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地理杂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国家地理》,核心素养,实践能力
国家地理杂志论文文献综述
田娜,蒋良群,舒成强[1](2019)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的高考素材解析——以2015~2018年全国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国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改革,2010年开始出现了新课标全国文综卷。试题的选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目的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0期)
张章[2](2018)在《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科学传播下的内容选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至今,已经经历了60余载。从一开始的"科学普及"、轻"互动"的传播模式到"科学传播"以及重在"互动"的指引公众的"科普杂志",以及"知识"和"答疑"并举的"科学传播"的逐渐演变,并在传播上注重讲求事实的科学精神的传递。基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地理科学类杂志不断出现,本文从内容选择策略上分析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的传播差异。(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24期)
杨晓白,芭芭拉·艾伦[3](2018)在《国家地理杂志《脸的故事》报道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18岁的凯蒂·斯塔布菲尔德曾用一把狩猎步枪实施自杀。她最终活了下来,但是子弹打掉了她的下巴、嘴唇、鼻子和部分前额。她的眼睛也受到了损伤。21岁时,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她经历了31个小时的手术,是最年轻的接受面部移植的美国人。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国家地理杂志,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凯蒂和她的家人进行采访,这篇震撼人心的多媒体平台报道8月份上线了。21岁的凯蒂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25期)
黄家骏[4](2018)在《权力、变革与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美国的主流新闻类杂志一直将中国表征为经济腾飞但对西方有威胁的共产党国家。相比之下,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代表的地理类杂志对中国表征的研究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虽然在过去一个世纪多中国被该类杂志表征成了 一个神秘、落后、封闭而专制的国度,但中国在该类杂志最近十年中如何被表征几乎成了一片空白。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至2017年对中国表征的策略,来探究该杂志最近十年如何表征中国,并分析其是否与美国新闻类杂志中中国的表征有相似或差异之处。本研究选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至2017年29篇中国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而他者表征理论——尤其是他者表征的策略——构成了本研究的核心理论框架。其次,本研究选择内容分析法、图片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探究《国家地理》杂志对中国报道的趋势以及他者表征策略的使用。研究结果发现,过去十年中《国家地理》杂志在对中国的报道中,大量使用了凝视、分类、以及丑化等传统表征中国的策略,将中国表征成了一个发展野心庞大、社会变革瞬息万变以及社会环境矛盾重重的经济体。这大致遵循了美国主流新闻类杂志对中国的表征模式——国力增强、变革加快以及内部矛盾重重。同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也在近些年增加了美化等积极表征策略的使用频率,表征了一个历史悠久、自然丰富及文化多元的东方国度。结论说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美国新闻类杂志一样——过去十年对中国的报道中充斥着大量传统表征中国的符号和隐喻,西方对中国这一变革中的东方国度的“权力凌驾”随处可见。同时,该杂志对中国的表征也有开始回归地理类杂志本质的倾向——逐渐致力于展现一个“自然中国”和“文化中国”。(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3)
单英[5](2018)在《品牌杂志的营销策略分析——以《国家地理杂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国家地理杂志》为分析样本,着重分析了品牌杂志的具体营销策略。拥有"杂志王国"的美誉的《国家地理杂志》将镜头聚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通人,关注点呈现出一种全球性视角。而该杂志营销策划的过程,是创建品牌杂志的过程,同时也为其他期刊发展提供了范本。(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宋夏夏[6](2017)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少儿科普版读物汉译实践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大幅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普及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本次研究报告的研究对象就是少儿科普。由于少儿是世界的未来,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中,少儿科普所带来的意义是毋庸赘述的。本着推进少儿科普交流的目的,本次实践研究将着眼于对少儿科普汉译的方法的总结。在实践过程中,译者面临两大问题:1.如何使少儿科普译文呈现其原文词句的童趣与客观性。2.如何使汉译读本小读者也能得到与原文小读者同样的阅读乐趣。带着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译者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支撑下,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叁个视角中分别对少儿科普读物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汉译方法进行研究。在翻译实践活动完成之后,译者发现少儿科普汉译活动的重点就在于将少儿文本的童趣性与客观性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少儿科普译文文章具有可读性的同时,还可以达到科学知识普及的目的。鉴于当前少儿科普汉译的研究还处于浅水区,而翻译适应选择论也是翻译理论界中的新生儿,因而本篇实践研究得到了两个创新:研究对象新和指导理论新。希望在这种新视角的指导下,该实践研究报告能对未来少儿科普汉译的实践以及对少儿科普汉译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黄文丽,苏滨[7](2016)在《地理杂志的传播样态与品牌塑造——以《中国国家地理》和《国家地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杂志是介绍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方面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及其背景,它集科普性与观赏性于一身,始终以独立自由的科学探索精神区别于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的报刊。本文以《中国国家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这两本具代表性的地理杂志为考察对象,以2015年上半年的报道为样本,分析其传播样态和媒介品牌特征,探讨地理杂志的生态传播。(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6年06期)
张雪雪[8](2015)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打开了国门,许多外来事物相继涌入,影响着中国市场。其中,外来杂志的涌入在传统媒体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传统杂志的代表,在面临外来冲击之时,果断采取措施,化压力为动力,转危机为机遇,努力打造自身品牌特色。它不仅能够从外来杂志中借鉴到先进经验,还能够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杂志进行改革创新,因此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中国国家地理》不能够倚仗曾经的成绩而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察觉传统媒体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以市场需求和读者喜好为出发点,设计出更适合杂志发展的未来道路,真正地将杂志打造成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类大众旅游读物。本文主要从《中国国家地理》的编辑特色入手,试图挖掘杂志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杂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索适合杂志发展的未来模式,为杂志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05-01)
李文娟,庞卫东[9](2014)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建设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有126年的历史,截至2014年,该刊已经有23种语言版本,月发行总量高达950万册,覆盖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办刊理念支撑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本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杂志。目前,随着传统纸媒市场生态环境的日益复杂化,面对新媒体的巨大挑战和冲击,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杂志纷纷走上品牌建设之路,品牌不仅成为杂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也成为杂志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探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取胜之(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4年24期)
刘玲玲[10](2014)在《煤炭究竟能不能变成清洁能源?》一文中研究指出1 看不见的煤炭 () 环保主义者说清洁煤就是个谜,确实如此。 看看西弗吉尼亚吧。在那里,整个阿巴拉契亚山脉被采煤者挖得千疮百孔,河里流淌着橙色的酸水。或者看看中国的北京,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的雾霾很大一部分责任应归咎于燃煤(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4-05-05)
国家地理杂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国家地理》创刊至今,已经经历了60余载。从一开始的"科学普及"、轻"互动"的传播模式到"科学传播"以及重在"互动"的指引公众的"科普杂志",以及"知识"和"答疑"并举的"科学传播"的逐渐演变,并在传播上注重讲求事实的科学精神的传递。基于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地理科学类杂志不断出现,本文从内容选择策略上分析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的传播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地理杂志论文参考文献
[1].田娜,蒋良群,舒成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的高考素材解析——以2015~2018年全国卷为例[J].高考.2019
[2].张章.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科学传播下的内容选择策略[J].现代交际.2018
[3].杨晓白,芭芭拉·艾伦.国家地理杂志《脸的故事》报道始末[J].青年.2018
[4].黄家骏.权力、变革与矛盾[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5].单英.品牌杂志的营销策略分析——以《国家地理杂志》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
[6].宋夏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少儿科普版读物汉译实践研究报告[D].西北大学.2017
[7].黄文丽,苏滨.地理杂志的传播样态与品牌塑造——以《中国国家地理》和《国家地理》为例[J].新闻世界.2016
[8].张雪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5
[9].李文娟,庞卫东.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牌建设之路[J].传媒.2014
[10].刘玲玲.煤炭究竟能不能变成清洁能源?[N].中国煤炭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