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徐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乡村自然跟人文环境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乡村传统民居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特色,为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充满了必要性。本文主要围绕传统乡村民居建筑的保护及改造等方面展开讨论,在综合考虑建筑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乡村民居建筑的保护及改造问题,将建筑风格特点和结构设计和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有利于建筑领域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居建筑;改造研究;乡村
引言
乡村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珍贵无价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对于传统民居是应该进行改造翻新满足现代居住条件需要,还是应保持其历史文化的原来面貌,一直争议不下。另外,少数民族乡村传统民居的旅游观项目发展势头热火朝天,这对乡村民居村落文化有很大的宣传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特色的民居建筑生态,民居建筑保护改造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1传统乡村建筑的共时性及历时性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民居建筑受到居民生活习惯和当地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乡村建筑主要为住宅,是主要的居民生活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由于乡村建筑在文化保留和传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从建筑保护的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建筑保护方案。传统文化在民居建筑上的体现,主要在于空间布局、装饰风格和色彩质感等方面,随着地域文化的持续发展,促使各区域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各个历史时期下的民居建筑形态特点有明显差异,即是乡村居民建筑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以南京市某一小镇为例,当地政府该地区主要村镇进行了改造,通过突出建筑物的文化特征,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主体村庄为向西部发展出的一个村落,当地还保留着明确村庄原有风貌,在建筑材料、结构以及建筑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发展至今,当地建筑材料中的青砖、木头等逐渐转变成混凝土,并且建筑形象和结构发生了改变。与城市建筑不同,乡村民居建筑都有其独特个性,蕴含独特的地域文化,在长时间发展下,建筑中的文化元素达到一种平衡。有效改造民居建筑,开放特色民居旅游会,吸引全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通过旅游过程真实见闻及切身体会,游客的口碑会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开来,那么,民居建筑特色以及当地历史传承的民族文化特点也将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提高了传统民居建筑在社会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2乡村民居建筑的保护及改造策略
2.1进一步完善传统建筑法律保护体系
制定相应的法律实施细则或地方保护条例,对破坏古建筑的行为给予相应惩罚;适当放开传统建筑产权流转,允许组织和个人采取购买或租用的方式,解决古建筑活态利用问题。
2.2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有效改造,做好总体布局,落实保护措施
政府在对传统民居建筑实施有效改造过程中,要做好总体布局,确保村落整体民居建筑原貌不变,保障民居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受损坏,并注意全面落实保护措施。制定村民自建房屋管理规定办法,避免传统村落民居周边乱建新式房屋,保护传统民居文化不受破坏。注意改造民居建筑要体现其原有面貌和风格,政府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绝不允许只顾一点利润回报损害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更不能在改造过程中破坏环境。对传统民居周围的道路及配套设备做好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为百姓民居生活提供便利,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优质服务,这样的保护与有效改造体现出真正长远价值。
2.3设立传统建筑(徽派建筑)专项保护资金
恳请国家设立传统建筑专项保护资金,减轻地方政府保护压力,系统性开展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形成稳定的传统建筑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传统建筑的保护利用中,同时鼓励村民利用闲置的传统建筑开发民宿旅游、民俗演出、农家乐等文化旅游产品和乡贤好人馆、姓氏博物馆、农家书屋等文娱教化场所。
2.4传统符号与群体风貌的保留与重塑
近年来,一些建筑师在乡村建筑改造实践中,不仅与时俱进地赋予建筑新的功能,还精心保留原有建筑的历史元素,使得改造后的建筑依然能够留存“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地方性特征与“乡野”信息,成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协调共存的载体。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在浙江桐庐深澳古村的云夕深澳里书局改建项目正是这类改造的代表。为体现建筑原本的普通民宅特征,方案保留了三个室内土灶,将其改造为艺术装置,与阅读空间自然融合;原有木质楼板被保留,并在其上另附龙骨和木地板以减少震动(图1)。
图一云夕深澳里书局改造图
2.5破损传统居民建筑的修复及改造
对于具有保护价值的乡村建筑来讲,在保护和改造的过程中,要以保持建筑原有风貌为原则,达到建筑保护和改造目的。村落发展应采用针对性的改造措施,提高民居建筑的整体性能,将现代化改造手段适当运用到建筑更新中,保证建筑持续发展。例如,将地下排水管道和水冲式厕所加入到传统民居建筑中,使原有建筑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另外,应突出乡村建筑的文化特性,避免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以地域文化为设计主题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合理设计外墙、挑檐、窗户等部位。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建筑物性能的强化,能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
2.6传统民居建筑改造,要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
传统民居建筑是乡村重要的历史标签,其周围的小溪、田地、树木、花草等构成的原生态田园环境,与传统民居建筑相互衬托才是最完美的。保护环境与民居建筑改造开发和谐一致,因此,一定在合理有效改造传统民居建筑时,同时保护好村落周围田园风光中的花草树木,避免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2.7实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在进行传统乡村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处理时,不能单纯强调建筑回归复古,在保留建筑中的传统韵味和文化要素的前提下,尊重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发展。还要考虑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满足居民生活的必要需求。改造过程中必须注重地方习俗,在建筑立面设计上,应结合文化主题制定改造设计方案,尽可能将传统文化符号体现在建筑设计上,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真正提高乡村民居建筑维护及改造效果。当前国家提出了振兴乡村的战略,每个地方都应积极主动抓住机遇,绿色规划、科学建设。借助相关的有利政策,逐步治理乡村的生态,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把握时代脉搏,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效地保护和改造特色民居,让建筑回归本源,实实在在为人所居,为人所用。
2.8加强宣传,强化游客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意识
加强对游客宣传力度,强化其保护传统民居建筑的意识。同时限定每天参观民居时间和人数,减轻旅游参观对民居建筑和居民生活影响,还要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传统民居建筑既可以有效改造利用,又能得到合理的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大对乡村民居建筑保护改造方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乡村建筑实际需求,完善民居建筑保护体系。另外,还要注重对乡村民居建筑的实地调查,从民居建筑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点出发,综合考虑乡村建筑保护以及改造方案,削弱外来建筑理念的影响,突出民居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郭冰洁.基于现代生活模式的乡村传统民居改造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何亮.雷州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
[3]周其蓁.传统村落建筑美学研究——以婺源县篁岭村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