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探论文-王菲

名理探论文-王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名理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术语翻译,翻译策略,影响

名理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菲[1](2019)在《明末清初的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探析——以《几何原本》和《名理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石。本文以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大家徐光启的译作《几何原本》和李之藻的《明理探》中出现的重要术语为依据,探索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术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当代英语科技术语翻译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9期)

江璐[2](2019)在《《名理探》中对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名理探》之《五公卷之一》中对逻辑之名称、内容、地位、内部划分等的讨论为对象,对照了其蓝本科因布拉亚里士多德逻辑注疏,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分析了《名理探》中关于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论述,由此而发也指出关于逻辑学之界定的思索也是一个省思中国古代逻辑是否能与西方逻辑汇通的这个基础问题的出发点。(本文来源于《逻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刘星,吕晓钰[3](2014)在《从《名理探》看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与儒学的早期会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东传科学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于抬高西方宗教、传播宗教福音的政治考量,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科学着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名理探》等一批东传科学书籍被译介到中国,西方科学理性思想在国内展现了它的勃勃生机。这些译注虽然无一例外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客观上促成了国人对西方科学理性思想的接触;带动了国内学界对挖掘以"名辩学"为基础的中国本土逻辑史研究的热潮;对当时传统儒者的思维起到了训练作用,增加了另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并且丰富了中国儒学的内涵。从更广阔的领域来为"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提供思维的认识工具。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民初以康有为为中心的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向西方寻求治国良方的热潮,促进了以经世致用之学的"今文经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张西平,侯乐[4](2011)在《简析《名理探》与《穷理学》中的逻辑学术语——兼及词源学与词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传入的高潮以传教士和中国士人合作译着为代表,其中《名理探》与《穷理学》是对中世纪经院派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思想的首次较为全面的译介,其翻译底本是当时科英布拉大学的讲义《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从考察汉译文本中的逻辑学词汇入手,把重点放在文化交流时汉译词的产生、与拉丁语原词的呼应关系方面,从而还原术语翻译中的意义来源及适应过程。(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1年02期)

王建鲁,彭自强[5](2010)在《《范畴篇》中“十范畴”与《名理探》中“十伦”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全名为《耶稣会立科英布拉大学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注释集》(Commentarii Collegii Conimbricensis Societatis J(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戚金霞[6](2010)在《《名理探》的翻译研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其全名为Commentarii Collegii Conimbricensis Societatis Jesu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即科英布拉大学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注释集,是一部系统论述逻辑学的着作,这套书后来被翻译成为中文即《名理探》。凡是研究中国近代逻辑史的书籍必定会提到这一着作的。那么为什么李之藻与傅泛际会翻译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这部注释集给中国人呢?是不是像利玛窦从前所做的那样,利用西方独有的科学与学术来吸引中国人的眼球呢?实际上,耶稣(本文来源于《“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7-17)

王建鲁[7](2010)在《《名理探》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是由科英布拉大学的文学院所编辑的一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注释集,初版于1606年,它是以Commentarii Collegii Conimbricensis Societatis Iesu为标题的注释集中最好的一部。李之藻与傅泛际鉴于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训练,于1627—1630年翻译是书为《名理探》,这是中西语言与逻辑的第一次接触。我们可以将《名理探》视作比较逻辑的经典着作,甚至可以说,《名理探》开创了中国比较逻辑的先河,那么通过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与《名理探》的比较研究中国古代的语言与逻辑将会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它可以发现很多中国与西方逻辑思想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是明末知识分子在与西方逻辑思想接触的过程中主动暴露出来的。本文试图将In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与《名理探》仔细比较,进而发现中国语言与逻辑的中某些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在第二章中,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的语言与逻辑。在这里我们预设的前提是中国有逻辑,我们需要讨论的是中国有没有系统研究逻辑学的着作,并且这一研究是不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由于中国的本体论是部分——整体学的本体论,中国人十分重视“名”与“实”的关系,所以由中国的语言延伸出的中国古代的思维就是常识性与功利主义的思维方法,故此《墨经》之后,中国古代再也没有出现过系统研究逻辑学的着作。在第叁章中介绍李之藻的生平,这是因为李之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将,正是因为他与他的志同道合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才使中国人能够接触到当时西方的文化。第四章主要分析了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的具体情况,以及它与《名理探》的关系,李之藻与傅泛际为什么要翻译这一套书,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翻译着作的。我们在本章中依次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并指出了从前某些定论的错误之处。第五章比较分析了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与《名理探》的具体内容,具体考察了在概念的形成以及命题的建立过程中,明末知识分子出现的各种问题。第六章考察了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与《名理探》比较研究的意义,它可以分为横向的与纵向的,所谓横向的就是当印欧语系的逻辑遇见汉藏语系的语言的时候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谓纵向的,我们主要是意图消除长久以来的错误与偏见,也算是一项正视听的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26)

刘星[8](2010)在《从《名理探》看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初次会通》一文中研究指出《名理探》是第一部中文逻辑学着作,所使用的底本是科因布拉大学使用的讲义——《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Commentarii Collegii Conimbricensis Societatis Jesv, in Universam Dialecticam Aristotelis Stagiritae)。该讲义系傅泛际于科因布拉大学接受培训时所使用的。讲述了亚里士多德论述逻辑学的所有着作,曾于1611年在德国科隆首次出版发行。1931年,徐宗泽先生在汇编《明清间耶稣会士译着提要》时,于北平北堂图书馆发现了李之藻和傅泛际二人翻译《名理探》所用的底本,后列为《北堂图书馆拉丁书书目》第1365号。《名理探》,这部叁百多年前翻译、刊印和发行的着作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曾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译本,是经过经院哲学改造后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虽然与亚里士多德的原本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毕竟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础的,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来说,这完全是一种异质的思想文化。它的译成,才使中国学者能了解到西方逻辑学认识方法的具体内容。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名理探》的翻译背景及内容,进而分析了西方逻辑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最后对《名理探》的影响及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说来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李之藻的生平、西方逻辑的引进以及“西学东渐”文化思潮的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名理探》的翻译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名理探》的内容,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西方科学理性思想进行了比较。第叁部分通过探讨《名理探》与儒学、中国格物穷理之学、中国的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西方逻辑思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二者的会通。第四部分对《名理探》的影响和评价提出了笔者自己独到的看法,认为《名理探》开了中国逻辑学着述的先河,在我国逻辑学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20)

周琦[9](2009)在《《名理探》:中国第一次传播西方逻辑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在377年前《名理探》这本着作就已被介绍到中国,是中国最早的传播西方逻辑思想的着作,翻译语言出色,对传播逻辑思想有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09年07期)

李天纲[10](1996)在《从《名理探》看明末的西书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外来宗教,经卷的翻译总是最重要的。佛教进入中国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佛教典籍的翻译,倘以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为佛教传入标志,至隋代大业年间,六百多年,中国已是佛教经书浩瀚,据《隋书·经籍志》,隋代流行的所有佛教着作共"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本文来源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期刊1996年06期)

名理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名理探》之《五公卷之一》中对逻辑之名称、内容、地位、内部划分等的讨论为对象,对照了其蓝本科因布拉亚里士多德逻辑注疏,结合当时文艺复兴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分析了《名理探》中关于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论述,由此而发也指出关于逻辑学之界定的思索也是一个省思中国古代逻辑是否能与西方逻辑汇通的这个基础问题的出发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理探论文参考文献

[1].王菲.明末清初的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探析——以《几何原本》和《名理探》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2].江璐.《名理探》中对逻辑作为一门科学的讨论[J].逻辑学研究.2019

[3].刘星,吕晓钰.从《名理探》看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与儒学的早期会通[J].甘肃社会科学.2014

[4].张西平,侯乐.简析《名理探》与《穷理学》中的逻辑学术语——兼及词源学与词类研究[J].唐都学刊.2011

[5].王建鲁,彭自强.《范畴篇》中“十范畴”与《名理探》中“十伦”比较分析[J].哲学研究.2010

[6].戚金霞.《名理探》的翻译研究探析[C].“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7].王建鲁.《名理探》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

[8].刘星.从《名理探》看西方科学理性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初次会通[D].西南大学.2010

[9].周琦.《名理探》:中国第一次传播西方逻辑思想[J].科技创新导报.2009

[10].李天纲.从《名理探》看明末的西书汉译[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

标签:;  ;  ;  

名理探论文-王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