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宋亚娟,蓝煜昕

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宋亚娟,蓝煜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制度要素,共同合作,共同治理

社会建构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宋亚娟,蓝煜昕[1](2019)在《政社合作中社会服务组织的功能建构及其实现——以S市购买服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工作和政社合作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功能实现的分析框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功能实现需要特定的支持条件和制度要素,其具体镶嵌于政府的治理实践中。本文以S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功能实现的"理想条件"和"制度要素配置"之间的张力,发现由于地方政府购买服务呈现创新锦标赛、风险控制和技术治理的逻辑以及体制内购买特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出现"劳务派遣化"和"行政代理化"等新型组织特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科学服务和政策倡导功能难以实现,由此文章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改革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非营利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何国强[2](2019)在《风险社会下侵权法的功能变迁与制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社会下侵权法的功能发生重大变迁,形成以救济为首要功能,以风险控制与风险分配为次级功能的体系。作为风险社会治理的基本法,我国《侵权责任法》为适应侵权法功能的现代转变趋势,在面向个人权利救济和面向社会风险应对方面作了制度回应,该法也存在对风险社会视角需进一步明确、个人救济功能仍局限于固有赔付结构、针对社会的风险控制与风险分配功能需进一步建构等问题。依据风险社会治理的需求,我国民典法侵权责任编应在整体上确立侵权法功能的适应风险社会的指导思想,以此明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叁功能体系",与此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支撑元素完善,即突破固有的赔付结构,加强风险控制功能的作用力,强化风险分配功能的显现力。(本文来源于《政治与法律》期刊2019年07期)

张正州[3](2019)在《现代社会治理:功能性府际合作与功能性政府建构——基于欧洲一体化研究的功能主义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一体化研究中的功能主义理论主张在"低政治"领域进行功能性合作,建立功能性的国际组织;强调合作会自动扩展,即某一功能部门的成功合作会进一步刺激其他功能部门的合作。正是在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欧盟逐渐从功能性府际合作组织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功能性政府,实现了欧洲社会多功能性领域的有效治理。对照之下,现代社会的公共事务也变得越来越"外部化",跨界性日趋明显且自成一体化,产生了在相应功能性领域进行自我规范与精细化治理的需求,挑战着传统的跨行政区政府间关系与政府内部条块分割的权力格局,这与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参与、自主协商的意旨不谋而合。在功能性领域的治理中,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构建功能性政府以兼顾现代社会功能性领域的治理需求和政府行政的变革要求,显得势所必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明[4](2019)在《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记忆工程"的不断推进,档案的文化记忆传承作用也愈发凸显。论文以档案与社会记忆二者间同根同源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在器物、制度、观念层次上的紧密联系,据此对当前档案文化功能在维护社会记忆情境下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从文化结构入手,提出以面向行为层次的多渠道协同运作、立足表象层次的多维度记忆共谋、引导认知层次的多主体信仰延续来重新审视档案文化功能,实现档案文化功能的嬗变与复合发展。(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9年01期)

[5](2018)在《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 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海》《东南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期刊界和学术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内涵、目标、路径等展开研讨。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魏婷[6](201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叁重功能及其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具备启蒙、引导和规范叁重功能。这叁重功能中,我们对引导功能比较重视,但是在启蒙功能上存在欠缺,在规范功能上缺少制度保障。要合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叁重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成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韩韶君[7](2018)在《环境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基于环境问题社会建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风险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媒体的环境传播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文章基于环境社会学家约翰·汉尼根提出的环境问题社会建构理论,探讨媒体在环境传播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即风险警示者的"风险预警"功能、风险监督者的"风险批评"功能、风险传播者的"风险沟通"功能,并为媒体功能改善提供相应的策略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洪杰[8](2017)在《转型社会的司法功能建构——从卡理斯玛权威到法理型权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革命"以降的民主政治实践,既要绝对保证"党的领导"不动摇,又要以群众自愿跟从的"民主"方式来保有"领导权",最为可行的策略就是诉诸卡理斯玛式的政治权威。然而,当卡理斯玛权威经历复杂的"祛魅"之后,那种意识形态化的信仰机制愈发难以为继。对此,执政党的理性选择是调用国家政治机器的法理型资源,以具有"普适性"的法律来建构社会信任。但是,政治支配的合法性基础必须在"政治性、程序性、职责性"的权力交往结构中合理预设来自法律的"忠诚反对",将政治权力交往内化为法律沟通的理性结构。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司法也面临着权威机制转型与信任机制重构的艰巨挑战。(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骁勇[9](2017)在《权力建构视野下档案社会功能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档案及档案工作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传承人类文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能"是描述客体及其属性与主体及其需求之间关系的范畴。档案的社会功能就是指档案及档案工作在满足宏观的,人类社会层面上需求的能力和效应。档案的社会功能取决于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需求。不同的社会主体,利益和目的不同,认知能力与水平相异,因此,对于同样的客体,会强调其不同方面的属性,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继而引发不同的使用方式。在社会主体的需求表达中,以国家政权为代表的权力主体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一段时期内,权力主体对档案的认识决定了社会主流的档案意识,权力主体关于档案的行为方式,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实际面貌,决定了档案社会功能的实现与发挥。换言之,档案的社会功能是权力建构的结果。权力建构档案的社会功能具有必然性。档案作为社会实践的原始信息,为权力运行提供了参考、凭证与依据;档案作为构建社会记忆的优势信息,为权力主体提供意识形态上的支持;档案作为社会公共活动的主要信息,为权力主体维持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提供保障。即档案是权力维持自身存在的重要手段,所以,权力必然要迫使档案及档案工作为自身服务。权力对档案的建构是不可避免的。权力对档案社会功能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通过建构档案知识、理论,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来影响档案工作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建构档案价值观来影响社会档案意识。两个方面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档案的社会功能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体系。从萌芽时期的不成熟状态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以"资政"、"存史"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代表的社会功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档案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的演变,社会化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价值凸显,文化功能摆脱长期被束缚、抑制的局面,档案工作成为了全国性的文化事业。这一演变过程中权力关系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档案社会功能的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规律性的现象。首先,档案价值观的演变是档案社会功能变革的先行条件,变革总是从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开始,然后逐渐影响到档案工作实践。其次,档案社会功能的变革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着这个基础而不会超越基础。农业经济时代不发达的生产力就已经决定了该时期的档案工作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最后,权力关系的变革是档案社会功能演变的主导因素,档案的社会功能总是和权力的意志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何华倩[10](2017)在《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能够反映各种社会文化,也能建构使用者的社会身份。在社会学的学术背景中,维特根斯坦是最早论述“语言建构论”思想的人。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认为人们在说话或写作时不只是简单的使用语言,而是在从事几种建构任务。目前,国内外关于语言建构社会身份的研究,语言变异与社会身份建构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国内外各种研究理论的支撑下,“语言能够建构社会身份”这一命题已经无可非议。然而,对于某种具体的语言或者语言变体是如何建构社会身份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研究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有两种主要的英语变体,即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能够建构一定的社会身份。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本文主要采用影视分析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进行研究。通过解读和分析英语电影如《卖花女》和《天生一对》等中女主角所使用的英语变体,能够得出使用不同的英语变体可以建构不同的社会身份的结论。通过对比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差异,可以找出英语变体在建构其使用者的不同社会身份过程中的根源所在。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一个人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变体就预示着他对一种特定社会身份的期待。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可以建构他的民族身份,社会身份,职业身份和教育背景等。英式英语建构社会身份的差异主要表现社会阶层差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等几个方面。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下,人们可以利用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来建构自己的社会阶层身份、民族身份、职业身份和性格特征。充分合理的利用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可以彰显自己所期待建构的某个独特的社会身份特征,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甚至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当然,在利用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的同时,也要避免单纯利用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去刻意建构某个特定的社会身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使用某种英语变体应该避免盲目从众,只有遵守英式英语的使用规则,才能够高效的利用它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4-01)

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风险社会下侵权法的功能发生重大变迁,形成以救济为首要功能,以风险控制与风险分配为次级功能的体系。作为风险社会治理的基本法,我国《侵权责任法》为适应侵权法功能的现代转变趋势,在面向个人权利救济和面向社会风险应对方面作了制度回应,该法也存在对风险社会视角需进一步明确、个人救济功能仍局限于固有赔付结构、针对社会的风险控制与风险分配功能需进一步建构等问题。依据风险社会治理的需求,我国民典法侵权责任编应在整体上确立侵权法功能的适应风险社会的指导思想,以此明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叁功能体系",与此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支撑元素完善,即突破固有的赔付结构,加强风险控制功能的作用力,强化风险分配功能的显现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宋亚娟,蓝煜昕.政社合作中社会服务组织的功能建构及其实现——以S市购买服务为例[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9

[2].何国强.风险社会下侵权法的功能变迁与制度建构[J].政治与法律.2019

[3].张正州.现代社会治理:功能性府际合作与功能性政府建构——基于欧洲一体化研究的功能主义进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9

[4].陈明.社会记忆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层次建构[J].档案与建设.2019

[5]..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2018

[6].魏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叁重功能及其建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

[7].韩韶君.环境传播中的媒体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基于环境问题社会建构理论[J].中国出版.2018

[8].陈洪杰.转型社会的司法功能建构——从卡理斯玛权威到法理型权威[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

[9].张骁勇.权力建构视野下档案社会功能的发展与演变[D].安徽大学.2017

[10].何华倩.英式英语的社会身份建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

标签:;  ;  ;  ;  

社会建构功能论文-宋亚娟,蓝煜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