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能量再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沼气,能量枢纽,全可再生能源系统,多能互补
能量再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智慧,吕林,许立雄[1](2019)在《基于能量枢纽的沼–风–光全可再生能源系统日前–实时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沼气-风能-太阳能为动力的全可再生能源系统,考虑了余电余热反馈沼气池,构建了能量枢纽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日前-实时两阶段分布式鲁棒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在日前调度阶段决策机组启停机成本与风光基础预测场景下的其他成本;在实时调度阶段综合考虑1-范数和∞-范数约束下的不确定场景概率分布,决策最恶劣概率分布下的实时调整成本。模型采用列与约束生成(column and 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了多能互补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促进作用和分布式鲁棒优化算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隋巧梅[2](2019)在《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与再生底盘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提出新能源汽车当今所面临的问题,设计并改进底盘制动控制器,设计两种能量回收策略以满足能量回收的要求,同时提高性能与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邓文丽,戴朝华,韩春白雪,陈维荣[3](2019)在《计及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和电能质量改善的铁路背靠背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回收电气化铁路交流传动型机车产生的大量再生制动电能,同时兼顾改善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目的,提出一种背靠背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首先,理论分析系统整体能量分配关系及优化补偿机理;然后,逐一提出混合储能系统目标出力值分配策略,含电能质量指标参数约束的背靠背变流器优化补偿数学模型及限幅功率动态调整的混合储能系统内部协调控制策略,共同构成该系统的复合优化控制方法;最后,基于预设工况及某牵引变电站典型日实测负荷数据,从功率流分配、电能质量改善效果、蓄电池/超级电容全时间段出力情况、不同储能混合度下的制动电能回收率等方面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协调控制制动能量多向按需转移、存储和释放,实现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降低系统侧负序电流、提高平均功率因数;同时,不同储能介质间能够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有利于提高混合储能系统供电可靠性及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Takeshi,KONISHI,周贤全[4](2019)在《用可再生能量和储能系统建立供电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利用可再生能量的新型供电系统进行了研究。对3种模式的储能系统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国外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01期)
陈俊宇,胡海涛,王科,魏文婧,何正友[5](2019)在《一种考虑列车运行图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再生能量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车组的负荷特性和再生制动特性,定量分析牵引供电系统再生能量的传输规律;在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初始化参数考虑列车运行图、辨识各个设备消耗的再生功率、计算再生能量消耗情况,提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再生能量的评估方法,并以某高速铁路区段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定量评估牵引供电系统各类供电设备以及系统全线24h内的再生能量消耗情况,从而验证了动态数学模型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傅必升[6](2019)在《基于双蓄能器的液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制动过程中,有大量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消耗掉,因此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混合动力汽车得到了发展。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而在各种混合动力汽车中,液压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密度大,能量回收效率高,可以较好的将汽车摩擦制动时损耗的能量转化为液压势能储存在蓄能器中。在汽车起步或者加速时,释放蓄能器中储存的能量为汽车提供全部或者部分的驱动力,不但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单蓄能器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陷入在制动特性和能量回收效率两者中选择的困境,双蓄能器可以同时满足汽车制动特性和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要求。分别建立了单/双蓄能器的混联式液压混动汽车模型,对液压再生制动的能量回收效率以及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液压混合动力车辆的特点,提出双蓄能器并联式液混汽车的结构。对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推导以及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数学推导。同时对汽车的制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动特性,综合考虑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制动安全,确定了下文整车仿真时的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2)对ADVISOR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在传统内燃汽车模型中,加入单/双蓄能器模块,液混驱动模块,再生制动模块,整车控制策略模块。通过不同循环工况的仿真研究,证明液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较好,1015工况油耗降低6.3%,UDDS工况油耗降低11.9%,尾气排放降低。其中双蓄能器的液混汽车的续航里程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于单蓄能器汽车油耗降低约4%,并且进一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3)为进一步提高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以及汽车燃油经济性,基于模糊理论,以蓄能器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再生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设计了一种控制策略,在双蓄能器液混汽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汽车的油耗约10%。(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胡万强,赵乐斌,董永强[7](2018)在《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力汽车能量损失大以及难于回收利用等问题,研究一种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设计计算了系统主要元件(如蓄能器、泵/马达)参数.基于AMESim软件,构建了该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容积的蓄能器和一定排量的泵/马达,能有效改善系统制动性能,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熊学友,王恒[8](2018)在《再生能量吸收装置在单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轮轨制式地铁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研究较多,技术较为成熟,跨座式单轨制式轨道交通已经逐步在中小型城市推广,跨座式单轨牵引供电系统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地铁采用的几种典型再生能量吸收装置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提出适合单轨系统实际应用的节能环保的再生能量吸收装置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35期)
费烨,孙成涛,李鹏程[9](2018)在《全液压塔机回转系统能量再生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液压塔机通常带载回转,转动惯性大。回转制动时,转台惯性动能会导致系统油路压力冲击,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造成能量浪费并使油温升高,致使系统性能下降。利用蓄能器和泵/马达二次元件给出一种塔机回转制动能量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回转制动的惯性能量回收后用于塔机散热系统的辅助动力,以避免回收能量对系统主回路运行产生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回转液压系统相比,该系统回转制动过程更加平稳,能够保证制动精度,回收的制动惯性能量用于塔机散热系统辅助可节能17. 48%。(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8年11期)
王文清[10](2018)在《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轨道交通机车再生制动领域的能量回馈装置,主要阐述了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的设计方案、控制和保护原理,并结合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际应用,对节能效果和现场适应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该装置能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馈到交流电网,达到节能的目的,经过现场的长时间运行,产生明显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8年30期)
能量再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新时代新能源汽车的特点,提出新能源汽车当今所面临的问题,设计并改进底盘制动控制器,设计两种能量回收策略以满足能量回收的要求,同时提高性能与舒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能量再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智慧,吕林,许立雄.基于能量枢纽的沼–风–光全可再生能源系统日前–实时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J].电网技术.2019
[2].隋巧梅.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与再生底盘控制系统研究[J].机电信息.2019
[3].邓文丽,戴朝华,韩春白雪,陈维荣.计及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和电能质量改善的铁路背靠背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4].Takeshi,KONISHI,周贤全.用可再生能量和储能系统建立供电系统[J].国外铁道车辆.2019
[5].陈俊宇,胡海涛,王科,魏文婧,何正友.一种考虑列车运行图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再生能量评估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9
[6].傅必升.基于双蓄能器的液压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和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9
[7].胡万强,赵乐斌,董永强.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再生系统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8
[8].熊学友,王恒.再生能量吸收装置在单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
[9].费烨,孙成涛,李鹏程.全液压塔机回转系统能量再生与应用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8
[10].王文清.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J].机电信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