使用与烟曲霉抗药性可能存在联系。本研究采用戊唑醇对敏感烟曲霉进行抗性诱导,以验证叁唑类农药诱导烟曲霉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1)戊唑醇存在手性活性中心,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其中,R-(-)-戊唑醇对靶标菌灰霉菌的EC50为0.208 mg/L,S-(+)-戊唑醇对灰霉菌的EC50为9.104 mg/L,两者相差43.8倍。戊唑醇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2.2-216.6天,且两个对映体在海南土壤、华家池土壤中的消解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表现为S-(+)-戊唑醇优先被消解;而在西安土壤、哈尔滨土壤和金华土壤中戊唑醇的消解无立体选择性行为。(2)戊唑醇外消旋体及其S-(+)-戊唑醇和R-(-)-戊唑醇对蚯蚓的48 h LC50分别为10.78、10.84和10.48μg/cm2,表明戊唑醇外消旋体及其两个单一对映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不存在显着性的差异。但是戊唑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却具有明显的立体选择性,表现为S-(+)-戊唑醇被优先富集。(3)在液体培养基中,以戊唑醇的两个单一对映异构体为底物,诱导从大田中分离得到的10株野生型敏感烟曲霉。结果表明R-(-)R戊唑醇对烟曲霉的毒性要高于S-(+)-戊唑醇,其诱导后产生的叁唑类医药抗性烟曲霉的可能性高于S-(+)-戊唑醇。在10株敏感烟曲霉菌株中,R-(-)-戊唑醇能诱导产生5株抗性烟曲霉,5-(+)-戊唑醇诱导产生1株抗性菌株。(4)在戊唑醇田间残留浓度水平下,以戊唑醇外消旋体为底物,诱导野生型敏感烟曲霉(S5)和具有潮霉素标记的敏感烟曲霉菌株(hph-1)。结果表明,S5敏感菌株在戊唑醇的选择压下共产生了 4株(S512、S552、S553和S554)对医药叁唑类产生交叉抗性的菌株。hph-1敏感菌株共分离得到3株(H-5、H-8和H-12)抗性菌株。7株抗性烟曲霉中,只有一株S554的cyp51A基因产生突变,突变类型为TR46/Y121F/T289A。(5)在华家池土壤中,0.5-5 mg/kg戊唑醇的半衰期介于43 d到90 d之间,会对土壤中的烟曲霉叁唑类医药敏感性产生影响。0.5、1、2和5 mg/kg处理组中分别分离到1株、3株、2株和3株对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产生抗性或交叉抗性的hph-1菌株。测序比对结果显示9株抗性烟曲霉的cyp51A基因中均未发生点位点突变,可能存在其他抗性机制。(6)土壤中分离出的hph-1高抗性菌株中,HI-30和HI-36表现出的医药叁唑类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与此相对,HI-35、HI-38、HI-39和HI-41在经过15次的敏感性恢复培养后,均恢复为敏感菌株或耐药性菌株。对土壤中分离到的两株抗药性可稳定遗传的抗性菌株(HI-30和HI-36)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菌株HI-30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抗性可能与靶标基因cyp51A、同源基因cyp51B和外排泵基因AtrF、AfuMDR1的表达量升高相关,叁个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亲本敏感菌株的5.76、2.64、1.73和7.58倍。抗性菌株HI-36的外排泵基因AtrF、AfuMDR1和AfuMDR2以及靶基因cyp51A和同源cyp51B基因过量表达,分别是原始敏感菌株hph-1的5.94、3.55、1.77、1.47和1.42倍。本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戊唑醇与烟曲霉的抗性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叁唑类农用杀菌剂可诱导烟曲霉产生抗药性,其抗药性与cyp51A基因突变、靶标基因cyp51A,同源基因cyp51B或外排泵的过表达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抗药性论文参考文献

[1].毕菲菲,郝振凯,孙霈,于咏兰,索勋.鸡球虫病防治药物及抗药性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8

[2].崔宁.戊唑醇诱导的烟曲霉对叁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机理[D].浙江大学.2018

[3].符立梧.克服ATP结合盒药物转运泵介导的肿瘤多药抗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4].刘怀鄂,苏品璨,陈熙,李翠英,吴艳瑞.常用抗间日疟药物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

[5].彭芸.结核病传染危险卷土重来[N].中国妇女报.2018

[6].刘玉华.小剂量药物治疗对于疟疾抗药性影响的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杨丽萍,王凌,刘志浩,姜静.抗体偶联药物(RC48)在食蟹猴中抗药性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J].中国新药杂志.2016

[8].熊苏翔,葛凯.柔嫩艾美耳球虫六安分离株对五种药物的抗药性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

[9]..《自然》:新抗生素或可解决药物抗药性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10].贾纪美,骆延波,颜世敢,齐静,李璐璐.基于大通量药敏检测的兽用抗菌药物抗药性管理策略[J].中国家禽.2014

标签:;  ;  ;  

药物抗药性论文-毕菲菲,郝振凯,孙霈,于咏兰,索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