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向列女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刘向,《列女传》,琴曲,女性题材
刘向列女传论文文献综述
潘斌[1](2019)在《刘向《列女传》与女性题材琴曲之渊源与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向《列女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独立女性传记,历史影响深广,涉及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门类。《列女传》中的有虞二妃、启母涂山、楚王樊姬、鲁漆室女、宋恭伯姬、息君夫人、齐杞梁妻、鲁秋洁妇等八位女性及其生平事迹,在古琴音乐中也一度留下"回响",作为早期女性题材琴曲的代表,这些"列女"琴曲尽管在历史中几经浮沉,曲谱多已散佚,然而依然不失为观照女性题材琴曲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列女"琴曲的历史渊源、与后世女性题材琴曲的关系及其流变现象,印证了古代正统观念中关于女范标准从才德并举到惟"贞""顺"是从的变化。可以说",列女"琴曲的兴衰史、女性题材琴曲的发展史,亦是一部女性文化的变迁史。(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9年04期)
胡钧凯[2](2019)在《刘向《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的《史记》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由于《史记》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与文学欣赏价值,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为之倾倒。对于《史记》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对于《史记》的接受与模仿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刘向是最早一批接触到《史记》的学者,通过对《史记》的校补与研究,刘向也受到了司马迁与《史记》的影响。刘向所着《列女传》在多个方面对《史记》有所接受,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学习与模仿的迹象。本文着力探讨刘向《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从内容选取、写作方法与思想观念叁个层面进行对比研究,继而梳理清楚《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展现出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与文学价值。从而更加衬托出《史记》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本论文共分五章,具体包括: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通过搜集梳理当今学者对《列女传》的研究情况,对《史记》中女性的研究情况以及与《史记》接受研究论题相关的情况,表明本论题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可以填补相关的学术空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二章主要探究《列女传》作者刘向与《史记》的渊源,表明刘向确实接触并研究过《史记》。首先需要明确《列女传》的作者,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列女传》乃刘向所着,继而介绍作者情况,阐述《列女传》的创作背景,分析《列女传》的创作目的。之后,讨论《史记》在西汉时期的传播情况。经过进一步分析论证,刘向不仅接触到了《史记》,而且还深入地校勘研究了《史记》,这就为本选题的成立提供了最基础的前提条件。第叁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选取对象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四个方面,即选取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塑造底层平民的女性形象、使用上古时期的女性形象、《列女传》与《史记》取材的重合之处,论证在内容选取上,《列女传》是对《史记》有接受的。第四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写作方法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传记形式、人物塑造以及语言设计叁个方面,论证刘向在着《列女传》时有模仿《史记》写作技法的现象。第一方面,以体例形式的探讨为主,得出《列女传》沿袭了《史记》的外在形式。第二方面,从外形预判人物命运、语言展现人物性格、对比深化人物形象叁个角度,揭示《列女传》在人物塑造上对《史记》的学习。第叁方面,主要论述刘向《列女传》不仅在以今词更替古词、虚词的大量运用、引语的广泛使用叁方面学习《史记》语言通俗质朴的特点,还在人物对话、人物独白、修辞运用叁方面对《史记》语言富有个性的特点进行继承接受。从而证明刘向《列女传》在写作方法上是对《史记》有所接受的。第五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思想观念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叁个大方面,即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论证刘向《列女传》在思想层面上受到了《史记》的影响。刘向《列女传》虽然在艺术程度与思想深度方面远不及《史记》,不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审美欣赏价值。研究《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不仅可以丰富《史记》接受研究的成果,同时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列女传》,而且也能为更多喜欢研究《史记》与《列女传》的学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9-06-01)
邢培顺[3](2018)在《论刘向《列女传》中比衬手法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向的《列女传》是针对汉成帝时期后妃外戚奢侈享乐、度越礼制的社会现实而创作的。在作品中,刘向描写了一系列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在表达主题的过程中,他充分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如男女比衬、老少比衬、贵贱比衬、美丑比衬、国野比衬等,通过鲜明的比衬,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鹏程,叶昕[4](2018)在《刘向《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承袭和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女传》采用人物传记体式,围绕传主的言行来叙述一个或多个故事以揭示传主品性。《国语》是《列女传》重要的取资来源。《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继承关系主要表现为叁种形式:照录《国语》、《国语》的节略、以《国语》为基础杂糅其它文献。《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超越表现为:以系统、综合的群像形态出现,改变了《国语》女性形象的散见式分布。(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天叶[5](2017)在《西汉文化视域下的刘向《列女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向是汉代着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献学家,他为文献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汉代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孕育出了几部“言得失、陈法戒”的带有进谏意味的作品,《列女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全文共有叁部分内容,分别从汉代最富有代表性的儒家经学,以及渗透其中的其他诸子思想因素,再就是汉代成就极高的史传文学,结合西汉文化的背景,来研究《列女传》一书。西汉拥有着明朗积极的文化氛围,导致刘向在创作《列女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以儒家的单一思想来指导,而是综合儒家及诸子思想来写作的。刘向本人思想的兼容性使得书中呈现了无与伦比的关于女性的思想,传递给后人许多文化信息。刘向在书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肯定了女性价值。刘向受汉代文化影响,开始对女性形象投入一些伦理道德因素,所以其笔下的女性是经过恰当艺术加工的。这样的艺术加工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也有深远影响,在写作技巧、女性主题、小说体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列女传》一书在很多意义上都具有着重要价值,是第一部以女性事迹为全部内容的传记体史书,是第一部妇女专史,文学上来说是第一部以列传形式成书的传记体着作。并且,后世女性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深受《列女传》一书的影响。所以通过这部着作,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到汉代文化环境,还可以了解到因这样的文化所形成的思想,了解到汉代女性的生存状况。(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范婧媛[6](2017)在《刘向《列女传》偏正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女传》是西汉学者刘向撰写的一部妇女专史,全书虽然形制精简,但语言形式丰富,表现力极强,是我们研究西汉时期语言的宝贵材料。本文以《列女传》偏正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全书中出现的偏正结构分为体词性、谓词性两类做详尽地梳理。首先,尝试从构成模式入手,分析两类偏正结构中修饰语、中心语的构成情况。其次,将偏正结构视为一个结构整体,讨论其所具有的句法功能。接着,从语义的角度,分别探讨两类偏正结构中修饰语的指向以及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最后就《列女传》出现的少量宾语前置情况展开讨论,联系相关语料分析宾语前置的成因及其语用功能。(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苏秋红[7](2017)在《女性史史料角度下的《世说新语·贤媛》——从与刘向《列女传》的初步比较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向《列女传》是我国妇女传记的开山鼻祖,《世说新语·贤媛》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存在于正史《列女传》外的一朵"奇葩",二者都是妇女史研究中的重要史料,分析后可以发现,《世说新语·贤媛》在很大程度上对《列女传》进行了继承,但与此同时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要使这一结论发挥其对妇女史研究的价值,则仍需更多相关史料作支持。(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8期)
张涛[8](2016)在《刘向《列女传》的学术价值简论——《〈列女传〉的史源学考察》序》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它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进而深刻地阐释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列女传》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所以,传习、注释、续补、研究《列女传》者,千百年来,名家名着层出不穷,代不乏人,赓续不断。一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史籍,在历史编纂学上称为传体史书。传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林叶连[9](2016)在《刘向《列女传》中“叁从”的落实情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规范,有所谓"叁从四德"。刘向在《列女传》中记载许多古代女性的故事,本篇试图研究《列女传》中若干篇章的女性人权,观察女性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用以确认刘向所肯定、赞美的伟大或美好的女性,对事情大多能有明智的判断,有强烈的主见,大多能实践其意志,甚至在气势方面凌驾于男性之上。(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树淑[10](2016)在《明清时期刘向《列女传》的研究与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女传》成书于西汉末年,由刘向在领校中五经秘书期间写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妇女立传的着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它面世起,便陆续有学者为之作注解。最早给《列女传》作注解是班昭,其后还有马融、虞贞节(赵母)、綦毋邃等,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据记载,明代出现《直注古今列女传稿》和《古今列女传直说》,不见流传,但是这是一种新的注释文本。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实行残酷的文化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乾嘉学派应运而生。《列女传》的注释和校勘也受到关注,并出现了女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如王照圆《列女传补注》、梁端《列女传校注》、萧道管《列女传集注》。此后有王绍兰、王筠等人的作品相继问世。明清时期对于《列女传》的研究不仅仅从考据学角度进行,为了充分发挥此书的教化作用,也出现了大量增补之作。比如,解缙等奉诏撰写的《古今列女传》,还有私人编写的着作,比如明代黄希周《新续列女传》、汪道昆《汪氏辑列女传》、冯梦龙《列女传演义》,清代汪宪《烈女传》、刘开《广列女传》、戴礼《清列女传》等。清代还有从辑佚角度进行研究的,不过成就较小。明清两朝续补《列女传》材料来源可以分为叁类:一是直接取材于刘向《列女传》,二是取材于正史、地方志或者文人作品集,叁是取材于时人时事。《列女传》分类方式有两大类,一是基本按照刘向原来的分类模式,略加改动。二是不分类,只按朝代排序。这说明对妇女道德的分类成为一个难题。明清两朝官私双方出版了大量《列女传》。私人出版的书籍也大都有官方的参与,一般是请官员为书写序跋;其中还出现众多女性的身影,她们或是参与书籍编写,或是参与书籍刊印。官私双方的出版扩大了《列女传》的传播范围,并对明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4-15)
刘向列女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司马迁的《史记》有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由于《史记》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与文学欣赏价值,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为之倾倒。对于《史记》的研究涉及到各个方面,对于《史记》的接受与模仿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刘向是最早一批接触到《史记》的学者,通过对《史记》的校补与研究,刘向也受到了司马迁与《史记》的影响。刘向所着《列女传》在多个方面对《史记》有所接受,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学习与模仿的迹象。本文着力探讨刘向《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从内容选取、写作方法与思想观念叁个层面进行对比研究,继而梳理清楚《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展现出刘向《列女传》的史学与文学价值。从而更加衬托出《史记》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本论文共分五章,具体包括: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通过搜集梳理当今学者对《列女传》的研究情况,对《史记》中女性的研究情况以及与《史记》接受研究论题相关的情况,表明本论题在此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研究《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可以填补相关的学术空白,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二章主要探究《列女传》作者刘向与《史记》的渊源,表明刘向确实接触并研究过《史记》。首先需要明确《列女传》的作者,用论证的方法证明《列女传》乃刘向所着,继而介绍作者情况,阐述《列女传》的创作背景,分析《列女传》的创作目的。之后,讨论《史记》在西汉时期的传播情况。经过进一步分析论证,刘向不仅接触到了《史记》,而且还深入地校勘研究了《史记》,这就为本选题的成立提供了最基础的前提条件。第叁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选取对象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四个方面,即选取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塑造底层平民的女性形象、使用上古时期的女性形象、《列女传》与《史记》取材的重合之处,论证在内容选取上,《列女传》是对《史记》有接受的。第四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写作方法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传记形式、人物塑造以及语言设计叁个方面,论证刘向在着《列女传》时有模仿《史记》写作技法的现象。第一方面,以体例形式的探讨为主,得出《列女传》沿袭了《史记》的外在形式。第二方面,从外形预判人物命运、语言展现人物性格、对比深化人物形象叁个角度,揭示《列女传》在人物塑造上对《史记》的学习。第叁方面,主要论述刘向《列女传》不仅在以今词更替古词、虚词的大量运用、引语的广泛使用叁方面学习《史记》语言通俗质朴的特点,还在人物对话、人物独白、修辞运用叁方面对《史记》语言富有个性的特点进行继承接受。从而证明刘向《列女传》在写作方法上是对《史记》有所接受的。第五章着力讨论《列女传》在思想观念上对《史记》的接受情况。通过叁个大方面,即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论证刘向《列女传》在思想层面上受到了《史记》的影响。刘向《列女传》虽然在艺术程度与思想深度方面远不及《史记》,不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审美欣赏价值。研究《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情况,不仅可以丰富《史记》接受研究的成果,同时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列女传》,而且也能为更多喜欢研究《史记》与《列女传》的学者朋友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向列女传论文参考文献
[1].潘斌.刘向《列女传》与女性题材琴曲之渊源与流变[J].歌海.2019
[2].胡钧凯.刘向《列女传》对《史记》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3].邢培顺.论刘向《列女传》中比衬手法的运用[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
[4].陈鹏程,叶昕.刘向《列女传》对《国语》女性叙事的承袭和超越[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张天叶.西汉文化视域下的刘向《列女传》研究[D].河北大学.2017
[6].范婧媛.刘向《列女传》偏正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7
[7].苏秋红.女性史史料角度下的《世说新语·贤媛》——从与刘向《列女传》的初步比较谈起[J].青年文学家.2017
[8].张涛.刘向《列女传》的学术价值简论——《〈列女传〉的史源学考察》序[J].管子学刊.2016
[9].林叶连.刘向《列女传》中“叁从”的落实情形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10].陈树淑.明清时期刘向《列女传》的研究与传播[D].山东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