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川芎地上部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响应面法,川芎,挥发油,GC-MS分析
川芎地上部分论文文献综述
张琳,周欣,卢焘韬,穆成林,王雪莲[1](2019)在《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地上部分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同时对川芎及其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GC-MS对比分析。方法:RTX-5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氦气;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60℃;离子源温度200℃;柱温50℃,保持2 min,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240℃并保持10 min;分流比40∶1;扫描方式为EI源;质谱标准库:NIST库。结果: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9.19 h,挥发油提取率实测值为0.62%。经GC-MS分析,川芎饮片及其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较为相似,但也存在差异,E-藁本内酯为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别占27.09%、23.1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川芎饮片及地上部分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可为其地上部分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9年03期)
吴燕,李青苗,李彬,杜蕾蕾,陈雏[2](2018)在《UPLC测定川芎地上部分中的3种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川芎地上部分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法分别测定川芎茎及叶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5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4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5 nm。结果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78~113. 64 ng(r=0. 9999)、0. 37~94. 38 ng(r=0. 9999)、0. 52~67. 08 ng(r=0. 9998),3个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 54%、100. 44%、103. 15%,RSD分别为1. 35%、1. 98%、2. 91%。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川芎地上部分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川芎茎及叶中3种成分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约在五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孙甲友[3](2016)在《Ⅰ.川芎和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Ⅱ.野棉花地上部分抗炎镇痛药效作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报道了川芎和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两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32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24个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第叁章对野棉花地上部分醇提取物进行抗炎镇痛活性的初步评价。第四章综述了党参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第一章报道了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正丁醇部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9个化学成分。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结合化学方法鉴定出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阿魏酸(1),3-(4-羟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1-醇(2),鸟嘌呤核苷(3),洋川芎内酯I(4),胡萝卜苷(5),川芎哚(6)。其中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二章报道了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23个化学成分。利用现代波谱方法结合化学方法鉴定出其中18个成分,包括两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tangshenyne A(14)和tangshenyne B(15)。1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萜醇乙酸酯(7),木栓酮(8),24-methylenecycloar-tan-3β-ol(9),松脂素(10),反式异松柏苷(11),紫丁香苷(12),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3),党参炔苷(16),cordifolioidyne B(17),lobetyol(18),lobetyolinin(19),9-(tetrahydropyran-2-yl)-non-trans-2,8-diene-4,6-diyn-l-ol(20),9-(tetrahydropyran-2-yl)-non-trans-8-ene-4,6-yn-l-ol(21),对羟基苯甲醛(22),蔗糖(23),5-hydroxymethyl-2-furaldehyde(24)。其中化合物10,13,20和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第叁章对野棉花地上部分醇提取物进行抗炎镇痛活性的初步评价。镇痛活性活性评价实验中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性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表示存在量效关系。其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雷公藤多苷片。抗炎活性评价实验中高、中剂量组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组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第四章综述了党参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聂垣东,郝冉[4](2011)在《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芎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传统用其根茎,地上部分作为非药用部位被废弃,造成资源的浪费。本论文运用多种分离方法(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研究了川芎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从川芎地上部分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5个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中旬刊)》期刊2011年01期)
陈素兰,蒋桂华[5](2009)在《川芎地上部分主要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镇咳,对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探讨川芎地上部分药效学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川芎地上部分资源和药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小鼠最大耐受量测定法进行川芎地上部分的急性毒性研究,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剪尾法、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法对川芎地上部分镇咳、对出血、凝血时间影响的药效进行评价。结果:川芎地上部分小鼠最大耐受量为84 g/kg,为川芎成人每日用量的560倍,且7天内均未出现中毒和死亡现象。川芎地上部分水煎液高剂量组对剪尾后的小鼠出血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川芎地上部分水煎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对通过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法所取小鼠的血液的凝血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川芎地上部分水煎液中剂量组对通过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法所取小鼠的血液的凝血时间有显着的延长作用(P<0.01)。川芎地上部分水煎液高剂量组能显着延长氨水致小鼠咳嗽潜伏期(P<0.01),中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氨水致小鼠咳嗽潜伏期(P<0.05)。川芎地上部分水煎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结论:川芎地上部分具有较好的镇咳、延长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作用,且安全性强,毒性小。川芎地上部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陈素兰[6](2009)在《川芎地上部分的品质评价及其袋泡茶的制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芎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茎叶,《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具有祛风止眩、补肝明目、除涕止唾等功效。本文主要从形态组织学、理化鉴别、含量测定、药理学及制剂学等方面对川芎地上部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品质评价和其开发产品袋泡茶的制剂药学研究。川芎地上部分在组织构造上的主要鉴别点:茎主要从皮层厚角组织、维管束的排列、木质部纤维束的位置和油室的分布、排列等方面进行鉴别;叶柄主要从叶腹凹槽、皮层厚角组织、维管束的排列、木质部纤维束的位置、油室的分布等方面进行鉴别;叶主要从非腺毛、气孔、主脉维管束的类型、排列及油室的分布等方面着手。粉末的鉴别点是:油室碎片、导管、淀粉粒、晶体的类型等。建立了两种川芎地上部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研究,结果提示川芎地上部分含有与地下部分相似的化学成分。本文建立了川芎地上部分浸出物测定方法,对不同采收期和不同产地的川芎地上部分进行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川芎地上部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高,以热浸法为好,同一产地以2007年5月1日所采样品含量最高;同期不同产地的以新都样品含量最高。采用50%乙醇为溶剂热浸测定醇溶性浸出物,都江堰样品以2008年5月20日所采含量最高;相同采收期在彭州所采样品浸出物含量最低。对二甲苯提取和水提取的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主要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分别从中鉴定了43种和58种化合物,两种提取方法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都含有3-丁叉苯肽、藁本内酯,含量分别为15.76%、8.07%和25.88%、10.38%。不同采收期的挥发油以5月底采的样品含量较高,4月底到5月中下旬的含量相近;相同采收期新都和都江堰所采样品挥发油含量相同,彭州样品挥发油含量稍低。初步建立了川芎地上部分总阿魏酸、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首次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川芎地上部分进行含量测定;首次采用UV法测定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川芎地上部分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并进行了有效成分的动态研究。发现不同采收期的样品总阿魏酸的含量在3月18日和5月10日具有较高的积累,相同采收期则以彭州样品含量较高;总生物碱则以4月样品含量较高,2007年5月18日都江堰样品总生物碱的含量达到最高;2008年样品含量普遍较高,可能与地震活动带动地下土壤元素被大量吸收有关。通过对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及个体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进行研究,确定川芎地上部分的适宜采收期为每年5月初至5月上旬,既保证川芎的产量和质量,又不至于时间太迟地上部分倒苗。首次对川芎地上部分进行了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川芎地上部分能明显延长浓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从而具有镇咳功效,与本草记载蘼芜可以“止咳逆”相符;川芎地上部分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有影响,提示其具有与地下根茎相似的活血止血功效;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发现川芎地上部分的一日最大给药量为成人每日用量的560倍,急性毒性小,安全性较好。对川芎地上部分进行了单味袋泡茶制剂药学部分研究,设计了六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对不同粉碎度、烘烤温度、烘烤时间、浸泡体积、浸泡时间和袋装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筛选,确定了川芎地上部分袋泡茶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蒋桂华,陈素兰,文雯[7](2008)在《川芎地上部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川芎地上部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常规鉴定方法徒手切片、石蜡切片、表面制片。使用显微描绘目镜绘制组织图,并计算叶片栅表比、脉岛数及下表面气孔指数。结果找出了川芎茎、叶柄、叶组织上的主要鉴别特征。结论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川芎地上部分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任东春,谢宁,杨念云,钱士辉,段金廒[8](2008)在《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1];其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8年20期)
任东春,杨念云,钱士辉,谢宁,周向明[9](2007)在《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研究川芎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东莨菪素(3),芹菜素(4),槲皮素(5),大波斯菊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和葡萄糖(8)。结论:1~8均为从川芎的地上部分首次分到,3~8均为从川芎中首次分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7年14期)
郭平,李祖伦,陈红,张廷模,凌一揆[10](1993)在《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共鉴定了4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组成的85.82%。(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1993年09期)
川芎地上部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川芎地上部分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法分别测定川芎茎及叶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50 mm×2. 1 mm,1. 7μm),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 4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25 nm。结果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 78~113. 64 ng(r=0. 9999)、0. 37~94. 38 ng(r=0. 9999)、0. 52~67. 08 ng(r=0. 9998),3个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 54%、100. 44%、103. 15%,RSD分别为1. 35%、1. 98%、2. 91%。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川芎地上部分中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Z-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川芎茎及叶中3种成分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约在五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川芎地上部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琳,周欣,卢焘韬,穆成林,王雪莲.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地上部分GC-MS分析[J].中药材.2019
[2].吴燕,李青苗,李彬,杜蕾蕾,陈雏.UPLC测定川芎地上部分中的3种活性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18
[3].孙甲友.Ⅰ.川芎和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Ⅱ.野棉花地上部分抗炎镇痛药效作用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6
[4].聂垣东,郝冉.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5].陈素兰,蒋桂华.川芎地上部分主要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6].陈素兰.川芎地上部分的品质评价及其袋泡茶的制剂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7].蒋桂华,陈素兰,文雯.川芎地上部分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8
[8].任东春,谢宁,杨念云,钱士辉,段金廒.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
[9].任东春,杨念云,钱士辉,谢宁,周向明.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
[10].郭平,李祖伦,陈红,张廷模,凌一揆.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