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型教师;创新能力;化学教学

作者简介:刘军,任教于甘肃省庆城县赤城初级中学。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思想。

一、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没有创新教育

纵观国内外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发展,人类的创新是教育的结果。从中国古代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古希腊苏格拉底主张“教师要成为学生产生新思想的产婆”,到现代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我国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素质教育、通才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但是,没有创新型教师,就没有创新教育。

创新型教师具有的特征是:(1)德高行正,为人师表。(2)以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使学生获得精神愉快。(3)具有创设促进学生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的能力。(4)能提供适合学生心理发展和创新程度的学习活动。(5)能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6)能指导学生过智慧型生活,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工程师”。(7)能唤醒学生关心未来,对未来作广泛、深入的思考。

二、完善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创新的保障

有了创新型教师,而没有完善的实验条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符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的中小学的比例迅速增多,初中化学实验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条件的完善,对于实验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无论是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还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都需要完善的实验条件来完成。否则,实验教学创新无异于“画饼充饥”。因此,完善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教学创新的保障。

三、教学思想创新,是化学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学思想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的理念,再现和调节教学结构和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教学有思想,但不应思想化。研究教学思想,就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学习运用多种有效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时代、地区、科目、课程、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变化,教法可以变幻无穷。构建自己的教学思想,应该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随机应变,发展提高,笔者的做法是:

1.克服创新误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实,每一个合情合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笔者改变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相关的系列练习以巩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在桌上提供药品:铁片、铜片、银、盐酸、硝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等。让学生当场合作设计实验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马上提出多种方案:①铁和盐酸反应,铜、银不和盐酸反应而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②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③铜不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而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等方法。教师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一个学生演示实验,一个学生讲解他们的设计原理及思路),另外由其他学生点评实验方法的优劣,并提出更好的方法。教师适时质疑,如:“为什么不用硝酸?”“为什么硝酸银、硫酸铜不用固体而用溶液?”最后由大家评选出最佳方案:铜在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反应,而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方法简单、现象明显。

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学生不但掌握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而且明确了本章置换反应的条件,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可见,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别人是否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2.创设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如在试卷讲评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题意不明确。然后他们向教师质疑,向优等生质询,展开讨论。对于学生的求知、求思,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用“大胆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很好”等一系列激励的语言,欣赏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勇气。

教师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补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掌握了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利用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化学实验的真实、形象、生动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其中蕴涵极其活跃的、能激活学生的猜想和求知欲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身先士卒,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补充、改进、创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家庭实验,补充探究实验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等材料,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大力开展简单易行的各种替代实验、微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

如课本中证明鸡蛋壳成分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教师口头布置学生回家做,势必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教师也无从考查。而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样品带到课堂并提供必须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除了鸡蛋壳,还有海蛎壳、贝壳等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成分呢?到了下一节课,课堂上可就热闹了,学生带来的样品五花八门,除了蛋壳、贝壳还有寿山石、珍珠项链等。有一个学生提出生蛋的蛋壳和熟蛋的蛋壳一样吗?教师鼓励他进行实验,结果蛋壳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碰到问题,培养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实验中体验创新思想和方法,增加学生的创新兴趣。

4.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如: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五种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方法时,充分利用优生的资源,挖掘他们的潜能,请他们上台当小老师,进行归纳、串讲。学生能举一反三借助知识迁移探索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能综合小结全章的知识脉络。台上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学生听得鸦雀无声。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令听课教师赞叹不已。

当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将会发现他们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资源,以优导差,以差激优,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团结协作、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为主导,也需要学生为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才能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将创新理念落实在每天、每节课,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复兴,刘月芳.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赤城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745100

标签:;  ;  ;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