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处置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州土白,圣经译本,处置式,被动式
处置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阮咏梅[1](2018)在《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处置式、被动式、致使式语法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西洋传教士罗马字台州土白圣经译本中,表处置义、被动义和致使义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无标记的,另一类是有标记的,如"拨、被、使得"等。百余年来台州方言处置式、被动式和致使式语法标记的演变呈现叁个鲜明的特征:(1)"拨"字多功能性标记特征的延续;(2)"搭"字功能的扩展;(3)"赚"字功能的虚化。其语法化来源主要有叁类:(1)来源于"给与"义动词的标记——拨;(2)来源于"连接"义动词的标记——搭;(3)来源于"代替"义动词的标记——代。百余年前台州方言与宁波方言、温州方言在处置式、被动式和致使式的表达、演变和相互关系上各有特点。此外,同时期的官话圣经译本和英文圣经译本的翻译选择比较,也反映了这叁者之间的错综关系。(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丁丽[2](2018)在《试析“给”做处置标记的语法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除了"把"具有处置义之外,表"给予"义的动词"给"在句中也可做做处置标记。这一语法现象收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给"表处置义这一语法现象,探讨这一语法现象可能出现的路径过程及其出现的时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28期)
刘兆星[3](2018)在《安阳方言处置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交界,安阳市区方言属于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本文主要采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获济小片中的处置标记进行描写和分析。学界对安阳方言的研究,语音和词汇的成果较多,语法的较少,对安阳方言处置标记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和归纳安阳市区的方言语料,参考处置式研究的相关文献,描写分析安阳方言中比较典型的处置标记及处置式。我们以安阳方言获济小片中的处置标记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叁百余条语料。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发现,安阳方言中有叁个比较典型的处置标记:“将”、“拿”、“连”。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交待本文的选题缘由,对安阳方言及其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汉语的处置式、处置标记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叁、四章运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根据使用频率由低到高,分别从结构、语义特点和来源以及与普通话的对比等几个角度依次探讨了安阳方言中的叁个处置标记:“将”、“拿”、“连”。在安阳方言中,处置标记“将”的使用频率最低,处置标记“连”的使用频率最高。第五章为结语,通过处置标记及处置式的描写和统计,可以看出安阳方言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在叁省交界处,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但安阳方言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在安阳方言中,有叁个处置标记:“将”、“拿”、“连”。其中,处置标记“将”的使用频率最低,“连”的使用频率最高。在笔者搜集整理的334语料中,“将”类处置式占14%,“拿”类处置式占23%,“连”类处置式占63%。安阳方言中不用“把”作处置标记。(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刘云[4](2018)在《北京话处置标记“给”的来源与历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早期北京话新材料的支持下,本文对处置标记"给"的历时演变进行了系统考察,认为广义处置和致使义处置用法是其狭义处置用法扩展的产物,而狭义处置用法则来源于介引与事的两种特殊用法。本文还对《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中的处置用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探明了"给"字处置式在当代北京话的地位和基本面貌。(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董秀英[5](2017)在《汉语方言处置式的标记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处置标记的数量来看,汉语方言处置式有四种标记模式,它们之间存在蕴涵关系,即:四个处置标记模式>叁个处置标记模式>两个处置标记模式>一个处置标记模式。方言处置式中标记迭加现象比较普遍,迭加方式有并存式和呼应式两种,迭加模式的出现有对早期汉语处置式的继承,但主要是为了满足语用的需要,有的是普通话影响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7年02期)
斯琴朝克图,黄玲利,袁宗辉[6](2016)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在药物代谢与处置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标记药物是广泛应用于新药研究和药物残留分析等领域,用来阐明药物代谢和处置过程的完美工具。常用标记核素有~3H,~(14)C,~(18)F,~(125)I等。在新药研究和药物残留分析研究中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途径、残留时间及物料平衡等都需要利用标记在药物的代谢稳定部位上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完成。本文阐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代谢及处置研究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了相关研究中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介绍了放射性标记药物的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发展、种类,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6年13期)
陈凤[7](2015)在《“给”兼做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式和处置式是汉语中两种相互对立的句式,但"给"可以充任其中任何一种的语法标记词,甚至在一些歧义句中,它可以既表被动又表处置。"给"最初是表达给予义的动词,后来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随着动词词义虚化,经过重新分析,它就逐渐演变成被动或处置的语法标记。同时,"给"的语法化过程也符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84期)
彭笑芳[8](2015)在《湘方言处置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关于湖南境内湘方言常用处置标记“把”、“拿”、“(?)”、“担”、“帮”、“捉”的研究。我们采用点面结合、共时比较、历时溯源及方言地理学等研究方法,力图对其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对研究现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以及理论依据、语料来源等相关问题做一定介绍。第二章至第七章为主体,分别对湘方言处置标记“把”、“拿”、“(?)”、“担”、“帮”、“捉”做专题研究。每章均由四部构成:其一,对“把”、“拿”、“(?)”、“担”、“帮”、“捉”在湘语中的非处置标记用法做穷尽式描写,从而与其处置标记用法观照互补。其二,对它们在湘语及整个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做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吴语“拨”、客家话“分”[pun44]与“把”存一定关联,赣语“畀”[pei3]、“摆”,淮北方言“拜”可能也与之相关;闽、粤、赣语及部分方言土语中的“搦”与“拿”相关;湖南桂阳土语“□[ta45]”与“担”相关;平江赣语“抓哒”与“捉”存一定联系;客家话“(?)”、“摎”、“□[lon11]”与湘语“(?)”关系甚密。其叁,对它们进行历时探源,我们认为,各处置标记的来源多与句法结构的变化和语义演变有关,此外,“拿”、“(?)”还与类推机制有关,“担”是语义演变、类推机制作用的结果,“帮”则又与更新机制有关。其四,探讨它们引导的处置句,我们发现各标记处置句有一共同基式,即“(A)+把/拿/(?)/担/帮/捉+B+VP”式,但其衍生式存在细微差别,且还存在两处置标记共现于同一处置句的情况,如“担”和“把”的共现。“把”字处置句还涉及焦点问题,我们认为其焦点并非绝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八章为结语。综合探讨湘方言处置标记的地理分布特点,立足整个现代汉语方言链接与湘方言处置标记相关的标记成分,总结湘方言处置标记来源及标记处置句的形式,同时指出我们的不足及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20)
罗荣华[9](2014)在《赣语上高话处置、被动共用标记“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赣语上高话中的"畀"语法功能多样,有动词、介词用法;"畀"可用于使役句、处置句和被动句中。"畀"的本义为"给予",后引申为"容许"义和"使让"义动词。"畀"由"容许"义动词语法化为表"被动"义的介词,构成被动式;"畀"由"使让"义的动词语法化为表"处置"义的介词,构成处置式。(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蔡国妹[10](2014)在《闽语莆仙方言处置标记“合”的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闽语"和"类介词"合、共"的演化基本遵循"伴随→受益→处置"的语法化路径。当前闽语"合、共"分立并且显示不同形态:闽东福州话"共"功能表义多样,代表较早形态,闽南话处于"合"对"共"的更新之中,莆仙话已完成对"共"处置义之更新。莆仙话"共"的处置标记是"和"类介词自身的平行虚化的结果,也与闽东福州话"共"的类化作用不无关系。(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处置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汉语中,除了"把"具有处置义之外,表"给予"义的动词"给"在句中也可做做处置标记。这一语法现象收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给"表处置义这一语法现象,探讨这一语法现象可能出现的路径过程及其出现的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处置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阮咏梅.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处置式、被动式、致使式语法标记[J].语言研究.2018
[2].丁丽.试析“给”做处置标记的语法化现象[J].教育现代化.2018
[3].刘兆星.安阳方言处置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4].刘云.北京话处置标记“给”的来源与历时演变[J].汉语学报.2018
[5].董秀英.汉语方言处置式的标记模式[J].华中学术.2017
[6].斯琴朝克图,黄玲利,袁宗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在药物代谢与处置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6
[7].陈凤.“给”兼做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的原因[J].考试周刊.2015
[8].彭笑芳.湘方言处置标记研究[D].西南大学.2015
[9].罗荣华.赣语上高话处置、被动共用标记“畀”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4
[10].蔡国妹.闽语莆仙方言处置标记“合”的成因探析[J].汉语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