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港口物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港口物流能力,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港口物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李诗珍[1](2019)在《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水平,采用2011-2017年荆州港及荆州市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港口物流能力子系统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有序度较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有序发展程度滞后于港口物流能力子系统;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系统的有序度整体不断下降。(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建,王宏伟[2](2019)在《探析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港口物流得到了良好发展,研究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出发,分析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并对其技术支持与系统架构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设计供应链信息系统,有效服务港口物流。(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06期)
范广东[3](2019)在《港口物流冷库制冷系统安全与节能管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大型港口物流冷库制冷系统安全与节能经验为例,论述了涉氨冷库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正规施工、规范操作和科学管理来保证安全运营,同时通过定制化节能设计和专业化节能管理实现节能减排。该冷库通过管理提升,在室外月平均温度高0.93℃、年进出货物增加543吨的情况下,2010年冷库制冷系统年耗电量比2009年减少24613 kWh。(本文来源于《冷藏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学工,韩超[4](2018)在《新旧动能转换下的港口物流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加快山东半岛港口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促进山东半岛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采用构建空间结构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方法对山东半岛港口物流商业生态系统进行构建和优化。将新旧动能转换与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行耦合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山东半岛港口核心层商业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和港口—腹地次级商业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还从宏观层面建立全球港口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从现代供应链视角建立港口物流现代供应链生态系统。从这4个角度构建的港口商业生态系统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应用性。(本文来源于《港口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李娅[5](2018)在《叁峡库区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加之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产业沿江而上的转移趋势在未来必将日趋明显,长江上游地区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势必带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港口作为全程物流中水陆相接的节点,借助此次腹地经济发展的东风,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呈现新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期刊2018年01期)
张璇[6](2017)在《连云港港口物流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商品交易越来越单点化、网络化、全球化、小批量化和个性化,让海、陆、空叁种运输方式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作为海上与陆地交通的枢纽和连接点,现代港口物流系统应运而生,一个地区港口的营运对改善区域的产业布局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25期)
陈家荣[7](2017)在《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港口作为我国物流活动的关键枢纽,国际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建设国际化的综合性服务港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天津港和北海湾都是我国的重要沿海港口,在国家号召的响应下纷纷开始了港口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其发展情形可大致反映出当前我国港口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港口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港口物流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港口物流不断对供应链模式的探索,港口物流供应链以及逐渐成型,然而面对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低效协作和信息阻塞问题,建立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显得刻不容缓。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将港口物流运作中相对独立的、分散的物流信息关联起来,为港口的码头、海关、船舶公司、船代、货代、铁路等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共享和数据交换,在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的同时提高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及港口物流运作效率。通过完成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在市场预测、订单下达、库存管理等方面做出快速的反应提供决策支持,也为供应链上位于下游的企业提供了在商品需求等方面快捷且准确信息,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通过构建合适的信息共享模型,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将信息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发挥出来,利用这些有效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通过信息共享有效的控制信息在供应链上传递时产生的牛鞭效应。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天津港和北部湾现有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接着描述了系统的研究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目标、思路、总体框架、及核心功能模块。最后综合以上信息提出了功能模块优化和培养专业港口物流人员等系统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6)
范英俊[8](2017)在《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的越南海防港口物流系统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被认为是海洋世纪,人们利用海洋的天然资源,促进和推动国家和该地区的经济。港口作为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配送中心,随着进口和出口货物的8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因为海洋路线运输是自由路线,有国际政策支持,因此,海洋行业在服务行业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海防港口因为现在存在很多局限,阻碍海防港部分物流活动的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创新管理海防港口物流服务,因为越南的海防港口物流还没有受到国内作者的兴趣研究。所以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海防港口物流系统。本论文通过收集国内和国外的材料,从港口物流服务理论的研究和服务开发的角度研究了港口物流服务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本论文介绍了海防港口物流系统的基本现状,港口物流系统的特点,另外分析了港口内外环境。通过物流的理论系统研究方法和物流整体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构建海防港口的物流评价指标系统。通过专家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以符合研究的要求。本文主要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系统关联度方法相结合,建立海防港口物流系统评价模型,这样不仅能对物流系统中的子系统进行评价,又可以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本论文定量分析的基本思路是:由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构造出判断矩阵并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从而可以得到港口物流系统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不同港区的物流系统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向量,结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总权重,通过计算关联度,确定越南4大港口物流系统发展水平排序和子系统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港口物流系统对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发现港口之间物流的每一个环节有什么区别,从而提出改革意见和计划。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改善物流系统,提出港口物流管理解决方案,推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设计相应的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孙丰岩[9](2016)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需求预测的本质是通过对以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找出数据的内在相关性,在这种相关性的基础上预测出未来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程度。物流需求预测作为需求预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具有需求预测的相关特点外,也具有不确定因素多、预测数据庞大、预测系统复杂、预测程序繁杂等特点,而港口物流需求预测针对区域内的港口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在范围上进一步缩小,相应的预测数据、预测系统、预测程序都有一定的简化。但是尽管如此,对区域内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需求预测过程,动态性、持续性、复杂性都是港口物流需求预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将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建模方法与港口物流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特点,与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相结合,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先阐述了港口物流需求和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港口物流需求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阐明了港口物流需求对区域物流发展的重要性。随后又阐述了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本质、特点以及重要性等,表明了港口物流需求预测在港口物流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目前我国港口物流需求预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入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建模方法,重点阐述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原理以及建模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动力学自身的特点与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特点相比较,最终得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建模方法是进行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第叁,阐述系统动力学中因果反馈模型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解析因果反馈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将因果反馈模型与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相结合,通过影响因素的选择和筛选,利用VENSIM软件形成相关性较强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因果回路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与仿真。第四,考虑到港口物流需求预测中涉及到的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已建成的因果反馈模型中引入状态变量和辅助变量,将单一的因果反馈模型在VENSIM软件中扩展成复杂动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对每一个状态变量进行赋值并写入方程,最终形成一个针对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的可计算的综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以青岛港为例,将青岛港的相关历年数据引入并计算进行预测以验证模型,预测出青岛港未来5年港口物流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及变化情况,从而为青岛港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何娜[10](2016)在《厦门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沿海地区港口物流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其发展除了得益于港口自身有利条件及外界促进因素外,与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有着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近年来厦门港口吞吐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对厦门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首先阐明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之后分析厦门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组成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其主要存在问题是集疏运系统结构不合理、集疏运基础设施和物流集疏运网络平台不完善。最后,提出加强港口物流集疏运节点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和搭建完善的物流集疏运系统平台来促进厦门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港口物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港口物流得到了良好发展,研究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出发,分析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设计内容,并对其技术支持与系统架构进行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设计供应链信息系统,有效服务港口物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港口物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晨,李诗珍.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港口物流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9
[2].李建,王宏伟.探析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3].范广东.港口物流冷库制冷系统安全与节能管理探讨[J].冷藏技术.2019
[4].李学工,韩超.新旧动能转换下的港口物流商业生态系统构建[J].港口科技.2018
[5].李娅.叁峡库区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统特征分析[J].中国水运.2018
[6].张璇.连云港港口物流系统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7].陈家荣.港口物流供应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8].范英俊.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的越南海防港口物流系统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9].孙丰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10].何娜.厦门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建设探讨[J].森林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